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3年楊尚昆接見古月,剛入座就批評古月

文章來源: -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被閱讀次數
古月,本名胡詩學,是上世紀八九十年代國內公認的“扮演毛主席最像”的特型演員。軍人出身的他,因長相酷似中青年時代的毛主席,被葉劍英一眼相中,最終加入了八一電影製片廠。

1979年,古月憑借在電影《西安事變》中的出色表現,藝驚四座,一炮而紅。據說,古月生前每到一地,都會受到當地群眾的熱烈歡迎,鮮花與掌聲不斷。

1983年楊尚昆接見古月,剛入座就批評古月

古月扮演的毛主席栩栩如生,以至於很多群眾將對毛主席的敬仰與熱愛都轉移到了他的身上,見到他時,不稱其名,而直呼“毛主席”。

更有甚者,毛主席的小女兒李訥,在一次劇組探班時見到古月,也情不自禁地脫口叫了一聲:“爸爸……”

在過去,幾乎沒人質疑過古月飾演的毛主席不像。然而,古月本人卻在一次電影采訪中透露,楊尚昆曾在中南海接見他時,明確對他提出了批評,認為他的言行舉止與毛主席不符。

這件事發生在1983年,是古月從軍隊文職轉型為電影特型演員的第五個年頭。當時,他參演的第二部電影《四渡赤水》在全國上映,取得了不俗的成績,也將他的事業推向了新的高峰。

楊尚昆觀影後非常高興,隨即派人將古月接進中南海。古月與楊尚昆並非初次見麵,當年古月剛到北京工作時,許多老同誌都因他酷似毛主席而特地與他見麵,並囑咐他努力學習,做好工作。

根據古月的回憶,當時楊尚昆見到古月以後,立即起身向前,熱情地握住古月的雙手,將古月引到了座位上。



緊接著,楊尚昆仔細打量了古月一番,突然搖頭說:“毛主席可不是你這個樣子啊!我當過他的辦公廳主任,我知道他是什麽樣。”

古月當時身著一身軍裝,下巴上還貼著那顆標誌性的肉痣。聽到楊尚昆的批評之後,他頓時就愣住了。那麽,楊尚昆為何說古月不像毛主席呢?

原來,古月見到楊尚昆後過於緊張,一坐下來雙膝就不自覺地並攏,肩頭微微下塌。而毛主席性格自信瀟灑,坐下來時要麽翹著二郎腿,要麽雙腿打開,絕不會膝頭並攏。

因此,盡管古月在外貌上酷似毛主席,但是整個人的精神狀態卻大相徑庭。於是,楊尚昆當場給古月上了一課,並講述了許多關於毛主席生活中的故事。

古月笑著說:“這些故事我都在毛主席的傳記中看過了,在您麵前顯得拘謹,那是因為‘我是假主席,您才是真主席啊!’”



古月深知自己隻是毛主席的扮演者,而楊尚昆也清楚這一點。但是楊尚昆仍然希望古月在以毛主席的形象出現時,能模仿出毛主席的精氣神。

這主要是因為當時毛主席已經離世多年,包括楊尚昆在內的許多老同誌對毛主席的懷念之情難以割舍,因此他們將這份情感轉移到了古月身上,希望他能像毛主席一樣活在現實中。

而這一點,古月後來也真正做到了,甚至連毛主席最疼愛的小女兒李訥也難分辨真假。其實,古月成為毛主席的特型演員有一定的偶然性。

在九十年代以前,喜歡看曆史劇和電影的中國觀眾大多都認為古月是最像毛主席的特型演員。然而,單從外表上看,古月與毛主席的相似程度可能隻有七八成。

根據古月自己的描述,在他二十八、九歲以前,幾乎沒有人意識到他長得像毛主席。而他自己意識到這一點,還是某次乘火車時被一個乘客指出來的。



當時那位乘客隨身帶了一幅《毛主席去安源》的油畫,他告訴古月:“你像畫上這個人。”結果引來全車人的圍觀,大家看過油畫上青年時代的毛主席後,再看古月時都嘖嘖稱奇。

經過這件事之後,古月開始刻意模仿毛主席的動作,如抽煙、走路和思考的模樣。時間久了,部隊上的人都覺得他很像毛主席。

名聲傳開之後,有人將他的照片和三十年代斯諾給毛主席拍的照片一起交到了葉劍英的手上,於是才有了後麵的故事。

從這件事可以看出,古月能成為毛主席的第一位特型演員,除了因為長相相似外,更重要的是他具有極強的觀察能力和模仿能力。

因此,盡管古月從未上過表演課,也沒有任何老師教他如何“演毛主席”,但是他最終還是通過自己的鑽研,成功塑造了熒幕上毛主席的形象。



在古月加入八一廠半年之後,總政的領導因為找到了一個好演員而專程去感謝葉劍英,誇他慧眼識珠,葉劍英聽到以後非常開心。

從1980年開始,古月成為八一電影廠的正式演員,在接下來的十幾部電影和兩部舞台劇中成功扮演了從學生時代至晚年的毛主席,時間跨度長達四十五年。

古月曾為了出演中年時代的毛主席一月內減肥二十多斤,又為了在下一部戲中扮演晚年毛主席而一月內增肥,其敬業精神令人歎服。

一九八八年,古月在電影《開國大典》中扮演毛主席。當他站在天安門城樓上念出那段著名的台詞“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時,眼眶濕潤了。

因為在此之前,古月從未想到自己這個孤兒出身的人能有機會飾演毛主席。古月念完這段台詞後,在場的人群爆發出雷鳴般的掌聲,久久不能停息。

所有人都仿佛回到了一九四九年十月開國大典的那一天,耳邊再次響起了毛主席當天麵對全世界發出的振聾發聵的聲音。



上世紀七十年代末,正是中國曆史電影蓬勃發展之時。當時國內文藝界受毛主席“延安講話”思想的影響,喜歡拍攝反映現實問題與曆史真相的影片。

在拍攝大型曆史紀念片之時,遇到了一個難題:由誰來扮演重要曆史人物?那些紅色傳奇中的主角,當年經常在報刊雜誌上出現,普通老百姓對他們的長相非常熟悉。

如果讓普通的演員來扮演,觀眾是不會買賬的。於是,葉劍英想到了學習蘇聯的做法,為重要領導人找“特型演員”。

在尋找特型演員的過程中,葉劍英曾對軍委秘書長耿飆提到:蘇聯找了一個叫史楚金的演員來扮演列寧。

為了讓史楚金演得更像,蘇聯政府不惜耗費重金重建了列寧生前的居住環境,為史楚金提供了一切列寧生前的相關資料,甚至還讓他享受到了和列寧一樣的特權。

以我們國家當時的條件,自然是不可能給古月這麽優厚的待遇的。所以,古月隻能靠自己大量觀看、查閱毛主席生前的影像資料和文章、演講稿來琢磨。



當中過程辛苦,而且方向也不明確,因為沒有人能告訴古月到底怎麽演才會最像。然而,經過多年的摸索與努力,他終於在《開國大典》中成功塑造了毛主席的形象。

時間來到一九九〇年的夏天,古月在中南海參加了一場文藝演出。當時,楊尚昆等多位中央領導一起去觀看。

最後要大合影時,有工作人員提前給首長們安排了一排座椅。大家正要入座時,楊尚昆卻說:“毛主席還站著,我們怎麽能入座?撤掉!撤掉!”

於是,工作人員將古月拉到了中間位置,拍了一張大合照。楊尚昆的這一舉動,不僅表達了對毛主席的緬懷,同時也肯定了古月的精湛演技。

從受到質疑到得到認可,古月二十餘年的演藝之路,見證了藝術與曆史的交融。

查看評論(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