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 | 繁體
loading...
新聞頻道
  • 首頁
  • 新聞
  • 讀圖
  • 財經
  • 教育
  • 家居
  • 健康
  • 美食
  • 時尚
  • 旅遊
  • 影視
  • 博客
  • 群吧
  • 論壇
  • 電台
  • 焦點新聞
  • 圖片新聞
  • 視頻新聞
  • 生活百態
  • 娛樂新聞
您的位置: 文學城 » 新聞 » 焦點新聞 » 耐克等早就想在美國用機器製鞋 但發現這太難了

耐克等早就想在美國用機器製鞋 但發現這太難了

文章來源: 加美財經 於 2025-04-22 12:41:52 -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被閱讀次數



華爾街日報報道說,特朗普將關稅視為促進美國製造業的一種方式,但耐克努力將生產從亞洲轉移到美國的過程,卻是一個警示故事。

特朗普希望,對亞洲及其他地區低成本國家征收高額關稅的威脅,將迫使美國企業把製造業和就業崗位帶回美國。但美國的高人工成本意味著企業必須想辦法用機器取代工人。對一些行業來說,這出乎意料的難。

事實上,耐克多年來一直在嚐試將部分製造從中國、印尼和越南轉移到北美,卻隻是證明了美國品牌要擺脫靈活、低成本、依賴大量工人的合同製造商有多難。這些製造商為美國消費者生產各類產品。

從2015年開始,耐克在雄心勃勃的投入數百萬美元,試圖在這個高度依賴人工的行業實現部分自動化。當時,中國的勞動力成本上升,加上3D打印等製造技術取得進展,讓人們看到用更少工人來製鞋的可能。

這家運動鞋巨頭選擇了Flex公司,這是一家美國製造商,曾幫助蘋果在德克薩斯建起生產Mac Pro的複雜工廠。公司的目標是在墨西哥哈利斯科州瓜達拉哈拉市建設一個高科技製造基地,到2023年每年生產數千萬雙耐克運動鞋。

這個工廠依然需要數千名工人,但比起亞洲製造同樣數量鞋子的工人數量要少得多。一些參與者表示,如果成功,這個項目或許能成為在美國進行生產的模板。

耐克的競爭對手們也看到了重新思考製造模式的機會,傳統模式完全依賴於亞洲大型工廠和大量廉價、熟練的工人手工縫製布料、粘合鞋底。

“這看起來不像現代生產,更像是福特T型車的流水線和中世紀鞋匠的工作台結合體。”2015年,服裝製造商Under Armour時任創新執行副總裁凱文·海利說。

他當時表示要在馬裏蘭州巴爾的摩利用自動化技術製鞋,這個項目被稱為“榮耀計劃”。

差不多同一時間,阿迪達斯在喬治亞州亞特蘭大和德國安斯巴赫啟動了“快速工廠”計劃,利用高科技設備快速生產鞋子,宣稱這是“鞋類製造的新紀元”。

2016年,Flex時任總裁邁克·丹尼森表示,“如果他們想從中國和越南撤出,就必須用不同的技術手段來實現。”

耐克的嚐試是最激進的。公司目標是在不到十年時間內實現大規模自動化生產,據稱這樣可以降低勞動力成本,並更快將新款鞋交付給美國消費者。

湯姆·弗萊徹負責Flex公司的這個項目,他最初信心十足,因為自己剛為蘋果在德克薩斯州奧斯汀建成了一座複雜的Mac Pro工廠。

當時,蘋果正尋求將部分製造業務帶回美國。Flex努力重構生產線,利用自動化手段盡可能減少人工操作,這一經驗當時派上了用場。

耐克與Flex建立了新的生產線,采用了許多電子製造中常見、而在製鞋中罕見的設備,比如“拾放機”——原本用於將電子元件安裝到電路板上。這些機器計劃用於製造鞋麵、編織布料、添加標誌以及粘合鞋底。

但很快麻煩就來了。

機器人難以處理製鞋中柔軟、有彈性、可拉伸的材料。鞋子的布料會隨溫度變化而伸縮,而且沒有兩雙鞋的鞋底完全一樣。

人工可以靈活應對這些挑戰,但機器卻很難做到。

“你在試圖做非常精確的工作,但氣溫一冷或一熱,材料的狀態就變了,”弗萊徹說,“我們當初沒有預料到這一點。”

結果,這家工廠的生產從未實現原先設想的自動化水平。隨著製鞋量增加,工廠員工人數增至5000人,大約是最初計劃的兩倍,人工成本也高於越南同樣規模的勞動力。

許多任務都難以實現自動化,例如將鞋底精確地粘合到鞋麵這種細致工作。

“如果你粘得不對,鞋子就會明顯扭曲,對不齊,這種外觀問題會導致產品無法通過質量檢測。”弗萊徹說。

一個核心問題是,耐克的鞋型種類極為繁多。幾十年來,美國的消費品牌幾乎給予設計師無限自由去打造最酷的產品,再由亞洲製造商實現這些設計。

與汽車或iPhone不同,鞋子的款式幾乎是持續不斷地在變化。

但實現自動化製造的前提是產品設計必須簡單,讓機器能夠反複完成同樣的操作。而電子製造中使用的是堅硬、標準化的材料,使得機器可以重複數百萬次同一個步驟。

“從設計方式到所用材料和鞋型的複雜程度,你都得有所取舍,”前耐克高管邁克爾·牛頓說,他曾負責這個項目。“但這與消費者的需求背道而馳。他們希望產品有非常多樣的選擇。”

有一次,Flex的團隊花了8個月時間開發自動化方式,把耐克的標誌“鉤子”印到鞋上。結果耐克很快就換了新款鞋,Flex研發出的技術不再適用。

牛頓表示,如果量產的是結構簡單的鞋,比如機織鞋麵配合模製鞋底,難度會小很多。但耐克不願對設計設限,他們期望製造商能生產出設計團隊所想出的任何新款鞋子。

“製造部門在很多時候並沒有平等的話語權。”弗萊徹說。

到2017年,Flex公司的投資者開始對不斷上升的成本感到不滿,有人質疑為什麽一家電子製造公司要涉足製鞋業務。Flex和耐克最終在2019年初結束了這個項目。

同年,Under Armour也不再向投資者提及其“榮耀計劃”中在美國製鞋的目標。那一年,阿迪達斯因在用機器人製造複雜鞋型方麵遇到困難,宣布關閉在亞特蘭大和德國的生產工廠,並將其“快速工廠”技術轉移給亞洲的供應商。

三家運動品牌最終還是堅持或者說不得不留在越南、中國和印尼這些海外生產地,盡管疫情期間的工廠停工已經暴露出生產集中在某一地區的風險。

現在,中國、越南和印尼成為特朗普的重點對象。本月早些時候,他對越南和印尼分別加征了46%和32%的關稅,隨後下調至10%,並給予90天寬限期。美國還將對中國進口商品的關稅提高到145%。

商務部長霍華德·盧特尼克表示,政府希望勞動密集型產業回歸美國。

“將會有成百萬上千萬的人在擰一個個小螺絲來組裝iPhone。”他最近在接受CBS采訪時說。

目前,蘋果幾乎所有的iPhone都是在中國和印度等低成本國家生產的。

新一輪關稅威脅,正讓一些人重新思考,耐克等品牌是否最終還是要再次嚐試自動化製造並把製鞋業帶回美國。牛頓和弗萊徹都認為,這仍有可能實現,盡管過程不會輕鬆。

“你需要充足的資金和耐心,因為這不可能很快完成。”弗萊徹說。上一次的經曆“確實讓人清醒”。

查看評論(14)

24小時熱點排行

快訊!梵蒂岡冒白煙 新教皇當選
特朗普19歲兒子最後一天上學,發福圓潤到沒脖子了
梅蘭妮亞人在哪?形同神隱 白宮生活區沒亮過燈…
美商務部證實 川普將撤銷“拜登版”AI芯片出口禁令
印巴爆發近20年最嚴重衝突後,莫迪首次發聲

24小時討論排行

近代最大規模纏鬥!125架戰機激戰1小時 38人喪命
散播假消息?印駁斥“巴擊落軍機”:拿舊照發文
沈陽將舉行紀念蘇軍“不朽軍團”遊行 中小學生也參加
普京和習近平發表聯合聲明譴責美國,強調中俄互信
急轉彎?特朗普:對華關稅145%到頂了,要降
川普對等關稅第一國!美國與英國簽署貿易協議
奧特曼在國會承認:中美的差距確實越來越小
習近平告訴普京 麵對“霸權騷擾”他與俄羅斯站在一起
被拜登懟急眼,白宮怒批:他是國家之恥
不減息!川普發文大罵鮑威爾:蠢材 什麽都不懂
副總統萬斯:印巴兩國衝突 “根本上不關我們的事”
乘客突發急病,醫生為何選擇不救?
比爾蓋茨決定捐99%財產,卻沒準備給新女友留點
悠仁親王學術造假入讀名校,引爆日本皇室危機!
普京在俄勝利日閱兵演講:真理和正義在我們這邊
謊報留美學曆 她被判入獄!去年剛獲環球小姐稱號
  • 文學城簡介
  • 廣告服務
  • 聯係我們
  • 招聘信息
  • 注冊筆名
  • 申請版主
  • 收藏文學城

WENXUECITY.COM does not represent or guarantee the truthfulness, accuracy, or reliability of any of communications posted by other users.

Copyright ©1998-2025 wenxuecit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Privacy Statement & Terms of Use & User Privacy Protection Policy

文學城新聞
切換到網頁版

耐克等早就想在美國用機器製鞋 但發現這太難了

加美財經 2025-04-22 12:41:52



華爾街日報報道說,特朗普將關稅視為促進美國製造業的一種方式,但耐克努力將生產從亞洲轉移到美國的過程,卻是一個警示故事。

特朗普希望,對亞洲及其他地區低成本國家征收高額關稅的威脅,將迫使美國企業把製造業和就業崗位帶回美國。但美國的高人工成本意味著企業必須想辦法用機器取代工人。對一些行業來說,這出乎意料的難。

事實上,耐克多年來一直在嚐試將部分製造從中國、印尼和越南轉移到北美,卻隻是證明了美國品牌要擺脫靈活、低成本、依賴大量工人的合同製造商有多難。這些製造商為美國消費者生產各類產品。

從2015年開始,耐克在雄心勃勃的投入數百萬美元,試圖在這個高度依賴人工的行業實現部分自動化。當時,中國的勞動力成本上升,加上3D打印等製造技術取得進展,讓人們看到用更少工人來製鞋的可能。

這家運動鞋巨頭選擇了Flex公司,這是一家美國製造商,曾幫助蘋果在德克薩斯建起生產Mac Pro的複雜工廠。公司的目標是在墨西哥哈利斯科州瓜達拉哈拉市建設一個高科技製造基地,到2023年每年生產數千萬雙耐克運動鞋。

這個工廠依然需要數千名工人,但比起亞洲製造同樣數量鞋子的工人數量要少得多。一些參與者表示,如果成功,這個項目或許能成為在美國進行生產的模板。

耐克的競爭對手們也看到了重新思考製造模式的機會,傳統模式完全依賴於亞洲大型工廠和大量廉價、熟練的工人手工縫製布料、粘合鞋底。

“這看起來不像現代生產,更像是福特T型車的流水線和中世紀鞋匠的工作台結合體。”2015年,服裝製造商Under Armour時任創新執行副總裁凱文·海利說。

他當時表示要在馬裏蘭州巴爾的摩利用自動化技術製鞋,這個項目被稱為“榮耀計劃”。

差不多同一時間,阿迪達斯在喬治亞州亞特蘭大和德國安斯巴赫啟動了“快速工廠”計劃,利用高科技設備快速生產鞋子,宣稱這是“鞋類製造的新紀元”。

2016年,Flex時任總裁邁克·丹尼森表示,“如果他們想從中國和越南撤出,就必須用不同的技術手段來實現。”

耐克的嚐試是最激進的。公司目標是在不到十年時間內實現大規模自動化生產,據稱這樣可以降低勞動力成本,並更快將新款鞋交付給美國消費者。

湯姆·弗萊徹負責Flex公司的這個項目,他最初信心十足,因為自己剛為蘋果在德克薩斯州奧斯汀建成了一座複雜的Mac Pro工廠。

當時,蘋果正尋求將部分製造業務帶回美國。Flex努力重構生產線,利用自動化手段盡可能減少人工操作,這一經驗當時派上了用場。

耐克與Flex建立了新的生產線,采用了許多電子製造中常見、而在製鞋中罕見的設備,比如“拾放機”——原本用於將電子元件安裝到電路板上。這些機器計劃用於製造鞋麵、編織布料、添加標誌以及粘合鞋底。

但很快麻煩就來了。

機器人難以處理製鞋中柔軟、有彈性、可拉伸的材料。鞋子的布料會隨溫度變化而伸縮,而且沒有兩雙鞋的鞋底完全一樣。

人工可以靈活應對這些挑戰,但機器卻很難做到。

“你在試圖做非常精確的工作,但氣溫一冷或一熱,材料的狀態就變了,”弗萊徹說,“我們當初沒有預料到這一點。”

結果,這家工廠的生產從未實現原先設想的自動化水平。隨著製鞋量增加,工廠員工人數增至5000人,大約是最初計劃的兩倍,人工成本也高於越南同樣規模的勞動力。

許多任務都難以實現自動化,例如將鞋底精確地粘合到鞋麵這種細致工作。

“如果你粘得不對,鞋子就會明顯扭曲,對不齊,這種外觀問題會導致產品無法通過質量檢測。”弗萊徹說。

一個核心問題是,耐克的鞋型種類極為繁多。幾十年來,美國的消費品牌幾乎給予設計師無限自由去打造最酷的產品,再由亞洲製造商實現這些設計。

與汽車或iPhone不同,鞋子的款式幾乎是持續不斷地在變化。

但實現自動化製造的前提是產品設計必須簡單,讓機器能夠反複完成同樣的操作。而電子製造中使用的是堅硬、標準化的材料,使得機器可以重複數百萬次同一個步驟。

“從設計方式到所用材料和鞋型的複雜程度,你都得有所取舍,”前耐克高管邁克爾·牛頓說,他曾負責這個項目。“但這與消費者的需求背道而馳。他們希望產品有非常多樣的選擇。”

有一次,Flex的團隊花了8個月時間開發自動化方式,把耐克的標誌“鉤子”印到鞋上。結果耐克很快就換了新款鞋,Flex研發出的技術不再適用。

牛頓表示,如果量產的是結構簡單的鞋,比如機織鞋麵配合模製鞋底,難度會小很多。但耐克不願對設計設限,他們期望製造商能生產出設計團隊所想出的任何新款鞋子。

“製造部門在很多時候並沒有平等的話語權。”弗萊徹說。

到2017年,Flex公司的投資者開始對不斷上升的成本感到不滿,有人質疑為什麽一家電子製造公司要涉足製鞋業務。Flex和耐克最終在2019年初結束了這個項目。

同年,Under Armour也不再向投資者提及其“榮耀計劃”中在美國製鞋的目標。那一年,阿迪達斯因在用機器人製造複雜鞋型方麵遇到困難,宣布關閉在亞特蘭大和德國的生產工廠,並將其“快速工廠”技術轉移給亞洲的供應商。

三家運動品牌最終還是堅持或者說不得不留在越南、中國和印尼這些海外生產地,盡管疫情期間的工廠停工已經暴露出生產集中在某一地區的風險。

現在,中國、越南和印尼成為特朗普的重點對象。本月早些時候,他對越南和印尼分別加征了46%和32%的關稅,隨後下調至10%,並給予90天寬限期。美國還將對中國進口商品的關稅提高到145%。

商務部長霍華德·盧特尼克表示,政府希望勞動密集型產業回歸美國。

“將會有成百萬上千萬的人在擰一個個小螺絲來組裝iPhone。”他最近在接受CBS采訪時說。

目前,蘋果幾乎所有的iPhone都是在中國和印度等低成本國家生產的。

新一輪關稅威脅,正讓一些人重新思考,耐克等品牌是否最終還是要再次嚐試自動化製造並把製鞋業帶回美國。牛頓和弗萊徹都認為,這仍有可能實現,盡管過程不會輕鬆。

“你需要充足的資金和耐心,因為這不可能很快完成。”弗萊徹說。上一次的經曆“確實讓人清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