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春節檔電影是真熱鬧,總票房已超73億,還破了多個曆史紀錄!
大贏家必然是《哪吒之魔童鬧海》了,而剩下的就是幾家歡喜幾家愁了。
最發愁的是票房墊底的《蛟龍行動》,目前票房隻有2.32億,票房預測也僅有3.48億。
墊底的《蛟龍行動》於是火速“發瘋”。
先是在路演時製片人於冬說在豆瓣上給我們一分的全是黑水,然後緊接著於冬和於適就向觀眾要了“公平”。
然後於冬又送上了多個小作文,東拉西扯了一大堆,但重點有四個。
第一,《哪吒2》好,《蛟龍行動》也是大製作重工電影,也不差的。
第二,懇請院線同仁給《蛟龍行動》好排片。
第三,《蛟龍行動》和《無名》一樣在豆瓣被黑,希望大家理性一些。
第四,《蛟龍行動》絕不撤檔。
大概意思就是排片不行和惡意差評多導致《蛟龍行動》票房差。
於冬接受采訪時也聲稱是這個原因,電影官方也放圖稱“隻缺排片不缺觀眾,好電影不怕觀眾檢閱”。
但他這一係列操作下來,卻惹惱了一部分觀眾,有不少人覺得於冬的發瘋救不了電影的票房,自己吃紅利的時候難道不知道嗎?
大家雖說發瘋救不了電影票房,但在於冬發瘋後,《蛟龍行動》的排片確實上來了,從5.35%上升到了5.7%,單日票房也不是墊底了。
後續《蛟龍行動》的票房能否逆跌不知道,但在今年的六部春節檔電影中,除了射雕未開分之外,《蛟龍行動》的評分並不是最低。
在各大平台的《蛟龍行動》口碑也並不算差,所以票房墊底難道真的隻是因為排片不行嗎?
其實排片隻是《蛟龍行動》失敗的最淺層原因,片方真正做錯的是這五件事。
一.檔期選擇錯誤,對手實力太強
2018年春節檔上映的《紅海行動》拿下了36.52億,拿下了當年的票房冠軍,續集《蛟龍行動》同樣放在春節檔,想要複製好成績,但可惜五年後題材過時,觀眾審美疲勞,不買賬了。
畢竟這幾年類似的作品太多,觀眾的審美也發生了變化,今年春節就不想看這種題材了。
有網友認為,《蛟龍行動》放在春節檔吃虧了,放在國慶檔沒準會更好。
與此同時,《哪吒2》的勢頭正猛,各大影院正在瘋狂追加哪吒2的排片,那作為較少人選擇的《蛟龍行動》,自然排片也就下來了。
二.提前點映失敗,口碑兩極
本來是大年初一上映,結果《蛟龍行動》來了一波超前點映,但這個決定導致口碑兩極分化。
有網友誇震撼的,但也有看完之後就建議撤檔的,因為認為全片中規中矩沒有爽點,放在春節檔會成為炮灰。
而諸多的槽點也在點映時浮出水麵,或許勸退了一波大年初一就想去看的觀眾。
所以就有網友認為,《蛟龍行動》的點映就是錯誤的決定,點映了反而被針對,壞了口碑。
三.宣發失敗
《蛟龍行動》在宣發也做了錯誤的決定,在上映前放出了張涵予在背台詞時在外籍演員出現時藏劇本的畫麵。
觀眾看到這個宣發真是一臉懵,紛紛表示為了保密都不敢去看了,宣傳方式問題是真大啊。
《蛟龍行動》票房滑鐵盧後,這事兒又被觀眾拿出來說道。
而另一宣發爭議則是蔣璐霞,此前的宣傳主力是蔣璐霞,但電影上映後實際情況卻沒能讓觀眾滿意。
四.戲份爭議大
蔣璐霞飾演的唯一女蛟龍佟莉,成片裏竟然連五分鍾都不到,而她卻付出了149天,在正片裏無正臉,戲份還不如群演。
有看過的網友因為這事兒給《蛟龍行動》打了一星。
而作為五番的王俊凱卻有著和張涵予差不多的戲份,其他人的戲份都相對少一些,讓很多看完電影的觀眾很心疼那些真正辛苦訓練的隊員們。
五.劇本、導演、質量都成問題
電影作為軍事動作商業片質量可以,但是缺點也很明顯。
文戲薄弱冗長、節奏失衡、調度不清、人物設定不佳,還有刻意煽情等等。
還有很多打出兩星三星的網友覺得,劇本太差,情節有點尬。
尤其是兄弟情和吹口琴的情節,看得人滿頭問號。
導演林超賢的問題也被大家一一指了出來。
電影的檔期、排片、對手決定了票房的多少,但真正影響電影能否擁有好口碑好票房的其實還是電影本身。
不過《蛟龍行動》也未必會成為春節檔倒一,票房這事兒還是得看後續發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