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就職演講長篇大論的20個細節透視“特朗普2.0”

文章來源: -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被閱讀次數

當地時間1月20日,美國當選總統特朗普正式宣誓就任美國第47任總統。

隨後,特朗普發表了時長約30分鍾的就職演講。按照特朗普的標準,這是一次非常簡短的演講——他在2024年競選集會上的演講經常持續一個多小時。

盡管時間不長,但演講也涉及到多個方麵,通過這些表述,我們也能透視“特朗普2.0”的特點與思路。

從就職演講長篇大論的20個細節透視“特朗普2.0”

這幾天,中方代表正在美國,出席特朗普的就職典禮,受到高度關注。

譚主了解到,期間,中方代表密集會見了美國政、商、戰略界人士,包括:

||美國當選副總統萬斯

||美國工商界代表

||特斯拉公司首席執行官馬斯克

||布魯金斯學會名譽主席桑頓等

其中,美國工商界的代表有博通公司總裁、聯邦快遞首席執行官、美敦力公司首席執行官、VISA公司代表等,他們基本都是美中貿易委員會新的領導班子,涵蓋芯片、金融、運輸物流、醫療科技等眾多領域。

這些企業,都作出了積極表態,要推動中美雙邊關係和經貿合作不斷向前發展。

這些表態,是對美國內部那些企圖打壓中國、與中國“脫鉤”的聲音最好的回應。



回到特朗普的演講本身,相較於拜登的上一次演講,看今天的華盛頓,首先映入眼前的,是特朗普經典的美式審美視覺語言。



這次的就職典禮,有大量的特朗普支持者穿著“美國優先”的衣服、戴著“美國優先”的小帽來到了現場。

對此,特朗普在講話中也作出了回應:

在特朗普政府任職的每一天,我都會把美國放在第一位。

複旦大學美國研究中心主任吳心伯:

和四年前相比,特朗普這一次回歸,帶回的“美國優先”沒什麽理念上的變化。它是一個針對多邊主義和國際機製的理念。如果盟友或國際多邊機製跟美國的利益發生矛盾,那麽特朗普政府就會再次拋棄盟友、退出多邊機製。



特朗普在演講中表示,自己將簽署一係列具有曆史意義的行政命令,而這些行動,可以在美國掀起一場“常識革命”(revolution of common sense)。

“常識”(common sense)這個詞,從競選開始,特朗普就一直掛在嘴邊。

在特朗普的施政綱領中,“常識”出現了12次,掀起“常識”革命正是這份綱領的中心思想,也是對如何達成“美國優先”的闡述。



特朗普的施政綱領前言寫道,美國優先:回歸“常識”

“常識”這個詞,在美國政治中具有獨特的意義——它還代指在美國獨立戰爭期間發表的一本小冊子。美國開國元勳約翰·亞當斯曾提到,如果沒有《常識》作者手中的筆,那美國國父華盛頓手中的劍也是沒用的。

這本小冊子講述了獨立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凝聚起了民眾為獨立而戰的共識。

而特朗普如此“引經據典”,毫無疑問是想重塑美國政治共識,減少自己“改革美國”的阻力。



在演講中,特朗普提到的首個經濟問題,是“通貨膨脹”。

根據美國勞工部1月15日公布的2024年12月CPI數據,美國2024年12月總體CPI同比增長2.9%,連續第三個月反彈,漲到了2024年8月以來新高。

其中,能源價格季調後的環比增速由前值0.2%大幅升至2.6%,是2023年8月以來最高值,對總體CPI環比貢獻了大約40%的漲幅。

拜登政府上一個四年沒有解決的問題,特朗普能做到嗎?



在談如何解決經濟問題時,特朗普提了8次“稅”。對於稅收,特朗普在演講中建立了一種二元對立的邏輯:

不向本國公民收稅,而是對外國收稅。

為什麽要建立這種邏輯?

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研究員高淩雲:

特朗普從參選以來多次明確提到“減稅”,因為這是共和黨的基本經濟立場。但如果看經濟學原理,“減稅”與降低通脹的目標相悖,在通脹比較嚴重的時候,還用“減稅”這樣的擴張性的政策,會使得美國現有的經濟問題更加嚴重。

換言之,“減稅”,僅僅是最能區別美國兩黨的經濟政策,而不是最符合美國經濟問題的政策。為了掩蓋這個矛盾,對外國如何征稅的問題,被提了出來與之並列。



相較於2017年特朗普上一次的就職演講,這一次,他談到的政策很具體。其中一項與對外國征稅有關:

設立“對外稅收局”。

美國的關稅過去是由海關和邊境安全局兩家機構代收的,但他們的運轉其實沒有出現過太大問題。

從目前公開的信息來看,“對外稅收局”還隻是一個口號,沒有體現出什麽創新的職能。



特朗普上一次的就職演講中,還有一個重點,是“買美國貨,雇美國人”。這一次,他不講了。

除了一句,“美國將再次成為製造業大國”,特朗普閉口不談他究竟要如何修建新的工廠,如何幫助美國工人搶回工作。

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研究員高淩雲:

如果係統性地回顧過去八年,特朗普的第一任和拜登嚐試過不同的產業回流的措施。特朗普是通過關稅,拜登是通過產業政策,美國政府為了產業回流能用的手段,現在基本用盡了。

但結果是,美國標誌性機械和設備投資在過去八年始終維持在較低水平,沒有出現過明顯的政策帶動,美國的電子元件和電氣設備生產出貨量也僅僅是出現過短暫的增長,增長勢頭沒有持續太久便出現了放緩,甚至一度出現負增長。

目前美國製造業存在著40多萬個職位空缺,未來十年空缺量可能放大到190萬個。

這也成為了擺在特朗普麵前難以解決的問題。



和2017年的就職演講相比,還有一塊內容在特朗普的演講中消失了,那就是基礎設施建設。

2017年就職演講中,特朗普稱,“我們要在偉大國家的各處修建新的公路、高速路、橋梁、機場、隧道和鐵路。”

第二年,特朗普政府就發布了美國未來十年的基礎設施建設方案,該方案的總花費超過1.5萬億美元,遭到美國兩黨的反對。拜登政府上台後,第一時間也推出了和基礎設施建設相關的《基礎建設投資和就業法案》。

兩屆政府過去,美國基礎設施老化的情況沒有得到任何改善。有數據顯示,美國61.7萬座橋梁中,有近十分之一損壞嚴重,美國潛在高危險水壩超過1.5萬座,這個數量還在不斷增加。

2024年,美國國家基礎設施谘詢委員會副主席在接受采訪時表示,過去8位總統都表示要在基礎設施建設上投入大量資金,但他們都沒有兌現承諾。這其中,當然也包括特朗普的第一任期。

那麽多人都無法解決的問題,這一次,特朗普幹脆不提了。



那麽,什麽能拯救美國的經濟?

特朗普把希望寄托在了一個新的領域:能源。

||在談通貨膨脹時,特朗普將其歸咎於不斷上漲的能源價格。

||在談重振製造業時,特朗普提到美國化石能源的豐富儲備。

||在談國際貿易時,特朗普提到要加大能源出口。

似乎,能源可以解決所有的問題。

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研究員高淩雲:

美國的石油和天然氣儲量位居世界前列,這是優勢,但依靠化石能源的發展是短視的,這也是對人類未來的不負責任。現在已經有研究顯示,如果特朗普放鬆化石能源的管製,會削弱過去幾十年以來全球應對氣候變化的努力。



這次的典禮有哪些企業參加,是一大看點。

而企業參加典禮有一個先決條件:要給典禮捐款。

今年,特朗普的就職典禮捐款創下紀錄,超過了2億美元,是他2017年就職典禮的兩倍。而2021年拜登的就職典禮,捐款在千萬美元級別。

捐款,存在不同檔位,其中最高的一檔是100萬及以上。

譚主統計了已經公開的百萬美元俱樂部,發現企業的領域在發生變化:

2021年,進入百萬美元俱樂部的,分布在醫療、金融、軍工製造、娛樂、科技等多個領域。今年,出現了一些新的領域,包括加密貨幣、汽車等。

捐款,是投桃報李的交易。捐款的變化,反映了美國未來四年的政策可能向著哪些領域傾斜。



就職典禮的直播中,出現了這樣一個畫麵:



馬斯克、貝佐斯和紮克伯格同框。

這幾個人身上共同的標簽,除了“有錢”,還有“科技巨頭”。他們這次也紛紛貢獻了百萬美元的捐款。

他們的出席,和2017年也形成了鮮明的對比,當時,傳統製造業是特朗普更青睞的對象。

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研究員高淩雲:

理解這個轉變,可以回到特朗普的核心理念來看。特朗普的核心擔憂是美國“好工作”的流失,尤其是那些能促進中產階級壯大的崗位,於是,在2017年,他主要提重新振興美國製造業。上麵提到,過去八年,美國的產業回流並不理想,在這樣的情況下,特朗普和他的團隊也在調整策略,探索新的增長點,尤其是在科技領域。



盡管不少美國科技公司的CEO悉數到場,但譚主翻閱了就職典禮的名單發現,美國營收排名前5的芯片公司,都沒去。

這其中,最有代表性的,莫過於英偉達。

在就職典禮當天,英偉達首席執行官黃仁勳現身北京,參加公司年會。譚主在年會現場和黃仁勳聊了幾句,他表示,英偉達將繼續與中國合作。



這與美國政府的想法背道而馳——1月13日,拜登政府在離任前的最後幾天發布消息,要進一步限製人工智能芯片和技術的出口。這一限製措施,無疑會讓美國芯片公司與中國市場漸行漸遠。

而數據顯示,高通46%的營收來自中國,英特爾27%的營收來自中國,英偉達15%的營收來自中國。

美媒在報道中提到,現在,美國芯片企業已經站在了美國兩黨政策的對立麵。

美國的芯片公司選擇“不捧場”特朗普的就職典禮,或許也是在用自己的行動,表達對政府政策的不滿。



除了特朗普,美國國會議長邁克·約翰遜和美國最高法院大法官約翰·羅伯茨,這次都來了。





現在,不僅僅是特朗普接手白宮,美國國會、美國最高法院也都是共和黨手握多數優勢。

因此,有不少人將特朗普稱為“史上權力最大的美國總統”。

複旦大學美國研究中心主任吳心伯:

這意味著至少在今後兩年,特朗普推進他的政治議程會麵臨比較小的阻力。這樣的政治生態也是鼓勵特朗普去推進他的政策路線,會激勵他展示一個強勢總統的形象。



這次到場的政治人物,還有不少,屬於民主黨。

特朗普在曆次選舉中的競爭對手:希拉裏、拜登、哈裏斯,全部都在。特朗普和拜登還是坐同一輛車到現場的。



到場,是禮儀,對於今天的民主黨來說,還有更深層次的意味。

複旦大學美國研究中心主任吳心伯:

去年12月,美國大選結束後,我剛剛訪美。根據我的觀察,一方麵,民主黨接受了敗選的結果,但另一方麵,民主黨還沒有深刻反思選舉輸掉的原因,而是用一些選舉技術性的原因來解釋特朗普的勝利。他們現在更多地是在等待特朗普犯錯,沒有自己的主張,也還沒有推舉出下一個民主黨的領導人。

民主黨的這種消極,不止是限製住自己本黨的發展,也是側麵助長特朗普。



這次演講,特朗普一次都沒有提外交。而在上一次的就職演講中,特朗普花了一定篇幅闡述外交政策。

相比之下,看特朗普最近的言論,從“購買格陵蘭島”,到“吞並加拿大”,這些言論都說明,特朗普處理對外關係的態度,是無視國際社會最基本的規則,不尊重國家主權。

在演講中,特朗普還頻頻暗示“美國應該收回巴拿馬運河”,並且隨後簽署行政令,將“墨西哥灣”更名為“美國灣”。

這樣的言論,已經激起了國際社會的強烈不滿:

巴拿馬總統第一時間回應,世界上沒有任何國家幹涉巴拿馬的管理,運河現在是、將來仍然是巴拿馬的,其管理仍由巴拿馬控製,並保持永久中立。



除了無視國家主權,在就職典禮結束後,特朗普還簽署行政令,宣布退出《巴黎協定》,也退出世界衛生組織。

這也是美國第二次退出《巴黎協定》和世界衛生組織。

值得注意的是,對於特朗普的這次退出,國際社會遠遠沒有到絕望的程度。

協定的其他成員國對美國的退出表示遺憾,但與此同時,大家也指出,仍有194個國家共同努力應對氣候變化,與此同時,美國各州、市政當局和私營部門也沒有放棄努力。

特朗普會在多大程度上影響國際社會的共同行動?可以靜觀其變。



為了挽救自己的政治形象,特朗普提出了一些新的措施。這些措施有一個特點是,它們有著很濃厚的“法製建設”的色彩。

對特朗普去年11月6日贏得選舉以來,在社交媒體上的發言進行統計,“法製政府”是他提到最多的話題。

具體到行動上,特朗普開始了對美國聯邦政府機構的改革。這一次,特朗普計劃換掉數千名聯邦工作人員,並重組教育、衛生、環境等部門。

相比四年前給大家留下“推特治國”的印象,這一次,通過改革政府機構,特朗普計劃建立起合法的流程,來推行自己的政策。

但這種“法製建設”,可信嗎?

複旦大學美國研究中心主任吳心伯:

特朗普對聯邦政府機構的改革遠遠不是法製建設,而是打壓自己不喜歡的機構,把反特朗普的高級官員裁掉,來打造推進特朗普路線的可靠組織。這和“法製建設”是完全沾不上邊的。



場外,這次的遊行隊伍,也出現了變化,遊行名單中出現了更多的美國地方警察單位和消防隊伍。

特朗普第一任期的就職典禮遊行,陣容主要是美國軍隊,包括陸軍、海軍、空軍,還包括殘疾退伍軍人和受傷戰士等象征性的隊伍。

而這次的遊行,除了延續這些傳統隊伍,還加入了一些新的隊伍,包括特朗普遇刺案中的警衛、治安、急救力量,佛羅裏達州消防員管樂隊和紐約警察局翡翠協會等國內警衛力量。

也就是說,上一任期,遊行展示的更多是對外軍事力量,但這一次,變成了國內安防力量。

根據相關統計,自2021年1月6日美國國會山騷亂事件以來,美國已出現至少300起政治暴力事件,其中僅在2024年就發生了51起。

更強調國內的安全防護問題,是情理之中。

除此之外,譚主細看名單後發現,這次的遊行還多了不少民間隊伍,包括美國高中的軍樂隊和一些地方紀念隊伍。

防止國內暴亂、增強民間互動,似乎都是特朗普的政治訴求。但最終結果如何,也得靠實績說話。



特朗普的就職演講,與1.0版本相比,產生了很多變化。

但是,有一點依然延續了其以往的“風格”——說大話。

對於特朗普的“風格”,美媒已經諳熟於心。特朗普上一任期間,《華盛頓郵報》曾報道,稱“特朗普發表不可信言論的次數是一天15次”。

這次,特朗普的就職典禮還沒有結束,已經有美媒開始核查他的話了。

那麽接下來,特朗普的執政風格會發生變化嗎?

複旦大學美國研究中心主任吳心伯:

特朗普經過第一任期四年和過去四年,對一些問題可能看得更深入了一些。但是經過了八年,他在認知上的提高,是否會讓其執政風格變得更加謹慎,這個還很難說。從他目前的言論看,他還是喜歡誇大其詞,提高要價、極限施壓,善變多變,這些基本風格不會出現太大變化。



總結特朗普的這一次演講,它的主題,是“團結、力量和公平”。

特朗普的願景能夠實現嗎?

美國一直都在呼喚“團結”,但“團結”也正對應著美國棘手的問題——社會的撕裂、黨派政治的加劇。

過去四年,美國實際上正在變得更加分裂。這四年,美國出現了百年一遇的眾議長投票難產,還發生了對眾議長的罷免事件。

甚至連特朗普所強調的“力量和公平”這其他兩個主題,本身也是在和拜登政府唱反調。

複旦大學美國研究中心主任吳心伯:

“團結”已經變成一個口號了,正是出於美國政治分裂的現實,特朗普隻不過是在念一樣的經。但是,特朗普強調“力量”,其實是在指責拜登政府過去四年執政無力,沒有把國家治理好,也是在為他回歸之後以異乎尋常的速度和力度來推進一係列政策的鋪墊。而特朗普強調的“公平”,也跟民主黨那種強調對所謂“弱勢群體”的公平內涵不同,主要是強調“一視同仁”,也包括美國在處理對外關係得到“公平”的待遇。

特朗普已經宣布的政策中,有不少,正在激化美國社會的矛盾。

其中,包括移民和邊境政策,特朗普已經宣布美國南部邊境進入“國家緊急狀態”,計劃進一步打擊所謂非法移民的“災難性入侵”。

除此之外,特朗普團隊內部,也存在不少分裂的隱憂。

特朗普目前任命的內閣成員,很多職責範圍相關,卻有著截然不同的立場:

||財政部長提名人斯科特·貝森特是華爾街出身,擁有傳統的共和黨經濟觀點,然而,特朗普的副總統萬斯則曾直言“我們不再迎合華爾街”;

||在勞工政策上,一方麵馬斯克推動放寬監管,另一方麵,勞工部長提名人則支持工會與勞工安全法規;

||國務卿提名人盧比奧符合傳統共和黨鷹派的立場,國家情報總監圖爾西則被認為是“鴿派人士”。

在接下來的四年,美國真的能夠實現特朗普所說的“團結、力量、公平”嗎?

可以肯定的是,新一屆美國政府即將麵臨的挑戰比八年前,隻多不少。

查看評論(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