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初,在特朗普政府對中國無理加征所謂“對等關稅”後,中方火速出台反製“組合拳”,除關稅手段外,還對釤、釓、鋱、鏑、鑥、鈧、釔等7類中重稀土相關物項實施出口管製,精準反擊。
如今,特朗普射出的子彈,正中他的親密盟友——馬斯克的眉心。
據彭博社、路透社等23日報道,當地時間周二(22日),馬斯克在特斯拉的第一季度財報電話會議上透露,該公司人形機器人“擎天柱”(Optimus)的生產,受到了中國對稀土磁體出口限製的影響。馬斯克稱,中方希望特斯拉保證其從中國獲得的稀土磁體不被用於軍事目的。
據美媒引述的內容,馬斯克說:“我們正在與中方就此事進行溝通協調。希望能夠獲得使用稀土磁體的出口許可。中方希望得到一些保證,確保這些稀土磁體不會被用於軍事目的。這顯然不會。這些磁體隻會被用於(生產)人形機器人。”
稀土是高科技產業不可或缺的材料,全球約90%的供應和精煉加工來自中國。美國有70%的稀土產品依賴中國進口,其中重稀土的依存率更是高達92%,這讓美國在應對中國出口管製時顯得被動。
盡管美歐和澳大利亞都在努力建立替代供應鏈,但中國此前還嚴格管控了稀土加工和製磁技術出口,這些舉措短期內可能會進一步阻礙西方擴大稀土產業的努力。
彭博社指出,作為迄今為止最受矚目的稀土磁體買家之一,特斯拉明確指出了中方這一政策變化所帶來的直接影響。
事實上,在中方剛頒布出口限製政策之際,馬斯克便已委婉表達過擔憂。
他在社媒X上轉發了一則介紹中方反製措施的帖文,並附文稱,“需要強調的是,真正關鍵的是提煉稀土元素以及製造用於電動機的磁體的能力。和鋰的情況一樣,中國擁有而其他國家所欠缺的,是能夠對這些礦物進行提煉的重工業實力。”
據路透社報道,馬斯克在電話會議中表示,特斯拉希望在今年年底前能夠生產數千台“擎天柱”機器人。但他同時警告稱,目前完全無法預測這一計劃的進展情況。
除了機器人,英國《金融時報》指出,中國的稀土出口限製,也對包括特斯拉在內的諸多西方汽車製造商產生“重大影響”。大多數車企和供應商都隻備有兩到三個月的稀土磁體存貨。
金融股票市場軟件AInvest分析稱,除非特斯拉找到稀土資源的替代來源,或是寄希望於美國加快本土生產,否則“擎天柱”機器人的大規模生產可能仍是一個遙不可及的夢想。
文章稱,“目前來看,特斯拉的投資者們正在進行一場高風險的押注——他們賭的是,在中國進一步鞏固其(稀土供應)優勢之前,馬斯克是否能夠展現領導能力,以及美國政府能否實現供應鏈的多元化。”
除了稀土資源困境,馬斯克還在財報會議中提到,“擎天柱”機器人的生產製造極為複雜,大約需要一萬個獨特部件。令人頭疼的是,大多數部件都沒有現成的供應鏈。
他在電話中說,“當你研發一款複雜的新產品時,它的推進速度會受製於整個產品中進展最慢、運氣最差的那個部件。”馬斯克也承認,與此同時,來自中國機器人公司的競爭日益激烈,它們提供了更便宜的替代品。
在此之前,特朗普的關稅亂拳,已經導致特斯拉不得不停止從中國進口汽車零部件,其即將推出的自動駕駛出租車Cybercab和Semi電動卡車的生產計劃嚴重受阻。
盡管在多家美媒看來,特朗普建立在荒謬的數學計算之上的關稅政策,正在損害從特斯拉到波音的美國品牌。但據《紐約時報》報道,在這通財報電話中,馬斯克並沒有明確批評特朗普的關稅政策。
他僅表示,自己不喜歡“高額或不可預測的關稅”,他就關稅問題向特朗普提出了自己的建議,並將繼續倡導降低關稅。但他強調,關於關稅的任何決定“完全取決於美國總統”。
值得關注的是,在中方持續有力的反製之下,肆意揮舞關稅大棒的特朗普政府,其態度出現了轉變,再三釋放“降溫”信號。
當地時間4月22日,特朗普在白宮橢圓形辦公室向記者透露,在關稅談判期間他不會對中國采取
“強硬手段”,並“樂觀”認為能夠“相當迅速地”與之達成一項協議,“大幅下調”對中國進口商品加征的145%巨額關稅。
當天,美國財政部長貝森特也被曝向投資者承認,眼下中美關稅對峙僵局“難以為繼”,並稱預計“短時間內”將出現緩和態勢後;白宮新聞秘書萊維特則呼應了他的說法,稱特朗普希望人們知道,美國政府“在與中國達成潛在貿易協議方麵進展順利”。
同一天,三人的論調都表現出了更為溫和的態度,美國Axios新聞網認為,白宮正在為與中國針鋒相對的貿易戰降溫,因為這場貿易戰已導致美國經濟增長大幅下調,並使金融市場陷入低迷。
對於中美貿易摩擦,4月16日,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林劍在例行記者會上表示,這場關稅戰是美方發起的,中方采取必要的反製措施,是為了維護自身的正當權益和國際公平正義,完全合理合法。
林劍強調,中方的立場一直很明確,關稅戰、貿易戰沒有贏家,中方不願打,但也不怕打。如果美方真的想通過對話談判解決問題,就應該停止極限施壓那一套,停止威脅訛詐,在平等、尊重、互惠的基礎上同中方對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