搶不到票,他們跟陌生人一起回家
文章來源: 每日人物 於
-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最近,很多年輕人都在發愁過年回家的車票。一位女孩說,把所有搶票軟件都用上了,加速助力鏈接發了N個微信群,還是沒買到;一個在廣東工作要回老家的網友吐槽,開票即候補,票都讓誰買走了?有人甚至出了搶票教程:淩晨1:00-5:00,12306不能操作,所以建議1:00看餘票,定鬧鍾5:00起來搶票。
這個情況下,不少人開始嚐試新的回家方式——順風車。它是在2010年春節左右興起的,到今天,因為高性價比,靈活,有人情味,成為了大家踏上回家路的新選擇。
搶不到的票
第五次搶票失敗時,李心心癱坐在了出租屋的沙發上。
3天年假已經請好了,跟8天春節假合並在一起,能有11天假期。父母那邊也說定了,回家的前幾天過年,後幾天一起去大連旅遊。但眼看著除夕一天天逼近,回家的車票,怎麽也買不上。
李心心在北京一家國企工作,老家在內蒙東北部的一座小城,每一天,16趟列車在北京和老家之間往返。其中有12個車次是高鐵,隻需要2.5-3小時就能抵達,4個車次是普通火車,需要開大約10個小時。如果買前一天晚上的車,睡上一覺,再醒來,人就站在了更冷冽也更熱鬧的故鄉。
按照往年的情況,回家的票沒那麽難買,搶不到高鐵,還能搶普通火車,搶不到普通座,咬咬牙能買上商務座,買不到年根兒那幾天的,往前提幾天回家,總能撿漏一張。但從1月初到現在,李心心一打開12306,從十幾號到二十幾號的票,不管什麽類型、什麽座位、什麽時間,全都售罄,連商務座都顯示“候補人數過多”。
▲社交平台上,不少網友吐槽今年春節搶不到火車票。圖 / 小紅書截圖
這幾天,她還定了鬧鍾,每天早上7點55起來守著,就等著8:00準時放票,但隻要鬆開手指,頁麵一刷新,又什麽都沒有了。她把長達半個月的車次全看了一遍,能選擇候補的車次,也就兩三個。
或許是官方發現了票務緊缺,臨時增加了兩個淩晨2:30左右的車次,5:00抵達,頁麵顯示1月20號早上8點放票。李心心在心裏哀歎,時間這麽奇葩就算了,還要20號再搶。
她轉頭想去買機票,一打開頁麵,更是目瞪口呆,往常不到1000塊錢的機票,竟然漲到了5000多元,還不是直飛,需要去杭州或是更遠的地方轉機,花的時間,比坐火車還要久,要9個多小時。
幾乎走投無路的時候,她無意間打開了高德地圖。李心心發現,假如開車,隻要經過8個服務區,11個充電站,耗時5小時33分,花掉182塊高速費,就能抵達老家的單元門口。但李心心不會開車。
這時候,她發現高德也上線了順風車業務。在這個她熟悉的軟件上,輸入行程,400多公裏的路,如果跟別人拚車,隻要200元,要是自己獨享,也隻要600元。抱著試試看的想法,她預約了順風車,沒想到,真的約到了司機——一個同樣在北漂的老鄉。對方打來電話,問她幾號幾點出發,說,自己回也是回,帶上一個人分擔高速費和油費,還能有個人說說話。
回家的路,終於暢通,約好順風車的這個晚上,李心心終於睡了個好覺。
今年搶不到回家票的人不在少數。一位女孩說,把所有搶票軟件都用上了,加速助力鏈接發了N個微信群,還是沒買到;一個在廣東工作要回老家的網友吐槽,開票即候補,票都讓誰買走了?有人甚至出了搶票教程:淩晨1:00-5:00,12306不能操作,所以建議淩晨1:00看餘票,定鬧鍾5:00起來搶票。
票難搶的原因是複雜的。今年的農曆春節比往年更早,跟各地大學的寒假時間相差不多,春運加上大學生們回家或是出遊,票緊缺起來。這幾年,人們更喜歡旅行,願意把時間和錢花在出遊上,旅行過春節也成了很多家庭的選擇。更大範圍、更高頻次的流動,共同把搶票推向了踮腳、踩凳子才能夠到的高度。
在這種情況下,更多人把目光投向了順風車。尤其是年輕人,他們更願意嚐試新的回家方式。順風車這種服務,是在2010年春節左右興起,到今天,因為高性價比,更靈活,有人情味,更多年輕人選擇了順風車回家。
《交通內參》根據2023年多份統計數據推算,在中國,每年有約1.9億人次乘坐順風車通勤出行,有效緩解了高峰時段的擁堵和交通壓力。
順風車還能滿足一些人的特別需求。在北京定居的小安,跟丈夫一起養了一隻柯基,過年小狗沒人照顧,要是把“毛孩子”寄養在寵物店,一天動輒上百元,成本也過於高昂,想要坐順風車帶回老家。決心離開北京回老家的葉子,養了一隻5歲的貓,把所有東西寄回家之後,本來想把貓托運,坐高鐵回去,沒想到需要複雜的手續和證件,來不及辦理,她最終決定跟貓一起坐順風車回家。
▲小安一家帶著狗狗回家過年。圖 / 講述者提供
在寧波工作、生活了十幾年的陸風,準備年底回杭州老家,順便開順風車,分擔一下高速費用。月初,他在高德發布了行程,沒多久,平台顯示,有一家四口跟他順路。接下了這個訂單,他打電話過去,對方告訴他,除了兩個大人,還有一個初中生,一個剛出生幾個月的嬰兒,全程抱在懷裏。還有一隻小狗,要跟他們一起回家。
陸風本來有點猶豫,又有小狗,又有嬰兒,這一路怕是有些折騰,但一想到,大家過年回家,都是為了團圓,最終還是接了下來。
回家
為什麽過年一定要回家?
李心心覺得,家是一個有著熟悉氣味的盒子,珍藏著自己與家人之間點滴的回憶,有安全和包容的氣息。在家裏,她可以做自己,想說什麽都可以說,可以大笑,可以哭泣,不必像在北京工作那樣戰戰兢兢。
過年也是一個難得的休息日,打工人想回家的心在春節達到頂峰。有了“過年”的庇護,李心心可以理所當然地屏蔽所有工作,從高速旋轉中脫離出來。跟父母坐在桌子前一起看春晚,好像穿越到了另一個時空,這裏沒有疲憊、衰老和死亡,隻有眼前的笑聲,熟悉的臉孔和話語,令人平靜和愉悅的一切。
中國人說不出口的情感都濃縮在綿延千百年的節日裏。
▲春節將至,小朋友們體驗貼窗花。圖 / 視覺中國
在寧波的印染行業,陸風是個普通的職員,工作十多年,他娶妻生子,家也安在了這裏。跟故鄉的距離遠了,但跟家人的聯係卻沒有中斷過。每年的小長假,他開車回杭州老家幾次,陪伴父母。車開上高速,看著道路兩邊的樹木後退,他知道,家離自己更近了。
去年,媽媽查出了喉癌,全家人一起度過了很難的一年。醫院建議保守治療,隔一兩個月,他就開車回去,陪媽媽化療、放療。每次回家,他都會在高德發布行程,靠順風車賺的錢,補貼家裏的支出。
今年,他的愛人先放假,帶著孩子提前一步回了老家,他還要等上幾天,等公司發了年終獎再走。回家之後,先過個節,節後就帶著父母妻兒一起去廈門旅行。機票和酒店都訂好了,這是他人生第一次全家人一起出遊。他希望在母親生命的最後這些年裏,“留下一些美好的回憶”。
這些話,他沒辦法直接跟母親說,但隻要回了家,母親就開心。
小安跟原生家庭的關係緊張,父母都是軍人,不會表達感情。小安說,“跟他們分享快樂,快樂會消失;跟他們分享煩惱,煩惱會加倍。”他們之間的關係更多是“你不聯係我,我就不聯係你”。一年到頭,隻有過年她才回家,之前的許多年裏,一回去,她就無所適從,不知道到底該說什麽,空氣好像都凝固了。
直到她有了小狗。小狗生在澳門,所以名字叫Macau。北漂的生活裏,小狗是她和丈夫的情感寄托,他們周末帶著它去公園玩兒,跟其它的小狗交朋友,因為Macau總是對人太熱情,嚇到鄰居家的孩子,他們還送Macau去過狗狗學校,學習“狗德”,上了一個月課再接回來。她在跟小狗的相處中,學會了說那些柔軟的話——“想你”“愛你”這樣的字眼,不是父母會對她說的,也一度不在她的詞典當中。
這一次帶小狗回家,她驚訝地發現,小狗成了自己跟父母之間破冰的關鍵。最初,媽媽會問她,要不要給Macau鋪個墊子?你出門的話,Macau需不需要遛?小安見朋友回來,媽媽會告訴她,Macau在家裏都做了什麽。後來,媽媽還會給小狗做好吃的飯,看著Macau吃得香,媽媽罕見地笑著,讓小安過來看,“Macau太能吃了”。跟小狗在一起的時候,兩個人更自在,也更親近。
▲電影《忠犬八公》。圖 / 網絡
有一天,媽媽爸爸還有小安,一起牽著Macau出門散步,老家是座有海的城市,海風吹過來,一家三口有一搭沒一搭地聊著天,那個場景,竟然有些溫馨。小安想,明年過年,還要讓Macau坐順風車跟她一起回來。
結婚後,星星一家定居在了河北,這是星星的老家,離丈夫的老家江西有1200公裏的距離。對此,公公婆婆一直有點微詞,他們也想時常跟兒子見麵,偶爾一起吃頓飯,周末一起出去玩。在江西,那是很普遍的老年生活樣本。
去年,星星的孩子出生了。爺爺奶奶從江西趕過來,家裏突然變得特別熱鬧,除了多了兩個大人一個孩子,嬰兒車、嬰兒床塞滿了房間。星星明顯感覺到,自己跟公公婆婆的關係更好了,“來了以後,爺爺奶奶就是經常會和我們一起帶娃娃,整個家庭更有凝聚力。因為所有人都得幫忙照顧,都得以寶寶為中心,所有人都得關注他。”
快過年了,爺爺奶奶先回了江西,星星跟丈夫等工作結束,再帶寶寶一起回去。選擇交通工具時,兩個人犯了難。寶寶才幾個月大,正是熬人的時候,每天半夜都要因為饑餓醒上兩次,淩晨2點一次,4點一次,兩個人一邊安撫著,一邊衝奶,喂奶,換尿布,折騰一個小時,才能再睡著。
這種情況下,很多交通工具都沒辦法坐。火車時間太長,寶寶哭鬧起來影響周圍乘客;假如是坐飛機,沒有換尿布和喂奶的地方。正是冬季,公共空間裏病毒肆虐,他們也擔心寶寶感染。
最後,他們決定自駕回家。帶著一大堆寶寶的東西,奶粉、溫水、尿不濕、口水巾、換洗衣服……他們打開了高德,“現在出發,全程1200公裏”的提示音響起,星星的心一橫,這就回家。
在路上
車開出熟悉的街道,星星握著方向盤的手出了一點汗。
出發前,她就在焦慮,萬一路上寶寶大便了怎麽辦?車上的空間不大,肯定施展不開。她提前看了高德導航上所有服務區的位置,計劃隔兩個小時休息一下,給寶寶衝奶粉,喂奶,換尿不濕。
沒想到,前半程寶寶都在睡覺,一直到半路的時候,才突然哭出聲。
星星跟丈夫輪流開車,寶寶哭的時候,正好是她在駕駛,“心裏開始慌了”。丈夫在後排安撫寶寶,也安撫著她的情緒,“我的重點是把寶寶給安撫好,讓開車的人不需要管這邊任何事情”。
導航顯示,距離下一個服務區還有15公裏,星星鬆了一口氣,開了幾分鍾,他們很快抵達,星星趕快接過了寶寶,一家三口停下來休息整頓。
對於星星來說,這一路的導航都十分重要。星星說,高德的“預測時間、服務區地點都很精確”,還會顯示人流量多不多,星星會根據人流量判斷是大服務區還是小服務區——大服務區一般會有母嬰室。這些都大大增加了這趟行程確定性,緩解了兩個新手父母的焦慮。
▲很多高速服務區都配有母嬰室。圖 / 視覺中國
在山區彎道上,偶爾會聽到導航語音播報“前方彎道來車,注意不要壓線”,甚至在高速特定場景下,還有“前方車輛急刹,請小心駕駛”之類的安全提示。星星和丈夫最擔心的就是帶著寶寶自駕的安全問題,有了這樣的提醒,他們覺得心裏踏實了許多。
早上九點出發,晚上十點半,他們一家準時抵達江西老家,全程花了13.5個小時,中間有三四個小時,花在了服務區。
在老家,寶寶沒有哭鬧,換了個環境,睜著好奇的眼睛四處看。星星告訴寶寶,咱們到家了,寶寶的笑容讓整個家裏的人都跟著開心起來。
他們的回家路,也是中國上億年輕人回家路的縮影。除了火車、飛機等傳統交通方式,互聯網的發展,讓更多新的回家方式,進入大家的視野,無論是自駕,還是順風車,都讓這一路不僅變得更便捷,還能收獲意想不到的感動。
在開順風車的路上,陸風見證了許多家庭的悲歡離合。一位腿腳不好的老奶奶,帶著讀初中的孫女一起回杭州,目的地就是一家醫院。家人打電話給陸風,叮囑他,老人身體不好,需要他幫忙把輪椅搬進後備箱。路上要是老人和小孩想上廁所,也辛苦他在服務區停一會兒,讓兩個人休整一下。車開到一半,老人說自己有些暈車,陸風在地圖上搜索下一個服務區在哪,顯示最近的隻要15分鍾。很快,他們在服務區歇腳,他幫忙把老人扶上輪椅,帶到室內。
他還接到過一對外國夫妻,對方要求“車內要整潔衛生幹淨”。他提前一天去自助洗車,打開車窗通風,換了坐墊,擺上了車載香薰。
在高德上,司機和乘客之間的溝通也變得更輕鬆便捷。陸風發布行程時,可以選擇自己能否接受有小孩或是寵物;對方也可以跟陸風講清自己的狀況,高速費兩個人怎麽來分擔。
陸風開的是新能源車,一路上根本沒有裏程焦慮,因為高德會準確地告訴他,充電樁在多遠、多久的位置,還會智能規劃充電路線,輸入車輛續航和路線起終點,可以看到最優充電路線,包含充電站位置,充電站功率,價格,甚至充電時間等信息。
▲不少網友在社交平台上,交流如何把電車開回家。圖 / 小紅書截圖
雖然是跟陌生人一起回家,但葉子感到了人跟人之間的溫度。她搭乘的順風車,本來不是完全順路,跟司機約定好,隻把她放在高速路口,讓葉子的家人來接她。路上,她跟司機聊天,司機說自己在北京開餐館,餐館所在的位置,恰好是葉子曾經住過的社區附近。兩個人聊了一路,開到高速路口,司機說,算了,直接把你送回家吧。
多開了一段路,但司機沒有額外收錢。下車時,司機幫她搬行李箱,她問司機,要不要去家裏喝點水休息一下?司機擺擺手,急著回去過年呢。
開順風車,也給了陸風一個貼補家裏的機會。
他和妻子都是普通職員,在工廠裏上班,工作12小時,休息12小時,妻子每月收入負責家裏支出,他的收入用來還房貸、儲蓄。母親患癌,孩子即將上初中,即將開始的旅行,家裏總是有花錢的地方。
他喜歡開順風車,因為自己回家也是順路,能多捎一個人,就能多一個人分攤高速和油費,“要把高德順風車出行的方式利用起來,人家可能花點小錢,我可能順路帶他們,大家出行都方便,我們可以賺一點錢降低出行成本,人家也是少花一點錢。”
離回家還有一個星期的時間,這陣子,他開始采購年貨,抽空又去洗了一次車。洗去這一年的辛苦和波折,他即將跟一家四口還有一隻小狗,一起踏上回家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