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雖然在疫情剛結束的時候就已經關注到很多地方和醫院在玩狡兔死走狗烹那一套,但的確沒有想到居然刻薄到了這種地步,讓人寒心至此。
今天是國際護士節。
提醒筆者這件事的,是微信公眾號“央視網”在早上發的一篇推文:護士節別再逼護士演節目。

很溫馨的內容,雖然那些會讓護士們在護士節表演節目的醫院不可能會因為一篇推文而取消計劃,但也已經比絕大部分隻知道給護士戴高帽、唱讚歌、絕口不提現實情況的宣傳機器們好多了。
看完“央視網”的推文後,突然想到很久以前聽到的一個論斷:
當你發現有一個專門為你的職業而設置的節日時,不要得意,那通常意味著你的職業背負較高的道德期望和工作壓力以及較低的物質收入,這種情況不會在短期內改變,所以會有一個節日給你一些虛榮。
以前覺得這話太武斷了,根據現實情況來看,越來越覺得有些道理。
正如網友留言:兒童節,兒童在表演節目;教師節,教師在表演節目;護士節,護士在表演節目……過節的到底是他們還是坐在台下的領導?除了在過節這天送上幾句口頭的慰問,發幾張獎狀,給幾束鮮花(或許還有一袋米一桶油)之外,有誰在真正關心和改善這個職業(身份)的日常處境嗎?
別的不提,就說說今天過節的護士吧。
在抗擊新冠疫情中,護理人員是主力軍,從官方到民間,從不吝嗇對他們的讚美。而當疫情結束後呢?
隨手點開一個護士發的轉行視頻,評論區裏的留言觸目驚心——
“疫情結束第一個月宣布的第一件事是全體醫護降工資、加班”“疫情過去了,馬上讓人退補貼”“除了一紙證書之外,啥都沒有得到”“疫情的時候讓人上的時候沒有嫌棄我是大專,疫情一過我就失業了”“抗疫的時候回回點我的名字,等疫情結束要評優評先了,讓我拿出證據才能證明自己”“當時說我們是‘白衣天使’,現在又成‘三不娶’了”……






幾千條留言,把血淋淋的“卸磨殺驢”端出來給人看,實在讓人毛骨悚然。
雖然在疫情剛結束的時候就已經關注到很多地方和醫院在玩狡兔死走狗烹那一套,但的確沒有想到居然刻薄到了這種地步,讓人寒心至此。
很想提醒某些醫院領導,護士也是人,他們是有腦子的、會記事的,你們這些操作逼走了多少懷有赤子之心的人?如果再來一次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又還有多少人會被你們短短幾句話說得心潮澎湃,甘願冒著生命危險衝上前線?
任何一個普通人都應該清楚明白,當醫療資源有限時,到底會優先服務於哪些人?因此,不要去苛責還在崗的護士,也對那一些被現實逼走的護士多一些同情,我們隻能盡這樣一點小小的力,稍稍緩解一下護理人員流失的現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