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4日,極目新聞記者從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附屬武漢金銀潭醫院獲悉,該院成功救治一例鸚鵡熱重症患者,經過精心救治,患者病情逐漸好轉,即將康複出院。
58歲的金女士(化名)因持續高熱、呼吸困難入院,氧合指數僅為正常值的一半。經追問病史發現,金女士發病前20天曾協助鄰居飼養鸚鵡,最後通過肺泡灌洗液基因測序技術確診為鸚鵡熱衣原體感染。
“鸚鵡熱是由一種名為‘鸚鵡熱衣原體’的細菌引發的人畜共患病,主要在鳥類之間傳播,像鸚鵡、鴿子、金絲雀、雞鴨等都是常見宿主。”該院重症醫學科主任吳文娟表示,人類若接觸感染鳥類的糞便、羽毛或呼吸道分泌物,可能通過呼吸道吸入病原體而患病。
金女士的初始症狀與流感高度相似。因為病菌在肺部引發炎症,導致肺部正常的通氣、換氣功能受阻,氧氣進不來,二氧化碳排不出,肺部功能嚴重受損,身體開始缺氧。若不及時治療,可能引發重症肺炎、呼吸衰竭,甚至危及生命。
吳文娟提醒,據鸚鵡熱診療中國專家共識,鸚鵡熱容易誤診、漏診,未及時治療的重症患者病死率可達15%-20%。“出現高熱伴呼吸困難,且有禽類接觸史者,務必主動告知醫生暴露史,這對啟動精準檢測具有關鍵指向意義。”
對於飼養鳥類的市民,要注意做好防護,定期清潔鳥籠,消毒時戴好口罩和手套。避免直接接觸鳥類排泄物或是羽毛碎屑。新購鳥類建議先隔離觀察,確保健康。一旦鳥類出現生病、萎靡不振、呼吸異常等情況,應及時聯係獸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