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特朗普班子的核心人員
即使以唐納德·特朗普一貫的標準來看,他擔任美國總統的頭100天也充滿了混亂、破壞性和對抗性。這一點在外交政策領域尤為明顯,特朗普推動了快速(但迄今未完成)的協議以結束烏克蘭和加沙的戰爭,將超過200名移民遣返回薩爾瓦多的監獄,並針對世界大部分國家(主要針對中國)發動了貿易戰。
與他首個任期相比,其行政團隊高層的變動相對較少,少數關鍵人物已浮出水麵,成為塑造和執行其地緣政治優先事項的主要推手。此外,一些在1月初期看似有望擔任重要職務的人士,如今已被邊緣化。
編輯:阿K
有一個名字你可能會期待出現在這份名單上,但我們選擇不把他放進名單裏:埃隆·馬斯克。這位世界首富憑借九位數的競選捐款,在特朗普政府中獲得了影響力巨大且幾乎無處不在的角色,他參與了與外國領導人的電話通話,在五角大樓和國家安全局舉行高級別會議,甚至與印度總理納倫德拉·莫迪麵對麵會談。
然而,馬斯克對華盛頓全球關係的影響力在過去幾周顯著減弱,其影響力被馬斯克非官方的“政府效率部”(DOGE)的國內優先事項,以及他在社交媒體平台X上不斷發布的支持“讓美國再次偉大”(MAGA)的帖子所取代。更重要的是,馬斯克作為“特別政府雇員”的身份有一個130天的計時器,將在約一個月後到期,而特朗普及其團隊已暗示他可能不會在此後繼續留任。
除馬斯克外,國家安全顧問邁克·沃爾茨也值得一提。沃爾茨迄今為止相對較小的影響力值得注意,尤其是考慮到他的前任傑克·沙利文的顯赫地位,但他未被列入此名單,因為我們認為目前尚無法明確將其歸類為任何一方。他在“信號門”事件中扮演了不幸的突出角色,作為內閣成員將《大西洋月刊》總編輯傑弗裏·戈德伯格添加到聊天群組,但該爭議的焦點現已轉向赫格塞斯。
話雖如此,以下是我們認為獲得特朗普信任、能夠執行其優先事項的人——以及那些沒有獲得信任的人。


駕駛員
彼得·納瓦羅
納瓦羅,特朗普白宮貿易與製造業顧問,一直是該政府代價高昂且災難性貿易政策的幕後推手,僅次於特朗普本人。然而,這一局麵在今月初發生轉變,特朗普在與全球其他國家全麵貿易戰的邊緣退讓後,納瓦羅似乎被邊緣化。
盡管納瓦羅(及其虛構的化身羅恩·瓦拉)曾在特朗普第一屆政府任職,並持有相同的鷹派貿易立場,但他當時的影響力有限,因為第一屆政府由史蒂文·姆努欽、加裏·科恩和威爾伯·羅斯等相對傳統的經濟思想家主導。然而,他在2022年決定無視國會傳票,拒絕向眾議院1月6日委員會作證並提供證據,最終因此入獄四個月。這一舉動顯然證明了他的忠誠,使他得以在第二屆特朗普政府中獲得一席之地。
此次,納瓦羅扮演了更為重要的角色——在行政部門內部,他的觀點大多未受不同意見的製約,盡管他的想法被市場徹底否決。納瓦羅吸引特朗普的地方在於,他將對貿易運作機製的深刻誤解與對美國企業征收進口關稅的偏好相結合,視此為解決各種問題的萬能良方,而這些問題本身未必需要解決。
然而,隨著納瓦羅竭力推動的貿易戰影響逐漸顯現,全球股市尤其是債市劇烈反應,更多市場導向的政府官員如財政部長斯科特·貝森特開始嶄露頭角——至少目前如此。特朗普已收縮最極端的貿易舉措,並為與數十個國家開展雙邊談判打開大門。納瓦羅影響力下滑的跡象之一是,就連馬斯克都認為他是“白癡”。
斯科特·貝森特
一位曾在特朗普競選期間擔任顧問、後出任財政部長的華爾街資深人士,貝森特與納瓦羅截然不同。貝森特對當前全球經濟失衡的成因及弊端進行了嚴謹的分析,並主張對失衡的全球貿易體係進行審慎調整,以糾正其缺陷同時保留其優勢。
他在新政府初期的影響力在4月2日“解放日”關稅政策混亂推出後尤為明顯。該政策對幾乎所有國家實施了曆史最高且隨意選定的關稅稅率,無論友邦還是盟友均未幸免。隨著特朗普一周後部分撤回關稅,以及將關稅從“終極手段”轉向“談判籌碼”的政策轉向,貝森特的影響力愈發凸顯。
他作為全球金融體係頂端人物及美元守護者的地位,也使他在全球市場對美元神聖性及美國國債作為避險資產吸引力產生質疑之際,擁有了更大的話語權。
貝森特似乎也是白宮最新貿易政策努力的靈感來源之一,該政策旨在通過與數十個國家進行雙邊談判,以一種單邊關稅難以實現的方式削弱中國的經濟影響力。
史蒂夫·維特科夫
維特科夫,這位房地產大亨兼特朗普的長期好友,已成為新政府在多項重大外交危機中的首席談判代表——盡管他此前毫無政府或外交經驗。特朗普最初任命維特科夫為中東問題特別代表,他在特朗普就任總統前就已促成以色列與哈馬斯之間為期近兩個月的停火協議。但自上次停火協議破裂以來,他未能重新建立加沙地帶的停火機製。
維特科夫還是政府在結束烏克蘭戰爭談判中的主要代表。他在這些談判中的做法備受爭議。維特科夫重複了克裏姆林宮關於戰爭的論調,激怒了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並在華盛頓的美國盟友和親烏克蘭議員中引發嚴重擔憂。澤連斯基最近指責維特科夫危險地“傳播俄羅斯敘事”。特朗普政府推動結束烏克蘭戰爭的努力迄今收效甚微,總統已暗示,鑒於缺乏進展,美國可能很快放棄談判(甚至戰爭本身)。
與此同時,特朗普繼續視維特科夫為極具能力的談判專家,並不斷增加其工作量和外交職責。近日,維特科夫開始主導伊朗核計劃談判。政府希望達成一項協議,阻止伊朗研發核武器。維特科夫對美國是否希望伊朗限製或完全拆除其核計劃釋放了矛盾信號。談判尚處於初期階段,但特朗普表示,若無法達成協議,美國和以色列可能采取軍事行動。
維特科夫在新政府中的巨大影響力,反映了特朗普在外交政策上的非常規做法,以及總統傾向於在關鍵職位上任命缺乏經驗但忠誠的外部人士。加利福尼亞州民主黨參議員亞當·希夫最近在《外交政策》雜誌上表示,他認為維特科夫是“真正的國務卿”,稱維特科夫在“中東和俄羅斯問題上顯然扮演著比國務卿馬可·魯比奧更大的角色”。
J.D. 萬斯
很少有特朗普政府官員能像副總統J.D.萬斯那樣引發大量網絡迷因。作為特朗普的二號人物,萬斯一直被期待在討論老板的政策議程時嚴格遵循既定腳本。然而,在過去數月,萬斯已完全體現出該政府熱衷且強硬的外交政策,並試圖在公開場合樹立自己作為特朗普忠誠攻擊犬的形象。
首先是2月在慕尼黑安全會議上的演講,萬斯以一場極不尋常的發言震驚了歐洲議員,揭示了特朗普政府第二任期對跨大西洋關係造成的劇烈顛覆。2月下旬,在澤連斯基高調訪問白宮期間,萬斯再次扮演了首席攻擊犬的角色。在特朗普與澤連斯基交談的22分鍾裏,萬斯大多保持沉默,隨後突然插話,為兩位美國領導人公開抨擊烏克蘭同行鋪平了道路,引發了一場激烈而公開的對峙。
最近,萬斯成為特朗普最具爭議的外交政策舉措的代言人,包括熱衷推動格陵蘭島之行——該島顯然不願接待此行。據丹麥媒體報道,在此次訪問前,美國政府代表據稱難以找到任何願意接待美國第二夫人烏莎·萬斯的格陵蘭人。萬斯如預期般進一步堅持此次任務。
斯蒂芬·米勒
上月在華盛頓引發軒然大波的“Signalgate”醜聞,不僅是特朗普第二屆政府遭遇的又一起震驚全國的泄密事件,更揭示了特朗普核心顧問團隊在老板不在場時如何溝通,以及誰擁有最終決策權。
已公布的群聊信息顯示,權力可能掌握在史蒂芬·米勒手中。米勒在特朗普第一屆政府期間因製定備受爭議的移民政策而嶄露頭角,並以鼓勵美國領導人采取更強硬立場而聞名。如今,作為特朗普的國土安全顧問和白宮政策事務副幕僚長,他影響力更甚,尤其在推動政府大規模驅逐移民和打擊美國頂尖大學的行動中發揮關鍵作用。
米勒曾利用其職權在政府與法院的衝突中公開試探特朗普總統權力的邊界,最近的案例是馬裏蘭州男子基爾馬·阿布雷戈·加西亞被錯誤遣返至薩爾瓦多監獄一案。特朗普政府聲稱阿布雷戈·加西亞是MS-13幫派成員,但該指控被他否認且從未被刑事起訴。然而,政府此前已承認阿布雷戈·加西亞的驅逐出境屬於“行政失誤”,法院裁決要求白宮“協助”其返回。
米勒態度強硬。他在接受福克斯新聞采訪時似乎與法院的裁決相矛盾,這一大膽舉動凸顯了他的影響力,並可能為更激烈的法律對峙奠定基礎。“他並非被錯誤遣送至薩爾瓦多,”米勒宣稱,"這是將正確的人送到了正確的地方。”
乘客
馬可·魯比奧
對於一位職責是擔任總統的外交政策首席顧問並執行華盛頓外交政策優先事項的人來說,魯比奧在烏克蘭、加沙或伊朗問題上遠非美國唯一的發言人——他常常將空間讓給維特科夫,且更多地被賦予危機公關而非決策的任務。
國務卿迄今為止最引人注目的執行特朗普優先事項的舉措,是撤銷數百名大學生的簽證,並監控新申請者的社交媒體賬戶。
魯比奧似乎還被指派拆解其主管的部門(據稱規模達一半以上),包括近期關閉一個追蹤外國虛假信息辦公室、削弱美國國際開發署(USAID),以及據稱縮減國務院的人權工作——這些舉措均與DOGE和馬斯克的優先事項一致,而魯比奧據稱與兩人存在分歧。魯比奧最近解雇了MAGA忠實支持者彼得·馬裏科,後者曾負責在USAID被國務院吞並後逐步關閉該機構,此舉引發了特朗普最堅定支持者對國務卿的猛烈批評,並重新燃起了關於他內閣生涯可能即將結束的猜測。
魯比奧迄今為止最引人注目的時刻,至少在流行文化領域,是他作為特朗普和範斯在橢圓形辦公室對澤連斯基進行激烈訓斥時的極度尷尬的旁觀者——這一場景如此尷尬,以至於《周六夜現場》甚至對其進行了模仿。
傑米森·格裏爾
那些失去影響力,甚至連裝作了解情況的表麵功夫都做不好的兩人,本應是美國政府最大單一政策倡議的核心人物:美國貿易代表(USTR)傑米森·格雷爾和商務部長霍華德·盧特尼克,特朗普最初正是任命他們來主導政府的貿易政策。
在這兩人中,格雷爾的失誤最為嚴重,最著名的一次是在國會山作證時,他正試圖解釋為何對包括美國貿易順差國在內的盟友征收巨額關稅是絕對必要的,卻發現特朗普已在社交媒體上宣布政策大轉彎,徹底打亂了他的陣腳。盡管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USTR)準備了一份詳盡的投訴清單,列舉了其他國家歧視性貿易行為,但這些工作並未被納入最初“解放日”關稅所采用的任意公式。
而在特朗普的第一任期內,國際夥伴們知道,時任美國貿易代表羅伯特·萊特希澤是一位聰明能幹、通曉貿易的總統顧問,但即使到現在,格雷爾在製定美國貿易政策中究竟扮演了什麽角色,甚至是否扮演了任何角色,仍不清楚。
霍華德·盧特尼克
特朗普最初曾將商務部長盧特尼克視為其貿易政策的首席推動者,盡管特朗普本人始終牢牢掌控大權,格雷爾擁有國會授權的執行權,貝森特主張財政部應扮演更重要角色,而納瓦羅則直接向總統建言獻策。
但隨著特朗普的貿易戰升級,盧特尼克在公開場合僅強調了自己對政府政策缺乏影響力。市場早已對他的強硬語氣和缺乏經濟理解的印象持懷疑態度。但他與格雷爾一樣,也與特朗普的搖擺不定貿易政策格格不入。盧特尼克多次高調宣稱關稅並非用於談判,而是為了懲罰不公平行為——直到總統明確表示恰恰相反。他曾承諾美國人未來將通過“擰螺絲”製造iPhone——直到總統將電子產品排除在對華懲罰性製裁之外,徹底動搖了他本已站不住腳的對華關稅理由。有報道稱白宮正試圖讓盧特尼克遠離電視鏡頭。
基思·凱洛格
已退休的美國陸軍中將基思·凱爾戈,作為特朗普政府負責烏克蘭和俄羅斯事務的特別代表,在新政府中一直難以確立自己的地位。在美方努力結束烏克蘭戰爭的過程中,他常常處於次要地位,被維特科夫搶走風頭。例如,凱爾戈並未出席最近在利雅得舉行的停火談判,這引發了外界對其是否被邊緣化的質疑。
凱洛格以對俄羅斯強硬著稱,且被視為比其他政府官員更親近基輔。他確實參加了最近在巴黎舉行的關於烏克蘭戰爭的談判。但顯然,特朗普對維特科夫處理這一問題寄予厚望,這從這位房地產大亨多次訪問俄羅斯即可見一斑。鑒於總統已暗示美國可能很快放棄結束戰爭的努力,凱洛格的地位可能進一步邊緣化。
皮特·赫格塞斯
赫格斯在五角大樓任職期間,其任期以混亂和爭議為特征。就在他剛剛在參議院勉強獲得確認幾周後,赫格斯於2月在比利時舉行的北約會議上發表了一篇分裂性的演講,稱華盛頓將不再“容忍與盟友之間的不平衡關係”,並排除烏克蘭加入該聯盟的可能性。赫格塞斯還表示,烏克蘭恢複至2014年邊界是“不現實的”。
這位前福克斯新聞主持人被民主黨人視為缺乏擔任國防部長資格的曆史人物,隨後被批評者指責在與莫斯科的和平談判中 effectively 放棄了基輔最重要的籌碼。密西西比州共和黨參議員、參議院軍事委員會主席羅傑·威克表示,赫格塞斯的演講犯了“新手錯誤”。
赫格塞斯還卷入了特朗普政府迄今麵臨的最大醜聞之一:“信號門”事件。他在一個包含其他高級政府官員的“信號”群聊中分享了關於美國對也門胡塞武裝即將發動軍事打擊的敏感信息,該群聊意外包含了《大西洋月刊》總編輯。
今年4月初,五角大樓代理監察長對赫格塞斯在Signal群聊中的角色展開調查。盡管特朗普政府堅稱群聊中未泄露機密信息,但報道顯示情況並非如此,國家安全專家也基本認為此類說法站不住腳,並擔憂此醜聞將嚴重影響與關鍵盟友的情報共享——可能使國家更難應對威脅。
而就在本周,《紐約時報》又報道了更多指控,稱赫格塞斯在Signal群聊中分享了關於也門行動的敏感軍事信息,此次群聊還包括他的妻子、兄弟和個人律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