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態還在迅速變化之中。
據多家媒體報道,當地時間2月7日,美國總統特朗普簽署了一項行政命令,暫停對來自中國的低價值包裹征收關稅。這一命令實際上恢複了此前被取消的小額免稅條款,該條款允許價值不超過800美元的包裹免於關稅和檢查。
這是一次“朝令夕改”。當地時間2月1日,特朗普剛剛簽署行政令,對進口自中國的商品加征10%的關稅。當時這份行政令中還取消了對中國價值低於800美元的小額包裹的“最低限度”關稅豁免。
據財新網報道,2月3日,美國海關和邊境保護局(CBP)公告稱,根據上述總統行政令指導,來自中國的進口商品將不再適用“最低限度”免稅政策,並需繳納10%的額外關稅。
這已不是2月裏的第一次政策急轉彎。
據中國日報,美國郵政署此前宣布,自當地時間2月4日起暫停接收從中國內地和中國香港寄出的包裹。幾小時後又宣布自2月5日起恢複接收相關包裹。
對於剛剛被暫停取消的最低限度貿易豁免,有業內人士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本次暫停或與美國海關係統暫時“忙不過來”有關。
多位來自速賣通、Temu和Shein等中國跨境平台的商家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都表達出了對關稅政策未知變動的擔憂:“暫時恢複(小額免稅),估計不久又要開始了。”
不同的是,在關稅大棒懸而未落時,來自不同跨境電商的賣家在一個問題上的觀點涇渭分明——美國關稅政策變動下,“Temu們”和“亞馬遜們”到底誰更受傷?
![美關稅政策“朝令夕改”!Temu、亞馬遜誰更受傷](/data/news/202502/09/622b69aad6aba91e34a01341b9541b24.webp)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圍堵”中國跨境小包,“Temu們”最受影響?
2月以來,中國跨境賣家的心情坐上了一趟過山車。
2月7日,“小額免稅”尚未恢複時,速賣通賣家林語(化名)對記者解讀了她對取消“小額免稅”等政策的理解。
在她看來,這意味著,若政策執行下去,2月4日之後到美國海關的訂單(指價值低於800美元的訂單),要加到30%的關稅,“要是利潤沒有30%的訂單不是都虧錢啦?”
“我們還在想辦法。”林語表示,為了避免後期的虧損,可以先屏蔽美國,先不發貨,等想到辦法再發,或者庫存改為0。
但隨著“小額免稅”恢複,林語又感到得到了一絲喘息的機會。
不過,亞馬遜賣家吳以輝認為,美國暫不取消“小額免稅”也隻是暫時。“以前,(價值)800美元以下的小包都是用‘T86’的模式進行清關,這種模式是簡化模式,包裹能非常順暢就通關。如果對這些包裹征稅的話,海關根本忙不過來,因為用傳統的清關模式清關的話,需要審查很多文件。”吳以輝介紹道。
長期來看,如果相關關稅政策繼續執行下去,對不同類型賣家和平台的影響不一。
多位跨境電商賣家對記者反映,若“小額免稅”當真被取消,跨境小包受衝擊最大。
除了亞馬遜賣家這一身份,作為“藍海億觀”創始人的吳以輝也是資深的跨境行業觀察者。他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若“小額免稅”取消,Temu上的小包商品,不僅不是0關稅,而是在應征稅的基礎上,再加10%,“差不多要25%~30%了”。
因此,部分賣家認為,Temu這類走低價競爭路線的平台受到的影響更大,但是利好堅守“精品+品牌”路線的賣家,甚至可能會起到抑製極端低價競爭的效果。
“Temu的全托管,是很多包裹拆分出去的、螞蟻搬家的模式,享受(價值在)800美元以下關稅豁免。如果這個豁免沒有了,那這部分業務肯定受影響。”吳以輝說。
“亞馬遜FBA模式(Fulfillment by Amazon,亞馬遜提供的倉儲和配送服務)賣家受的影響很小,而亞馬遜FBM模式(自發貨)的賣家,肯定受影響。”吳以輝解釋稱,亞馬遜不會有什麽動作,它的主體賣家就是FBA模式的,先批量出口到美國,過海關時就納稅了,雖然加征10%,但亞馬遜(上商品)的溢價比較高,可以對衝,大部分賣家受得了, 一部分FBM自發貨的賣家,肯定受影響。
![](/data/news/202502/09/892e038bdcacf79061abf2d514f2811b.webp)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讓美國消費者負擔漲價”,Temu、Shein全托管賣家“靜觀其變”
之前得知特朗普叫停“小額免稅”政策時,日售萬單上下的Temu頭部賣家周瀾(化名)很快就平複了心情,“害怕”的不安感隻作了短暫停留。周瀾說:“一想也就那樣。要加關稅,我們隻能把價格提高,那麽美國消費者沒法買到那麽便宜的東西了。”
不讓自己店鋪的利潤空間受到相關政策變動的影響,這是周瀾的底線。他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如果相關關稅政策落實,他將會把上調的成本全部加進產品售價。原因是要保證一個健康的利潤空間,“現在賣得已經夠便宜了”,如果要因此報低價,那他寧願不在美國這個站點賣。
和周瀾一樣,工信部信息通信經濟專家委員會委員盤和林也認為,若美方加征關稅,受影響最大的是美國消費者,會拉高其生活成本。他還補充道:“其次是跨境電商賣家,因為關稅政策的反複會影響跨境貿易的穩定性。”。
電商SaaS服務企業Omnisend在2024年末發布的一則調查報告顯示,在1000名受訪的美國消費者中,70%在2024年使用過中國跨境電商平台,其中57%的受訪者使用過Temu,43%的受訪者在Shein上進行過消費。可見,“Temu和Shein這樣的中國電商平台正成為美國購物者的首選購物目的地”。
不過,擔憂情緒還不能像商家們預案中的多餘成本那樣,直接轉移到別處。
在Shein上經營母嬰用品店鋪的小顧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關稅一旦上漲,他會將其分攤到物流和消費者身上,但銷量勢必也會受到影響。
“20%最多了,不會再多了。”對於提價後銷量上可能出現的下滑幅度,周瀾顯得篤定,他認為關稅政策變動對自己手中的跨境生意影響不大。“我們賣的帽子客單價不高,整體波動不會很大,客單價高的品類肯定會受(政策)影響。”周瀾表示,Temu上一些產品就算價格上漲100%,也比亞馬遜賣得便宜。
中信證券今年2月初發布的研報顯示,以終端售價40美元的Temu商品為例,在不考慮供應鏈吸收成本的假設下,關稅政策變動對售價的影響,是讓其與亞馬遜的價格差將由40%下降至27%。
對於周瀾和小顧這樣的全托管賣家來說,和關稅關聯最大的物流環節都交由平台來進行。因此,小顧“跟隨平台調整”的態度是絕大多數全托管賣家一致且唯一的選項。周瀾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近期和Temu買手、其他Temu商家都有過對於美國關稅調整的溝通,暫時沒有明確的變動出現,“靜觀其變”。
![](/data/news/202502/09/1f6925527e35089ad52ce850abaa9f05.webp)
圖片來源:每經記者 鄭雨航 攝
麵對美國市場,中國跨境賣家是進是退?
作為最大的海外電商市場,美國是讓無數中國跨境賣家心情複雜的一個站點——風險和掘金機會一樣多,而且這種不確定性在特朗普上任美國總統後加劇了。
政策的改變往往是一個急轉彎。
在當地時間2月1日簽署取消對中國價值低於800美元小額包裹的關稅豁免行政令後,特朗普在當地時間2月7日又宣布暫停取消。
盤和林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分析:暫停的原因可能主要是基於美國通脹,這讓美國底層居民無法接受日常生活用品的價格上漲30%;此外,800美元以下的小包裹商品數量多、價值低,收稅成本高、難度大,所以美國行政當局也不願意開展此項征收。
“暫時恢複,估計不久又要開始了。”看到原本不利的稅收政策在短時間內就出現轉變時,小顧卻強調了“暫時”二字。他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在取消豁免政策暫停後,店鋪內此前因關稅調整被下架的產品恢複了上架,“之前平台將我們店鋪裏近五分之一的商品下架了,主要因為關稅變動”。
在小顧看來,美國是全球消費力最好的市場,“但一些政策原因導致大部分中國跨境商家從中較難獲利”。為了規避風險,小顧並沒有將美國市場作為自己的主戰場。他介紹說:“美國市場占比不到15%,目前以歐洲市場為主。(由於美國市場不確定因素多)平台也會做出相應調整,我們跟隨平台趨勢而已。”
周瀾在Temu上看到了同樣的重心轉移。
“以前對美國市場的銷售額在Temu平台上能占比50%~60%,我身邊的Temu賣家店裏之前都是50%以上來自美國市場。現在我們店裏、平台上,美國市場的份額也就30%左右。”周瀾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在自己的多家Temu店鋪中,以韓國、日本為代表的東亞市場成為了第一大市場。
麵對大洋彼岸未知的波瀾,周瀾也開始考慮在海外建倉,以備加征關稅的“卷土重來”。但這也不是一件一蹴而就的事,他認為海外倉的建設需要本土團隊,目前墨西哥、美國的倉庫價格也在上漲,他把這一計劃放在了明年。
“中小賣家很難存活,大賣家互相搏殺。”跨境電商從藍海“卷”成紅海,這是周瀾能想象到的行業未來走向。他認為,中小商家沒有現金流、供應商,未來跨境電商的發展趨勢是工貿一體化。
對此,盤和林也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中小商家資金實力較弱,可能會受到政策調整的一定影響,但及時調整品類或能規避關稅風險。盤和林進一步分析說:“其一,換品類,高壁壘的商品能夠抵禦關稅;其二,換商品來源地,可以在海外代工組裝,利用不同國別規避關稅;其三,可以考慮本土化生產策略,但美國各種要素成本過高,不建議。”
對於剛剛開啟的蛇年,周瀾有很多計劃,他要擴建團隊、找到更多的倉庫還要成立分公司,但這些都需要在人力成本更低的城市中實現。在2月8日上午得知暫不取消豁免政策後,他一掃兩天前的一些悲觀情緒,說道:“注定蛇年發財,希望錢從四麵八方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