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中會談後互降關稅,美國財經媒體CNBC分析,預期接下來4至6周,從中國到美國的貨運量將激增,進口商搶著大量備貨之下,將麵臨更高運費成本,消費者未來仍將麵臨更高物價,有企業預期秋季出貨商品將調漲。
美中結束貿易談判,美國對中國商品關稅稅率從145%調降至30%,除10%基準關稅外,先前因中國未積極處理芬太尼(Fentanyl)問題加征的20%關稅並未取消。雙方同意90天內不再調高或新增關稅並展開談判,未來仍充滿不確定性。
CNBC今天指出,零售商和物流業高層預期,美中初步貿易協議將促使進口商於90天時間內加速出貨,物流業者ITS
Logistics全球供應鏈副總裁布萊希爾(Paul
Brashier)就表示,“有客戶在中國預先裝載了數千個貨櫃,隨時準備運進來(美國)。”
布萊希爾預期,接下來4至6周,貨櫃數量將大幅增加,並指出這90天極為關鍵。
紐約天使投資機構NY Angels成員卡明斯坦(Bruce
Kaminstein)則指出,這段時間小型企業物流將重啟但憂慮不減,“他們被反複無常的政策綁架了,企業處境艱難。”
貨運需求增加意味著進口商的成本也將跟著提高。鞋類零售商Deer Stags總裁馬斯開特(Rick
Muskat)告訴CNBC,關稅降至30%讓他們得以繼續從中國出貨,但由於貨運需求大幅增加,運費可能也將飆漲,“我們的成本將上漲接近40%。”
進口商成本增加將進一步衝擊消費者。馬斯開特說,秋季交貨的商品勢必調漲售價。
馬斯開特認為,在無法確定美中是否將進一步達成永久性協議、及多數節日商品必須在8、9月從中國出貨情況下,進口商將擴大備貨規模,且政策搖擺已造成企業損失。
他表示,Deer Stags先前有一批貨被課了145%的關稅,隻能送到保稅倉庫(Bonded
Warehouse),也就是受美國海關監管的儲存設施,在未繳稅的情況下可先暫存。光額外倉儲費用就多支付了逾1萬美元,一切加起來損失不小。
另外,全球供應鏈成本仍預期上升。物流解決方案公司OL USA執行長貝爾(Alan
Baer)說,30%的關稅對進口商整體獲利能力來說仍是挑戰,“考量到航運公司宣布的停航數量,如今運量的增加、還有艙位與價格可能是另一道需要跨越的障礙。”
美國衣履協會(American Apparel & Footwear Association,AAFA)執行長拉馬爾(Steve
Lamar )示警,美中暫緩部分關稅是正向發展,但價格上漲是無法避免的事。
拉馬爾說,美國人在假日購物季仍將承受更高物價,“如果關稅所引發的貨運混亂導致運費飆升,這些影響將需要數月才能緩解,商品成本與價格可能會進一步上漲。”
貨運市場分析平台Xeneta首席航運分析師桑德(Peter
Sand)也警告,出貨激增將導致海運價格大幅上漲,從中國到美國西岸的海運價格短期內可能上漲20%。
這將是先前貨運價格大幅下跌後的反彈。根據Xeneta數據,自今年1月1日起,從中國至美國西岸與東岸的平均即期運價,已分別下跌了56%和48%。
維吉尼亞港務局(Port of Virginia)執行長愛德華茲( Stephen Edwards)告訴
CNBC,該港口已開始重新檢視與規劃,以應對中國貨櫃激增的情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