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總理莫迪當地時間2月12日開啟了為期兩日的美國之行,貿易和關稅顯然是莫迪此訪的首要議程。
兩國元首13日在白宮舉行會晤並共同出席記者會,談及貿易、核裁軍、俄烏衝突和移民等議題。盡管特朗普大讚美印關係,直呼對方是自己的“好朋友”,但一涉及關稅,特朗普便不留情麵,當麵威脅“無論印度對美國征收多少關稅,美國都將對印度收同樣多的稅”。當天稍早時候,特朗普還簽署了一份征收“對等關稅”(reciprocal
tariff)的備忘錄,即讓美國與貿易夥伴彼此征收的關稅稅率相等,並稱將考慮對使用增值稅製度的國家加征關稅。他特別點名印度稱“他們征收的關稅比其他任何國家都高”。
美國媒體認為,特朗普的“對等關稅”名義上是為了應對所謂的“不公平貿易行為”,實際上特朗普希望借此增加財政收入、解決貿易逆差趨勢。然而,關稅可能引發通脹問題,將成本轉嫁給美國消費者。此外,由於新關稅劍指與美貿易逆差大及關稅差異大的國家,發展中國家及部分歐盟國家可能受衝擊嚴重。特朗普的關稅威脅將給全球市場帶來更多不確定性,對商業投資和美聯儲降息決策產生影響。
當地時間2月13日,莫迪和特朗普在白宮會見記者。 美聯社視頻截圖
特朗普當麵施壓莫迪:你收多少稅,我就收多少
美聯社(AP)注意到,13日這天,特朗普在白宮以熱情擁抱迎接印度總理莫迪,對旁人直呼莫迪是自己的“好朋友”。特朗普此前曾嘲諷印度是“關稅之王”,炮轟印度進口關稅“非常不公平且過高”,比如對哈雷摩托車、威士忌等美國商品征收高達100%的關稅,有損美國出口。
“無論印度(對美國)收多少(關稅),我們都將對他們收同樣多(的關稅)。”
特朗普在與莫迪舉行記者會時公開說道,“所以,坦率地說,他們收多少關稅對我們而言已經不那麽重要了。”
美國對印度之間存在約500億美元的貿易逆差。2023年,印美商品和服務貿易總額約為1901億美元。根據印度外交部的數據,美國對印度的出口額近700億美元,進口額為1200億美元。
特朗普對記者說,他將確保消除美國對印度的貿易逆差,恢複美印經濟關係的“公平與對等”。他表示,這可以通過增加美國對印度的能源出口來實現。特朗普透露,他和莫迪已經開始著手達成一項石油和天然氣的重大貿易協議,該協議可能在今年晚些時候完成,這將使美國成為印度的主要能源供應國。
特朗普稱,兩國還將合作打造“有史以來最偉大的貿易路線之一”,這條路線將從“印度經以色列到意大利,再延伸至美國”,囊括港口、鐵路和海底電纜項目。
特朗普還宣布,美國將加強對印度軍售,兩國“將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合作,共同應對激進伊斯蘭恐怖主義的威脅”。今年起,美國對印度軍售數額將增加數十億美元,“我們還將為最終向印度出售F-35隱形戰鬥機鋪平道路”。
他還表示,印度不久後將在洛杉磯和波士頓開設新的領事館。目前,印度在美國各地設有六個使領館,分布在華盛頓特區、紐約和芝加哥。
在會晤中,兩國領導人還討論了移民問題。
印度最近接收了由美國軍用飛機遣返的104名移民,這是特朗普政府在打擊移民和加強美墨邊境管控行動中首次向印度遣返移民。
皮尤研究中心數據顯示,超過72.5萬印度移民非法滯留在美國,數量僅次於墨西哥和薩爾瓦多。
近年來,試圖通過美加邊境進入美國的印度人數量也有所增加。在截至去年9月30日的12個月裏,美國邊境巡邏隊逮捕了超過1.4萬名印度人,占逮捕總人數的60%,人數是兩年前的10倍還多。
莫迪承諾,印度已準備好接收經核實滯留在美國的印度非法移民。
美媒擔憂:特朗普這麽做可能是“自殘”
就在兩人會晤的前一天,白宮證實特朗普將宣布適用於所有國家的“對等關稅”。
在與莫迪會晤當日,特朗普正式簽署一項總統備忘錄,下令製定一項全麵計劃,將增加美國關稅,使其與各國對美國進口產品征收的關稅相對等。白宮稱,這是為了恢複美國貿易關係的公平性,反製非對等的貿易安排。
“我已經決定,為了公平的目的,我將征收對等關稅,”特朗普13日在白宮橢圓形辦公室簽署備忘錄時說,“這對所有人都是公平的。沒有任何國家會抱怨。”
白宮在一份所謂的“事實清單”中稱,“公平和對等計劃”將尋求修正長期存在的國際貿易不平衡現象,確保全麵公平,避免美國人“被占便宜”。
清單還列舉了美國遭遇的若幹“不平等待遇”,例如,美國對乙醇征收的進口關稅僅為2.5%。而巴西對美國乙醇出口卻征收18%的關稅;美國對農產品的平均最惠國(MFN)關稅為5%。但印度的平均最惠國關稅為39%;歐盟可以向美國出口所有它想出口的貝類,但歐盟禁止從美國48個州進口貝類。
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指出,由於新關稅劍指與美貿易逆差大及關稅差異大的國家,發展中國家及部分歐盟國家可能受衝擊嚴重,尤其是印度、巴西、越南以及其他東南亞和非洲國家將首當其衝。例如,根據世界銀行的數據,2022
年,美國對從印度進口商品的平均關稅稅率為3%,而印度對從美國進口商品的平均關稅稅率為9.5%。
當地時間12日,白宮新聞秘書卡羅琳·萊維特(Karoline
Leavitt)證實,美國總統特朗普會在與印度總理莫迪會晤前宣布對等關稅。
CNN擔心,“對等關稅”的成本最終可能由美國消費者承擔。隨著通脹再次開始攀升,這可能是一個令人擔憂的“自殘”之舉。
德意誌銀行經濟學家賈斯汀·魏德納表示,如果因關稅實施,美國人無法轉向更便宜的替代品,他們最終可能會承擔關稅成本。但這也取決於供應鏈上的製造商、零售商或其他公司能否自行消化部分成本。
對於加稅的擔憂,特朗普似乎早有預見。
“短期內價格可能會有所上漲,但價格最後也會下降。”特朗普13日表示,“所以美國民眾應該為一些短期痛苦做好準備。”
“特朗普懂經濟嗎?”
支付關稅的進口商將成本轉嫁給零售商,零售商進而提高消費者購買價格。這讓一些特朗普的支持者感到震驚和憤怒,其中包括《華爾街日報》編輯委員會,他們尖刻地質問:“特朗普總統懂經濟嗎?”
肯塔基州共和黨參議員米奇·麥康奈爾在《信使日報》的一篇專欄文章中批評特朗普的關稅政策,稱其有可能給肯塔基州民眾帶來高昂成本。
美聯社在13日的報道中指出,特朗普為了消除任何貿易失衡而推出的對等關稅,可能會引發與既包括盟友也包括對手的廣泛經濟衝突。
與特朗普在第一任期內實施的相對溫和的關稅相比,進出口可能增加的稅額也許會很大。
美國人口普查局數據顯示,去年歐洲和美國之間的貨物貿易總額接近1.3萬億美元,美國出口額比進口額少2670億美元。
過去幾個星期,特朗普公開發出了關稅警告,引起多個美國貿易夥伴的不滿,他們也警告要加征報複性的關稅,此舉可能會導致貿易戰。
特朗普已對中國進口產品征收了額外的10%的關稅,他把對美國兩個最大貿易夥伴加拿大和墨西哥的25%關稅推遲了30天,這些關稅有可能在3月生效。本周,特朗普取消了他2018年征收的鋼鋁關稅的豁免政策,他還在考慮對計算機芯片和藥品加征新關稅。
彼得森國際經濟研究所的研究人員發現,如果特朗普推進對墨西哥和加拿大征收25%的關稅,對中國、墨西哥和加拿大商品征收進口稅的直接總成本,相當於普通美國家庭每年要多繳納1200多美元的稅。對等關稅可能會使這一金額進一步增加。
另一方麵也有分析人士認為,特朗普不過故技重施,拿關稅作為談判的籌碼。
“這就像其他所有事情一樣:特朗普先是誇誇其談,然後又有所緩和。”投資銀行Third Seven
Capital市場策略師邁克爾·布洛克說,“我們都擔心最壞的情況出現了,然後又意識到這都是談判的藝術。”
華爾街資產管理公司Truist
Wealth的聯合首席投資官基思·勒納表示,投資者懷疑,關稅將再次被特朗普當作談判籌碼,所以人們可能不會過度擔心。
“又不是說明天我們就會突然全麵征收50%的關稅。”勒納說,即便如此,關稅的威脅仍可能引發不確定性,抑製商業投資,並可能導致美聯儲進一步推遲降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