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 | 繁體
loading...
新聞頻道
  • 首頁
  • 新聞
  • 讀圖
  • 財經
  • 教育
  • 家居
  • 健康
  • 美食
  • 時尚
  • 旅遊
  • 影視
  • 博客
  • 群吧
  • 論壇
  • 電台
  • 焦點新聞
  • 圖片新聞
  • 視頻新聞
  • 生活百態
  • 娛樂新聞
您的位置: 文學城 » 新聞 » 焦點新聞 » 聽到這個詞要小心謊言 資深律師分享法庭識謊技巧

聽到這個詞要小心謊言 資深律師分享法庭識謊技巧

文章來源: 星島日報 於 2025-04-30 14:24:24 -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被閱讀次數

知名庭審律師費舍爾(Jefferson Fisher)近日在熱門播客“CEO 日記”(Diary of a CEO)中分享了一個辨別說謊者的驚人秘訣:關注他們是否使用極端詞匯,尤其是“從不”或“總是”這類絕對表達。根據紐約郵報報導,這位經驗豐富的律師指出,當人們試圖隱瞞真相時,往往會不自覺地采用這些極端詞匯作為防禦機製。

費舍爾透過一個生動的例子展示了這一現象。當被問及“你那天開車時在發短信嗎?”時,說謊者通常會過度否認:“不,我從不發短信。開車時從不發短信。”費舍爾強調,“‘從不’是一個極端詞,這通常是他們沒有說實話的明顯跡象。每個人在某個時候都會在開車時發短信,所以當有人使用‘總是’或‘從不’這類絕對詞時,要特別警惕。”

除了使用絕對詞外,說謊者還有另一個行為特征:他們通常會異常迅速地回答問題。費舍爾解釋道,這表明他們並沒有真正思考問題或嚐試回憶事實,而是直接提供預設的答案。

對於如何揭穿說謊者,這位律師建議采用一個簡單而有效的策略:慢慢重複你的問題。這種方法通常會讓說謊者感到不安,最終收回原先的極端陳述,轉而承認“嗯,我的意思是有時候我可能會這樣做”,因為他們開始意識到自己使用了不可信的絕對詞。

有趣的是,荷蘭特溫特大學(University of Twente)的一項研究發現,說謊不僅影響人際關係,還可能損害說謊者自身的心理健康。研究要求參與者記錄一天中的說謊情況,結果顯示大約31%的人承認當天說過謊,其中22%是出於自我中心的動機,8%是為了保護他人。更重要的是,研究人員發現說謊的參與者普遍表現出較低的自尊水平,進一步證實了誠實不僅對人際交往至關重要,對個人心理健康同樣有益。

查看評論(8)

24小時熱點排行

回族新娘天仙顏值 全網熱議 攝影師認證:家族出美女
喜大普奔!美國汽車終於要廢除“自動啟停”功能了
馬斯克 黃仁勳 奧特曼等同川普和沙特王儲共進午餐
42歲“兔女郎”交不起房租睡帳篷 曾日入過萬元住莊園
聊天記錄曝光!河海大學女博士生實名舉報導師

24小時討論排行

攔不住?全球頂尖科學家湧入中國
抓錯人!清純女生沒闖紅燈 但仍將被驅逐 全美熱議
美國貿易代表:中國同意取消對美國出口稀土管製
美國禁止全球使用華為昇騰AI芯片,強化出口管製
為拉回支持率 川普正采取他曾猛烈反對的左翼政策
胡錫進:不能讓一些散布“美國贏了”的聲音帶了節奏
降稅消息一出 美企CEO淩晨跳下床催中國工廠出貨
李承鵬:寫在5.12的愛國帖(未刪節版)
特朗普口出惡言:“歐盟比中國更惡劣”
後續談判:若芬太尼能談好,會下調20%關稅
沙國王儲承諾投資美6000億 川普:湊成整數1兆吧
太囂張了!紐約青少年移民組幫派 圍毆紐約警察
澤倫斯基:普京若不到土耳其會談 川普你一定要嚴懲他
拉美國家齊聚北京開大會 這國確認加入一帶一路
90天後呢?對中關稅回到145%?川普:恐大幅增加
特朗普簽署行政令!要求藥企降價59%至90%
  • 文學城簡介
  • 廣告服務
  • 聯係我們
  • 招聘信息
  • 注冊筆名
  • 申請版主
  • 收藏文學城

WENXUECITY.COM does not represent or guarantee the truthfulness, accuracy, or reliability of any of communications posted by other users.

Copyright ©1998-2025 wenxuecit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Privacy Statement & Terms of Use & User Privacy Protection Policy

文學城新聞
切換到網頁版

聽到這個詞要小心謊言 資深律師分享法庭識謊技巧

星島日報 2025-04-30 14:24:24

知名庭審律師費舍爾(Jefferson Fisher)近日在熱門播客“CEO 日記”(Diary of a CEO)中分享了一個辨別說謊者的驚人秘訣:關注他們是否使用極端詞匯,尤其是“從不”或“總是”這類絕對表達。根據紐約郵報報導,這位經驗豐富的律師指出,當人們試圖隱瞞真相時,往往會不自覺地采用這些極端詞匯作為防禦機製。

費舍爾透過一個生動的例子展示了這一現象。當被問及“你那天開車時在發短信嗎?”時,說謊者通常會過度否認:“不,我從不發短信。開車時從不發短信。”費舍爾強調,“‘從不’是一個極端詞,這通常是他們沒有說實話的明顯跡象。每個人在某個時候都會在開車時發短信,所以當有人使用‘總是’或‘從不’這類絕對詞時,要特別警惕。”

除了使用絕對詞外,說謊者還有另一個行為特征:他們通常會異常迅速地回答問題。費舍爾解釋道,這表明他們並沒有真正思考問題或嚐試回憶事實,而是直接提供預設的答案。

對於如何揭穿說謊者,這位律師建議采用一個簡單而有效的策略:慢慢重複你的問題。這種方法通常會讓說謊者感到不安,最終收回原先的極端陳述,轉而承認“嗯,我的意思是有時候我可能會這樣做”,因為他們開始意識到自己使用了不可信的絕對詞。

有趣的是,荷蘭特溫特大學(University of Twente)的一項研究發現,說謊不僅影響人際關係,還可能損害說謊者自身的心理健康。研究要求參與者記錄一天中的說謊情況,結果顯示大約31%的人承認當天說過謊,其中22%是出於自我中心的動機,8%是為了保護他人。更重要的是,研究人員發現說謊的參與者普遍表現出較低的自尊水平,進一步證實了誠實不僅對人際交往至關重要,對個人心理健康同樣有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