簡體 | 繁體
loading...
新聞頻道
  • 首頁
  • 新聞
  • 讀圖
  • 財經
  • 教育
  • 家居
  • 健康
  • 美食
  • 時尚
  • 旅遊
  • 影視
  • 博客
  • 群吧
  • 論壇
  • 電台
  • 焦點新聞
  • 圖片新聞
  • 視頻新聞
  • 生活百態
  • 娛樂新聞
您的位置: 文學城 » 新聞 » 生活百態 » 第一批跟風跑馬拉鬆的人,已經在康複科了

第一批跟風跑馬拉鬆的人,已經在康複科了

文章來源: 丁香醫生 於 2025-05-27 20:42:15 -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被閱讀次數
一個跑步老鳥不會料到,曾經好幾個月才能報滿的馬拉鬆,如今居然要「抽簽」才有機會排到。

馬拉鬆現在有多火呢?

打開中國馬拉鬆官網你會看到,光是今年 4、5 月份,全國各地就進行了 150 場馬拉鬆比賽,約等於每天 2.45 場。[1]

第一批跟風跑馬拉鬆的人,已經在康複科了

整體趨勢也是放開後一整個大井噴

數據來源:參考文獻[2]

然而,即便主辦方忙到雙腳踩出火星子,想參賽的人還是太多,馬拉鬆都不夠用了!

據不完全統計,現在但凡熱門點的賽事,中簽率一律不足 10%,「比周傑倫演唱會門票還難搶」。

人們對馬拉鬆近乎癡狂的熱情,甚至催生出了黃牛。二手平台上,一個賽事名額被炒到了 800 元以上,差不多是報名費的 4~8 倍。



某魚上刷到的蘭馬名額

圖片來源:自己截的

這還隻是看得見的花銷,看不見的花銷還有食宿費、交通費、訓練費、裝備費……以至於社交平台上湧現了「月薪兩萬,跑不起馬拉鬆」的調侃。

不過更讓人沒想到的,是算來算去,最後卻漏算了一大筆要投注的費用——「康複費」。

不少加入馬拉鬆大軍的人卷生卷死的結果,竟是從跑道上的跑友,變成了康複科的病友。



「跑馬的終點是康複門診」

圖片來源:小

馬拉鬆常見損傷三件套

一套不如一套

在康複科,一個一瘸一拐挪步到診室上繳「健康稅」的跑者,可能正和一個伏案久坐的死宅擦身而過——你「延遲性肌肉酸痛」,他「腰椎間盤緣性腰痛」。

而拿著不鏽鋼筋膜刀正賣力刮拭患者大腿肌群的康複師,麵對的可能是一枚辦公室綜合症的牛馬,也可能是剛跑完一場全馬的跑友——她「小腿酸脹」,你「髂脛束過度摩擦」。

那一刻,一個共同的疑問盤旋在彼此心頭:跑馬拉鬆和久坐相比,到底誰更不健康?!

跑馬拉鬆前:



跑馬拉鬆後:



?

● 髕股疼痛綜合征(跑步膝):由於跑姿錯誤(包括但不限於膝蓋內扣)、股四頭肌失衡、髕骨外移等原因,膝蓋骨與股骨滑車溝之間的關節麵,壓力不均或軌跡異常,導致膝蓋鈍痛,「跑完第二天,下個樓梯跟膝蓋裏塞了沙子似的,又澀又痛」。[3]

● 髂脛束綜合征(ITBS):多半是臀中肌無力、跑姿內扣或跑量驟增,髂脛束與股骨外上髁反複摩擦引發炎症。按壓大腿外側會像被容嬤嬤紮了一針,嚴重的正常走路都會感到刺痛。[4]

● 跟腱炎:跟腱反複承受跑步衝擊,步頻過低、小腿肌群僵硬、跑鞋不合適或跑步時突然加速等,讓跟腱過度負荷,發炎或退化。襪子脫下來可能看到腳後跟上方已經腫脹、發熱,碰一下就疼得肌肉反射性收縮。[5]

以上被很多康複師列為《馬拉鬆常見損傷三件套》。



圖片來源:二創 irasutoya

有數據顯示,在馬拉鬆比賽中,參賽者主要損傷部位集中在下肢,最為常見的就是跑步膝。[6]其他損傷還包括肌肉拉傷、肌腱炎、應力性骨折等。[7]

在這些手段狠辣的傷痛麵前,一個馬拉鬆老鳥興許還能表現得波瀾不驚。

但剛入坑的小白,躺在理療室,聽著超聲波探頭在他的疼痛部位緩慢打轉、發出機器的嗡鳴時,八成悔得腸子都青:蒼天呐,為什麽沒人告訴我花錢跑完步,還得付費做康複?!



圖片來源:評論區截圖

極限運動的健康風險

被嚴重低估了

很多人以為的馬拉鬆,好像跟跑步沒啥區別。

簡單、沒花活兒、有腿就行。

just pao it.

這絕對是認!知!誤!區!跑馬,可不等於跑步啊!!!

從健康角度來說,一些研究指出:馬拉鬆確實有它的益處,最主要的表現就是利好心肺功能。[8]



圖片來源:參考文獻[8]

但更值得被大多數普通人知道、好好宣講的,是馬拉鬆「直升機式爆火」背後,被忽視的安全隱患。

馬拉鬆看似簡單,實則是非常危險的極限高強度運動。

尤其對於跑步經驗不足的新手小白來說,完全就是一場針對體能、耐力、心肺功能的極限大考。

如果你缺乏基本知識和風險認知,盲目參加,真的可能導致不可逆的身體損傷,危及生命也絕非危言聳聽。



過來人都知道,康複科可能是跑馬的終點,但絕不是起點。

光比賽現場狀況百出的「災難」情形,就夠人喝一壺的。

● 上來就衝太猛、口吐白沫、暈厥倒地的。



不是他,但差不多就這樣

圖片來源:畫的就是西海岸

● 跑著跑著腿突然抽筋,像被燕小六點了穴的。



be like

機器人:要不你還是送我去春晚呢?

圖片來源:環球網

● 腳底或其他皮膚,由於裝備準備錯誤,過度磨損,疼到想把身體蜷起來的。



裝備不充分的馬拉鬆跑者

都不知道要買乳貼

圖片來源:東方體育日報

● 還有事先沒準備能量膠等物資,跑到低血糖的。

主辦方確實會在補給站發放巧克力、凝膠、鹽丸等,但問題是跑太慢,還輪得到你嗎!

● 中途吃了補給,又可能腸胃不適,惡心、腹瀉。

研究發現,胃腸道不適可能是馬拉鬆比賽中最經典的症狀之一,在首次喝碳酸飲料或凝膠的新手小白身上更多發。[9]

● 至於更危險、卻也更常聽到的「橫紋肌溶解症」——

馬拉鬆一跑就是好幾個小時,半馬還好點兒,全馬那 42 公裏幹下來,骨骼肌在長時間高強度的收縮和擴張後,肌肉纖維和細胞結構都很容易損傷,細胞內物質如肌紅蛋白等釋放入血,導致橫紋肌溶解。

要是還趕上比賽那天極端天氣,又熱濕度又大,身體大量出汗、脫水等多項因素一結合,還可能引發急性腎損傷甚至腎衰竭。[10]



圖片來源:站酷海洛

各種狀況背後的根本,主要還是小看馬拉鬆了,它絕不是「堅持多跑一會兒」那麽簡單:

麵對超長距離,日常不動或動得不夠的身體,壓根兒沒有做好準備,發力方式,肌肉強度,心肺功能,能量調用……甚至裝備可能都跟不上。

要不中國田徑協會報告顯示,2024 年馬拉鬆認證賽事完賽率隻有 26.08% 呢。

很多事情就像馬拉鬆,成了的是故事,瘸了就是事故。

當你拐著腿在醫院走廊裏排號的一刻,你也將很難分清究竟是你在跑馬拉鬆,還是馬拉鬆把你給跑了。

會認慫算好的

硬撐跑完,落下後遺症更糟

半路認慫,覺得身體不對勁就放棄,這算好的。

怕就怕置身現場熱血沸騰的氛圍,加上馬拉鬆參賽者經常具備「良性自虐」心態,享受挑戰極限的快感[11]——

一上頭,拖著傷痛、硬撐著跑完全馬,獎牌可能到手了,人卻廢了。

要知道,馬拉鬆起源的最大傳說,是雅典士兵菲迪皮德斯為了把打仗勝利的消息帶回去,一口氣跑了 42 公裏,然後,他就給當場累死了!

對,就是他



意誌力並不總能帶你殺出重圍

也可能讓你恍惚間看見太奶

傳說雖然隻是傳說,現實裏馬拉鬆這種極限運動的風險,卻不隻是隨便說說。專業運動員跑猝死的個例也不算少。[12]

你看馬拉鬆賽事現場,固定距離就會設置救護車和救護站,那都不是主辦方沒事兒閑的。

人生沒有極限,但人體有啊!

更別說有些損傷,你短期內是看不出來的。《 Nature 》子刊一項最新研究發現,馬拉鬆選手在持續跑了 42 公裏後,大腦結構發生了巨變。[13]



查看評論(1)

24小時熱點排行

一個更強勢大國正在崛起,不是中國,更不是印度
清華博士後之殤:以死明誌背後的驚人真相
美股急升,美國國際貿易法院阻止對等關稅生效
奧巴馬家外兩位女特工內鬥,執勤醜聞引風波
哈佛之後是加州大學?特朗普政府又要下手了…

24小時討論排行

白宮:美國需要水電工,而不是哈佛LGBTQ碩士
“川普永遠會退縮”成流行語 川普:那是談判技巧
美國將撤銷“中國學生”簽證 中網嚇壞:人生變一團亂
美國暫停飛機引擎技術出口 中國C919馬上被卡脖子
萬斯大罵:人工智能是“共產主義技術”
“與中共有關聯”?盧比奧:開始撤銷中國學生簽證
承認500美軍在台灣 美前將領國會籲 : 翻倍到千人
馬斯克與特朗普決裂內幕:火星計劃重啟 是關鍵?
“失望”馬斯克離開特朗普政府 媒體稱當天兩人未交談
卡塔爾堅持:要寫清楚飛機是特朗普政府主動要的
英媒披露普京結束衝突條件:書麵承諾停止北約東擴
實拍:女人販子光天化日當街搶孩子 家長急追…(視)
川普關稅遭封殺!CNN曝關鍵一擊出自這家小公司
轟轟烈烈上任 冷冷清清離開 馬斯克告別 特朗普無回應
解放日關稅 芬太尼關稅歸零 川普“因禍得福”下台階?
10年前學鋼琴的那群中國人,現在找不到工作了
  • 文學城簡介
  • 廣告服務
  • 聯係我們
  • 招聘信息
  • 注冊筆名
  • 申請版主
  • 收藏文學城

WENXUECITY.COM does not represent or guarantee the truthfulness, accuracy, or reliability of any of communications posted by other users.

Copyright ©1998-2025 wenxuecit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Privacy Statement & Terms of Use & User Privacy Protection Policy

文學城新聞
切換到網頁版

第一批跟風跑馬拉鬆的人,已經在康複科了

丁香醫生 2025-05-27 20:42:15
一個跑步老鳥不會料到,曾經好幾個月才能報滿的馬拉鬆,如今居然要「抽簽」才有機會排到。

馬拉鬆現在有多火呢?

打開中國馬拉鬆官網你會看到,光是今年 4、5 月份,全國各地就進行了 150 場馬拉鬆比賽,約等於每天 2.45 場。[1]

第一批跟風跑馬拉鬆的人,已經在康複科了

整體趨勢也是放開後一整個大井噴

數據來源:參考文獻[2]

然而,即便主辦方忙到雙腳踩出火星子,想參賽的人還是太多,馬拉鬆都不夠用了!

據不完全統計,現在但凡熱門點的賽事,中簽率一律不足 10%,「比周傑倫演唱會門票還難搶」。

人們對馬拉鬆近乎癡狂的熱情,甚至催生出了黃牛。二手平台上,一個賽事名額被炒到了 800 元以上,差不多是報名費的 4~8 倍。



某魚上刷到的蘭馬名額

圖片來源:自己截的

這還隻是看得見的花銷,看不見的花銷還有食宿費、交通費、訓練費、裝備費……以至於社交平台上湧現了「月薪兩萬,跑不起馬拉鬆」的調侃。

不過更讓人沒想到的,是算來算去,最後卻漏算了一大筆要投注的費用——「康複費」。

不少加入馬拉鬆大軍的人卷生卷死的結果,竟是從跑道上的跑友,變成了康複科的病友。



「跑馬的終點是康複門診」

圖片來源:小

馬拉鬆常見損傷三件套

一套不如一套

在康複科,一個一瘸一拐挪步到診室上繳「健康稅」的跑者,可能正和一個伏案久坐的死宅擦身而過——你「延遲性肌肉酸痛」,他「腰椎間盤緣性腰痛」。

而拿著不鏽鋼筋膜刀正賣力刮拭患者大腿肌群的康複師,麵對的可能是一枚辦公室綜合症的牛馬,也可能是剛跑完一場全馬的跑友——她「小腿酸脹」,你「髂脛束過度摩擦」。

那一刻,一個共同的疑問盤旋在彼此心頭:跑馬拉鬆和久坐相比,到底誰更不健康?!

跑馬拉鬆前:



跑馬拉鬆後:



?

● 髕股疼痛綜合征(跑步膝):由於跑姿錯誤(包括但不限於膝蓋內扣)、股四頭肌失衡、髕骨外移等原因,膝蓋骨與股骨滑車溝之間的關節麵,壓力不均或軌跡異常,導致膝蓋鈍痛,「跑完第二天,下個樓梯跟膝蓋裏塞了沙子似的,又澀又痛」。[3]

● 髂脛束綜合征(ITBS):多半是臀中肌無力、跑姿內扣或跑量驟增,髂脛束與股骨外上髁反複摩擦引發炎症。按壓大腿外側會像被容嬤嬤紮了一針,嚴重的正常走路都會感到刺痛。[4]

● 跟腱炎:跟腱反複承受跑步衝擊,步頻過低、小腿肌群僵硬、跑鞋不合適或跑步時突然加速等,讓跟腱過度負荷,發炎或退化。襪子脫下來可能看到腳後跟上方已經腫脹、發熱,碰一下就疼得肌肉反射性收縮。[5]

以上被很多康複師列為《馬拉鬆常見損傷三件套》。



圖片來源:二創 irasutoya

有數據顯示,在馬拉鬆比賽中,參賽者主要損傷部位集中在下肢,最為常見的就是跑步膝。[6]其他損傷還包括肌肉拉傷、肌腱炎、應力性骨折等。[7]

在這些手段狠辣的傷痛麵前,一個馬拉鬆老鳥興許還能表現得波瀾不驚。

但剛入坑的小白,躺在理療室,聽著超聲波探頭在他的疼痛部位緩慢打轉、發出機器的嗡鳴時,八成悔得腸子都青:蒼天呐,為什麽沒人告訴我花錢跑完步,還得付費做康複?!



圖片來源:評論區截圖

極限運動的健康風險

被嚴重低估了

很多人以為的馬拉鬆,好像跟跑步沒啥區別。

簡單、沒花活兒、有腿就行。

just pao it.

這絕對是認!知!誤!區!跑馬,可不等於跑步啊!!!

從健康角度來說,一些研究指出:馬拉鬆確實有它的益處,最主要的表現就是利好心肺功能。[8]



圖片來源:參考文獻[8]

但更值得被大多數普通人知道、好好宣講的,是馬拉鬆「直升機式爆火」背後,被忽視的安全隱患。

馬拉鬆看似簡單,實則是非常危險的極限高強度運動。

尤其對於跑步經驗不足的新手小白來說,完全就是一場針對體能、耐力、心肺功能的極限大考。

如果你缺乏基本知識和風險認知,盲目參加,真的可能導致不可逆的身體損傷,危及生命也絕非危言聳聽。



過來人都知道,康複科可能是跑馬的終點,但絕不是起點。

光比賽現場狀況百出的「災難」情形,就夠人喝一壺的。

● 上來就衝太猛、口吐白沫、暈厥倒地的。



不是他,但差不多就這樣

圖片來源:畫的就是西海岸

● 跑著跑著腿突然抽筋,像被燕小六點了穴的。



be like

機器人:要不你還是送我去春晚呢?

圖片來源:環球網

● 腳底或其他皮膚,由於裝備準備錯誤,過度磨損,疼到想把身體蜷起來的。



裝備不充分的馬拉鬆跑者

都不知道要買乳貼

圖片來源:東方體育日報

● 還有事先沒準備能量膠等物資,跑到低血糖的。

主辦方確實會在補給站發放巧克力、凝膠、鹽丸等,但問題是跑太慢,還輪得到你嗎!

● 中途吃了補給,又可能腸胃不適,惡心、腹瀉。

研究發現,胃腸道不適可能是馬拉鬆比賽中最經典的症狀之一,在首次喝碳酸飲料或凝膠的新手小白身上更多發。[9]

● 至於更危險、卻也更常聽到的「橫紋肌溶解症」——

馬拉鬆一跑就是好幾個小時,半馬還好點兒,全馬那 42 公裏幹下來,骨骼肌在長時間高強度的收縮和擴張後,肌肉纖維和細胞結構都很容易損傷,細胞內物質如肌紅蛋白等釋放入血,導致橫紋肌溶解。

要是還趕上比賽那天極端天氣,又熱濕度又大,身體大量出汗、脫水等多項因素一結合,還可能引發急性腎損傷甚至腎衰竭。[10]



圖片來源:站酷海洛

各種狀況背後的根本,主要還是小看馬拉鬆了,它絕不是「堅持多跑一會兒」那麽簡單:

麵對超長距離,日常不動或動得不夠的身體,壓根兒沒有做好準備,發力方式,肌肉強度,心肺功能,能量調用……甚至裝備可能都跟不上。

要不中國田徑協會報告顯示,2024 年馬拉鬆認證賽事完賽率隻有 26.08% 呢。

很多事情就像馬拉鬆,成了的是故事,瘸了就是事故。

當你拐著腿在醫院走廊裏排號的一刻,你也將很難分清究竟是你在跑馬拉鬆,還是馬拉鬆把你給跑了。

會認慫算好的

硬撐跑完,落下後遺症更糟

半路認慫,覺得身體不對勁就放棄,這算好的。

怕就怕置身現場熱血沸騰的氛圍,加上馬拉鬆參賽者經常具備「良性自虐」心態,享受挑戰極限的快感[11]——

一上頭,拖著傷痛、硬撐著跑完全馬,獎牌可能到手了,人卻廢了。

要知道,馬拉鬆起源的最大傳說,是雅典士兵菲迪皮德斯為了把打仗勝利的消息帶回去,一口氣跑了 42 公裏,然後,他就給當場累死了!

對,就是他



意誌力並不總能帶你殺出重圍

也可能讓你恍惚間看見太奶

傳說雖然隻是傳說,現實裏馬拉鬆這種極限運動的風險,卻不隻是隨便說說。專業運動員跑猝死的個例也不算少。[12]

你看馬拉鬆賽事現場,固定距離就會設置救護車和救護站,那都不是主辦方沒事兒閑的。

人生沒有極限,但人體有啊!

更別說有些損傷,你短期內是看不出來的。《 Nature 》子刊一項最新研究發現,馬拉鬆選手在持續跑了 42 公裏後,大腦結構發生了巨變。[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