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 | 繁體
loading...
新聞頻道
  • 首頁
  • 新聞
  • 讀圖
  • 財經
  • 教育
  • 家居
  • 健康
  • 美食
  • 時尚
  • 旅遊
  • 影視
  • 博客
  • 群吧
  • 論壇
  • 電台
  • 焦點新聞
  • 圖片新聞
  • 視頻新聞
  • 生活百態
  • 娛樂新聞
您的位置: 文學城 » 新聞 » 焦點新聞 » “好得超出我預期”,中國外貿人熬過最難的一個月

“好得超出我預期”,中國外貿人熬過最難的一個月

文章來源: 在人間 於 2025-05-13 07:00:42 -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被閱讀次數
“好得超出我預期”,中國外貿人熬過最難的一個月

在為期兩天、馬拉鬆式的中美經貿高層會談結束後,北京時間5月12日15點,雙方發布《中美日內瓦經貿會談聯合聲明》。美方取消了共計91%的加征關稅,中方相應取消了91%的反製關稅;雙方還將在接下來的90天裏,暫時免收24%的加征關稅。

中方牽頭人、國務院副總理何立峰指出,中美經貿關係既對兩國意義重大,也對全球經濟穩定和發展有著重要影響。

隨後,人民幣匯率、港股尾盤大漲,今天A股三大股指集體高開。經濟學家張智威向媒體表示:“好得超出我預期。”複旦大學美國研究中心教授張家棟在接受鳳凰衛視采訪時認為,大幅降稅後,中國輸美商品的平均稅率約為30%,許多貿易仍可進行。

一個月前的4月2日,美國總統特朗普發起了全球關稅戰,持續刷新曆史時刻。截至會談前,美國對中國加征了至少145%的關稅;作為反製措施,中國對美征收125%的關稅。

我們曾在第一時間對話了六位與美國進行貿易的中國商人。其中五位是家族企業的“廠二代”,一位80後,三位90後,一位00後。最後一位是在2008年——全球化浪潮最熱時——創辦外貿公司的老貿易人,過去17年裏,他公司的幾次重大轉向都和特朗普有關。

這一個月裏,他們每個人的生意都因為大洋彼岸那位總統先生雞犬不寧。調整價格已經不在考慮範圍。有人抱著“找準有利時間點把工廠打包出售”的想法,有人感歎生不逢時,“我父親是完整吃到時代紅利的一代,而我們上來當頭一棒。”

浮沉不定的情緒終於在5月12日下午(暫時)落定。這一個月,讓每一個受益於全球化的人重新理解“今天”在曆史中的位置:過去三十年逐步形成的國際貿易秩序走到了拐點,合作或是脫鉤,它將影響我們每一個人。



5月12日下午3點剛過,山東貿易人張東陽在第一時間將中美會談結果的新聞轉發到朋友圈。接著,他點了一根雪茄。一個月以來,這是他最如釋重負的時刻。

考慮到美國接下來有90天的24%關稅暫停期,張東陽希望抓住這個窗口期。他和同事立即通知國內供應商:抓緊生產,安排發貨。

在上海做服飾配件外貿生意的台灣人袁皓天也迅速聯係了貨代公司,確認細節。按照談判結果,此後90天,他和美國客戶所要承擔的關稅是“基礎關稅加30%加征關稅”。“一口氣能降到30%,是我根本沒有想到的。”電話裏,袁皓天的聲音非常愉悅。

與此同時,有美國客戶駐中國分公司的人員主動聯絡他,希望提供最新的產品報價,並確定交貨期。

袁皓天說,現在全世界最忙碌的是貨代公司,因為全部需要重新報價。他判斷,隨著接下來出貨量瞬間增多,原定出一個櫃子(指集裝箱)的可能增加到三五個櫃子,短期內中美航線運費或許會有一波漲幅。昨天,聯合聲明一經發布,多家歐洲航運物流公司的股價上漲。

3月底,發出美國客戶的最後一批貨後,袁皓天公司的美國訂單全部暫停了(占比30%)。他們有一位合作30年的老客戶,每年下100多萬美元的單子。他的貨已經生產得差不多了,此前也暫停了後續出貨。一個月前,袁皓天還在感歎,最差的情況是,運不出去的貨爛在自己手裏。

袁皓天是此次對話中唯一經曆2018年貿易戰的“廠二代”。特朗普曾在2018年到2019年的14個月裏,連續對中國產品增收關稅。上一次,袁皓天公司的產品被美國加征了10%-25%不等的關稅。解決方案是,買賣雙方各自承擔一部分,餘下加在消費者身上。以帽子為例,“消費者可能(多支付)幾毛到一塊美金,一般消費者不會有感知。”袁皓天說。

事實上,4月2日,美國對華加征34%關稅時,袁皓天、張東陽都和美國客戶商量,新增的關稅成本由雙方分擔,中美生意還能繼續做。直到事態一路失控,特朗普宣布對華關稅飆升至145%,人們已經不再計算125%和145%之間的關稅差值。用江蘇某服裝廠“廠二代”陳宇的話來形容,究竟是125%、145%,甚至是1450%,沒什麽區別——它們都屬於破天荒的範疇,生意已經沒得做了。



香港大學人文社會研究所所長、經濟管理學院金融學講座教授陳誌武在接受澎湃新聞的采訪時說:“即便關稅稅率沒有保持在高位,降至50%左右,依然會對中國眾多企業造成嚴重傷害。”

4月上旬起,中美外貿人們無法做出任何決策性行動。“暫停”、“觀望”、“等等看”,出現在每一個人的表達中。美國訂單要麽暫停生產或出貨,要麽直接取消。柬埔寨某服裝廠“廠二代”小馨聽國內同行說,有工廠停工了,給工人們放了長假。陳宇說:“服裝的利潤率到手也就6-8%,這是服裝行業的共識。你隻要加超過10%的稅,服裝行業就是結束。”

張東陽的一位美國客戶是特朗普的擁躉,他支持特朗普的禁毒和移民政策。去年美國大選時,這位認為拜登政府昏聵無能的美國白人向特朗普投出了寶貴一票。過去一個月,這位客戶為總統的任性焦頭爛額,他向張東陽抱怨,“太離譜了。”

陳宇收到十幾封狠狠吐槽特朗普的美國客戶郵件。他第一次遇到美國客戶在正式的書麵商業郵件裏使用髒話,比如他曾收到的這封信裏,客戶說自己“fucking furious(真xx氣死了),離破產隻有一步之遙……如果這個shit(屎一般的狀況)不趕緊改變就死定了”。這位美國進口商強調自己在這行很久了,從沒見過任何事情這麽“fucked up(x蛋)”。

被譽為“世界超市”的義烏商人也發起了反擊:一款特朗普馬桶刷應運而生。在某電商平台,它的售價不足10元。一家店鋪的宣傳語是:“地球攪屎棍。”



黃雪怡是廣東東莞一名00後廠二代,做護具輔料類生意。她是身邊00後朋友裏唯一一個關心特朗普的人。不過,家族工廠真正的掌舵者、她的父親沒有和她聊這些事。“他可能認為我是女生,我對國家政策不太敏感。但我很關注,因為我接手了(部分)生意。”她的辦公室在父親隔壁,她還記得上個月,她看著著急的客戶來找父親商量對策,至少從牆這邊聽起來語氣不妙。

即便在一段時間裏,人們隻能使用語言發泄不滿。但在高層會談開始前,中美生意始終在裂隙間頑強生長著。

起初,隻有少數客戶不顧“天價關稅”。黃雪怡工廠的一位美國客戶沒有要求停止,反而讓“加急生產”。另一位美國客戶拜托張東陽對接服裝廠,他急需生產二三十件樣衣,兩星期內送到美國——如此極限操作,全世界大概隻有中國工廠願意接且能做到。

4月中下旬後,張東陽、袁皓天、陳宇的公司都收到美國客戶希望下單的消息。張東陽的公司隻接單,不發貨。袁皓天公司的某美國大客戶的訂單量雖然縮減了20%,終究還是下單了。甚至5月12日清早,袁皓天還在錄視頻,講述一位美國客戶表示願意承擔145%的天價關稅。

對於袁皓天公司所合作的美國連鎖超市類客戶來說,貨架空了是比漲價更可怕的事情。“這會導致客戶流失。如果要臨時換產地,麵臨的是產品細節的重審,工廠重驗,流程重走,沒有半年根本是搞不定的,”袁皓天解釋道,“大家對於特朗普政策的不確定,逐漸失去了耐心。”

袁皓天在社交媒體發布的視頻裏提到,此前,有美國客戶采取的漲價策略是,從幾美元到幾十美元的產品統一漲價2美元。“這個增幅還是很大的。既不讓某些單品顯得太紮眼,又能整體覆蓋成本的壓力。”這意味著此前昂貴的關稅成本,大部分由美國消費者消化了。



如今,麵對突如其來的喜訊,置身浪潮中的人們還是保有一定的審慎。前述經濟學家張智威就在和談結束後向媒體提醒,“這僅僅是為期三個月的臨時關稅減免”,“雙方可能還需數月時間,才能提出解決方案或者達成最終貿易協議”。

袁皓天也認為,針對24%加征關稅的90天期限或許是特朗普下一輪談判的籌碼。他和公司將持續準備Plan B(第二套方案),以應對隨時可能降臨的變化。“特朗普就是最大的不確定性。”他說。

就在中美聯合聲明發表幾小時後,特朗普已經將貿易戰的矛頭指向了歐洲。他稱,歐盟在歐美貿易中沒有支付其公平份額,“更令人不快(nastier)”。



2008年,國際貿易專業畢業的張東陽在山東青島創辦了一家外貿公司。目前,美國客戶占他們出口業務的90%,合作最久的11年。17年裏,張東陽的公司經曆了許多國際貿易環境的波動,但他說,外貿生意一直不難做——直到2017年,特朗普當選美國總統。

迄今為止,這家青島公司經曆的所有轉型大動作,都和大洋彼岸那位發型飄逸的總統先生有關。

“美國優先”是特朗普競爭第一任總統時的口號之一。當時張東陽敏銳地考慮到匯率風險,在保留出口業務的同時,拓展了進口業務。去年3月,特朗普再次成為共和黨候選人,張東陽預判,麻煩又來了。他的公司開始向非洲等發展中國家出口醫療器械類產品。今年3月,張東陽去到越南,研究在那裏做轉口貿易的可能。



過去幾年,中國製造業紛紛看向東南亞,越南、柬埔寨等成為中國出海的重要中轉地。“中美貿易摩擦的背景下,中國企業感受到了壓力,如果從中國出口的商品比從越南出口的稅收高,客戶會要求生產企業從越南出口同樣的產品。”第一財經研究院出品的《全球產業鏈向東南亞轉移情況分析報告》寫道。

小馨和丈夫就在柬埔寨金邊經營一家服裝代加工廠。廠子是她的公婆在2018年創辦的。據小馨觀察,去年下半年後,赴柬開廠做轉口貿易的中國商人越來越多,“以前往返國內的飛機總有空位,現在都坐滿了”。

她家沒有直接出口美國的單子,但是她客戶的40%產品銷往美國。小馨說,在柬埔寨的中國工廠,如家具廠、五金廠、照明廠,大多和美國有貿易往來。她還提到,即便柬埔寨的製造業正如火如荼地發展,當地人使用的小家電、日常用品有很多依然是中國製造。

張東陽在越南考察後發現,目前,當地工廠的產能已經處於飽和狀態。他認為,中國工廠的供應鏈體係、產業成本和時效性依舊是其他國家難以替代的,短期內在其他國家或地區建立完整的供應鏈也非易事。

張東陽、袁皓天、陳宇均表示,中國製造的優勢在於完備的產業鏈配套體係。袁皓天打了個比方,假如去國內鞋業製造聚集地,“你走完一條街,你就知道鞋子從頭生產到位需要的所有麵料、輔料是什麽,但是你在越南是做不到這件事的”。

“你需要任何一個東西,我們都可以在最快的時間以最高的質量給到。”陳宇說。他們家最快的紀錄是有次幫人應急,1萬多件訂單從找麵料到開板再到包裝、交貨,隻用了7天。正常情況下,這類訂單一般要提前幾個月準備。

張東陽的公司也做進口生意。他還提示我們,美國製造早已滲透在中國人的生活方式中,隻是全球化讓人們無需格外分辨,比如他代理的進口商品之一——雞爪子。原本5萬左右一噸的進口價,加稅之後翻番還多,“沒有辦法做了,100%過不來了”。

此外,中國依賴的美國進口產品還包括機械電子(如半導體製造設備等)、飛機及其關鍵部件、汽車、礦物燃料、農產品(如大豆、玉米、棉花)、嬰幼兒奶粉、營養補劑、藥品、專業醫療設備(心髒起搏器、支架、人工關節、呼吸機、麻醉機、手術機器人)等。2024年,中國從美國進口1636.24億美元,以高科技和資源類產品為主。其中美國占中國農產品進口總額12.8%。

除了實物商品,中國每年還從美國進口大量軟件與知識產權類服務,比如操作係統windows/macOS、科研軟件MATLAB、行業軟件Adobe、數據庫Oracle、芯片專利授權、好萊塢電影、遊戲等。



參與到工廠經營前,幾位廠二代曾在律所、遊戲工作室、醫院、投行工作,也有的大學畢業後直接進廠。在解釋為什麽接班或者參與到管理經營中,他們大多說自己猶豫過,但還是在責任感和追求自我價值的天秤中,接受了長輩的進廠邀約。

袁皓天沒有和父親討論過這件事,接班幾乎是默認行為。“因為我從小就知道我爸爸開公司,所以會很明確地知道這是未來從事的事情。”他在2014年進入公司,他意識到傳統行業走到了下行期,但是他確實沒有預判到十年光景,竟然發生了如此多的變化。

這個時代已和他們父輩創業時全然不同。張旻的父親在2000年成立外貿公司,主營產品是食品添加劑。當時,中國的食品添加劑行業剛起步,“一股風起來,隻要你敢幹,都能賺錢。”張旻說。

在她看來,今天的“風險和未知好像大於機遇”。這樣的想法源於她在過去九年裏的經曆:2015年,她在英國做交換生,當時,整個英國正在為是否脫歐爭辯不休。2016年,張旻大學畢業,在美國工作,趕上特朗普競選總統。她公司所在地區普遍支持民主黨。當特朗普競選成功時,她的老板十分傷心,隨即宣布放假一天。張旻感覺“美國在走向一個我不太理解的世界”。2017年,高中就出國讀書的張旻回國,進入投資行業。

張旻說,她和父親正考慮去非洲、中東等地做投資。“現在更多提‘出海’,就是把技術、資源、知識帶到發展中國家去,跟簡單的貨物貿易不一樣。”

黃雪怡的父親正計劃開拓中東市場,黃雪怡負責的線上渠道已經在接洽客戶了。過去兩年,黃雪怡一直過著早八晚六的單休生活,整日麵對父母和工人的她曾在小紅書上詢問同齡廠二代休息日去哪裏社交。朋友開玩笑,不卷了、去躺平。她說自己沒有“不卷”的資格,“如果不做出一點成績來的話,感覺沒有臉麵麵對父母。”盡管她又會在社交平台自嘲:“女生能算二代嗎哈哈暫時的二代。”也許等她弟弟大學畢業後逐步接管,她就能抽身去做她最感興趣的事:賣珠寶。

在利潤空間已經被壓到極致的服裝業,調整價格已經不在人們的考慮範圍。陳宇進入工廠的第一天,就抱著“找準有利時間點把工廠打包出售”的想法。他身邊很多年輕廠二代同行也這麽想。“我父親是完整吃到時代紅利的一代,而我們上來當頭一棒。”他說。



服裝業過於成熟、過於卷,尤其是直播帶貨興起之後,個體戶增多,工廠壓貨嚴重。陳宇說,以前低於1萬多件的單子他們不會接,2022年之後,“隻要一匹布能用完”就接。他和父親也在考慮轉行,他們認為更基礎的養殖業可能還有空間。

同樣在服裝行業的小馨對此有同感。她的公婆在2008年去柬埔寨打工,攢到錢,開了廠。“廠一代”重效率,因為“不停地有訂單進來”。如今情形變了,人人都想低價搶單。

她父母在國內開紡織廠,陸陸續續接外貿訂單,銷往尼日利亞等非洲國家。盡管她家工廠努力提升了技術,開發了新種麵料,算是經營得不錯,但這幾年單量減少,客戶不像以前那樣豪爽下單兩三個集裝箱。小馨說:“哪怕他們心裏麵知道這個單子接來沒錢賺,他也要接單,為什麽?他如果沒接這個單,就更完蛋——有單總比沒單好吧。”



陳宇決心支撐下去的關鍵原因是,他們廠裏還有300多名工人。過去三年多,他的工廠沒有裁過一名工人,今年初還招了30多人。3月份,陳宇剛給每名工人交了一份意外險,當時統計的平均年齡是54歲,來自附近鄉鎮農村。最近,工人們也在討論特朗普。

陳宇沒有刻意給工人們製造信心。上次通話時,他的聲音始終透著憂愁。4月9日那天,一位工齡12年的製版師問陳宇招人嗎,七八千都能幹。正常情況下,這個崗位的薪資是1.5-2萬。

陳宇說,“外貿這個行業其實是一個非常全球化的事情”,牽一發而動全身。如果這次有外貿同行轉回內貿,將有更多人分蛋糕。目前,廠裏的訂單排到了6月,往年同期則排到9、10月。去年3、4月他們一直加班,今年4月,他們執行了雙休。

特朗普再次上台後,張東陽的外貿公司就開始探索轉口貿易。他對未來依舊持有信心,因為外貿公司轉型並不難,無非是花一些時間,跟著客戶和市場走。他提到,工廠轉型是另一碼事。“工廠轉型太難了,它的設備、它的排單、它的熟練工,整個事情太繁瑣了。而且中國的產業結構是地區產業鏈,比如紡織品的產業鏈在江蘇。如果有一家工廠(有問題),整個產業鏈都會受影響。”



貿易公司的生存和時代的關係遠比人們所想象的更為緊密。1981年,袁皓天的父親在台灣創辦了這家服飾配件公司。這家公司的成長恰好重疊了過去四十年的許多曆史節點。1989年,改革開放12年後,袁皓天的父親舉家遷到上海,在這裏創辦了分公司;之後,他們經曆了中國加入WTO,在全球化加速的背景下逐漸壯大,年營收最高達到4000萬美元。2014年,在律所和遊戲工作室工作過的袁皓天正式進入家族企業。他也以外貿人的身份親曆了全球化逐漸崩裂的下半場:英國脫歐,全球疫情,2018年美國發起貿易戰,以及此時此刻。

5月12日中美聯合聲明發布後,一切重啟,人們又站在了新的曆史拐點上。美國商人丁肯打算馬上結束在泰國曼穀的休假返回廣州,繼續他的外貿生意,新政也許將為他省去上百萬的關稅費用;小紅書上,一位專做廚具出口的中國商人感到悲喜交加:他的深圳工廠剛收到了美國客戶的郵件通知,恢複正常出貨,而他在孟加拉的工廠估計要丟客戶了;袁皓天、張東陽的對美生意已經全麵恢複;身處產業鏈下遊的黃雪怡預計,恢複訂單量的反應時間還要一到兩周;陳宇說,過去一個月,國內客戶持續下單,“基本盤其實一直在擴大”。

盡管貿易將世界上最遙遠的人們連接在一起,讓“中國製造”比我們中任何一個人都去過世界上更多的角落,也幫助人類塑造了一個理想中開放、包容、親密的地球村美夢。正發生的事實再次提醒:麵對曆史時刻,人們必須謹慎做出抉擇,無論是向左還是向右,向前還是向後。

查看評論(18)

24小時熱點排行

回族新娘天仙顏值 全網熱議 攝影師認證:家族出美女
喜大普奔!美國汽車終於要廢除“自動啟停”功能了
馬斯克 黃仁勳 奧特曼等同川普和沙特王儲共進午餐
42歲“兔女郎”交不起房租睡帳篷 曾日入過萬元住莊園
聊天記錄曝光!河海大學女博士生實名舉報導師

24小時討論排行

攔不住?全球頂尖科學家湧入中國
抓錯人!清純女生沒闖紅燈 但仍將被驅逐 全美熱議
美國貿易代表:中國同意取消對美國出口稀土管製
為拉回支持率 川普正采取他曾猛烈反對的左翼政策
美國禁止全球使用華為昇騰AI芯片,強化出口管製
胡錫進:不能讓一些散布“美國贏了”的聲音帶了節奏
降稅消息一出 美企CEO淩晨跳下床催中國工廠出貨
李承鵬:寫在5.12的愛國帖(未刪節版)
特朗普口出惡言:“歐盟比中國更惡劣”
後續談判:若芬太尼能談好,會下調20%關稅
沙國王儲承諾投資美6000億 川普:湊成整數1兆吧
太囂張了!紐約青少年移民組幫派 圍毆紐約警察
澤倫斯基:普京若不到土耳其會談 川普你一定要嚴懲他
拉美國家齊聚北京開大會 這國確認加入一帶一路
90天後呢?對中關稅回到145%?川普:恐大幅增加
特朗普簽署行政令!要求藥企降價59%至90%
  • 文學城簡介
  • 廣告服務
  • 聯係我們
  • 招聘信息
  • 注冊筆名
  • 申請版主
  • 收藏文學城

WENXUECITY.COM does not represent or guarantee the truthfulness, accuracy, or reliability of any of communications posted by other users.

Copyright ©1998-2025 wenxuecit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Privacy Statement & Terms of Use & User Privacy Protection Policy

文學城新聞
切換到網頁版

“好得超出我預期”,中國外貿人熬過最難的一個月

在人間 2025-05-13 07:00:42
“好得超出我預期”,中國外貿人熬過最難的一個月

在為期兩天、馬拉鬆式的中美經貿高層會談結束後,北京時間5月12日15點,雙方發布《中美日內瓦經貿會談聯合聲明》。美方取消了共計91%的加征關稅,中方相應取消了91%的反製關稅;雙方還將在接下來的90天裏,暫時免收24%的加征關稅。

中方牽頭人、國務院副總理何立峰指出,中美經貿關係既對兩國意義重大,也對全球經濟穩定和發展有著重要影響。

隨後,人民幣匯率、港股尾盤大漲,今天A股三大股指集體高開。經濟學家張智威向媒體表示:“好得超出我預期。”複旦大學美國研究中心教授張家棟在接受鳳凰衛視采訪時認為,大幅降稅後,中國輸美商品的平均稅率約為30%,許多貿易仍可進行。

一個月前的4月2日,美國總統特朗普發起了全球關稅戰,持續刷新曆史時刻。截至會談前,美國對中國加征了至少145%的關稅;作為反製措施,中國對美征收125%的關稅。

我們曾在第一時間對話了六位與美國進行貿易的中國商人。其中五位是家族企業的“廠二代”,一位80後,三位90後,一位00後。最後一位是在2008年——全球化浪潮最熱時——創辦外貿公司的老貿易人,過去17年裏,他公司的幾次重大轉向都和特朗普有關。

這一個月裏,他們每個人的生意都因為大洋彼岸那位總統先生雞犬不寧。調整價格已經不在考慮範圍。有人抱著“找準有利時間點把工廠打包出售”的想法,有人感歎生不逢時,“我父親是完整吃到時代紅利的一代,而我們上來當頭一棒。”

浮沉不定的情緒終於在5月12日下午(暫時)落定。這一個月,讓每一個受益於全球化的人重新理解“今天”在曆史中的位置:過去三十年逐步形成的國際貿易秩序走到了拐點,合作或是脫鉤,它將影響我們每一個人。



5月12日下午3點剛過,山東貿易人張東陽在第一時間將中美會談結果的新聞轉發到朋友圈。接著,他點了一根雪茄。一個月以來,這是他最如釋重負的時刻。

考慮到美國接下來有90天的24%關稅暫停期,張東陽希望抓住這個窗口期。他和同事立即通知國內供應商:抓緊生產,安排發貨。

在上海做服飾配件外貿生意的台灣人袁皓天也迅速聯係了貨代公司,確認細節。按照談判結果,此後90天,他和美國客戶所要承擔的關稅是“基礎關稅加30%加征關稅”。“一口氣能降到30%,是我根本沒有想到的。”電話裏,袁皓天的聲音非常愉悅。

與此同時,有美國客戶駐中國分公司的人員主動聯絡他,希望提供最新的產品報價,並確定交貨期。

袁皓天說,現在全世界最忙碌的是貨代公司,因為全部需要重新報價。他判斷,隨著接下來出貨量瞬間增多,原定出一個櫃子(指集裝箱)的可能增加到三五個櫃子,短期內中美航線運費或許會有一波漲幅。昨天,聯合聲明一經發布,多家歐洲航運物流公司的股價上漲。

3月底,發出美國客戶的最後一批貨後,袁皓天公司的美國訂單全部暫停了(占比30%)。他們有一位合作30年的老客戶,每年下100多萬美元的單子。他的貨已經生產得差不多了,此前也暫停了後續出貨。一個月前,袁皓天還在感歎,最差的情況是,運不出去的貨爛在自己手裏。

袁皓天是此次對話中唯一經曆2018年貿易戰的“廠二代”。特朗普曾在2018年到2019年的14個月裏,連續對中國產品增收關稅。上一次,袁皓天公司的產品被美國加征了10%-25%不等的關稅。解決方案是,買賣雙方各自承擔一部分,餘下加在消費者身上。以帽子為例,“消費者可能(多支付)幾毛到一塊美金,一般消費者不會有感知。”袁皓天說。

事實上,4月2日,美國對華加征34%關稅時,袁皓天、張東陽都和美國客戶商量,新增的關稅成本由雙方分擔,中美生意還能繼續做。直到事態一路失控,特朗普宣布對華關稅飆升至145%,人們已經不再計算125%和145%之間的關稅差值。用江蘇某服裝廠“廠二代”陳宇的話來形容,究竟是125%、145%,甚至是1450%,沒什麽區別——它們都屬於破天荒的範疇,生意已經沒得做了。



香港大學人文社會研究所所長、經濟管理學院金融學講座教授陳誌武在接受澎湃新聞的采訪時說:“即便關稅稅率沒有保持在高位,降至50%左右,依然會對中國眾多企業造成嚴重傷害。”

4月上旬起,中美外貿人們無法做出任何決策性行動。“暫停”、“觀望”、“等等看”,出現在每一個人的表達中。美國訂單要麽暫停生產或出貨,要麽直接取消。柬埔寨某服裝廠“廠二代”小馨聽國內同行說,有工廠停工了,給工人們放了長假。陳宇說:“服裝的利潤率到手也就6-8%,這是服裝行業的共識。你隻要加超過10%的稅,服裝行業就是結束。”

張東陽的一位美國客戶是特朗普的擁躉,他支持特朗普的禁毒和移民政策。去年美國大選時,這位認為拜登政府昏聵無能的美國白人向特朗普投出了寶貴一票。過去一個月,這位客戶為總統的任性焦頭爛額,他向張東陽抱怨,“太離譜了。”

陳宇收到十幾封狠狠吐槽特朗普的美國客戶郵件。他第一次遇到美國客戶在正式的書麵商業郵件裏使用髒話,比如他曾收到的這封信裏,客戶說自己“fucking furious(真xx氣死了),離破產隻有一步之遙……如果這個shit(屎一般的狀況)不趕緊改變就死定了”。這位美國進口商強調自己在這行很久了,從沒見過任何事情這麽“fucked up(x蛋)”。

被譽為“世界超市”的義烏商人也發起了反擊:一款特朗普馬桶刷應運而生。在某電商平台,它的售價不足10元。一家店鋪的宣傳語是:“地球攪屎棍。”



黃雪怡是廣東東莞一名00後廠二代,做護具輔料類生意。她是身邊00後朋友裏唯一一個關心特朗普的人。不過,家族工廠真正的掌舵者、她的父親沒有和她聊這些事。“他可能認為我是女生,我對國家政策不太敏感。但我很關注,因為我接手了(部分)生意。”她的辦公室在父親隔壁,她還記得上個月,她看著著急的客戶來找父親商量對策,至少從牆這邊聽起來語氣不妙。

即便在一段時間裏,人們隻能使用語言發泄不滿。但在高層會談開始前,中美生意始終在裂隙間頑強生長著。

起初,隻有少數客戶不顧“天價關稅”。黃雪怡工廠的一位美國客戶沒有要求停止,反而讓“加急生產”。另一位美國客戶拜托張東陽對接服裝廠,他急需生產二三十件樣衣,兩星期內送到美國——如此極限操作,全世界大概隻有中國工廠願意接且能做到。

4月中下旬後,張東陽、袁皓天、陳宇的公司都收到美國客戶希望下單的消息。張東陽的公司隻接單,不發貨。袁皓天公司的某美國大客戶的訂單量雖然縮減了20%,終究還是下單了。甚至5月12日清早,袁皓天還在錄視頻,講述一位美國客戶表示願意承擔145%的天價關稅。

對於袁皓天公司所合作的美國連鎖超市類客戶來說,貨架空了是比漲價更可怕的事情。“這會導致客戶流失。如果要臨時換產地,麵臨的是產品細節的重審,工廠重驗,流程重走,沒有半年根本是搞不定的,”袁皓天解釋道,“大家對於特朗普政策的不確定,逐漸失去了耐心。”

袁皓天在社交媒體發布的視頻裏提到,此前,有美國客戶采取的漲價策略是,從幾美元到幾十美元的產品統一漲價2美元。“這個增幅還是很大的。既不讓某些單品顯得太紮眼,又能整體覆蓋成本的壓力。”這意味著此前昂貴的關稅成本,大部分由美國消費者消化了。



如今,麵對突如其來的喜訊,置身浪潮中的人們還是保有一定的審慎。前述經濟學家張智威就在和談結束後向媒體提醒,“這僅僅是為期三個月的臨時關稅減免”,“雙方可能還需數月時間,才能提出解決方案或者達成最終貿易協議”。

袁皓天也認為,針對24%加征關稅的90天期限或許是特朗普下一輪談判的籌碼。他和公司將持續準備Plan B(第二套方案),以應對隨時可能降臨的變化。“特朗普就是最大的不確定性。”他說。

就在中美聯合聲明發表幾小時後,特朗普已經將貿易戰的矛頭指向了歐洲。他稱,歐盟在歐美貿易中沒有支付其公平份額,“更令人不快(nastier)”。



2008年,國際貿易專業畢業的張東陽在山東青島創辦了一家外貿公司。目前,美國客戶占他們出口業務的90%,合作最久的11年。17年裏,張東陽的公司經曆了許多國際貿易環境的波動,但他說,外貿生意一直不難做——直到2017年,特朗普當選美國總統。

迄今為止,這家青島公司經曆的所有轉型大動作,都和大洋彼岸那位發型飄逸的總統先生有關。

“美國優先”是特朗普競爭第一任總統時的口號之一。當時張東陽敏銳地考慮到匯率風險,在保留出口業務的同時,拓展了進口業務。去年3月,特朗普再次成為共和黨候選人,張東陽預判,麻煩又來了。他的公司開始向非洲等發展中國家出口醫療器械類產品。今年3月,張東陽去到越南,研究在那裏做轉口貿易的可能。



過去幾年,中國製造業紛紛看向東南亞,越南、柬埔寨等成為中國出海的重要中轉地。“中美貿易摩擦的背景下,中國企業感受到了壓力,如果從中國出口的商品比從越南出口的稅收高,客戶會要求生產企業從越南出口同樣的產品。”第一財經研究院出品的《全球產業鏈向東南亞轉移情況分析報告》寫道。

小馨和丈夫就在柬埔寨金邊經營一家服裝代加工廠。廠子是她的公婆在2018年創辦的。據小馨觀察,去年下半年後,赴柬開廠做轉口貿易的中國商人越來越多,“以前往返國內的飛機總有空位,現在都坐滿了”。

她家沒有直接出口美國的單子,但是她客戶的40%產品銷往美國。小馨說,在柬埔寨的中國工廠,如家具廠、五金廠、照明廠,大多和美國有貿易往來。她還提到,即便柬埔寨的製造業正如火如荼地發展,當地人使用的小家電、日常用品有很多依然是中國製造。

張東陽在越南考察後發現,目前,當地工廠的產能已經處於飽和狀態。他認為,中國工廠的供應鏈體係、產業成本和時效性依舊是其他國家難以替代的,短期內在其他國家或地區建立完整的供應鏈也非易事。

張東陽、袁皓天、陳宇均表示,中國製造的優勢在於完備的產業鏈配套體係。袁皓天打了個比方,假如去國內鞋業製造聚集地,“你走完一條街,你就知道鞋子從頭生產到位需要的所有麵料、輔料是什麽,但是你在越南是做不到這件事的”。

“你需要任何一個東西,我們都可以在最快的時間以最高的質量給到。”陳宇說。他們家最快的紀錄是有次幫人應急,1萬多件訂單從找麵料到開板再到包裝、交貨,隻用了7天。正常情況下,這類訂單一般要提前幾個月準備。

張東陽的公司也做進口生意。他還提示我們,美國製造早已滲透在中國人的生活方式中,隻是全球化讓人們無需格外分辨,比如他代理的進口商品之一——雞爪子。原本5萬左右一噸的進口價,加稅之後翻番還多,“沒有辦法做了,100%過不來了”。

此外,中國依賴的美國進口產品還包括機械電子(如半導體製造設備等)、飛機及其關鍵部件、汽車、礦物燃料、農產品(如大豆、玉米、棉花)、嬰幼兒奶粉、營養補劑、藥品、專業醫療設備(心髒起搏器、支架、人工關節、呼吸機、麻醉機、手術機器人)等。2024年,中國從美國進口1636.24億美元,以高科技和資源類產品為主。其中美國占中國農產品進口總額12.8%。

除了實物商品,中國每年還從美國進口大量軟件與知識產權類服務,比如操作係統windows/macOS、科研軟件MATLAB、行業軟件Adobe、數據庫Oracle、芯片專利授權、好萊塢電影、遊戲等。



參與到工廠經營前,幾位廠二代曾在律所、遊戲工作室、醫院、投行工作,也有的大學畢業後直接進廠。在解釋為什麽接班或者參與到管理經營中,他們大多說自己猶豫過,但還是在責任感和追求自我價值的天秤中,接受了長輩的進廠邀約。

袁皓天沒有和父親討論過這件事,接班幾乎是默認行為。“因為我從小就知道我爸爸開公司,所以會很明確地知道這是未來從事的事情。”他在2014年進入公司,他意識到傳統行業走到了下行期,但是他確實沒有預判到十年光景,竟然發生了如此多的變化。

這個時代已和他們父輩創業時全然不同。張旻的父親在2000年成立外貿公司,主營產品是食品添加劑。當時,中國的食品添加劑行業剛起步,“一股風起來,隻要你敢幹,都能賺錢。”張旻說。

在她看來,今天的“風險和未知好像大於機遇”。這樣的想法源於她在過去九年裏的經曆:2015年,她在英國做交換生,當時,整個英國正在為是否脫歐爭辯不休。2016年,張旻大學畢業,在美國工作,趕上特朗普競選總統。她公司所在地區普遍支持民主黨。當特朗普競選成功時,她的老板十分傷心,隨即宣布放假一天。張旻感覺“美國在走向一個我不太理解的世界”。2017年,高中就出國讀書的張旻回國,進入投資行業。

張旻說,她和父親正考慮去非洲、中東等地做投資。“現在更多提‘出海’,就是把技術、資源、知識帶到發展中國家去,跟簡單的貨物貿易不一樣。”

黃雪怡的父親正計劃開拓中東市場,黃雪怡負責的線上渠道已經在接洽客戶了。過去兩年,黃雪怡一直過著早八晚六的單休生活,整日麵對父母和工人的她曾在小紅書上詢問同齡廠二代休息日去哪裏社交。朋友開玩笑,不卷了、去躺平。她說自己沒有“不卷”的資格,“如果不做出一點成績來的話,感覺沒有臉麵麵對父母。”盡管她又會在社交平台自嘲:“女生能算二代嗎哈哈暫時的二代。”也許等她弟弟大學畢業後逐步接管,她就能抽身去做她最感興趣的事:賣珠寶。

在利潤空間已經被壓到極致的服裝業,調整價格已經不在人們的考慮範圍。陳宇進入工廠的第一天,就抱著“找準有利時間點把工廠打包出售”的想法。他身邊很多年輕廠二代同行也這麽想。“我父親是完整吃到時代紅利的一代,而我們上來當頭一棒。”他說。



服裝業過於成熟、過於卷,尤其是直播帶貨興起之後,個體戶增多,工廠壓貨嚴重。陳宇說,以前低於1萬多件的單子他們不會接,2022年之後,“隻要一匹布能用完”就接。他和父親也在考慮轉行,他們認為更基礎的養殖業可能還有空間。

同樣在服裝行業的小馨對此有同感。她的公婆在2008年去柬埔寨打工,攢到錢,開了廠。“廠一代”重效率,因為“不停地有訂單進來”。如今情形變了,人人都想低價搶單。

她父母在國內開紡織廠,陸陸續續接外貿訂單,銷往尼日利亞等非洲國家。盡管她家工廠努力提升了技術,開發了新種麵料,算是經營得不錯,但這幾年單量減少,客戶不像以前那樣豪爽下單兩三個集裝箱。小馨說:“哪怕他們心裏麵知道這個單子接來沒錢賺,他也要接單,為什麽?他如果沒接這個單,就更完蛋——有單總比沒單好吧。”



陳宇決心支撐下去的關鍵原因是,他們廠裏還有300多名工人。過去三年多,他的工廠沒有裁過一名工人,今年初還招了30多人。3月份,陳宇剛給每名工人交了一份意外險,當時統計的平均年齡是54歲,來自附近鄉鎮農村。最近,工人們也在討論特朗普。

陳宇沒有刻意給工人們製造信心。上次通話時,他的聲音始終透著憂愁。4月9日那天,一位工齡12年的製版師問陳宇招人嗎,七八千都能幹。正常情況下,這個崗位的薪資是1.5-2萬。

陳宇說,“外貿這個行業其實是一個非常全球化的事情”,牽一發而動全身。如果這次有外貿同行轉回內貿,將有更多人分蛋糕。目前,廠裏的訂單排到了6月,往年同期則排到9、10月。去年3、4月他們一直加班,今年4月,他們執行了雙休。

特朗普再次上台後,張東陽的外貿公司就開始探索轉口貿易。他對未來依舊持有信心,因為外貿公司轉型並不難,無非是花一些時間,跟著客戶和市場走。他提到,工廠轉型是另一碼事。“工廠轉型太難了,它的設備、它的排單、它的熟練工,整個事情太繁瑣了。而且中國的產業結構是地區產業鏈,比如紡織品的產業鏈在江蘇。如果有一家工廠(有問題),整個產業鏈都會受影響。”



貿易公司的生存和時代的關係遠比人們所想象的更為緊密。1981年,袁皓天的父親在台灣創辦了這家服飾配件公司。這家公司的成長恰好重疊了過去四十年的許多曆史節點。1989年,改革開放12年後,袁皓天的父親舉家遷到上海,在這裏創辦了分公司;之後,他們經曆了中國加入WTO,在全球化加速的背景下逐漸壯大,年營收最高達到4000萬美元。2014年,在律所和遊戲工作室工作過的袁皓天正式進入家族企業。他也以外貿人的身份親曆了全球化逐漸崩裂的下半場:英國脫歐,全球疫情,2018年美國發起貿易戰,以及此時此刻。

5月12日中美聯合聲明發布後,一切重啟,人們又站在了新的曆史拐點上。美國商人丁肯打算馬上結束在泰國曼穀的休假返回廣州,繼續他的外貿生意,新政也許將為他省去上百萬的關稅費用;小紅書上,一位專做廚具出口的中國商人感到悲喜交加:他的深圳工廠剛收到了美國客戶的郵件通知,恢複正常出貨,而他在孟加拉的工廠估計要丟客戶了;袁皓天、張東陽的對美生意已經全麵恢複;身處產業鏈下遊的黃雪怡預計,恢複訂單量的反應時間還要一到兩周;陳宇說,過去一個月,國內客戶持續下單,“基本盤其實一直在擴大”。

盡管貿易將世界上最遙遠的人們連接在一起,讓“中國製造”比我們中任何一個人都去過世界上更多的角落,也幫助人類塑造了一個理想中開放、包容、親密的地球村美夢。正發生的事實再次提醒:麵對曆史時刻,人們必須謹慎做出抉擇,無論是向左還是向右,向前還是向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