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這是先眨眼了嗎?他周二對記者表示,他將“大幅下調”對中國商品征收的高關稅,但也不會降至零。美國財長貝森特周二也說,美國與中國的關稅對峙“不可持續”。
CNN評論道:特朗普的這番言論“似乎標誌著美國在數周的強硬姿態和針鋒相對的報複措施之後做出了(對華)言辭上的讓步”。
那麽他僅僅準備言辭讓步嗎?
香港《南華早報》援引香港大學金融學講座教授陳誌武的話,認為這些言論是“典型的特朗普風格”
“沒什麽不尋常的”。但他同時認為這也是特朗普向中國發出信號的方式,他覺得特朗普很著急,他和他的團隊承受著壓力,但中國卻沒有表現出任何不耐煩的跡象。
《南華早報》還援引法國外貿銀行亞太區首席經濟學家艾麗西亞·加西亞-埃雷羅的分析,認為由於市場暴跌、美國國債收益率仍然高企,以及投資者明顯對美元失去信心,“(特朗普)需要盡快達成協議。在這種情況下,中國不需要做出任何重大讓步。”
還有人問,這是否算特朗普“先眨眼”了,還是這隻是他的“緩兵之計”?老胡個人認為,做這樣的定性,價值並不高。但毫無疑問,特朗普目前承受了巨大壓力,它們包括:
第一,
他原以為高關稅加上實施對華“孤立”的威脅,能夠嚇住中國,中國會以退讓的姿態主動向美求和。但是幾輪中美激烈交手後,特朗普團隊現在確認了中方不會後退的決心,也看到中國打持久戰的態度是認真的,中方根本沒有與他們急於媾和的意思。經過評估,他們已相信了中國有能力把自己的立場堅持得很久,遠超美方的承受力,所以他們出現對華方向的沮喪,知道對峙下去就是中美之間的消耗戰,那根本不在他們的計劃之中。
第二是,美方很難嚇住包括盟國在內的其他國家,脅迫它們幫美國孤立中國。原本特朗普團隊希望把“猛打中國”作為震懾其他國家的工具,其他國家為了避免遭遇類似中國的“厄運”而迅速降服,並被美國收編,共同對付中國。沒想到的是,其他國家沒吃這一套,而且中國強硬反製美國,對其他國家起到了鼓舞作用,也被那些國家當做籌碼與華盛頓周旋,這些明顯覆蓋了特朗普團隊想要利用中國例子嚇唬他國的作用。中美激烈對抗下去,對美的工具作用迅速降至零,對它的打擊效應則急劇攀升。
第三,
特朗普團隊的野心太泛,戰線太寬,但是總體上說,他在每一個方向都不順利,遭到抵製,經濟領域的不祥征兆尤其集中。準確說,他“擱淺”了。他需要降低中國方向的“戰鼓隆隆”,調整用力,尋找擺脫困境的契機。
特朗普團隊很可能還會有新動作,“變”是他們的常態。但是無論如何,這一次的言辭退讓加劇了世界對特朗普團隊轉向衰竭的印象,世人更相信白宮比誰都希望加快達成貿易協議了。接下來各國會在對美談判中更加自信,更敢拒絕美方霸淩,更勇於堅持自己的利益,從而客觀上形成對美國貿易戰的共同瓦解。
中國外交部周三針對特朗普的新說法做回應,所做表態的內容主要是重申,但在當下的關頭卻有了強烈的意涵,是對中方定力更隆重的標出。外交部發言人郭嘉昆表示,中方早就指出,關稅戰、貿易戰沒有贏家,保護主義沒有出路,“脫鉤斷鏈”隻會孤立自己。他進一步明確說:我們不願打,也不怕打。打,奉陪到底;談,大門敞開。他強調:一邊說要同中方達成協議,一邊不斷搞極限施壓,這不是同中方打交道的正確方式,也是行不通的。
中方不僅這樣說,這些語言一直得到行動的驗證。我覺得,這就是中國特有的戰略定力。老胡個人想說,如果美方真有與中國談判的誠意,那就先宣布也將中國納入暫緩征收
“對等關稅”90天的名單吧,然後再像特朗普說的那樣:看看將會發生什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