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立平:特朗普的胡說八道是一種個人現象還是一種政治現象亦或是一種時代現象?
張口就是瞎話,今天說了明天就可以不認賬,這樣的人任何社會都有,任何時代都有,這是一種個人現象。但把這樣的一個人選為世界第一大國的總統,而且就用這樣的一種方式與世界各國打交道,大家還都基本默認了,這就不是一種個人現象了。
首先我們應該確定,特朗普不但不傻,而且是一個很精明的人。
據《財富》雜誌報道:現在特朗普位於佛州的海湖莊園是在1985年買入的。賣家在1981年將莊園掛牌出售時,標出的最低價是2000萬美元。特朗普獲悉後,先是花費200萬美元買下海湖莊園與海灘之間一塊掛牌34.6萬美元出售的土地,然後威脅海湖莊園的賣家稱,如果不把房子賣給他,就在海灘和莊園間修建一棟“醜陋的建築”,擋住海景。最後賣家無奈以800萬美元的超低價將海湖莊園賣給特朗普。
事後,特朗普曾得意地說:“這是我建的第一麵牆,每個人都快發瘋了。他們賣不掉大房子,因為海灘是我的,房價不斷下跌。”
說這件事情,不是要評價這樁買賣中的倫理問題,而是想說,特朗普是一個很精明的人。那既然如此,接下來的問題就是,特朗普就不知道謊言掩蓋不住真相嗎?就不知道如此的出爾反爾、順口開河會損害他及國家的道德形象嗎?就不知道他的言語與行為已經近乎一個很難看的無賴嗎?
其實,所有這一切,特朗普都知道,即使他自己不知道,他的顧問和團隊也不會不知道。但特朗普知道,他隻能這麽做,因為他摸準了時代的脈搏。
什麽時代?就是一個後真相時代。2016年,也就是特朗普第一次競選總統並獲勝的那一年,後真相這個詞被《牛津詞典》評為年度詞匯。牛津詞典對其的定義是:有關客觀事實在塑造公眾輿論方麵的影響力低於訴諸情感和個人信仰的內容,或表示這種情況時的用詞。如果用韋伯的學術概念來解釋,就是價值判斷先於並重於事實判斷。
正因為如此,美國的MAGA們堅信,讓美國再次偉大,隻要有這個就夠了,他說的其他的就都是對的。海外的MAGA們堅信,他是在下一盤大棋,隻此一點就夠了,他說的其他的就都是對的。
很多人都以為,特朗普每天發的那些顛三倒四的推文,特朗普接受采訪時那些信口開河的談話,很多都是情緒化的任意而為吧。今天高興了就可以發這個,如果不高興就可能說那個。雖然這樣的情況不能完全排除,但在多數情況下,這是一種誤解。
有證據表明,在兩次美國大選特別是最近這次美國大選中,特朗普團隊廣泛地使用了大數據技術,從多方麵進行數據收集與整合,特別是來自社交媒體數據。他們根據點讚、分享、發帖等行為信息,以及性別、年齡、居住地點等個人資料,進行選民畫像與分析,從而進行精準的定向廣告投放,收到了非常良好的效果。
在就任總統後,特朗普團隊中也有一支人數可觀的專業數字媒體團隊,他們對社交媒體的受眾和玩法非常熟悉。特朗普常常通過不同甚至內容完全相反的推文,來爭取不同群體的支持。例如,他可以在這篇推文中攻擊移民,以迎合部分對移民問題持保守態度的選民;他也會強調
“美國優先” 的貿易政策等,試圖爭取製造業工人等群體的支持,盡管有些推文互相也會打架。但效果達到就是了,別的無關緊要。
這裏要特別注意原特朗普首席戰略顧問班農提出的一種戰術:信息淹沒戰。班農說:媒體隻能一次專注在一件事。我們要做的,就是發動信息淹沒戰術。每天搞出三件事給他們。而他們隻能在一件事東西上花心思,這樣我們就能趁機完成所有事情,一舉搞定。砰,砰,砰,三聲。這些家夥將永遠——永遠無法招架。但關鍵在於槍口速度,攻勢必須同時發動、持續重擊、毫不間斷。這樣就會使接受信息的人,連連貫的思考都很難。
有人說,唐納德·特朗普入主白宮後這一段時間就像照著劇本一樣遵循了班農的策略。在這種策略中,普林斯頓大學哈裏·法蘭克福教授係統研究過的“胡說”(Bullshit),就成為一種堂而皇之的政治行為的方式。
當代的分析史學家提摩希·史奈德在分析2021年衝擊美國國會大廈事件時說:後真相就是前法西斯主義……當我們放棄真理時,我們就把權力讓給了那些擁有財富和魅力,創造奇觀來取代真理的人。如果沒有對一些基本事實的共識,公民就無法形成公民社會,使他們能夠保護自己。如果我們失去了產生與我們相關的事實的機構,那麽我們往往會沉湎於有吸引力的抽象和虛構中……後真相時代磨滅了法治,引來了一個神話政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