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射雕》、《封神2》,一個昏昏欲睡,一個讓人驚喜

文章來源: -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被閱讀次數

春節檔5部大片上映,看誰不看誰成了老百姓的難題。

小編今天看了《射雕》和《封神2》,不吹不黑,站在一個普通觀眾的立場上,說說優劣。

當然,一千個讀者有一千個哈姆雷特,這份觀後感僅代表我本人。

你杠就是你對。

看完《射雕》、《封神2》,一個昏昏欲睡,一個讓人驚喜

無論是《射雕》還是《封神》,都自帶擁壘。

一個是金庸用千萬字小說滋養的無數武俠迷,如今這個耳熟能詳的故事被交到徐克手裏,更添了一份神秘。

一個是眾望所歸的東方玄幻,當年的暑期黑馬,質子團可以說是一飛衝天。

一年後,大家都等著,看烏爾善又會給觀眾帶來什麽樣的驚喜。



《射雕英雄傳之俠之大者》另辟蹊徑,選取了原著中第34章至40章的內容。

郭靖得到“九陰真經”和“降龍十八掌”後,惹來各方嫉妒,成為眾矢之的。而他始終懷著赤子之心,與黃蓉力挽狂瀾,保護南宋邊關。

原著篇幅不多,給了徐克很大的發揮空間,遺憾的是,他有點馬失前蹄,故事厚度不夠,節奏不強,看得人昏昏欲睡。



前麵十八分鍾,交代了郭靖、黃蓉相識相愛的過程,男女主穿插旁白。

因為她,我從郭靖,變成了靖哥哥。

因為他,我從黃蓉,變成了蓉兒。

聽到這兩句話,我心頭一緊,不會吧,這熟悉的瑪麗蘇味道?



果然,一個轉場,江南七怪在桃花島遇害,郭靖負氣離去,給黃蓉留下一句“我不能和你在一起”。

然後,就是金廷和蒙古打仗,戰亂四起,郭靖得知真相,開始到處找黃蓉。

機緣巧合之下,救下了中毒的拖雷一夥。

郭靖小時候被蒙古大汗養大,和拖雷更是稱兄道弟,這次索性跟著他們一起回到了蒙古王帳。



黃蓉就比較慘了,被西毒歐陽鋒抓住,想要她手裏的九陰真經。

她好不容易使計逃了出來,又被歐陽鋒一夥人找到,生死攸關之際,是一個騎著烈馬的草原女子救了她。

你們猜的沒錯,救黃蓉的不是別人,就是華箏。

華箏也是真的好,給她療傷,幫她解毒,還給她準備生活用品,黃蓉一下子就從逃難的流民,變成了蒙古貴女。



就這樣,郭靖、黃蓉都來到了蒙古王帳,隻不過劇情需要,兩個人並沒有相認。

華箏想要嫁給郭靖,被拒絕,大汗想要郭靖領兵,郭靖在大帳前秀了段武功。

至於華箏和黃蓉,又安排了一些莫名其妙的戲份。

比如,華箏得知黃蓉是郭靖的心上人,想要比武殺人。

又比如,黃蓉從歐陽鋒手下救了華箏,並給了對方一部假的九陰真經。



總的來說,就是男主找女主,找了一個小時,女主找男主,又找了半個小時,後來,兩個人重逢又用了半個小時。

終於,兩個小時過去了,大家最期待的正片——襄陽大戰終於來了。

蒙古大汗和金廷的戰鬥正處在水深火熱中 ,想要借道宋邊關,宋朝廷不許,老爺子就想著直接打過去。

郭靖回到蒙古王帳,在親眼目睹母親死亡後,來到邊關,和黃蓉一起守衛襄陽。

有意思的是,他們守衛的方式相當單一,完全靠嘴遁。

當然,主角光環在手,輕鬆勸退蒙古大軍,郭靖守城之戰,獲勝!



整個電影看下來,感覺《俠之大者》的“俠”不知道去了哪裏,反倒是變成了郭靖、黃蓉、華箏的愛情三角戀。

一會兒是我找你你找我的捉迷藏遊戲,一會兒愛你在心口難開的虐情戲,一會兒又是小姐妹變情敵大打出手。

最無語的是大結局。郭靖嘴遁成功,小兩口駐守邊關幾十年,而邊關門口時常有一個騎著馬的蒙古女子,頭上盤旋著兩隻白鷹,這說的就是華箏。



原以為這版《射雕》可以塑造不一樣的女二,沒想到成了徹頭徹尾的戀愛腦。

前半部分她一心想著嫁郭靖,甚至為了郭靖,和黃蓉大打出手,最後大結局,又變成了望夫石,眼巴巴在關外看著幸福的男女主。

說好的草原兒女,熱烈自由,到頭來卻困在小情小愛裏,真可惜。



劇情很拉胯,男女主感情戲太多,尤其是兩個人雨夜重逢,在大雨天旋轉擁抱轉圈圈,真的很無語。

至於演員,肖戰還不錯,我沒想到他這麽一個大帥哥,竟然能演出郭靜的憨直。

女主莊達菲慘絕人寰,扮相一般,重點是沒有靈氣,看著木木的,再加上蹩腳的原聲台詞,不僅折磨觀眾的眼睛,還折磨耳朵。



蔡少芬的演技雖然在及格線以上,但她幹癟枯瘦,真的一點都不像在蒙古生活了十多年的樣子。

形象是真不搭,和男主站一起很難讓人相信是母子。



演技最好的是梁家輝,最辛苦的也是他。

他飾演的歐陽鋒,是電影裏最忙碌的工具人。

為了推動劇情,打。

為了讓女主女二和解,打。

甚至在蒙古大軍兵臨襄陽,他也要跑出來湊熱鬧,大鬧蒙古軍隊,最後再和男主郭靖打了一架。

整部電影裏,打戲最多的就是66歲的梁家輝了。



至於《封神2》,如果說《封神1》是驚喜,給大家帶來了荷爾蒙爆棚的質子團,以極致的東方玄幻革新了大眾的審美。

那麽第二部,確實不如第一部那麽驚豔,大家說的最多的就是對男主姬發的弱化。

第一部裏,他舉起殷郊的佩刀,割下紂王的頭顱,那象征著少年終於覺醒,敢於向不公反抗。

可是到了第二部,紂王派兵討伐西岐,姬發不止一次投降。

舉起屠刀的少年,選擇了屈膝,是為什麽,為了他身後的百姓。

他可以戰,但西岐百姓,不應該被卷入戰火。

姬發的善良,正是他選擇投降的原因。



如果說第一部,姬發開始從少年成長為一個男人,那麽第二部,則是講他如何成為一個王。

而這條路上,西岐百姓,軍師薑子牙,甚至是敵人鄧嬋玉,都是他的導師。

當姬發選擇伏擊敵軍的時候,西岐百姓並沒有像他叮囑的那樣 ,撤到大山深處,而是選擇留在家鄉,設置軍防。

老百姓告訴姬發:西岐是你的家,也是我們的家啊。



大軍壓境,姬發自知寡不敵眾,不知道如何是好。

是薑子牙站出來,給了夜襲的策略。

你們看到的是敵人,可我看到的是大魚。



夜襲成功,但敵軍隻折損了一個魔禮青,反而讓他們士氣大振。

兩軍對壘,鄧嬋玉陣前擊鼓。

有小勝,必有大敗。

姬發小兒不懂打仗,我來教他。



最後,聞太師布下十絕陣,神仙天兵也奈何不了。

好不容易找到陣眼,姬發手握尖刀,卻遲遲下不了手。

是鄧嬋玉,握著他的手,親手了斷了聞太師,也了斷了自己的性命。

這是她給姬發的最後一課。

凡是戰爭,必有犧牲,而將領該是身先士卒的那一個,不可退。



很多人把姬發和鄧嬋玉的感情理解為愛情,我倒覺得不止於此。

他們之間相互欣賞,彼此支撐,都在對方身上看到了自己渴望的那一部分。

鄧嬋玉驍勇善戰,泰山崩於前而麵不改色,是姬發想要成為的將領。

鄧嬋玉為了不負家族之名而戰,身後卻空無一人。

最後,她為了西岐百姓戰死,是最好的結局。



《封神2》的劇情環環相扣,特效震撼人心,動作戲更是精彩紛呈,最難得的是刻畫了鄧嬋玉這個角色。

有一幕,是姬發夜襲,鄧嬋玉剛好在沐浴,鏡頭對準她的後背,沒有香肩半露的旖旎風情,是背上的傷疤,是她戰場拚殺的印記。

不得不說,烏爾善真的很會發現女性的美,《封神1》的妲己是絕對的妖冶魅惑,《封神2》的鄧嬋玉則是鏗鏘玫瑰,巾幗不讓須眉。



總的來說,《射雕英雄傳之俠之大者》更像是一部掛羊頭賣狗肉的粉絲電影,打著家國大義的幌子,講的全是瑪麗蘇老故事。

肖戰的扮相尚可,莊達菲飾演的黃蓉毀了角色,最詭異的是144分鍾,三分之二的時間說蒙語,真是半點不為觀眾著想。



對比之下,《封神2》的劇情、特效、演技,都要好太多。

如果你隻有一部電影的成本預算,想要在他們之間二選一的話,我推薦後者。

查看評論(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