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六神磊磊
一
不知你發現沒有,“黃巢”這個名字正在翻紅。
最近已經好幾次了,我在熱點事件評論裏看見同一句詩:“天街踏盡公卿骨”。
有的人還直接說:什麽時候才能“天街踏盡公卿骨”?
這句詩出自唐朝末期的《秦婦吟》,主角正是黃巢,描寫的就是黃巢造反後的慘烈景象。




印象之中,無論是“董小姐”事件,還是後來連帶好幾個人的學曆爭議,以及女星黃某某疑似的“天價耳環”事件,評論裏都看到這句詩。
知乎上還出現了熱門問答:黃巢的走紅是一種什麽警示?
回答本身寫得非常deepseek,一看就是ai出品,但有一說一,這個問題的提出,本身已經說明了一些問題。
這個警鍾的出現,本身已經敲響了某種警鍾。
二
回頭看看,出現這種現象也是有跡可循的。
2020年,紫禁城大G事件,算是一個階段性的起點。
幾個年輕人,以大G為背景,在大眾一直以為絕不能開車的地方搔首弄姿,拍照擺pose。
事實上,或明或暗的特權,在很多領域裏其實一直都有,並沒有所謂這幾年就更厲害。
但那一年,移動手機已經完成了全民普及,達到增無可增的完全飽和狀態。平台、終端、活躍用戶都有了,正差內容呢。大G事件就是某些特權的擦邊群體給全體用戶贈予的一次驚喜點播。
等於是上來就給你們拉了個大的。
接下來,“坑爹周公子”、“三代煙草人的奉獻”、“領導先打飯”等連續發生,到百度“千金”謝安迪開盒,再到最近的“名醫”董小姐、17歲的女藝人黃某某疑似天價耳環等,特權連續劇一季又一季,拉了一坨又一坨。
他們甚至有了一個新的名稱,叫“天龍人”。
這些被曝出來的人,其實多數都壓根算不上什麽“天龍人”,不過是龍生九子、子又生孫、孫又生子的旁枝,充其量是“囚牛人”“狻猊人”“狴犴人”“饕餮人”而已。
可你架不住人家劇本好、演得投入啊。
明明吃瓜群眾的閾值已經很高、對這種事都已經麻木了,特權小演員們卻總能超出預期,給你玩出新花樣。
比如董小姐和肖醫生聯袂出演的“手術室霸總真情離場”就是如此,劇情驚人到讓你都舍不得快進。
看了之後,誰的血壓不飆升呢。
三
我的主業是讀金庸,曾幾何時,人們表達氣惱、罵罵咧咧的方式,還有點像黃藥師式的。
黃藥師,的確憤世嫉俗,這也看不慣、那也看不慣,但起碼有個基本點,不搞無差別暴力,也壓根沒有任何“踏盡公卿骨”的想法。
遇到不爽的事,翻個白眼,噴幾句“我最看不慣吃人不吐骨頭的禮教”,也就罷了,平時呆在自家桃花島上,和世界劃清界限,始於罵街,止於不合作。
所謂“桃花影落飛神劍,碧海潮生按玉簫”,無非是一種自我表達,合則來,不合則躺平,三觀不同不必強融就是,對於董小姐之類沒有什麽威
脅,也沒有真實傷害。
然而時過境遷,這種方式已經過氣了。
有些人都瞧不上這種方式了,覺得你不踏公卿,一些公卿的周邊群體卻總踏到你。
你默認他們如周室一般有公田,打算自己努力種好私田就是,將來大家的子女說不定也能跨越階層,坐在一起喝咖啡、聊收成。
可你卻發現事實不是如此,那些來旺兒、李貴兒、馬道婆之類人物,覺得公田分潤不夠,手伸到私田裏來,要把你私田的水也抽幹。用流行的詞說就是階層固化了。
好比“董小姐”這樣的,照我所想,學曆也弄到了,圈子也打入了,肖醫生也入幕為賓了,那就好歹把最不重要的東西——比如出鏡機會——讓給老實人的孩子唄,自己也少點風險。
可人家偏不,出鏡機會也要,實的也要虛的也要,既要又要還要。直到被扒出來才猝不及防,這兩口子想說怪美帝都晚了,人家美帝還正拚命對外轉移國內矛盾呢,忙不過來。
普羅大眾當然就有氣,覺得你們講不講武德?
於是克製、討論、求同的耐心沒有了,發泄、報複、過癮的訴求在飆升。“碧海潮生按玉簫”式的表達過氣了,人們發現還是“天街踏盡公卿骨”更過癮,更痛快。
有句講句,以普羅大眾的德性,但凡能找到別的出氣筒,都不會想去招惹什麽“公卿”的。紅顏禍水,文人誤國,商人最壞,明星無良,怎麽都行,惹公卿幹什麽呢。可董小姐這事偏偏上述哪個都靠不上啊。
四
真讓人噓唏,曾幾何時,在大眾的層麵,關於黃巢的最有名的詩句,還隻是“滿城盡帶黃金甲”。
雖然原詩也是暗戳戳在說造反,但人們前些年都是從審美的角度去欣賞的,覺得特美、特別文旅範兒。
現在卻變成“天街踏盡公卿骨”了。
同一個黃巢,從老謀子的靈感繆斯,變成了人們發泄的嘴替。
甚至可能日常生活中一個連殺泥鰍都不敢看的人,也跟風學樣,上網念叨所謂“天街踏盡公卿骨”。
其實,對於推崇黃巢這件事,但凡有一點常識和思考能力的人,都會隱約感到邏輯不通。
連公卿都踩成泥巴的存在,小民在其麵前命運如何?
網上這些人未必統統都想不明白。他們隻是氣到沒有耐心去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