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年“漂”在橫店 他們渴望成為下一個王寶強丨封麵頭條

文章來源: -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被閱讀次數

封麵新聞記者 王一理 紀陳傑 橫店攝影報道

1月29日,大年初一,由王寶強主演的電影《唐探1900》正式上映,映前預售票房已突破3億。

春節在橫店,有這樣一群年輕人仍然“漂”著不肯回家,或許就有王寶強造下的夢。

今年年初,橫店影視城演員公會發布公告,稱春節期間針對群眾演員上調基礎報酬,調整後的薪資為160元/10小時。然而,一則表麵漲薪的消息,還是讓大家意識到,原來頭部演員和“其他演員”是截然不同的兩個群體。

沒人知道下一個王寶強和趙麗穎會在哪?但這個聚光燈下的行業仍充滿吸引力,橫店影視城的演員證要靠搶號注冊,難度堪比醫院掛號,一批批年輕人還是前赴後繼地來到這片土地。在人來人往的橫店,他們到底是為了追夢還是為了逃避現實?

帶著這些疑問,封麵新聞記者來到了這個承載了萬千夢想的“東方好萊塢”——橫店。在這裏,隨處可見教你如何“圓夢”的廣告標語,鱗次櫛比的出租屋匯集了數萬名橫漂,遍地的演員好像都有不同的故事,但終究為了同一個“最高目標”......

在橫店做網紅的群演

想在春節博一個機會

“以前我相信‘沒有小角色隻有小演員’,現在越長大越不信。阿爾·帕西諾是我的偶像。”

2015年,一部由爾冬升執導的電影《我是路人甲》在全國上映後,大家開始把目光投向了橫店的一個普遍而龐大的群體——群眾演員。在作品裏,他們可能是主角身邊走來走去的路人,可能是炮火煙塵中衝鋒陷陣的士兵,也可能是躺在地上的死屍…

90後東北小夥李嬌娥(藝名)幾個月前才來到橫店,和女友一起住在一間月租900元的房子裏,開門就是頂樓天台。今年春節,李嬌娥選擇繼續留在橫店,“其實春節留下來的人挺多的,雖然過年這幾天是三倍工資,但這三倍的錢不一定能搶上。”不過,相比春節回老家接受世俗審判,他自然不想錯過這次能賺錢的機會。

過年“漂”在橫店 他們渴望成為下一個王寶強丨封麵頭條

李嬌娥彈奏吉他

初見李嬌娥時,他留著濃密的絡腮胡,穿著袖口已鑽出棉花的軍綠色大衣。“我本是男兒郎,又不是女嬌娥。”李嬌娥說,他的藝名就是女友幫忙取的,因為他很喜歡《霸王別姬》這部電影。而另一旁李嬌娥的女友卻小聲告訴記者,她取這個名字還因為男友有時在他麵前也會展現出“小女孩”般柔情的一麵。

“我算是韭菜,老是跟著風口走,但老吃不上這鍋飯。”來橫店之前,李嬌娥學過木匠手藝、在日本打過工,回國後和朋友籌拍電影,最後以失敗告終。為了更好地了解影視環境,他選擇來到橫店從群演開始做起,他演的第一個角色就是鏡頭裏被虛化的、一晃而過的街頭百姓,一句日語台詞是他目前為止台詞最多的一個角色。

在影視拍攝中,為了讓場景更加生動,經常需要大量群眾演員在主演周圍或者鏡頭能帶到的較遠位置來回走動,充當背景板,最終呈現在虛化的鏡頭裏,而這一行為叫做“劃畫”,通常每一個劃畫的群眾演員在實拍前,就要比主演更提早站在鏡頭可能帶到的表演區。誠然,這是每一個群演都會經曆的情況,但無法否認,長此以往,許多演員在一次次機械而虛化中,被消磨掉對表演的積極性。正如李嬌娥的描述,以前他相信角色無大小,但是現在,他不再想喝下那些“雞湯”了。

李嬌娥在社交平台上開設了同名賬號,主要記錄他在劇組的日常,來橫店的這三個月,收獲了近三萬粉絲。期間有不少人私信李嬌娥,詢問關於橫店群演的工作環境和薪資待遇。久而久之,李嬌娥也會有為了拍攝更多視頻素材而去跑組的情況。“有時候覺得自己挺討厭的,整天盯著(數據)。”采訪間隙,他似乎沒有否認有一個想要做網紅的想法,“也可以這麽說吧,但是等我以後有錢了,我想轉幕後,希望能讓身邊的人生活變得好一些。”

聊至興起,在記者的鼓勵下,李嬌娥拿出他的吉他,即興表演起了他的音樂才藝。伴隨著陽光下的悠揚歌聲,當被問到有沒有想過留在橫店最差的結果時,李嬌娥停下點了一根煙,沉思片刻後說:“更差的結果不就是我現在這樣嗎?還能比我現在更差嗎?”

紅利消失的學院派

和網紅競爭角色

“我有很多專業很好的同學沒有戲拍,反而現在很多從其他領域來的人能不停地接戲。”

用自媒體賬號分享拍戲日常的,不止有群演,還有那些已經“上道”的演員,今年29歲的許鵬就是其中之一,與李嬌娥不同的是,許鵬的賬號時常斷更,用許鵬的話來說:“專心拍戲是第一位,發視頻隻是為了記錄生活。”



許鵬在片場

許鵬畢業於中央戲劇學院表演係,入行至今,已經有七八年的戲齡,參演過《微暗之火》《暗河傳》《一念關山》等大家熟悉的影視作品。從酷暑到深冬,今年他在橫店足足待了七個月。臨近深夜12點,待新片中最後一場戲殺青後,他終於吃上了當天的第一頓飯。

良好的形象條件、紮實的表演功底,甚至名校光環,這些好像本應是作為一個科班生在跑組試戲中的極大優勢。談及此,許鵬連連搖頭:“完全不是這樣,我有很多同學現在沒戲拍,而且還有不少轉行做與影視完全無關的職業。”在他看來,當下不同行業的人都開始嚐試拍戲,越來越飽和的演藝圈裏,即使是名校科班生,也會麵臨和所謂的“網紅”競爭角色的情況,沒有人脈和資源終究會淪為“邊緣角色”。



許鵬

“我也想像遊本昌、李雪健老師那樣,活到老演到老。”聊天中,許鵬向記者講述起了昔日在校園和同學的排練時光,以及在劇組和誌同道合的友人一起討論劇本的場景,言語裏滿是幸福和喜悅。但這些在他漫漫演藝之路的美好回憶,好像又是他在軌道上直線前進的推手,“我根本沒有辦法去從事別的行業,我去換一個行業,這個行業每個人經驗都比我豐富,我根本沒有辦法去跟人家搶飯碗。”誠然,許鵬的情況不是個例,而是大多數演員無法否認的事實。

拍完這部戲,許鵬就要收拾行囊回山東和家人開啟短暫的春節小聚了。他坦言,從到北京上學至今,10年間,他和家人相處的時間可能都不到150天。往年在劇組度過的春節,雖然大家都會努力營造年味,但每次回到房間和家人視頻通話時,還是能感受到電話兩頭不同的節慶氛圍的落差。“我還是想盡量和家人多呆呆,可能一年到頭也就這幾天有時間了。”他說。

走紅毯、和大咖演戲

銀發族在發力

“趁著身體還硬朗,想再堅持堅持,或許還能碰上部好片子,拿個獎。”

6年前,一部名叫《春江水暖》的文藝片驚豔了華語電影圈,獲得了第32屆中國電影金雞獎最佳中小成本故事片和最佳音樂提名獎。而在當時的紅毯上,該片的主創中的一位銀發老太太一出場便吸引了大家的注意,她叫杜紅軍。



杜紅軍

年過70的杜紅軍,是資深橫漂,至今已經定居橫店十餘年。她原本家住在吉林長春,“之前是一位朋友把我推薦給劇組,沒想到一部電影斷斷續續拍了兩年。”杜紅軍告訴記者,當初趁著退休的閑暇時間,因為想來橫店試試當演員,就跟家裏人說自己想到外地養生。讓人幫忙查了來橫店的路線後,她一個人單槍匹馬地來到了這裏。那年,她62歲,也就是兩個月時間,她學會了製作個人簡介,了解劇組招募信息,並一個人去劇組麵試。

“我好像一直和舞台有很深的緣分。”在來橫店前,杜紅軍的演藝經曆也有很多,年輕時能歌善舞,是文工團的演員,有出演話劇和樣板戲的經驗。“我很羨慕那些年輕人,你們都好好幹吧,還年輕呢,時間還長,有機會好好展示。”

杜紅軍的年紀,基本限定了她能接的角色,母親、奶奶、外婆是她演繹最多的。為了能詮釋出不同“銀發角色”的性格,不拍戲時她就看看電影和電視,學習田華、斯琴高娃、潘虹、張少華等老一輩演員。“年輕演員裏,我最喜歡趙麗穎,之前我們合作《幸福到萬家》,人漂亮、戲好,對我們也特別好。”話音剛落,杜紅軍興奮地向記者展示起自己手機裏留存的過去走紅毯的照片,以及和許多年輕演員的合影。

值得一提的是,得知封麵記者要將采訪進行拍攝記錄時,杜紅軍立馬提出了想去衛生間整理儀容的需求。梳妝鏡前,一個優雅的老太太正拿著口紅輕輕塗抹雙唇,多餘的發絲別至耳後。見記者正準備幫忙,老太太連連謝絕,並表示,十餘年的橫店獨居生活,已經養成了她任何事都親力親為的習慣。

“長期單槍匹馬地奔波,不累嗎?”

“累,但更多的是快樂,因為太喜歡了。”

登上熱搜的群演終於有了姓名

“我36歲才入行,還有什麽不能放棄的?”

兩個多月前,沈凱作為群演代表,在一場稱不上著名的頒獎晚會上,領到了一個當天也不是重頭戲的獎項。但所有人都沒想到的是,這位群眾演員僅用一分鍾的發言就讓台下眾多知名演員動容。橫漂了12年,沈凱第一次登上了熱搜,姚晨發微博點讚。



沈凱劇照

繼上一次與沈凱的對話後,在橫店的這幾天,原本封麵新聞記者想再次聯係沈凱進行線下回訪時,這個計劃卻因沈凱的行程而暫緩。他告訴記者,今年春節他要回家好好陪家人,並且他向大家帶來了一個好消息:他已經開始在劇組飾演一個有名有姓的角色了!

人生本就是一場緩慢而又浩大的修行。在這個沒有正確答案的旅途裏,有人願意為了轉瞬即逝的流星而執著夜色,有人為了守住“孔乙己的長衫”不願脫下。也許此刻的看戲人,亦是曾經的戲中人。

(部分圖片由受訪者供圖)

查看評論(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