櫃姐評論劉亦菲微胖被辭退,她到底冤不冤?

文章來源: -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被閱讀次數

?

在娛樂圈和社交媒體的交叉地帶,總有一些意想不到的事件能掀起驚濤駭浪 。前不久,“南京一櫃姐評論劉亦菲微胖被辭退” 的消息瞬間登上微博熱搜第一,成功吸引了大眾的目光。

事情的起因是,一位認證為 “Lefame 南京德基 - 安娜” 的小紅書用戶在評論區與網友互動時,留下了這樣的言論:“你穿的比劉亦菲好看”“其實劉亦菲有點微胖,所以你們穿也比她好看” 。從對話語境來看,這或許隻是一場普通的網友間閑聊誇讚,可這位 “安娜” 的身份不一般,她是南京德基 Le Fame 拉飛姆專櫃的櫃姐,賬號名稱帶有顯著的品牌門店標識,這就為事件埋下了隱患。

1 月 19 日,品牌方迅速做出回應,發布公告稱該員工使用個人社交賬號發布不當言論,嚴重違背公司服務宗旨和員工手冊,決定與其解除勞動合同 。隨後,“Le Fame 拉飛姆” 還發布致歉信,向消費者及粉絲們表達歉意,並表示會加強員工素養培訓。

此外,品牌方還建立了內部監督機製,加強對員工日常工作和社交媒體行為的監督管理。定期對員工的工作表現進行評估,及時發現並糾正員工的不當行為。同時,鼓勵員工之間相互監督,形成良好的內部監督氛圍,共同維護品牌的良好形象。

這一處理結果,就像一顆投入輿論湖麵的巨石,激起千層浪,讓網友們紛紛下場討論。有人覺得,不過是幾句評價明星的話,不至於丟了工作;但也有人認為,頂著品牌標識發言,就得為品牌形象負責。這一事件,也讓我們不得不重新審視,在社交媒體時代,員工個人言論與品牌形象之間那微妙又緊密的關係。

各方觀點大碰撞

品牌方:維護形象的必要之舉

在品牌方眼中,辭退櫃姐是維護品牌形象的無奈且必要之舉。在如今這個社交媒體高度發達的時代,品牌形象的塑造與維護變得愈發艱難,稍有不慎就可能陷入輿論的泥沼。品牌就像是一座精心搭建的大廈,而員工的言行則是構成大廈的一塊塊磚石,任何一塊磚石出現問題,都可能影響整座大廈的穩固。

櫃姐以帶有品牌標識的賬號發表評論,這一行為在大眾眼中,極易被視為品牌方的態度。明星作為品牌代言人,其形象與品牌緊密相連,代言人的一舉一動都可能影響消費者對品牌的認知。品牌方深知,一旦對這種不當言論坐視不管,可能會引發粉絲的不滿,進而損害品牌長期積累的聲譽,甚至影響產品銷量。所以,從品牌方的角度出發,迅速辭退櫃姐並發布致歉信,是在向公眾表明自己重視品牌形象、珍視消費者和粉絲感受的態度,也是在危機公關中的一種常規操作,旨在及時止損,避免負麵輿情進一步發酵。

櫃姐:無心之失還是越界發言

站在櫃姐的立場,她或許覺得自己很委屈,認為那不過是日常聊天中的無心之失。在日常生活裏,人們對他人的外貌進行評價是常有的事,在她看來,對劉亦菲 “微胖” 的評價並沒有惡意,可能隻是基於自己的審美標準和日常交流習慣脫口而出。而且,她或許沒有充分意識到,自己賬號上的品牌標識會讓她的言論產生如此大的影響力,也沒有清晰地認識到作為品牌員工,在社交媒體上發言需要遵循更嚴格的職業規範,自己已經越過了職業行為的邊界。

但從職業角度來講,即使是個人賬號,隻要帶有明顯的品牌標識,就意味著她的言行不再僅僅代表個人,而是與品牌掛鉤。在工作場合,員工需要時刻注意自己的言行舉止,更何況是在傳播迅速的社交媒體上。她沒有提前了解並遵守品牌關於員工社交媒體發言的規定,這是她在職業素養上的欠缺。

網友熱議:言論自由與職業道德的博弈

網友們對這一事件的看法也是兩極分化,形成了言論自由與職業道德的激烈博弈。支持品牌方的網友認為,在其位就要謀其職,擔其責。櫃姐既然身處品牌員工的位置,就應該清楚自己的言行對品牌的影響。在社交媒體上發表涉及品牌代言人的不當言論,違背了基本的職業道德。品牌方有權利也有義務維護自身形象,辭退櫃姐是對品牌和消費者負責的表現,如果對這類行為姑息縱容,可能會引發更多不良後果,形成不好的風氣。

而同情櫃姐的網友則高呼言論自由被侵犯。他們覺得,僅僅是幾句對明星身材的評價,遠沒有達到嚴重違紀的程度,不至於讓櫃姐丟了工作。每個人都有表達自己觀點的權利,在私人賬號上發表看法,隻要不涉及違法和嚴重道德問題,就不應受到如此嚴厲的懲罰。他們認為品牌方反應過度,辭退櫃姐是一種簡單粗暴的處理方式,沒有考慮到員工的權益和事件的實際影響,這一做法可能會讓員工在工作中變得謹小慎微,不敢自由表達

?

查看評論(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