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每天,喝飽了毒雞湯的人類,恨不得把充電線焊死在“低能量人類”的肚臍眼上。
信奉成功學的人類,則吹拉彈唱、鑼鼓暄天要拉你入夥“高能量人類”的一夜暴富群。
最近的社交網絡上,鋪天蓋地的手把手教你如何做“高能量”的帖子讓人喘不過氣,隔著屏幕的年輕人懷疑起自己的電量到底要多少,才能進入那一方“高能量”的區域,體驗一把精英人設帶來的快感。
他們健身、野營、馬拉鬆、演唱會、公益活動、文化講座分享一次不落,他們的社交媒體上全麵展示了豐富的高能量人生。
可是越來越多人,比如你和我,會懷疑“高能量人生”,是不是一種霸權?

(圖/《理想之城》)
普天之下,沒有誰天生就是“低能量人類”,他們隻不過是一群被“毫無意義的工作”消耗情緒的可憐人。
每當看到那一張張臉,總是苦大仇深、愁眉不展、悶悶不樂,心裏如同壓了塊大石頭,像是一株植物從未被陽光照耀過時,我總想大喊一句:
去你的“低能量”人類,我隻想做一個“低能耗”人類。
真正累死人的,是情緒勞動
告訴我,你是不是拿著不高的薪水,幹了最累的活兒,背了最多的鍋,得了最少的獎,卻挨了最狠的罵,然後被評價為“情緒穩定”的那一位?
你總想成為一個被所有人喜歡的好人,結果,你最後真正成為的是一個充滿討好型人格的老好人,活成所有人都敢欺負的樣子。
每天,你真正花在工作上的精力隻有10%,剩下90%的精力都消耗在了隱形而無償的情緒勞動上。
1983年,美國社會學家阿莉·霍克希爾德在著作《心靈的整飾:人類情感的商業化》中提出“情緒勞動”這一概念,指出情緒勞動是在體力勞動、腦力勞動之外的第三種勞動,是為了讓組織、他人感到滿意和舒適,調節自己的情緒和表情所付出的努力。

(美) 阿莉·拉塞爾·霍克希爾德 著
上海三聯書店,2020-1
從職業上看,情緒勞動多數發生在服務業,譬如空姐、酒店前台、奶茶店員、電話客服、滴滴司機、超市售貨員、餐廳服務員、高速公路收費員等,如果看到他們在某一刻突然崩潰、淚如雨下的場景,這是“情緒過載”的典型表現。
今天,情緒勞動早已泛化,它的具體表現包括但不僅限於:在上級說出正確的廢話、錯誤的廢話時熱烈鼓掌;深夜1點,對圍坐在你身後指揮你在PPT裏屎上雕花的各位抱以微笑;在酒局上,笑盈盈地吹捧每一個人,喝下每一杯酒,接住每一個話茬,然後悄悄溜進衛生間趴在馬桶上任胃抽搐;當人在家中躺,鍋從天上來時,默默認領;……
英國《衛報》記者羅斯·哈克曼在《情緒價值》一書中進行了升級版的解讀:情緒勞動是將自己的感受置於次要地位,為他人愉悅所做出的努力。它本質上是一個權力和等級製地位的問題,處於社會等級下方的群體,被要求為上位者無償提供情緒勞動,而情緒勞動得不到補償的局麵進一步固化了其弱勢地位。

[英]羅斯·哈克曼 著
中信出版集團,2024-2
那些擅長“課題分離”、絕不內耗隻會外耗、表演型人格的人,正在享受著當今的紅利。
有點潦草的世界裏,誰先擁有被討厭的勇氣,誰先學會發瘋,誰就能先享受世界。不信?試試,自從你開始“發瘋”之後,你會發現,整個世界都會突然對你眉開眼笑,充滿諒解與包容。
年輕人,拒絕過度努力
職場中有句老話:“不要大聲責罵年輕人,他們會立刻辭職,但你可以往死裏罵中年人,尤其是有房有車有娃的那些。”

(圖/《理想之城》)
中年人是真正的吃苦大王,他們早就習慣了忍辱負重、高耗能生存。每天一睜眼,隻要一想到房貸車貸、醫藥費、補課費和養老金,他們就失去了拍案而起、拂袖而去的勇氣;麵對淩辱和欺壓,最後隻會弱弱地吐出一句:“罵我可以,但……不要扣我工資”。
沒有包袱一身輕的年輕人,不再吃這一套,他們已經集體覺醒,拒絕高能耗生存。
年輕人知道,過度努力其實是一種病,微躺才是最舒適的生命姿態。他們覺察到,就算再努力,也不是人人都能到達羅馬,而有些人出生就在羅馬。如果努力有用的話,天上也不會掉下來一個又一個董小姐。家裏賣了兩套房子供你留學,回國卻難找到月薪5000元的工作。
年輕人開始惜命,知道不熬夜趕方案,天並不會塌下來。就算被打再多的雞血,他們也不會用百米跑的速度來跑人生這場馬拉鬆。真正厲害的跑者,在起跑之前總是先進行充分的拉伸,活動開關節,喚醒每一塊肌肉和筋骨,在人群中找出一條最優路線,找到自己舒服的節奏,慢慢開跑,讓身子漸漸熱起來,控製在最優能耗的點位,在半程突破臨界點後,盡情享受內啡肽所帶來的身心愉悅。

(圖/《三悅有了新工作》)
年輕人永遠把生活放在第一,工作放在第二。因為他們知道,工作並非是人類唯一的生存形態,一旦工作第一,他們不但會失去生活,還會失去性生活。如果工作是證明一個人全部價值的唯一路徑,那麽,一旦失去了工作,他們會什麽也不是。更難堪的是,如果真的等到延遲退休的年紀再出門遠行、周遊世界,等待他們的,很可能是一張病床,或者是一份旅行團要求必須簽署的高齡遊客免責聲明。
如果把人比作一台家電,年輕人更願意成為一級能效的“低能耗”人類。
如果能夠選擇,沒有誰不想用最省力的方式快樂地活著。
自從開啟低能耗模式後,我整個人都精神多了
“低能耗”人類熱愛的是開啟低能耗模式後的低度生活。

(圖/《三悅有了新工作》)
這是一種追求低碳、低脂、低鹽、低糖、低高度、低速度、低密度、低烈度、低濃度的生存哲學。
“低能耗”人類喜愛離大地更近的低高度生活。他們討厭高樓,討厭成為格子間動物,喜歡離花兒、鳥兒、樹兒、草兒、湖海更近,離人間煙火更近。
“低能耗”人類喜愛離靈魂更近的低速度生活。他們厭惡插隊、秒殺、快搶、快進,熱愛一切慢的東西,譬如慢食、慢語、慢車和慢城,更想成為一個像愛馬仕工匠一樣的慢人,傳承一門手藝,一口氣埋頭幹上18年。
“低能耗”人類喜愛心靈自由的低密度生活。他們討厭人海戰術,討厭“打通底層邏輯”“對齊顆粒度”“形成完美閉環”,討厭“多線程”並行推進瞎折騰。他們堅信,一個人,一條心,隻夠幹好一件事;一生,應該也隻夠愛一個人。
“低能耗”人類喜愛身心柔軟的低烈度生活。他們討厭重口味的飯局,也討厭烈酒,更鍾愛和趣味相投的人來上一杯精釀啤酒、清酒、威士忌,或者隻是一杯清淡的功夫茶。
“低能耗”人類喜愛擁有閑暇時光的低濃度生活,他們討厭成為“濃人”,隻想做個“淡人”,閑散地漫步在淨土和慢土之上。
如果你問“低能耗”人類:你的夢想是什麽?

(圖/《裝腔啟示錄》)
他們的回答會和那位小學生寫在黑板上的答案一樣: “自由、平靜地過完一生。”
有一天,如果有人逼迫你開啟高耗能模式,那麽,請不要“內耗”,而是學會“外耗”,使出最後的殺手鐧:我們之間如果有問題,那一定是你的問題。
但切記啊,慎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