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 | 繁體
loading...
新聞頻道
  • 首頁
  • 新聞
  • 讀圖
  • 財經
  • 教育
  • 家居
  • 健康
  • 美食
  • 時尚
  • 旅遊
  • 影視
  • 博客
  • 群吧
  • 論壇
  • 電台
  • 焦點新聞
  • 圖片新聞
  • 視頻新聞
  • 生活百態
  • 娛樂新聞
您的位置: 文學城 » 新聞 » 焦點新聞 » 被中國影響 各國考慮更強硬態度應對川普關稅

被中國影響 各國考慮更強硬態度應對川普關稅

文章來源: 自由時報 於 2025-05-19 08:19:16 -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被閱讀次數

被中國影響 各國考慮更強硬態度應對川普關稅

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彭博資料照)

美國宣佈大規模關稅後,中方一直堅持強硬態度,隨後美中兩國在貿易談判後,同意暫時休戰,這也讓一些國家認為,他們需要在與川普政府的貿易談判中,採取更強硬的立場。

《彭博》報導,上週公佈的協議,為華盛頓與北京之間注定漫長、艱難的談判奠定了基礎。美方願意大幅削減對中徵收的145%關稅這讓從首爾到布魯塞爾的各國政府感到意外,因為這些政府至今持續遵循美方的要求,進行貿易談判,而不是採取行動報複關稅。

在中國以強硬的談判策略,為自身贏得有力的協議之後,透過外交和其他更迅速方式的國家,開始質疑這是否是正確的道路。

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USTR)前談判代表、尤索夫伊薩東南亞研究所(ISEAS-Yusof Ishak Institute)客座資深研究員奧爾森(Stephen Olson)表示,這改變了談判態勢。許多國家將會關注日內瓦談判的結果,並得出結論“川普已經開始一紹到自己有些超過了”。

目前華府對全球實施10%基準關稅,各國必須在7月的90天暫停期結束前簽署協議,或是再度獲得寬恕期,否則將麵臨稅率更高的對等關稅。

儘管官員們並未公開表示他們的態度將更為強硬,但有所跡象表明,特別是一些大國已經意識到,他們手中的牌比之前認為的要多,可以放慢談判的步伐。

韓國民調領先的總統候選人李在明(Lee Jae-myung)認為,沒有必要急於與美國盡快達成貿易談判協議,並批評臨時政府與川普政府過於倉促交涉。

川普本人上週表示,在90天的寬限及即將過半之際,沒有時間與大約150個國家達成協議。因此美國可能會在2到3週內單方麵提高關稅。儘管川普也提到,印度準備降低對美國商品的所有關稅,但印度外交部長蘇傑生(Subrahmanyam Jaishankar)仍強調,貿易談判還在進行中,對此做出任何判斷都為時過早。

BCA Research首席全球地緣宏觀策略師帕皮克(Marko Papic)指出,許多國家可能會向中國學習,與川普談判的正確方式是立場堅定、保持冷靜,迫使他屈服。

日本貿易官員預計將在本週訪美,日本關稅工作小組負責人赤澤亮正(Ryosei Akazawa)本月稍早表示,他希望在6月與美國達成協議,但當地媒體最近報導表明,協議更有可能在7月國會選舉之前達成。東京的政策製訂者也可能開始認為,與其做出重大讓步來迅速解決問題,不如花點時間。

美國官員也表示,談判將需要更長時間。商務部長盧特尼克(Howard Lutnick)稱,與日本和韓國的談判需要時間;財政部長貝森特(Scott Bessent)則指出,歐盟缺乏團結,阻礙了談判,並認為,美國和歐洲的協議可能會慢一點。

歐盟執委會首席經濟官員鄧布夫斯基(Valdis Dombrovkis)表示,貿易格局現在正變得更加分散,至今為止達成的協議並未完全解決這一問題。他指的是美國與中國關稅休戰,以及美英之間的貿易協定。

不過,新加坡國立大學教授、曾任世銀駐中辦事處主任的霍夫曼(Bert Hofman)警告,隻要經濟實力雄厚、對美國貿易依賴程度較低的國家才有可能採取行動。對於大多數國家來說,對美國採取強硬態度相當危險。

穆迪分析(Moody's Analytics)亞太經濟主管艾爾(Katrina Ell)表示,如果大國確實想要對抗,那麽他們可能在服務貿易領域仍有行動的空間。穆迪數據顯示,歐盟、新加坡、韓國和日本是對美國服務貿易逆差最大的國家。

艾爾指出,中國對美國影響力太大,使得華府無法繼續堅持強硬立場,但許多其他經濟體的情況並非如此,需要牢記的是影響力以及誰擁有這些影響力。

查看評論(21)

24小時熱點排行

黃石公園慘烈車禍死者身份公布:4名中國人 2華人….
“爬山神器”紅遍中國各大景區,生產企業直接爆單了
34歲華裔大碼女模登封麵,引發網絡上關於“美”的爭議
她毒殺約40名黑幫成員為家人報仇:手法卻出人意料
吹牛老爹18歲雙胞胎女兒赴舞會,被男友抱像美人魚

24小時討論排行

美財長:沃爾瑪會“咽下部分關稅”
北理工帥哥院長出軌同性男生 遭舉報後輕生身亡
經濟學人:萬億關稅夢終將落空 還會更依賴中國貨
小川普質疑拜登任內隱瞞罹癌!矛頭對準前第一夫人
網紅開橡皮艇到台灣 登岸插五星旗 喊"活捉賴清德"
拜登確診“惡性”前列腺癌,癌細胞已擴散至骨骼
風向變了:國家重提過緊日子,發生了什麽事?
CNN:華爾街若再現“拋售美國”潮 局勢恐不樂觀
被中國影響 各國考慮更強硬態度應對川普關稅
中國社媒瘋傳:中國芯片圈死亡合影
超乎想像的強!全球成長最快經濟體出爐 遠超中美歐
紐約時報:拜登的悲劇,令人無法承受的悲傷
川普“大又美法案”驚險過關:自家人不挺 黨內嚴重分歧
美國之音1/3員工被裁 其中很多移民必須離開美國
疑因錯過航班耽誤孩子考公,女子坐地哭、下跪磕頭
報複社會事件頻傳 北京廣州同日傳出無差別攻擊
  • 文學城簡介
  • 廣告服務
  • 聯係我們
  • 招聘信息
  • 注冊筆名
  • 申請版主
  • 收藏文學城

WENXUECITY.COM does not represent or guarantee the truthfulness, accuracy, or reliability of any of communications posted by other users.

Copyright ©1998-2025 wenxuecit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Privacy Statement & Terms of Use & User Privacy Protection Policy

文學城新聞
切換到網頁版

被中國影響 各國考慮更強硬態度應對川普關稅

自由時報 2025-05-19 08:19:16

被中國影響 各國考慮更強硬態度應對川普關稅

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彭博資料照)

美國宣佈大規模關稅後,中方一直堅持強硬態度,隨後美中兩國在貿易談判後,同意暫時休戰,這也讓一些國家認為,他們需要在與川普政府的貿易談判中,採取更強硬的立場。

《彭博》報導,上週公佈的協議,為華盛頓與北京之間注定漫長、艱難的談判奠定了基礎。美方願意大幅削減對中徵收的145%關稅這讓從首爾到布魯塞爾的各國政府感到意外,因為這些政府至今持續遵循美方的要求,進行貿易談判,而不是採取行動報複關稅。

在中國以強硬的談判策略,為自身贏得有力的協議之後,透過外交和其他更迅速方式的國家,開始質疑這是否是正確的道路。

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USTR)前談判代表、尤索夫伊薩東南亞研究所(ISEAS-Yusof Ishak Institute)客座資深研究員奧爾森(Stephen Olson)表示,這改變了談判態勢。許多國家將會關注日內瓦談判的結果,並得出結論“川普已經開始一紹到自己有些超過了”。

目前華府對全球實施10%基準關稅,各國必須在7月的90天暫停期結束前簽署協議,或是再度獲得寬恕期,否則將麵臨稅率更高的對等關稅。

儘管官員們並未公開表示他們的態度將更為強硬,但有所跡象表明,特別是一些大國已經意識到,他們手中的牌比之前認為的要多,可以放慢談判的步伐。

韓國民調領先的總統候選人李在明(Lee Jae-myung)認為,沒有必要急於與美國盡快達成貿易談判協議,並批評臨時政府與川普政府過於倉促交涉。

川普本人上週表示,在90天的寬限及即將過半之際,沒有時間與大約150個國家達成協議。因此美國可能會在2到3週內單方麵提高關稅。儘管川普也提到,印度準備降低對美國商品的所有關稅,但印度外交部長蘇傑生(Subrahmanyam Jaishankar)仍強調,貿易談判還在進行中,對此做出任何判斷都為時過早。

BCA Research首席全球地緣宏觀策略師帕皮克(Marko Papic)指出,許多國家可能會向中國學習,與川普談判的正確方式是立場堅定、保持冷靜,迫使他屈服。

日本貿易官員預計將在本週訪美,日本關稅工作小組負責人赤澤亮正(Ryosei Akazawa)本月稍早表示,他希望在6月與美國達成協議,但當地媒體最近報導表明,協議更有可能在7月國會選舉之前達成。東京的政策製訂者也可能開始認為,與其做出重大讓步來迅速解決問題,不如花點時間。

美國官員也表示,談判將需要更長時間。商務部長盧特尼克(Howard Lutnick)稱,與日本和韓國的談判需要時間;財政部長貝森特(Scott Bessent)則指出,歐盟缺乏團結,阻礙了談判,並認為,美國和歐洲的協議可能會慢一點。

歐盟執委會首席經濟官員鄧布夫斯基(Valdis Dombrovkis)表示,貿易格局現在正變得更加分散,至今為止達成的協議並未完全解決這一問題。他指的是美國與中國關稅休戰,以及美英之間的貿易協定。

不過,新加坡國立大學教授、曾任世銀駐中辦事處主任的霍夫曼(Bert Hofman)警告,隻要經濟實力雄厚、對美國貿易依賴程度較低的國家才有可能採取行動。對於大多數國家來說,對美國採取強硬態度相當危險。

穆迪分析(Moody's Analytics)亞太經濟主管艾爾(Katrina Ell)表示,如果大國確實想要對抗,那麽他們可能在服務貿易領域仍有行動的空間。穆迪數據顯示,歐盟、新加坡、韓國和日本是對美國服務貿易逆差最大的國家。

艾爾指出,中國對美國影響力太大,使得華府無法繼續堅持強硬立場,但許多其他經濟體的情況並非如此,需要牢記的是影響力以及誰擁有這些影響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