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美國總統川普推動關稅政策,越來越多保守派經濟學者對其經濟主張提出警告。近日,一位擁有近25年聯邦財政研究經驗的右派經濟學者直言,川普的經濟政策“邏輯自相矛盾、數字根本兜不攏”,不僅無法帶來財政平衡,還恐進一步擴大債務與經濟混亂,對此,她整理出川普經濟政策六大根本行不通的原因。
《政治》(POLITICO)新聞網報導,美國總統川普慣於操控現實,但在經濟領域,他將發現這一招行不通。拜登曾因9%通膨率無法被包裝為“暫時現象”而遭民意反撲,顯示人民對油價、物價、裁員與股市下跌有切身感受,政治話術無法掩蓋經濟衰退。
如今,川普提出的多項經濟政策不僅邏輯混亂,還常互相矛盾,從大幅減稅到關稅施壓,再到市場崩盤後批評中產階級“太物質”,都反映其政策方向飄忽不定。
身為研究聯邦財政近25年的右派經濟學者,芮德兒(Jessica
Riedl)憂心共和黨已偏離財政紀律,不斷開空頭支票卻無法兌現,最終將讓美國家庭與企業承擔代價,對此,她提出川普關稅與經濟政策6大行不通原因:
1.
關稅不可能既是創造永久就業的手段,又是談判的短期籌碼:川普長期迷戀關稅,主張其可促進製造業回流、同時作為談判籌碼,卻前後矛盾。關稅政策反複調整、缺乏穩定性,不僅未換來國際讓步,還引發市場混亂,打擊企業在美國投資意願。企業最重視可預測性,這點川普政策完全做不到。
2.
關稅不可能既保護國內產業,又創造數兆美元稅收收入:川普主張關稅既能保護產業、又能取代所得稅,邏輯自相矛盾。若進口被擋,關稅收入自然消失;若依賴課稅,則無法封鎖貿易。實際上,高關稅會壓低進口需求、拖累經濟,稅收遠不如預期,還可能需補貼受害產業。指望關稅填補財政,是幻想,不是現實。
3.
你不可能在不動社會安全、醫療補助等受歡迎政策的前提下,同時消除聯邦預算赤字:川普承諾平衡預算,卻又不願削減社安、醫療、國防等占預算三分之二的支出,導致政策自相矛盾。若不增稅,需刪減剩下所有聯邦開支,才能填補1.87兆赤字,幾乎不可能實現。即使國會全由財政鷹派掌控,也難通過如此激進預算。
4.
你不可能一邊消除聯邦赤字,一邊還減稅:川普提出小費、加班、社安免稅與企業減稅等方案,未來十年恐減稅近10兆美元,同時又擴大國防與邊境支出。在關稅收入有限、基準赤字已達20兆美元情況下,美國國債恐於十年內從30兆暴增至60兆。若不正視成本與支出現實,所謂預算平衡純屬幻想。
5.
“政府效率部”(DOGE)的作法很可能會增加,而非減少預算赤字:川普設立的“政府效率部”(DOGE)承諾節省2兆美元,實際僅省不到50億,占聯邦支出不足0.1%。其無權觸及主要支出,也無法繞過國會刪減預算。裁撤國稅局(IRS)與教育部人力反增赤字,刪除DEI與外援等象征性支出更無實質效益。DOGE最終恐淪為擴大赤字的表演機構。
6.
國債不可能今天很重要,明天又完全無所謂:川普曾承諾償還國債、平衡預算,卻在任內新增7.8兆赤字,現又推動史上最大舉債計劃,並要求取消債務上限。自稱“負債之王”的他,一方麵批貿易逆差,另一方麵讓財政赤字飆升,甚至混淆國債與逆差概念。當他以赤字過高為由刪減對非洲艾滋病患的援助時,卻同時推動5.3兆減稅,顯示其政策矛盾將帶來真實代價。
為掩蓋龐大赤字壓力,白宮與共和黨人打算使用預算上的新“障眼法”:宣稱延長川普減稅措施不會增加赤字,理由是“現行政策延續不算新開銷”。這種手法等於繞過國會反赤字規則,未來恐被其他黨派濫用。此舉不僅破壞財政紀律,更難以欺騙市場,特別是對美國財政穩定性已現疑慮的債券市場。
川普過去靠著包裝他的經濟政策成為萬能藥方,在政治上取得成功,但最終,他仍將被用這些標準來評判:
1.經濟是否創造就業
2.是否提高民眾收入
3.是否抑製通膨
4.是否穩定股市
然而,這些指標如今正朝錯誤方向前進。川普的財政政策最終仍無法逃避一個數學現實:在大幅減稅與擴張支出的同時,赤字不可能下降。這位因為前任總統自大而失誤的經濟政策而當選的總統,如今,正在重蹈他前任的覆轍,犯下更猛烈的錯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