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克·卡尼和自由黨的慶功喧囂剛剛平息,川普就發表了對勝選者不太熱情的評價。

World Economic Forum from Cologny, Switzerland, CC BY-SA 2.0 , via Wikimedia Commons
“這是最不討厭川普的那個贏了,我想是這樣,”川普談到卡尼時說。
不過,這位加拿大總理或許願意接受在川普眼中是“兩害相權取其輕”的角色。
川普還表示,在大選後首次通話中,他認為這位前英格蘭銀行行長“非常友善”。
兩人預計將在接下來的一周內在白宮會麵。
對川普而言,政治往往是私人化的。例如,他對普京的好感影響了美俄關係;他對習近平的尊重,即便兩國正陷入長期貿易戰,也讓中美關係保持了相對穩定。
而加拿大則長期處於這種關係的另一端。
川普對加拿大前總理特魯多的反感,從2017年他上任第一天起就顯而易見。在川普就職僅幾周後兩人首次麵對麵會麵時,他們那場冗長且激烈的握手,預示著接下來會是一個漫長而艱難的關係。
兩人關係中充滿了消極攻擊、冷嘲熱諷,以及川普回到白宮後對“特魯多省長”的譏諷稱呼,還有他反複提及要把加拿大變成美國“珍貴的第51個州”的說法。
即使特魯多被卡尼取代後,川普的吞並言論仍未停歇。但隨著這位擁有哈佛和牛津學曆的溫文爾雅國際銀行家,取代了年輕帥氣的特魯多,緊張氣氛似乎有所緩解。
雖然川普喜歡抨擊全球精英,但他對常春藤名校背景和積累的財富卻有天然的吸引力,而卡尼正好具備這些條件。
卡尼還有另一個川普通常看重的特點,他現在是勝利者。
即便卡尼的勝選在某種程度上要歸因於川普的“負麵”影響,這位自由黨領袖還是在幾個月前前景黯淡的情況下,讓自由黨實現了驚人的逆轉。
卡尼和川普仍然在性格上形成鮮明對比,而這可能在他們首次會麵時給前者帶來風險。
這位加拿大人沉穩、自律、條理清晰;而川普則衝動且難以預測。兩人有時都會顯得不耐煩,對現代政治中的瑣碎事務缺乏容忍。
有消息稱,在卡尼成為總理後的第一次通話中,川普再次提及吞並問題,但這位加拿大領導人對此隻字未提,在幾周後才外泄——這是卡尼一貫冷靜的回應方式,也或許暗示了他將如何應對川普的咄咄逼人。
國際治理創新中心主席保羅·薩姆森在加拿大政府中擔任高級職務逾30年,他親眼見識過卡尼的表現。
他告訴BBC,這位新任加拿大總理很可能會用“經濟知識、策略和個人外交”的組合來拉近與川普的關係。
“卡尼是個講求實效的人,”薩姆森說。卡尼也冷靜、隨和,有可能在個人層麵與川普建立聯係。“但他顯然不想顯得唯命是從。”
雖然加拿大從川普最初宣布的一些嚴苛關稅中獲得了緩刑,但時間緊迫,要與美國達成某種協議並非易事。
“我們要以我們的條件建立夥伴關係,”卡尼說。“我會區分總統的想法和他的期待。”
卡尼接著表示,川普對加拿大的“領土主張”是“絕對不會發生的”。這是他在競選過程中和勝選演講中反複傳達的信息。
“美國想要我們的土地、資源、水和國家,”他周一說,“但這些威脅不是空話。川普總統正試圖摧毀我們,好讓美國吞並我們。”
不過,卡尼對美國吞並意圖的斷然拒絕可能不足以令川普滿意。而卡尼和加拿大人或許也難以確切知道川普到底期望什麽。
川普曾表示,加拿大必須采取更多措施,限製非法移民進入美國(盡管數量很少),以及打擊跨境芬太尼毒品走私(情況也很有限)。他還誇大了美加貿易逆差,稱加拿大在“占美國的便宜”。
考慮到兩國人口差異和加拿大龐大的自然資源,要實現平衡的貿易賬麵恐怕是不現實的要求。
無論川普和美國最終想要什麽,作為加拿大最大出口市場的美國,如果願意,在與北方鄰國的關係中擁有相當大的影響力。但正如卡尼在BBC采訪中指出的,加拿大也並非毫無還手之力。
“我們是40多個州的最大客戶,”他說。“我們為他們提供關鍵的能源,包括常規能源,也可能提供關鍵礦產。”
他還表示,加拿大可以尋求“理念相近國家”作為更可靠的貿易夥伴,比如英國或歐盟,把美國排除在外。
然而,這麽做意味著放棄與美國之間長期且穩固的夥伴關係,這種關係不僅基於共同的地理位置,也基於共同的價值觀。
不過,川普重返白宮後的前100天已讓這一切充滿疑問。
這種裂痕似乎不太可能完全彌合——即便川普和卡尼在麵對麵會談中相談甚歡。(BB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