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去武漢辦理美國簽證,排在我前麵的是三個女性。
第一個是年輕女孩,不到兩分鍾,問了兩句話她就通過了。她大喊一聲“我太幸運了”,資料掉了土地。
第二位是藏族女士,她被問了很久,通過。
第三位是退休的女士,先生喝她站在一排。“去美國幹什麽?”“看孩子。”“孩子在美國是讀書還是工作?”“工作了。”“您在中國做什麽?””打車老師退休了,中文係的。”……他們也通過了。
據說整體上有一半被拒簽,她們都是幸運的。
在當前國際環境下,這些堅持要去美國的人讓我有點感動。人們仍然渴望“交流”,渴望了解一個更多的世界。這是特朗普阻擋不了的。
回想40年前的1984年,一位芝加哥男青年想到中國留學。在獲得offer的時候他也是欣喜若狂。
到了中國,他去了北京語言文化學院。有人找到他演一部電影,講述美國人到中國留學的故事——男主角死了。
結局不好,但這是真實的故事。這也是現實世界的隱喻:美好的願望總是遭遇波折。
這個男青年就是布萊恩·林登。來中國改變了他的一生。2004年在旅行全世界100個國家的時候他和家人移居到大理,在中國居住超過20年。
他讀高中的那年夏天,去一位退休的芝加哥大學教授家裏打工,對方給他看了一張世界地圖,老教授在上麵標注自己去過的地方。
這就是人類普遍的衝動。想一想,80年代可比現在艱難多了。
今晚和林登聊天,一次難得的機會。可以線上(騰訊會議)參加,報名後添加微信zhang3fenggoo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