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胡建禮
春節假期接近尾聲,《唐探1900》從空前激烈的競爭中脫穎而出,上映5天票房超過18億元,市場表現搶眼,延續了“唐探宇宙”的票房神話。
該片不僅有觀眾熟悉的“喜劇+懸疑”元素,還融入了豐富而厚重的曆史知識,通過多個橋段、台詞和細節表現出濃鬱的家國情懷,讓觀眾笑中帶淚,提升了影片的精神內核。
保留“喜劇+懸疑” 合家歡屬性增添年味兒
《唐探1900》由陳思誠、戴墨執導,陳思誠編劇,王寶強、劉昊然領銜主演,周潤發特邀主演,白客、張新成、嶽雲鵬、約翰·庫薩克主演、魏翔、尹正、奚美娟、李誠儒、小沈陽等眾多明星出演,是“唐探”係列電影的第4部,也是這一係列的前傳。影片講述了在1900年的美國舊金山唐人街,華裔部落獵人阿鬼(王寶強飾演)與留美青年秦福(劉昊然飾演)因詭異的“開膛手傑克”案偶然結識,誤打誤撞組成“唐人街神探”組合,在笑鬧探案的過程中,最終揭開真相、查出真凶的故事。
“喜劇+懸疑”是“唐探”係列電影的標誌性經典融合元素。在這一係列誕生十年之際,回溯曆史推出前傳《唐探1900》,盡管主角不再是唐仁和秦風,時代背景與前三部迥然不同,但仍保留著觀眾熟悉的“喜劇+懸疑”配方,在熟悉的王寶強和劉昊然之外,還增加了嶽雲鵬、魏翔、尹正這些極具喜感的喜劇演員。
影片延續了這一係列電影標簽性的反差搭檔模式:王寶強飾演的華裔部落獵人阿鬼粗獷野性,身懷部落秘術,武力超強,一出場就自帶笑點;劉昊然飾演的留美華人青年秦福圓滑聰明,出身中醫世家,是一個擅於察言觀色的偵探迷。
兩位男主角的人物形象與設定與正傳形成前後呼應。秦福喜歡福爾摩斯暗示了秦風理性思維的師承;阿鬼的部落秘術與唐仁的風水玄學相映成趣。片尾彩蛋中,唐仁和秦風出現在大英博物館,尋找與案件相關的線索,背景中出現了阿鬼和秦福的照片,不僅為續集留下懸念,還巧妙地將《唐探1900》與前三部正傳作品聯係起來。
這種前後呼應的細節在《唐探1900》中還有不少,比如片中馬車狂飆的場景與《唐人街探案2》中的時代廣場馬車狂飆呼應,不僅與前作聯動,還讓觀眾有一種似曾相識的親切感。
“唐探”係列電影除了第一部是在元旦檔上映的之外,其餘三部都選擇在春節檔上映,正是因為影片的喜劇元素契合春節合家歡觀影的氛圍。在都市過年氣氛逐漸變淡的當下,這一係列電影為春節增添了年味兒。
因此,《唐探1900》是一部先天具備喜劇合家歡屬性的電影,笑點密集。最令人捧腹大笑的一場戲,是嶽雲鵬飾演的清朝欽差費洋古帶著兩名侍衛追捕阿鬼、秦福、白振邦(張新成飾演)和鄭仕良(白客飾演)誤入華人魔術師金陵福(魏翔飾演)變魔術的後台機關,幾度陰差陽錯讓觀眾笑得前仰後合。
1900年的舊金山唐人街正處於艱難時期,當時美國的排華情緒高漲,舊金山當局和美國權貴階層采取了一係列針對唐人街華僑的歧視性措施,甚至將整個唐人街圍封,驅逐華人。
在這一曆史背景下,《唐探1900》講述的並非單純的懸疑探案故事,而是與華人的家國命運緊密相連。白振邦被指控為“開膛手傑克”係列殺人案的嫌疑人,案件真相背後是對華人的不公正待遇和美國政治鬥爭的揭露,最終通過鄭仕良這樣的革命黨之口引出“隻有自強,才能自救”的主題。
影片中出現的不少人物有對應的曆史原型。周潤發飾演的舊金山唐人街華人大佬協盛堂堂主白軒齡,筆者推測原型應該是當時舊金山安良堂堂主李希齡與協勝堂堂主莫世榮的結合;魏翔扮演的魔術師金陵福,原型是當時的魔術師朱連魁,在曆史上他的藝名正是“金陵福”。
片中提到美國鐵路下中國人的骸骨累累,曆史上美國確實有這樣一條用中國人血肉鑄成的鐵路,位於塞拉山脈,參與修建的基本都是華工,死亡率高達10%以上。影片開頭,火車上被謀殺的老爺從事的是“豬仔”生意,即把華人騙到舊金山修建鐵路的勾當,為全片劇情發展埋下伏筆。
影片中“開膛手傑克”係列殺人案的起因,其實都是因為《排華法案》,約翰·庫薩克飾演的格蘭特一直想通過排擠華裔來贏得更多選票。秦福和阿鬼揭開真相,查出真凶,不僅是為了洗刷白振邦的殺人嫌疑,更關乎整個舊金山唐人街的存亡乃至美國華人的命運。
為了拍出真實的曆史質感,導演陳思誠和他的團隊在山東德州樂陵搭建了實景,按照曆史圖片和資料1:1還原了1900年的舊金山唐人街等幾條主要大街的街景,甚至連當年舊金山特有的坡道和電車軌道都一一呈現,體現出製片方對影片質量和細節的用心打磨以及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
影片最感人的有兩個橋段,其一是八國聯軍占領北京的消息傳來之際,愛爾蘭幫會的洋人得意忘形,肆意侮辱中國,費洋古和兩名大內侍衛內心的大廈轟然倒塌,拚死殺敵,殺出了血性,最終死在洋人的槍下,費洋古臨死前那聲“救中國”讓無數觀眾潸然淚下。
其二是白軒齡在舊金山議會的聽證會上用英文慷慨陳辭,發出了振聾發聵的呐喊,質問舊金山當局:“我們為這個國家付出了年華和生命,可我們最終得到了什麽?平等在哪裏?”
此外,白軒齡為兒子起名白振邦,寓意振興中華,展現了華人在動蕩曆史背景下的家國情懷。
影片結尾,在回國的船上,魔術師金陵福和革命黨鄭仕良的對話意味深長,讓影片的立意和主題得到升華。金陵福問:“到底什麽是革命?”鄭仕良回答:“就是讓中國變得更好。”金陵福說:“我相信總有一天我們會成為強大的國家,那才是世上最偉大的魔術。”
《唐探1900》中1900年金陵福和鄭仕良的對話,在120多年後的今天正在變成現實。如今的中國,正在上演著世界上最偉大的魔術。
(作者係中國電影評論學會秘書長、中國文藝評論家協會新媒體委員會秘書長)
兩位男主角的人物形象與設定與正傳形成前後呼應。秦福喜歡福爾摩斯暗示了秦風理性思維的師承;阿鬼的部落秘術與唐仁的風水玄學相映成趣。片尾彩蛋中,唐仁和秦風出現在大英博物館,尋找與案件相關的線索,背景中出現了阿鬼和秦福的照片,不僅為續集留下懸念,還巧妙地將《唐探1900》與前三部正傳作品聯係起來。
這種前後呼應的細節在《唐探1900》中還有不少,比如片中馬車狂飆的場景與《唐人街探案2》中的時代廣場馬車狂飆呼應,不僅與前作聯動,還讓觀眾有一種似曾相識的親切感。
“唐探”係列電影除了第一部是在元旦檔上映的之外,其餘三部都選擇在春節檔上映,正是因為影片的喜劇元素契合春節合家歡觀影的氛圍。在都市過年氣氛逐漸變淡的當下,這一係列電影為春節增添了年味兒。
因此,《唐探1900》是一部先天具備喜劇合家歡屬性的電影,笑點密集。最令人捧腹大笑的一場戲,是嶽雲鵬飾演的清朝欽差費洋古帶著兩名侍衛追捕阿鬼、秦福、白振邦(張新成飾演)和鄭仕良(白客飾演)誤入華人魔術師金陵福(魏翔飾演)變魔術的後台機關,幾度陰差陽錯讓觀眾笑得前仰後合。
融入豐富曆史知識 案件背後的家國命運
與前幾部不同的是,《唐探1900》的故事發生在1900年,融入了豐富而厚重的曆史知識。1900年對於中國而言是多事之秋,八國聯軍侵華,庚子國難爆發,中國從“天朝上國”的自我認知中跌落,而此時的西方已完成第二次工業革命,東西方差距巨大。1900年的舊金山唐人街正處於艱難時期,當時美國的排華情緒高漲,舊金山當局和美國權貴階層采取了一係列針對唐人街華僑的歧視性措施,甚至將整個唐人街圍封,驅逐華人。
在這一曆史背景下,《唐探1900》講述的並非單純的懸疑探案故事,而是與華人的家國命運緊密相連。白振邦被指控為“開膛手傑克”係列殺人案的嫌疑人,案件真相背後是對華人的不公正待遇和美國政治鬥爭的揭露,最終通過鄭仕良這樣的革命黨之口引出“隻有自強,才能自救”的主題。
影片中出現的不少人物有對應的曆史原型。周潤發飾演的舊金山唐人街華人大佬協盛堂堂主白軒齡,筆者推測原型應該是當時舊金山安良堂堂主李希齡與協勝堂堂主莫世榮的結合;魏翔扮演的魔術師金陵福,原型是當時的魔術師朱連魁,在曆史上他的藝名正是“金陵福”。
片中提到美國鐵路下中國人的骸骨累累,曆史上美國確實有這樣一條用中國人血肉鑄成的鐵路,位於塞拉山脈,參與修建的基本都是華工,死亡率高達10%以上。影片開頭,火車上被謀殺的老爺從事的是“豬仔”生意,即把華人騙到舊金山修建鐵路的勾當,為全片劇情發展埋下伏筆。
影片中“開膛手傑克”係列殺人案的起因,其實都是因為《排華法案》,約翰·庫薩克飾演的格蘭特一直想通過排擠華裔來贏得更多選票。秦福和阿鬼揭開真相,查出真凶,不僅是為了洗刷白振邦的殺人嫌疑,更關乎整個舊金山唐人街的存亡乃至美國華人的命運。
為了拍出真實的曆史質感,導演陳思誠和他的團隊在山東德州樂陵搭建了實景,按照曆史圖片和資料1:1還原了1900年的舊金山唐人街等幾條主要大街的街景,甚至連當年舊金山特有的坡道和電車軌道都一一呈現,體現出製片方對影片質量和細節的用心打磨以及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
表現濃鬱家國情懷 提升影片的精神內核
更加難能可貴的是,《唐探1900》在融入豐富而厚重的曆史元素的基礎上,通過多個橋段、台詞和細節表現出濃鬱的家國情懷,引發觀眾情感共鳴,讓觀眾笑中帶淚,提升了該片乃至“唐探”係列電影的精神內核。影片最感人的有兩個橋段,其一是八國聯軍占領北京的消息傳來之際,愛爾蘭幫會的洋人得意忘形,肆意侮辱中國,費洋古和兩名大內侍衛內心的大廈轟然倒塌,拚死殺敵,殺出了血性,最終死在洋人的槍下,費洋古臨死前那聲“救中國”讓無數觀眾潸然淚下。
其二是白軒齡在舊金山議會的聽證會上用英文慷慨陳辭,發出了振聾發聵的呐喊,質問舊金山當局:“我們為這個國家付出了年華和生命,可我們最終得到了什麽?平等在哪裏?”
此外,白軒齡為兒子起名白振邦,寓意振興中華,展現了華人在動蕩曆史背景下的家國情懷。
影片結尾,在回國的船上,魔術師金陵福和革命黨鄭仕良的對話意味深長,讓影片的立意和主題得到升華。金陵福問:“到底什麽是革命?”鄭仕良回答:“就是讓中國變得更好。”金陵福說:“我相信總有一天我們會成為強大的國家,那才是世上最偉大的魔術。”
《唐探1900》中1900年金陵福和鄭仕良的對話,在120多年後的今天正在變成現實。如今的中國,正在上演著世界上最偉大的魔術。
(作者係中國電影評論學會秘書長、中國文藝評論家協會新媒體委員會秘書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