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 | 繁體
loading...
新聞頻道
  • 首頁
  • 新聞
  • 讀圖
  • 財經
  • 教育
  • 家居
  • 健康
  • 美食
  • 時尚
  • 旅遊
  • 影視
  • 博客
  • 群吧
  • 論壇
  • 電台
  • 焦點新聞
  • 圖片新聞
  • 視頻新聞
  • 生活百態
  • 娛樂新聞
您的位置: 文學城 » 新聞 » 生活百態 » 四川人發語音,微信為什麽轉不了文字?

四川人發語音,微信為什麽轉不了文字?

文章來源: 壹讀 於 2025-02-21 08:55:30 -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被閱讀次數

微信的語音轉文字功能“奈何”不了的方言是什麽?

四川話。

雖然微信語音轉文字的識別方言功能已經上線幾年了,但對四川話,它似乎依然無可奈何,不僅識別不出具體內容,還“跨語種”地給識別成了英語。

許多網友紛紛曬出自己的聊天記錄,表示:“四川人的語音轉文字,就是巨大的英文聽力現場。”

圖源:小紅書@樂宜樂宜、@勇子的發瘋日常(均已授權)

人們在破譯這些“加密方言”的同時,也不由得產生了困惑:“為啥四川話會被識別成英語?”

四川話像英文?

實際上,這種識別錯誤“情有可原”,因為四川話和英文還真有點像,這種感知主要源於兩者在音標、語調及發音習慣上的部分“重疊”。

首先,四川話中的一些音標和英文發音比較接近。

四川話的部分元音發音與英語存在相似性,如四川話的元音[e]和英語“bed”中的/e/發音一樣,而非普通話拚音的e,川西地區方言還有普通話中沒有的[?]元音,它與英語“cat”中的/?/一樣。

其次,四川話的語調以及節奏與英文相似。四川話和普通話都屬於聲調語言,即傾向通過同一字發不同音來表示不同含義,但四川話的語調起伏較大,會更多地通過句子的節奏感和整體語調起伏來表達情感,這與英語有相似之處。

英語語調有三大基本調式:平、升、降調,其中,升調廣泛用於一般疑問句、選擇疑問句、祈使句或用陳述句表疑問的各類句子中。使用眾多語氣詞的四川話,如蠻(啥子蠻)、喲(亂說喲)、囉(相當於了,表示完成時)、咾(快點走咾)、耶 ( 二聲,一般用於表驚訝語氣或奚落),在一定程度上延長了句子的節奏,改變了重音位置,使句子結尾呈升調,與英語中多種句式的語調相近。

除了語調接近,四川話的節奏也是其聽起來像英文的重要原因。

英語口語中有許多語音銜接的方式,一般可將以輔音結尾的詞與另一個以元音開頭的詞相連,如look at it讀作/′lu k?tit/ 。四川各地方言中也廣泛存在因連讀而產生的聲韻結合的情形。一些常用的多音節詞語,在連讀的時候常常拚成一個音節:“做啥[zua]”“哪樣[nang]個”“恁(那麽)[nem]多”“不要[biao]”“刺耳[cer]”......

最後,兒化音、疊詞、語氣詞的廣泛使用也使四川話讀起來朗朗上口,四川話中許多看起來不符合普通話語法規律的結構組合,卻很接近英文單詞、句子的邏輯。尤其是“兒”的加入,和許多“er”“ur”等結尾的單詞匹配上了。比如“恩桃兒”與“enter”、“火炮兒”與“hopper”,雖然兩者意思差了十萬八千裏,但讀音卻是十分相似的。

圖源:四川文旅廳公眾號

還有許多川裏川氣的“英語”,如:“sangper”(桑葚)、“puter”(葡萄)、“lier”(梨)、“ciguer”荸薺、“Papager”(粑粑柑)、“suanter”(蒜薹)......也是讀音高度相似。

不隻讀音有點像,四川話和英文還早有淵源。

民國時期已有外國人編纂的“四川版英文教材”,1917年的《民國四川話英語教科書》就以地道的四川話與英語進行了對比研究,“教材”中對英文的對照學習方式比早期的“拚音法”記單詞還早幾十年。

圖源:四川大學圖書館公眾號

方言識別下的“巧合”

語音識別技術的邏輯是將語音同與其最接近的詞句匹配,然而,許多語音識別技術主要側重於對普通話、英文等常用語言的識別,對於一些地域性特別強的方言,識別得就不那麽準確,通常會在綜合語音中的詞匯、節奏、語調等特征後,將其歸屬為最接近的“常用語言”。這是導致四川話被“誤識”的重要原因。

四川話被“誤識”成英文,一方麵是因為其單聽起來本就挺像英文,另一方麵則是四川話的發音、詞匯等和普通話的差別確實很大。這主要是因為“四川話”在形成過程中融匯了多地語言,相比一般方言來說更“複雜”。

曆史上巴蜀地區有多次北方人遷入史,巴蜀方言屬於北方方言中的西南官話。然而,四川話在定型期又更多地受到了由移民帶來的湘語、贛語等方言的影響,這導致四川話的詞匯、音調都與如今以北方官話為基礎的普通話產生了很大差異。

首先,四川話和普通話的音調調值就有所不同。與普通話相比,四川方言的代表之一成都話,從二聲開始,聲調就變了,甚至有的聲調讀法和普通話截然相反。

其次,和普通話相比,四川話缺少部分聲母、不分平翹舌,這導致二者許多字的讀音不同。四川大多數地區沒有聲母zh、ch、sh、r,還會把聲母zh、ch、sh念成z、c、s。例如:“張”和“髒”都念成“zāng”,“吹”和“催”都念成“cuī”,“山”和“三”都念成“sān”,部分四川方言中,“r”還會被讀作“z”。

有些字幹脆就和普通話是兩種讀音,如“攪”讀為“gǎo”,“街”讀為“gāi”,“淹”讀為“ān”等。這些字單獨拿出來也許勉強聽得懂,但組合成一句話後,識別難度就顯著提升了。

四川話雖然和普通話的讀音有差異,卻誤打誤撞地與英文中某些單詞的發音相似,如鞋(hái)與hi、街(gāi)與gap......再加上四川話特有的連貫而流暢的語感,就更容易被識別成英文。

不過,別看四川話有時候會被識別成英文,但多數時候識別出的並不是連貫的句子,而是一堆沒有規律的單詞。

圖源:壹讀

這是因為,四川話與英文的相似性僅僅局限於某些發音特點和節奏上的巧合。但深入探究,二者在其他方麵的差異遠比這些表麵的相似更為顯著,甚至精通四川話對學習英文發音還會有所幹擾。

圖源:《愛情公寓1》截圖

不是每個四川人都能講出一口流利的英語,但每聲鄉音都積澱著深厚的文化淵源。被網絡文化放大,通過“空耳翻譯”或“諧音梗”等實現了趣味化傳播的方言不是數字時代的“謎語”,在方言背後,凝結的更多是厚重、多彩的集體記憶。

參考文獻:

[1]馬川冬,譚倫華.四川方言音係與英語音係的初步比較研究[J].西華師範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8(3):13-18

[2]張紹誠.從成都話看巴蜀方言的變化[J].文史雜誌,1997(5):12-14

[3] 四川文旅廳.(2024年04月02日). 當四川人開始拽英語.

[4]楊馨.四川方音音節的標記性對英語語音習得的影響[J].四川教育學院學報,2010,26(6):107-109

[5]馬琪.巴蜀語言詞匯研究——以四川官話為例[J].文存閱刊,2023(4):169-171

[6]貳 四川方言聲母韻母的結合[J].四川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60(3):69-74

[7]肖陳陳.淺談四川方言語音特點對英語發音的影響[J].英語教師,2014,17(11):68-72

  • 海外省錢快報,掌櫃推薦,實現買買買自由!
查看評論(0)
  • 文學城簡介
  • 廣告服務
  • 聯係我們
  • 招聘信息
  • 注冊筆名
  • 申請版主
  • 收藏文學城

WENXUECITY.COM does not represent or guarantee the truthfulness, accuracy, or reliability of any of communications posted by other users.

Copyright ©1998-2025 wenxuecit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Privacy Statement & Terms of Use & User Privacy Protection Policy

24小時熱點排行

華爾街大咖是淫魔!豪宅驚藏「性虐地窖」殘害多女
稱中國人有股“怪臭味” 外國網友搬去住驚:我也有了!
川普18歲孫女自創服飾品牌"白宮拍廣告",挨轟:公器私用
美國簽證費暴漲66倍,印度人或湧向日本
麻煩不斷!賣了85座萬達廣場後,71歲王健林被限高了




24小時討論排行

故宮拒絕身著女裝漢服的男生入內,"穿衣自由"還有多遠
“該死的中國人老是咳嗽” 意大利名將打中網翻車
美商務部長:台灣晶片製造占全球95%,應變成美台各50%
中國網紅窮遊日本 入境就“惡搞” 國內外網友都炸了
美國教堂槍擊縱火案,死者增至五人
驚曝:俄正在幫中國軍隊提升空降能力 準備攻台
一份兩國協議,川普對俄的一張大網正悄然形成
清華學霸、普林斯頓博士後家中猝逝 死因引揣測
這女星慘了!被指“邀於朦朧赴虐殺飯局”遭抵製+換角
“吹哨人”自殺,波音同意付錢和解
於朦朧墜樓死亡事件疑點重重,輿情洶湧持續發酵
AI神話, 快要編不下去了…
朝鮮隨機抓巨乳妹“強製送醫”!還遭公審羞辱
中國前農業部長收賄2.68億!遭判“死緩”下場慘了
72小時倒計時:兩黨僵持,美政府關門危機升級
FBI解僱15名探員 涉以單膝跪地應對弗洛伊德集會
文學城新聞
切換到網頁版

四川人發語音,微信為什麽轉不了文字?

壹讀 2025-02-21 08:55:30

微信的語音轉文字功能“奈何”不了的方言是什麽?

四川話。

雖然微信語音轉文字的識別方言功能已經上線幾年了,但對四川話,它似乎依然無可奈何,不僅識別不出具體內容,還“跨語種”地給識別成了英語。

許多網友紛紛曬出自己的聊天記錄,表示:“四川人的語音轉文字,就是巨大的英文聽力現場。”

圖源:小紅書@樂宜樂宜、@勇子的發瘋日常(均已授權)

人們在破譯這些“加密方言”的同時,也不由得產生了困惑:“為啥四川話會被識別成英語?”

四川話像英文?

實際上,這種識別錯誤“情有可原”,因為四川話和英文還真有點像,這種感知主要源於兩者在音標、語調及發音習慣上的部分“重疊”。

首先,四川話中的一些音標和英文發音比較接近。

四川話的部分元音發音與英語存在相似性,如四川話的元音[e]和英語“bed”中的/e/發音一樣,而非普通話拚音的e,川西地區方言還有普通話中沒有的[?]元音,它與英語“cat”中的/?/一樣。

其次,四川話的語調以及節奏與英文相似。四川話和普通話都屬於聲調語言,即傾向通過同一字發不同音來表示不同含義,但四川話的語調起伏較大,會更多地通過句子的節奏感和整體語調起伏來表達情感,這與英語有相似之處。

英語語調有三大基本調式:平、升、降調,其中,升調廣泛用於一般疑問句、選擇疑問句、祈使句或用陳述句表疑問的各類句子中。使用眾多語氣詞的四川話,如蠻(啥子蠻)、喲(亂說喲)、囉(相當於了,表示完成時)、咾(快點走咾)、耶 ( 二聲,一般用於表驚訝語氣或奚落),在一定程度上延長了句子的節奏,改變了重音位置,使句子結尾呈升調,與英語中多種句式的語調相近。

除了語調接近,四川話的節奏也是其聽起來像英文的重要原因。

英語口語中有許多語音銜接的方式,一般可將以輔音結尾的詞與另一個以元音開頭的詞相連,如look at it讀作/′lu k?tit/ 。四川各地方言中也廣泛存在因連讀而產生的聲韻結合的情形。一些常用的多音節詞語,在連讀的時候常常拚成一個音節:“做啥[zua]”“哪樣[nang]個”“恁(那麽)[nem]多”“不要[biao]”“刺耳[cer]”......

最後,兒化音、疊詞、語氣詞的廣泛使用也使四川話讀起來朗朗上口,四川話中許多看起來不符合普通話語法規律的結構組合,卻很接近英文單詞、句子的邏輯。尤其是“兒”的加入,和許多“er”“ur”等結尾的單詞匹配上了。比如“恩桃兒”與“enter”、“火炮兒”與“hopper”,雖然兩者意思差了十萬八千裏,但讀音卻是十分相似的。

圖源:四川文旅廳公眾號

還有許多川裏川氣的“英語”,如:“sangper”(桑葚)、“puter”(葡萄)、“lier”(梨)、“ciguer”荸薺、“Papager”(粑粑柑)、“suanter”(蒜薹)......也是讀音高度相似。

不隻讀音有點像,四川話和英文還早有淵源。

民國時期已有外國人編纂的“四川版英文教材”,1917年的《民國四川話英語教科書》就以地道的四川話與英語進行了對比研究,“教材”中對英文的對照學習方式比早期的“拚音法”記單詞還早幾十年。

圖源:四川大學圖書館公眾號

方言識別下的“巧合”

語音識別技術的邏輯是將語音同與其最接近的詞句匹配,然而,許多語音識別技術主要側重於對普通話、英文等常用語言的識別,對於一些地域性特別強的方言,識別得就不那麽準確,通常會在綜合語音中的詞匯、節奏、語調等特征後,將其歸屬為最接近的“常用語言”。這是導致四川話被“誤識”的重要原因。

四川話被“誤識”成英文,一方麵是因為其單聽起來本就挺像英文,另一方麵則是四川話的發音、詞匯等和普通話的差別確實很大。這主要是因為“四川話”在形成過程中融匯了多地語言,相比一般方言來說更“複雜”。

曆史上巴蜀地區有多次北方人遷入史,巴蜀方言屬於北方方言中的西南官話。然而,四川話在定型期又更多地受到了由移民帶來的湘語、贛語等方言的影響,這導致四川話的詞匯、音調都與如今以北方官話為基礎的普通話產生了很大差異。

首先,四川話和普通話的音調調值就有所不同。與普通話相比,四川方言的代表之一成都話,從二聲開始,聲調就變了,甚至有的聲調讀法和普通話截然相反。

其次,和普通話相比,四川話缺少部分聲母、不分平翹舌,這導致二者許多字的讀音不同。四川大多數地區沒有聲母zh、ch、sh、r,還會把聲母zh、ch、sh念成z、c、s。例如:“張”和“髒”都念成“zāng”,“吹”和“催”都念成“cuī”,“山”和“三”都念成“sān”,部分四川方言中,“r”還會被讀作“z”。

有些字幹脆就和普通話是兩種讀音,如“攪”讀為“gǎo”,“街”讀為“gāi”,“淹”讀為“ān”等。這些字單獨拿出來也許勉強聽得懂,但組合成一句話後,識別難度就顯著提升了。

四川話雖然和普通話的讀音有差異,卻誤打誤撞地與英文中某些單詞的發音相似,如鞋(hái)與hi、街(gāi)與gap......再加上四川話特有的連貫而流暢的語感,就更容易被識別成英文。

不過,別看四川話有時候會被識別成英文,但多數時候識別出的並不是連貫的句子,而是一堆沒有規律的單詞。

圖源:壹讀

這是因為,四川話與英文的相似性僅僅局限於某些發音特點和節奏上的巧合。但深入探究,二者在其他方麵的差異遠比這些表麵的相似更為顯著,甚至精通四川話對學習英文發音還會有所幹擾。

圖源:《愛情公寓1》截圖

不是每個四川人都能講出一口流利的英語,但每聲鄉音都積澱著深厚的文化淵源。被網絡文化放大,通過“空耳翻譯”或“諧音梗”等實現了趣味化傳播的方言不是數字時代的“謎語”,在方言背後,凝結的更多是厚重、多彩的集體記憶。

參考文獻:

[1]馬川冬,譚倫華.四川方言音係與英語音係的初步比較研究[J].西華師範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8(3):13-18

[2]張紹誠.從成都話看巴蜀方言的變化[J].文史雜誌,1997(5):12-14

[3] 四川文旅廳.(2024年04月02日). 當四川人開始拽英語.

[4]楊馨.四川方音音節的標記性對英語語音習得的影響[J].四川教育學院學報,2010,26(6):107-109

[5]馬琪.巴蜀語言詞匯研究——以四川官話為例[J].文存閱刊,2023(4):169-171

[6]貳 四川方言聲母韻母的結合[J].四川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60(3):69-74

[7]肖陳陳.淺談四川方言語音特點對英語發音的影響[J].英語教師,2014,17(11):68-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