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人民海軍成立76周年紀念日,為了慶祝海軍生日,最近央視《軍事紀實》發布了5集《加速向深藍》紀錄片,以中國首艘國產航母山東艦上不同崗位的軍人為視角,講述他們的日常工作和職責,從最強炊事班到甲板上的“彩虹人”,有許多我們未曾滲入了解的內容,從此片中可以一窺細節,發現許多有趣的事情。
比如,最有趣的崗位與最無聊的崗位。
如果讓你登上航母,你覺得船上哪個崗位最無聊?是輪機艙裏的機電兵?甲板上的係留兵?亦或者是炊事班?
最“無聊”的崗位
航母其實就是一座住著幾千人的移動城市,有很多你想不到的崗位。
艦務部門的服務班。
他們的日常工作說起來很簡單,就是在食堂餐廳刷盤子、拖地、擦桌子,維護衛生。你可以理解為大學食堂裏的幫廚阿姨。你可能覺得,這也不算太麻煩的活呀。
不過航母上麵有數千人,每天吃7頓飯,這個工作就顯得不那麽簡單了。
▲餐廳一天要拖七次地板
每天三頓正餐,兩頓間餐,兩頓夜餐,要求其他部門從早到晚每次下更都有飯吃,這就需要服務班每天刷盤子七遍、拖地擦桌子七遍。
▲山東艦不愧是傳說中我軍水麵艦艇夥食水平最高的
▲正在刷盤子的服務班,後麵背景牆上用照片組成一個字“幹”
▲山東艦艦務部門裏有一名一級軍士長負責協調指揮,可見對軍隊夥食的重視。
▲洗衣房接收處
▲航母上的洗衣房
另外,艦務部門還有洗衣房的值班崗,士兵下更後可以把衣服交給他們進行清洗。還有航母超市的收銀員,若是士兵回家探親時,親戚問你在航母上負責幹啥,你說我是航母超市收銀員,不知親戚信不信是真的。
▲航母超市收銀員
你以為這就是最無聊的工作啦?下麵這個才是。
垃圾焚燒班。
航母上數千人每天會產生大量生活垃圾,這些垃圾如何處理也是有講究,按照美國航母標準,一天光廚餘垃圾每天就有300公斤以上。這些生活垃圾容易滋生細菌威脅官兵健康,如果直接排入大海,會汙染海洋環境。
美國軍艦上一般會將垃圾投入粉碎機中打碎,然後排到大海裏,塑料垃圾則進行融化壓縮後儲存,上岸後再處理。
▲美海軍士兵往粉碎機裏倒入垃圾
而在《加速向深藍》片中就專門介紹了一個班,負責處理垃圾。
他們的具體工作是,收集航母上的垃圾袋,檢查並將垃圾分類,然後根據類型分別處理,比如,廚餘垃圾會投入粉碎機中粉碎,無害化處理後會排入海中。
而節目中這名士官,負責焚燒紙質垃圾。當夜幕降臨,大部分人開始休息時,他需要把成堆的紙質垃圾分揀出來,投入到焚燒爐中燒成灰,然後將灰燼裝入袋中統一儲存,等航母回港後,帶到岸上妥善處理。
因為垃圾數量龐大,他每天需要從晚上8點一直燒到第二天早上五六點,日複一日的幹同樣工作。身為大學生士兵的他,在上航母前,想的是能夠成為甲板上的起降指揮員,做出帥氣的“走你”姿勢。結果他被分到炊事班,他才在采訪中笑著說:當時我那心拔涼拔涼的,我一個大學生....中途想過換崗,但後麵想著,幹啥不是幹,我也不是說大話,我是革命一塊磚,哪裏需要往哪搬,這是實話。組織把我分到哪裏,我就幹到哪裏。
確實,一個懷揣憧憬的大學生兵登上航母,結果被安排去天天燒垃圾,心裏肯定是有落差的,好在他堅持下來,現在已經是名士官了。
這項工作看起來平談無奇,枯燥無聊,但卻是保障艦上衛生與環境整潔的至關重要一環,他如同航母上的一顆螺絲釘,雖然貌不驚人,但發揮的作用卻無可替代。
▲給我一輛奧迪我也不換。
這個崗位,讓我想起當年在伊拉克和阿富汗的美國軍營裏,有一個非常悲催的工作——燒屎。
▲美軍士兵拿棍子開始攪屎,我想這味道肯定很酸爽
美軍駐紮在阿富汗/伊拉克的軍營裏一般是移動廁所,排泄物會堆積在廁所下方的桶裏,為了防止傳染病,需要定期處理掉,而處理方法就是燒掉,即燒大便。
在《鍋蓋頭》等很多美軍電影中都有這種美國大兵燒大便的鏡頭,需要先把汽油倒進大便桶裏點燃,然後為了讓屎充分燃燒,士兵還需要拿一根攪屎棍不停的攪拌,那酸爽的氣味,讓每一個燒過屎的士兵終身難忘。
▲美軍為了紀念這段“悲慘”的從軍經曆,還有士兵設計出一款“燒屎”紀念章。
說到紀念章,又不得不說下《加速向深藍》片中有一個非常爽的崗位,那就是新聞中心,可以設計航母紀念章。
▲新聞中心官兵設計的航母紀念魔術貼
在山東艦新聞中心,年輕官兵們不僅要製作新聞報道、宣傳人物事件,還會製作一些宣傳海報和魔術貼臂章。這個崗位對於自媒體行業的軍武菌來說,誘惑力可太大了。
有人覺得,上艦後被安排到不喜歡的崗位,難道不能換崗嗎?其實是可以的。
甲板引導員吳嬌嬌,原本是山東艦上的話務兵,當甲板相關部門根據“一專多能”培養計劃表示需要從別的部門轉崗戰士時,她踴躍報名,經過學習和選拔,吳嬌嬌成功轉崗到甲板上來。
▲吳嬌嬌在訓練指揮手勢
▲山東艦上的話務班,需要在接到電話的3秒內快速查詢到相應的艙室號碼,需要背下上千組電話號碼。在出海的時候要接3000多個電話,有時一個一分鍾要處理十幾個電話。
▲通信班女兵馬旭東,在2023年比武中獲得戰區海軍艦艇信號專業第一名、信號專業一等獎,榮獲個人二等功。
另一個默默無聞且枯燥的,是機電部門。
我記得前段時間曾看到采訪某艦上一名機電兵,他的工作就是往輪機艙鍋爐房裏一坐,時刻盯著鍋爐正常運行,不需要跑上跑下巡邏,鍋爐房裏又悶又熱,汗如雨下,寂寞無聊。
▲24年軍齡的二級軍士長曾小祥,機電兵,最長曾有一個月沒見過太陽。
《加速向深藍》中采訪了山東艦上一位來自某大學醫學院的00後大學生小徐,出身醫學世家,參軍想鍛煉一下自己,下連時被分配到航母上,興奮的睡不著覺,心想自己能幹出一番事業,晚上站崗時還跟旁邊的戰友吹牛說“兄弟,我要上航母了
”
結果上船後傻眼了,他被分配到機電房,從甲板向下走,一層又一層,來到水線以下,溫度越來越熱,樓梯的扶手都明顯發燙,輪機噪音越來越大,兩個人說話需要大聲喊。
這裏就是航母最深層的崗位,也是整艘航母的“心髒”所在。
小徐最開始很不喜歡這種環境,崗位與自己想象的相去甚遠,高噪音,高溫高熱,每天下更時渾身都濕透了。在甲板之下,艦載機的起降與你無光,看不到耀眼的陽光和波濤的浪花,隻有無處不在的噪音和酷熱難耐的炙烤。
憑借不服輸的精神,他努力學習,通過兩個值更崗位考核,成為機電部門進步最快的一名“新兵,在2023年獲得“四有”優秀士兵和一個嘉獎。在機電艙某處,機電兵們寫著一句話:在最寂寞的地方堅守,不要讓青春荒廢掉。
安全檢查值班室。
據說這是航母上特有的一個崗位,是航母的“守護者”,這個崗位需要熟悉整艘航母3000多個艙室的位置、每一條通道和角落。因為他們的職責是,不管哪個艙室發生什麽災害,要求在3分鍾之內達到那個指定艙室。
這並不是一個簡單的工作,航母就是一座城市,很多新兵初上艦時迷路時常有的事,而安全崗的戰士每天就是要鍛煉對航母內部路線的熟悉程度。
在2月份央視軍事《車長來了》節目中,采訪了“航母帶刀侍衛”055驅逐艦延安艦一名二級軍士長,作為從軍16年的機電兵,他的崗位在軍艦的最底部艙室,不僅擔負全艦電路、輪機等設備的日常保障維修,還負責全艦的生命力值更。
生命力值更,這個崗位需要在水線以下無人艙室進行巡艙,憑借經驗聽聲音、聞異味,尋找是否有安全隱患,24小時值更,每兩小時久需要全艦巡查一次,在各個機艙中耐著高溫和噪音爬上爬下,行走3公裏左右的距離,最高要爬四五層樓的高度,
▲巡艙每到一個打卡點位,就要掛上巡艙時間牌。
這位叫李誌芹的二級軍士長,在新兵上艦時,班長問他想去哪個崗位,他毫不猶豫的選擇了機電兵,他覺得這個崗位雖然辛苦,但可以鍛煉人,和機械打交道更有陽剛氣。
記者問他這麽多年紮根深艙有什麽小遺憾嗎?
李誌芹說,藏年在底艙工作,很難看到艙外的一些場景,有一些小遺憾。但從另一個角度來講,我沒有遺憾,因為軍艦上任何一個崗位,它都需要有人去幹,我選擇了這個機電兵,我不後悔。正因為有了我們默默無聞的保障,才能使航母編隊順利的去完成任務,我覺得這就讓我們能夠引以為豪的地方。
▲《士兵突擊》守衛軍隊輸油管道的草原五班士官李夢曾說出一句至理名言。
在今天人民海軍成立76周年的日子裏,向軍艦上所有默默守衛祖國安全的官兵們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