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某種意義上可以說,日內瓦協議對中美雙方是雙贏的,對世界也是多贏的。
關鍵詞:關稅戰、日內瓦臨時協議、冷戰
題圖:Pablo Picasso,Guernlca,1937
在5月10-11日的周末兩天談判結束後,周一,5月12日,中美談判代表團發表了聯合聲明,且各自召開了新聞發布會,表示雙方建立了未來貿易談判機製,且在未來90天內分別降低關稅至10%和30%,顯示中美雙方形成了一個初步協議,川普上任以來發起並持續90餘天的中美關稅戰也告一段落。
不過,嚴格地講,這個協議隻是一個臨時性協議,不僅不代表中美貿易戰的終結,相反,它僅隻意味著中美雙方未來漫長的貿易談判的正式開始。這或許才是此次日內瓦中美會談的真正意義。
01
川普政府:關稅武器化
自川普上任伊始發動重點針對中國的世界範圍的關稅戰以來,中美間經曆了數輪聲勢頗大、螺旋上升的報複性關稅提升,雙方貿易關係緊張,已經對中美雙方的貨運、港口、就業和物價造成了可見的實質性影響。
然而,當這些關稅戰的負麵影響初現端倪,雙方著手在日內瓦進行了第一輪磋商後,美方就與中方達成大幅降低關稅協議(臨時),如同實質擱置了對華關稅措施,在中國同時並未因此做出其他實質性讓步的背景下,表明:
要麽是隻懂關稅武器化的川普並無後招,對關稅戰的後果開始投鼠忌器;要麽川普政府從一開始隻是將武器化的關稅作為一個籌碼,以關稅戰為手段,為其設定戰場服務,一步步吸引中國和世界各相關國家進入一個他們無法拒絕的談判領域,展開與貿易平衡、芬太尼、半導體、以及其他廣泛議題的談判。
特別的,針對中國,在日內瓦談判前,華盛頓的若幹智庫和政客已經公開表示,美國對華貿易戰的目的是根本削弱中國的國際競爭力和經濟實力,降低美國對中國參與的全球供應鏈的依賴。

Pablo Picasso, La Guerre at la Paix 戰爭與和平, 1952
而在此次日內瓦談判過程中,在雙方都表示進行了富有誠意的專業討論後,貝森特還在記者會上專門指出,芬太尼問題已經由兩國的安全官員進行了全麵仔細的討論,中方幾乎全盤接受了美方提出的初步要求,包括開放國內市場等。也就是說,中國亦步亦趨地被導入川普發動的關稅戰戰場。
這是此次中美達成初步協議的關鍵,也是中美雙方都對此次談判結果表示高調滿意的原因。對川普政府而言,作為美國發動世界關稅戰的焦點,中美初步協議的達成證明,關稅戰的虛張聲勢作為川普的“交易藝術”是有效的策略;而且,這很符合川普好大喜功的風格,譬如他在第一任總統任期內與金正恩舉行的華而不實的峰會,中美日內瓦談判和協議所具有的象征性意義對於川普自證其執政風格和路線本身更為重要,接下來的實質性問題,即中美所麵臨的所有貿易衝突問題,都可以待到未來慢慢展開。
以此衡量,此次談判的結果,僅僅是以互降關稅換取建立起一個建製化的貿易談判機製而已。而相對冷戰時期美蘇之間漫長的軍控談判,2025日內瓦中美談判的結果,或許在於開啟了未來以貿易談判為主題的中美新冷戰的新階段。這或許才是貝森特有關美中貿易不脫鉤的承諾背後所指向的。
02
東方大國迫切需要的外交進展
另一邊,對中國來說,與美國達成協議以暫停關稅戰,自然也是一個意味深遠的外交進展。首先,作為貝森特口中唯一挑戰川普關稅政策的國家,中國政府在過去90餘天的強硬姿態幾乎讓世界為之改觀,極大增強了中國政府的民族主義信心,也讓中國代表團在日內瓦談判桌上能夠以足夠強硬的姿態迅速獲得美方讓步。
其次,誠如貝森特在記者會上所說,關稅戰作為美對華關係的籌碼,其重要性就在於借此打破了中國的對美外交隔離,迫使中國在相持一段時間後展開對美接觸並從而建立起正式的磋商機製,這是美國政府無論拜登還是川普都為之頭疼的;但對中國來說,卻是一個不惜代價但不失麵子的重建與美溝通的唯一方式。僅僅就此而論,中國外交的被動被貿易戰所掩蓋,未來中美間圍繞貿易戰的外交主旋律由此凸顯。

Pablo Picasso,The Charnel House 停屍房,1944
但更重要的,協議中的中國大幅讓步顯示了中國對此次協議的急迫需求:在符合保持開放的路線下,維持與美的“不脫鉤”和未來的漫長談判,對於延緩和遲滯中國麵臨的經濟衰退具有至關重要的意義。
換言之,如果說此次日內瓦協議對川普政府的象征性意義大於實質性效果的話,那麽該協議對中國政府的實質性幫助,則遠遠大於其在中美緩和或者民族主義的象征效果上。
在這個意義上,可以說,日內瓦協議對中美雙方是雙贏的,對世界也是多贏的。隻是,它的唯一實質性作用隻在於建立了中美之間的貿易談判機製,或許意外的,由此正式啟動了一個以貿易談判而非軍控談判主導的中美新冷戰的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