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直新聞:美國加州州長紐森近日接受日本媒體采訪時表示,加州將繼續對中國“敞開貿易大門”,您對此怎麽看?
特約評論員 吳蔚:加州州長紐森說話底氣十足,一方麵源於他民主黨“明日之星”的政治地位,另一方麵更源於他治下的加州“富可敵國”。根據權威數據統計,如果將加州作為一個獨立經濟體測算,它的GDP已經站到了全球第四的位置,僅次於美國、中國和德國。加州也是美國國內第一個站起來對特朗普關稅說“不”,並一紙訴狀告到中央的“反對州”。
紐森的話道出了許多美國民眾的心聲,中美貿易陷入停滯,舊金山港口不再繁忙,超市貨架不再琳琅滿目,美國家長再難買到物美價廉的玩具與學習用品,開市客的購物車裏是搶到一卷算一卷的廁紙,美國家庭已經開始焦慮今年聖誕節還有沒有聖誕樹了。
我的同事張宸浩“五一”期間線上采訪了一位美國嬰兒產品企業主,從這位美國小微企業創始人的故事中,我們發現特朗普關稅正在摧毀美國中產階級的工作與生活。特朗普關稅就像一輛失控的推土機,碾碎了千家萬戶的“美國夢”。特朗普與他的“狗頭軍師們”總是在形塑“中國搶走美國機遇”的概念,卻看不到“中國為美國創造機遇”的多年事實。
一個最直觀的例子,就連特朗普自己的“美國夢”也離不開中國製造。走進美國街頭的特朗普專賣店,目光所及的紀念品與周邊產品,清一色Made in China,再不濟也是中國製造、美國貼牌。
太陽底下無新事,特朗普如今作出的一係列決策都不是他的原創,他的前輩們已經付出了慘痛的“試錯成本”,美國人民已經紮紮實實為此買了單,他又怎能說出“關稅是他字典裏最美妙字眼”這種話來?
當然,特朗普的命門也是擺在明麵上的,那就是選舉。前不久,美國皮尤公司公布了特朗普執政百天的最新民調,簡直慘不忍睹。這段時間,華爾街一直在流傳一個段子,叫“72小時冷靜期”。言下之意,但凡特朗普宣布什麽新的政策,交易員不必著急在二級市場作出調整,因為72小時之內,特朗普非常可能“翻燒餅”,作出截然相反的決策反轉。
也許就在此時,美國的民主黨人們正在暢想,當特朗普這輛推土機碾過之後,美國人民會再度呼喚“下一位羅斯福總統”的誕生。而這個人,應該徹底站在特朗普的對立麵上,比如我們開篇提到的那個男人,加州州長紐森,大概也在摩拳擦掌。
美國反對美國,從來就是如此呀。

直新聞:美國對汽車零部件加征25%關稅已經正式生效,日本首相石破茂對此深表失望。您又怎麽看美日關稅談判的博弈進程?
特約評論員 吳蔚:美日談判的示範效應,是有曆史隱喻的。從1960年至1990年,美國與日本爆發的貿易爭端先後圍繞紡織品、家電、鋼鐵、汽車、半導體等層麵展開博弈。當時的日本以妥協退讓的方式敗下陣來,1990年代中期,日本經濟步入衰退期。日本以幾代人的代價書寫了國際經貿爭端的失敗案例,當關稅大棒再次落下,痛感裹著曆史記憶襲來。
這一輪美日關稅談判之所以牽引輿論關注,很重要一個原因在於,日本是這一輪特朗普關稅大戰打響後,最早跑去敲門的國家之一。都說“伸手不打笑臉人”,特朗普政府本應該對日本這個“小老弟”予以一定的讓利才是。但事情的發展卻完全出乎人們預料,如今談判進入到第二輪,形勢還是很不樂觀,特朗普方麵並未鬆口,石破茂除了失望,還是失望。
這件事的“示範”意義一下就變大了,它在提醒那些尚在白宮門外徘徊的國家:跪了沒用,照樣挨打。回看過去一個月時間,以色列、日本、越南,無論遠近親疏,伸頭一刀,縮頭還是一刀。世界各國慢慢回過味來:特朗普在玩“實力與地位”那一套,完全不講道理。
可千萬不要小瞧了這個示範效應,它在影響許多國家的內政,剛剛結束選舉的加拿大與澳大利亞就是非常典型的例子。一言以蔽之:哪裏有壓迫哪裏就會有反抗,哪怕在盎格魯撒克遜大家庭內部,誰站出來抵抗特朗普,誰就獲得選民的青睞。
這同樣意味著,特朗普亂象讓世界各國不僅在調整自己的貿易路線、產業鏈結構,更要在政治層麵上思考與美國的雙邊關係何去何從。
盟友的維係主要依靠兩個抓手,一是集體安全,二是經濟利益。如果特朗普治下的美國,無法繼續向盟友們持續供給上述兩個公共產品,那麽“大樹未倒,猢猻已散”的情況發生也是可以預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