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總統川普先前連日威脅開除聯準會主席鮑爾,卻在22日突然改口,表示自己“從來無意”如此,試圖平息外界對幹預聯準會獨立性的質疑。此番“轉向”不僅釋出和解訊號,也讓金融市場略感安心,同日美股及美元小幅回彈。
當天媒體提問是否有意將鮑爾免職,川普堅決否認,自稱“從來沒有任何解雇鮑爾的打算”,並將稍早言論歸咎於媒體誇大其辭。盡管釋出和解訊號,川普仍重申對聯準會決策的不滿。他再度呼籲降息,稱現階段是“采取行動的最佳時機”期待鮑爾可更積極降息,但不降息也不至於世界末日。
市場對川普突如其來的轉向反應正麵。22日盤後,美國股指期貨與美元走勢皆上揚,收複前一交易日因不確定性導致的部分失地。此前17至21日,川普在社群平台以歐洲央行連續降息7次為對比,接連向鮑爾口出惡言,稱其“大輸家”,並警告若不立即降息,美國經濟恐受到更大衝擊,導致3大指數下跌。
川普早前還曾發文暗示“太晚開除鮑爾”,然而,根據最高法院先前判例,總統僅能以瀆職等理由解職聯準會理事,而非雙方政策歧見。聯準會未對川普作出新回應。鮑爾早前表態,他將履行完整主席任期至2026年5月。
此外,實際負責利率決策的公開市場委員會(FOMC)由7位聯準會理事和5位地區聯準銀行總裁組成。總統雖可透過人事任命影響理事會的組成,但理事完整任期長達14年、主席任期4年,即使主席任期屆滿,亦可留任至理事任期結束,因此總統對聯準會的直接幹預空間相對有限。
若川普指的開除隻是讓鮑爾不再擔任主席,而非解除理事職務,鮑爾仍可繼續參與政策,甚至可能再度獲選FOMC主席。總統雖可透過任命新理事重塑聯準會走向,但在短期內影響貨幣政策的最有效方式,仍是如同他在第一任期選用的策略,直接透過公開發言施壓聯準會。
學界普遍認為,聯準會保持政治獨立性對長期穩定通膨與避免選舉導向的貨幣政策格外重要。曆史經驗顯示,1960年代末至1970年代初的貨幣政策即因政治幹預而導致高通膨惡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