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美股上演了一場驚人的“V型反轉”,在短短兩周內強勢收複4月初因特朗普政府“對等關稅”言論造成的所有跌幅,標普500指數更是創下20年來罕見的九連漲。
然而,這場短期內迅猛的反彈並未徹底消除市場內部的深層憂慮和質疑情緒,華爾街的樂觀情緒正與一係列警示信號和廣泛質疑激烈碰撞。
貿易緩和、經濟數據強勁、科技巨頭財報強勁,推升風險偏好
分析認為,近期美股的顯著回暖,主要由以下三大引擎驅動:
1.貿易局勢緩和預期:
白宮釋放積極信號,顯示特朗普政府可能降低對主要貿易夥伴的關稅力度,甚至可能與中國達成協議,這大大緩解了市場的焦慮情緒。
2.經濟數據強勁:
美國就業市場保持穩健,周五數據顯示失業率穩定在4.2%的低位,為經濟承受外部衝擊提供了信心基礎。
3.科技巨頭業績與AI熱潮:
Meta、微軟等科技龍頭交出亮眼財報,並重申對人工智能(AI)的巨額投入承諾,不僅自身股價大漲(微軟周四漲7.6%,Meta漲4.2%),更引爆了AI基礎設施相關股票(如電力供應商Vistra、Constellation Energy)的行情。
反彈之下的三大質疑
盡管市場高歌猛進,但市場分析認為,支撐此輪反彈的基礎卻顯得並不牢固,質疑之聲主要來自以下三個層麵:
1.質疑一:對美聯儲的降息預期是否“一廂情願”?
盡管市場普遍押注美聯儲年內降息,但美聯儲的鷹派基調並未轉變,市場的樂觀情緒可能存在誤判。
最新就業數據發布後,交易員雖然小幅下調了降息預期,但衍生品市場仍預期美聯儲2025年將降息三次,而今年2月時市場僅預期一次。
與此同時,關稅陰影下,雖然目前的一年期通脹互換利率盡管有所回落,但仍比1月份高出70個基點。
德意誌銀行策略師Henry Allen直言,市場可能正在重蹈2022年的覆轍——低估美聯儲控製通脹的決心,“持續錯誤地”預期一個過於鴿派的美聯儲。
2.質疑二:實體經濟“冷感”與財報季的“衰退”陰影
與科技股的火熱形成鮮明反差的是,實體經濟正傳遞出陣陣寒意,令反彈的可持續性蒙上陰影。
財報“衰退”提及率飆升:
高盛統計顯示,已公布財報的357家標普500公司中,約四分之一在業績電話會上提及“衰退”,比例較上季度的2%急劇攀升,顯示企業對前景的憂慮加深。
宏觀數據印證擔憂:
美國一季度GDP意外萎縮0.3%(部分受關稅前搶進口影響),進一步佐證了經濟放緩的擔憂。
消費疲軟跡象:
麥當勞等麵向大眾消費的企業已觀察到,消費者因經濟擔憂開始縮減開支。
盈利預期持續下調:
分析師正不斷調降企業今明兩年的盈利預測(彭博數據),盈利下行壓力通常會抑製股價。
業績指引“迷霧重重”:
關稅不確定性讓企業難以給出清晰指引。如3M尚未將關稅影響納入預測,而First Solar的年度盈利指引區間上下限差距高達40%,凸顯經營前景的高度不確定性。
信貸市場的悖論:
一方麵高收益債風險溢價收窄,但另一方麵企業破產申請數量卻升至五年高位。這種背離進一步加劇了對市場風險定價是否合理的疑慮。
3.更深層次的警報:美元與VIX的異常信號
除了直接的經濟和政策層麵擔憂,一些更深層次的市場異象也在發出警報:
(1)美元與美國債券收益率之間的脫鉤現象仍在持續
正常情況下,美國10年期國債收益率升高應推升美元匯率,但這種關係自4月初起便已嚴重破裂。
PRSPCTV Capital基金經理勞倫斯·克裏亞圖拉(Lawrence Creatura)將此解讀為美國全球影響力和美元“避風港”地位可能正在受到侵蝕的信號,認為美國正在失去對全球貿易夥伴的影響力,令人回憶起1930年《斯穆特-霍利關稅法》,該法案加劇了大蕭條。他表示:
“我們現在正朝著這個方向邁出一小步...我們正在倒退,重新接近美元不再是一種可靠、安全的金融支付手段的現狀。”
(2)VIX持續倒掛
自3月底以來,衡量市場恐慌情緒的VIX現貨價格持續高於其六個月期貨合約價格,出現2020年疫情以來最長的期限結構倒掛。
這種異常顯示,交易員們對短期內市場風險的擔憂遠超長期,反映出市場情緒依舊極為謹慎。
短期樂觀難掩長期不確定性
盡管九連漲為美股帶來短期振奮,但真正考驗投資者信心的時刻可能尚未到來。
巴黎銀行(BNP Paribas)美股策略師格雷格·鮑特爾(Greg Boutle)指出,此輪上漲更多是空頭平倉所推動的情緒反彈,而非基本麵向好的“風險解除”信號。他認為,一旦未來企業盈利預期進一步下調,估值壓力將再度顯現,美股或麵臨重新測試前期低點的可能。
Pictet Research Institute負責人Maria Vassalou從更加宏大的視角點明風險,她表示,世界正從過去的自由貿易、全球化時代,步入一個規則重塑、新均衡“尚未定義”的狀態,這種不確定性將持續影響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