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宣稱美國的“黃金時代”開始了,有何預示?

文章來源: -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被閱讀次數
前言

當地時間2025年1月20日,唐納德·特朗普(Donald Trump)在華盛頓特區正式宣誓就職第47任美國總統,成為美國曆史上第二位非連續兩次當選的總統。盡管就職典禮的主體是一係列儀式性、慶典式的活動,但特朗普宣誓演講的文本內容、首日行政令簽署、就職日當天的政治行動等等都是觀察特朗普第二任期國內外政策走向的重要窗口。

在特朗普就職演講中所宣稱的“美國的黃金時代即將開啟”背後,如何從本次就職典禮中觀察特朗普“MAGA2.0”的議程?

01

宣誓儀式的政治信號

因宣誓日當天華盛頓特區天氣嚴寒,特朗普的宣誓儀式移至國會大廈圓形大廳(Rotunda),這是自1985年裏根總統連任以來首次在室內舉行的總統就職典禮。盡管這一調整是出於現實條件考量,但亦有政治象征意義:行政與立法權力的對接。國會大廈象征美國立法權力之核心,在共和黨成為國會兩院多數黨的背景下,在此地舉行典禮儀式強化了特朗普政府與國會的聯結。

就職典禮的主題是“我們持久的民主:憲法承諾”(Our Enduring Democracy: A Constitutional Promise)。前美國總統及政要、特朗普內閣提名、國會核心人物等等。其中,特朗普就職典禮破例邀請外國國家領導人,到場的國家元首包括阿根廷總統哈維爾·米萊(Javier Milei)、意大利總理喬治亞·梅洛尼(Giorgia Meloni)等。

特朗普本人高度重視”個人外交“,即繞過傳統建製派外交框架,直接與意識形態相近的右翼領導人建立聯係。米萊與梅洛尼的出現既是對可能的“全球極右翼政治聯盟”的強化,也象征著特朗普希望推動保守主義、民族主義與反全球化思潮在國際舞台上的合流。此外,這也意味著特朗普有意通過右翼領導人網絡塑造一種“平行外交體係”,推動雙邊關係超越現有多邊機製,並衝破傳統盟友體係的製約。

特朗普宣稱美國的“黃金時代”開始了,有何預示?

阿根廷總統米萊與意大利總理梅洛尼在特朗普的就職典禮上(來源:AXIOS)

除了米萊與梅洛尼,出席現場的各國政要還包括厄瓜多爾總統丹尼爾·諾博亞(Daniel Noboa)、巴拉圭總統聖地亞哥·佩納(Santiago Peña)、格魯吉亞總統薩洛梅·祖拉比亞奇維利(Salome Zourabichvili)、“四方聯盟”的其餘三國外長等等。現場也包括一些前政要或國家元首,例如波蘭前總理馬特烏什·莫拉維茨基(Mateusz Morawiecki)和英國前首相鮑裏斯·約翰遜(Boris Johnson)。

到場的科技巨頭包括埃隆·馬斯克(Elon Musk)、穀歌CEO桑達爾·皮查伊(Sundar Pichai)、Facebook CEO馬克·紮克伯格(Mark Zuckerberg)、亞馬遜老板傑夫·貝索斯(Jeff Bezos)等等,代表特朗普新政府將呈現出新的“政治-科技”複合關係。其中還包括TikTok CEO周受資——特朗普宣稱將阻止TikTok禁令生效,並提出了“美方在新的合資公司中占50%股權”的替代方案,目前TikTok已經恢複在美國應用程序市場的運營。

英國廣播公司(BBC)的社論指出,反精英與民粹主義一直是十年來特朗普的口頭禪。但2025年特朗普發表演說時,他身後是全球最富有、最有影響力的一批科技精英。

這些科技巨頭的座位緊挨著特朗普家人和萬斯,顯示出他們有多麽接近總統權力核心。英國《金融時報》則直指特朗普就是“資本權力”本身。拜登也在總統卸任講話中警告說,美國正在成為科技億萬富翁的寡頭政治,對國家擁有“危險的權力和影響力”。



特朗普就職典禮台上的科技精英(來源:BBC)

作為特朗普新政府當中最為矚目的科技巨頭,馬斯克在就職典禮期間連續施行類似納粹的敬禮手勢引起爭議。反對“反猶主義”的反誹謗聯盟(ADL)將“納粹敬禮”定義為“舉起伸出的右臂,掌心向下”,這與馬斯克在場上做出的手勢相似。對此,馬斯克並未回避這一爭議性指控:他在社交媒體上轉發了自己演講的視頻,並試圖將其動作消解為娛樂性的模因(memes)。

《衛報》分析稱,

這不僅是一個爭議性的手勢問題,更是馬斯克近年逐步向全球極右翼靠攏的延續。例如近期馬斯克與德國極右翼政黨“德國另類選擇黨”(AfD)領導人魏德爾(Alice Weidel)進行對話。事件背後或許涉及更深層的政治信號和社會動員策略,即馬斯克正在積極向全球右翼靠攏,並試圖通過象征性手勢和社交媒體操控影響政治議程,也是全球右翼政治和科技結合的一個新趨勢。在特朗普“MAGA 2.0”時代,馬斯克將如何繼續發揮政治影響力,其個人行為是否會引發更大的社會爭議乃至動蕩,仍有待觀察。

02

特朗普就職演講:

比8年前更“自信”的MAGA2.0

1

透視特朗普“黃金時代”宣誓背後的特征

這場長達30分鍾的演講以

“美國的黃金時代即將開始”為開場白,宣稱政府的首要任務是創建一個

“自豪、繁榮和自由的國家”,不僅標誌著特朗普的MAGA政治議程回歸,也預示著美國政策方向的重大轉變。從政治改革、經濟政策、國家安全、外交戰略到社會文化,特朗普的演講勾勒出一個更加激進MAGA願景,強調“恢複美國主權”、強化“行政權威”,並通過“革命性改革”推翻拜登政府的政治遺產。



德國總理奧拉夫·朔爾茨,圖片來源:POLITICO

一是在政治體係上強化行政權,重塑治理結構。特朗普的演講首先聚焦於政府體係改革,認為政府正麵臨“信任危機”。他承諾徹底消除“深層政府”(Deep State)對行政權力的製約,指責聯邦官僚體係“腐敗、無能”,強調自己將在新任期中推動“革命性的治理變革”。此外,他提出成立“政府效率部”(Department of Government Efficiency,DOGE),精簡政府機構、減少官僚幹預,以便更快速推動總統行政議程。值得注意的是,當天白宮消息稱維韋克·拉馬斯瓦米(Vivek Ramaswamy)將不會在政府效率部中任職。

特朗普的政治改革理念本質上是行政權力的高度集中化。他希望通過削弱公務員體係來提升政策執行力,但這也可能帶來治理穩定性的下降。大規模裁撤官員和削弱工會權力可能導致行政效率下降,並激化政府與公務員群體的矛盾。此外,他對司法體係的批判暗示著未來可能推動對FBI、司法部等機構的進一步整頓,使執法體係趨於“政治化”甚至可能引發憲政危機。

二是在經濟與能源政策上,強調貿易保護主義和能源民族主義。在演講中特朗普承諾推進“美國製造回歸”,強調通過高額關稅保護本土產業(尤其是傳統能源產業),並設立“外部收入服務機構”專門征收外國關稅。在演講中,特朗普宣布“國家能源緊急狀態”,大幅增加石油與天然氣開采,終止新能源補貼。他還強調“美國的財富就在腳下”,暗示未來可能推動“資源開采型”經濟的擴張。這種經濟主張不僅顯示出強烈的能源本土化思路,更強化了其執政思路——通過行政手段直接幹預市場,以確保短期內美國經濟的增長與製造業回流,可能加劇全球能源市場波動。



特朗普就職演說高度強調傳統能源的複興,直接衝擊“拜登-哈裏斯”任內的“綠色新政”(來源:AXIOS)

三是在國家安全與外交政策上,特朗普使用了更激進的安全話語。在演講中他將移民問題定性為“國家入侵”,並承諾立即讓南部邊境進入緊急狀態、恢複“留在墨西哥”政策,甚至動用軍隊進行移民執法。他宣布將販毒集團列為“外國恐怖組織”,以賦予政府更大執法權力,並援引《外國敵人法案》(Alien Enemies Act of 1798),承諾全麵清除境內“非法外國勢力”。

同時,特朗普還提出重新定義地緣政治版圖的主張,例如將“墨西哥灣改名為‘美洲灣’”、美國必須“擴大疆界”、“收回”巴拿馬運河使其“不被中國控製”,並指責“巴拿馬對我們的承諾已經被打破”,體現出更具擴張主義意味的外交敘事。此外,特朗普在就職演說中鮮有提及中國,被Axios等政論網站解讀為對華表態出現變化甚至軟化。

這種高度現實主義且強硬的立場凸顯特朗普對“國家主權”的強調,也可能會引發外交關係的緊張。但也有觀點認為“特朗普2.0”背景下美國傳統雙邊關係依舊穩固,例如美日關係——《日經亞洲》社論稱特朗普就職典禮“高度現實主義的語言”依舊給美日同盟帶來新機遇,因為日本既可以“表達自由國際秩序的語言,也可以從現實主義角度來審視”。新加坡“亞洲新聞台”(CNA)認為特朗普的單邊主義外交傾向有利於“中等強國”在國際政治中發揮更大作用。

四是在社會文化與意識形態方麵,特朗普展現出徹底逆轉拜登政府進步主義政策的決心。特朗普強調恢複“傳統價值”,回歸言論自由,宣布終止政府推行的“多元化、公平與包容”(DEI)政策,並正式確立政府僅承認男女兩種性別。他批評拜登政府在教育體係中“灌輸自我仇恨”,承諾改革公立教育和恢複“愛國主義課程”。此外,他宣布廢除軍隊內部的“政治正確”規範,強調軍隊應專注於戰鬥力建設。這些政策進一步鞏固了保守主義文化政策,強化其在“文化戰爭”上的話語權,並試圖通過行政手段重新塑造美國社會價值觀,可能會進一步加劇社會極化。



特朗普就職典禮期間,聚集在華盛頓特區的反對特朗普的示威人群(來源:NPR)

整體而言,特朗普的2025年就職演講展現出比第一任期更果斷的行政幹預意圖、更強烈的經濟民族主義、更具擴張性的國家觀。他不再僅僅是共和黨的“反建製改革者”,而是以“國家重塑者”的姿態,強調通過行政令的快速執行、政府權力的強化,來推動他所定義的“國家複興”。這種執政理念意味著,未來美國政治將更加聚焦於總統權力的擴大化、國家經濟的自主化、社會文化的保守化、國家安全的極端化,預示著四年的美國政治變局奠定基礎。

特朗普兩次就職演說的對比分析

特朗普2025年就職演講展現出比2017年更強烈的個人英雄主義、對抗性與政策執行力。他將自己塑造成“拯救美國的領袖”,通過“黃金時代”與“衰落時代”的對比並借助自身刺殺未遂的經曆,進一步強化“救世主”敘事。這種個人化政治不僅鞏固了其支持者對他的忠誠,也標誌著他已從2017年的“反建製改革者”轉變為誓要清算政敵、重塑政治秩序的掌權者。正如CNN的即時快評所言,特朗普的講話塑造出“一位急於行使巨大權力的總統”形象。



2017年1月20日,特朗普在國會大廈西側發表就職演說(來源:NBC News)

相比2017年聚焦於經濟複興與全民利益,2025年的演講對抗性更強,鬥爭目標更具體。他不再僅批評華盛頓的建製派,而是將整個聯邦政府體係、司法係統及拜登的政策視為“腐敗無能”的根源。特朗普在演說中高調批評拜登政府,用“黃金時代”的開始與“衰落時代”的終結對比來開篇,認為拜登政府使“世界各國對美國失去了尊重”,多次強調未來四年政策的“變革”。此外,特朗普還抨擊整個官僚體係,反映出他對行政權力集中化的偏好,也預示著未來特朗普將更加依賴行政手段而非國會與協商機製。

特朗普在演講中大幅增加了個人敘事,強調自己的選舉勝利、法律困境和遭遇暗殺的經曆。這種個人化敘事不僅是為了塑造他作為“民粹主義鬥士”的形象,也旨在將自己的遭遇與國家的命運綁定,暗示自己是美國複興的關鍵力量。他明確表示,“國家權力將不再被用來迫害政治對手”,並以此暗示自己在第一任期後所遭遇的法律訴訟是一種政治迫害。此外,他還提到自己在賓夕法尼亞州巴特勒遭遇的暗殺未遂事件,甚至將其解釋為“神的拯救”,以證明自己肩負曆史使命,要“讓美國再次偉大”。滑鐵盧大學教授丹尼施(Robert Danisch)指出,特朗普在演講中使用了福音派語言,暗示自己被“神拯救”,這是一種威權主義領導人常用的修辭策略。



特朗普在本次就職演講中共用了第一人稱“我”33次,這與他的第一次就職演說形成鮮明對比(來源:Politico)

最顯著的區別在於行動主義與執行意誌的提升。2017年的演講更強調宏大且模糊的願景,而2025年演說在“複興敘事”下直接宣告一係列具體的行政令,包括移民封鎖、能源獨立、軍事改革等,展現出對政策立刻落地的迫切性。Politico的社論分析稱,大量行政令內容出現在演講中,顯示特朗普第二任期將更有決心將其支持者的願景轉化為實際政策。這也意味著,特朗普將在第二任期采取更強硬、更個人、更快速的執政風格。整體而言,此次就職演說標誌著特朗普“執政哲學”的改變:從挑戰建製的改革者轉變為徹底重塑國家政治格局的執行者。

03

特朗普就職首日行政令簽署:

“顛覆”與“重塑”的實質

自富蘭克林·羅斯福(FDR)執政以來,美國總統的首個100天一直被視為評估新政府執政效率的關鍵階段。在此期間,行政令(Executive Orders)成為總統調整聯邦政策、確立優先事項並重塑政府運作方式的最直接工具之一。行政令可用於執行總統已有的法定權力,但不能創造新的權力。

卸任總統通常會在任期結束前密集發布行政令,以鞏固其政策遺產,而新總統則往往在上任伊始迅速簽署行政令,以撤銷前任政策並推動自身議程。總統候選人及其過渡團隊通常會在競選期間起草行政令,以便在上任“第一天”立即采取行動,加速政策轉型。

對於特朗普而言,由於共和黨在參眾兩院的優勢微弱,他難以依靠常規立法程序迅速推進核心政策。另一方麵,特朗普的政策團隊在右翼智庫的支持下製定了更加係統化的行政令計劃,相較2017年更具針對性和執行力。傳統基金會(Heritage Foundation)的“2025 計劃”(Project 2025)為其提供了詳細的政策藍圖,其中多位核心作者已進入特朗普政府。行政令成為特朗普繞過國會、迅速推行“MAGA 2.0”議程的關鍵手段,旨在快速清除拜登政府的政策遺產,並重塑聯邦政府的運作方式。

政策兌現和政治決心:首日行政令來臨

就職當日,特朗普在華盛頓市中心的首都第一體育館(Capital One Arena)舉行大規模行政令簽署儀式,數萬名支持者現場見證。他以高調、迅速的方式推進一係列核心政策,涵蓋赦免、移民管控、政府治理、經濟貿易、能源政策及國家安全等多個關鍵領域,展現出其政府的政策優先級和施政風格,同時營造出“撥亂反正、重塑美國”的政治氛圍。



美國總統特朗普周一(1月20日)在華盛頓市中心的首都第一體育館簽署行政令,在場數萬名觀眾觀看(來源:《紐約時報》)

特朗普簽署的首批行政令之一,即是大規模赦免2021年1月6日國會騷亂事件中被指控的1600餘人,其中包括因煽動叛亂罪名成立的極右翼組織成員。這一舉措不僅是對美國司法體係的直接挑戰,更標誌著特朗普試圖重塑國會騷亂的敘述,將其定義為“政治迫害”,以此鞏固自身政治基礎。這一決定迅速引發民主黨及法律界的強烈反對,並可能促使國會對總統赦免權的行使展開新一輪調查和司法挑戰。除此之外,另一頗具象征性的舉措是將墨西哥灣更名為“美洲灣”,以強調美國主權,並恢複北美最高峰“德納裏山”(原住民用法)的舊稱“麥金利山”(以美國前總統命名),撤銷奧巴馬政府的改名決定。

特朗普隨後簽署行政令,全麵撤銷拜登政府時期的78項行政命令,涵蓋社會多元化、公平與包容(DEI)、移民寬鬆政策、氣候變化應對等核心進步主義議程。他認為,拜登政府的相關政策導致社會分裂、經濟通脹加劇,並削弱國家安全,因此提出恢複“常識治理”(Common-Sense Governance),廢除“激進自由主義政策”,並承諾推動政府機構改革和經濟複興。

2

具體政策調整:保守主義大回潮

在具體調整上,特朗普廢除了種族公平計劃、DEI聯邦雇員計劃及LGBTQ+保護措施,強調以“功績和競爭”取代身份政治。DEI是拜登政府、企業和學術機構近年來推行的一項重要社會政策,旨在促進職場和社會環境的多元性,減少係統性歧視,提升少數民族、女性、性少數群體的公平機會。DEI政策廣泛應用於企業招聘、教育錄取、政府項目等領域,但近年來也引發爭議,部分保守派認為其可能導致“逆向歧視”或影響績效導向的決策。對此,特朗普宣布撤銷白宮性別政策委員會,終止推動投票便利化的行政令,這可能影響少數族裔和低收入選民的投票權。此外,他下令終止高校與企業推行的DEI培訓要求,明確政府“不得幹預社會意識形態,而應專注經濟增長和國家安全”。



特朗普上任當日廢除的主要行政令一覽 來源:作者自行整理



特朗普上任當日推出的主要行政令一覽 來源:作者自行整理



移民政策上,特朗普在就職首日宣布美墨邊境進入“國家緊急狀態”,終止拜登政府設立的特殊移民保護計劃,並啟動大規模驅逐行動,涉及古巴、委內瑞拉、海地和尼加拉瓜的移民群體,預計影響超過50萬人。他計劃調派軍隊支持邊境執法,並恢複“留在墨西哥”政策,要求尋求庇護者在墨西哥等待裁決。他還將墨西哥販毒集團列為外國恐怖組織,宣稱將強化打擊跨境犯罪。

與此同時,他簽署行政令終止非美國公民子女的出生公民權(Birthright Citizenship)。然而,由於該權利受美國憲法第十四修正案保護,這一行政令勢必在法庭上遭遇挑戰,最終生效的可能性較低。此外,他指示對全球移民安全風險展開為期60天的審查,以決定是否恢複第一任期實施的針對穆斯林國家的旅行禁令。特朗普的強硬移民政策不僅彰顯了其對“美國優先”立場的堅持,也迎合共和黨選民對邊境安全的長期關切。



當地時間1月20日,美國總統特朗普在華盛頓特區白宮橢圓形辦公室簽署行政令(來源:法新社)

在政府管理層麵,特朗普宣布成立“政府效率部”——該機構由埃隆·馬斯克等商界領袖提供建議,旨在削減聯邦機構的行政負擔,限製DEI相關政府職能,並強調績效優先的公務員管理體係。他還宣布凍結聯邦政府招聘,要求所有聯邦雇員恢複全職到崗辦公,終止遠程工作政策。

此外,特朗普廢除禁止私營監獄的政策,恢複私營監獄的使用;撤銷警務改革措施,削弱對警察的問責製,恢複對執法部門的權力支持;取消聯邦合同中的工資透明度和公平性要求,減少政府對企業的監管。

這些調整不僅體現了特朗普精簡政府、去官僚化的政策傾向,也顯示出他試圖通過強化行政控製提升政策執行力,並削弱進步派政策的內部影響力。

在特朗普視為“芒刺在背”的

情報和司法機構方麵,他迅速批準新政府官員的最高級別安全許可,並撤銷51名曾簽署拜登之子亨特·拜登“筆記本門”相關聲明的前情報官員的安全許可。此外,他簽署行政令,要求司法部、證券交易委員會和聯邦貿易委員會調查拜登政府時期是否存在政治化執法,並命令國家情報總監重新評估美國情報機構,調查其是否涉及政治操縱,試圖削弱這些機構的獨立性,並加強共和黨對行政機構的控製。



經貿政策方麵,特朗普宣布對墨西哥和加拿大實施25%關稅,理由是這兩個國家未能有效阻止非法移民和芬太尼走私。這一舉措表明特朗普仍堅持強硬的貿易保護主義,並試圖通過經濟壓力迫使鄰國在移民管控和貿易談判中做出讓步。同時,他簽署行政令暫緩執行TikTok禁令,設定75天的評估期。特朗普宣稱自己正在斡旋、爭取達成美國“獲得50%股權分成”的交易,同時暗示對中國商品征收關稅可能取決於“中方是否批準未來潛在的交易”。這意味著特朗普將以關稅為杠杆,進一步撬動TikTok的商業利益並對華施壓。

與此同時,特朗普也頒布了保護“言論自由”的行政令,禁止政府對社交媒體平台進行“政治性審查”。在人工智能監管方麵,他撤銷了拜登在2023年簽署的人工智能行政令——該行政令要求企業向政府披露可能影響國家安全的AI技術。特朗普強調“政府不會再審查科技公司”,宣布新政以恢複“美國的言論自由”。



能源政策方麵,特朗普宣布再次退出《巴黎氣候協定》,並進入“國家能源緊急狀態”,強調AI數據中心的能源需求正在導致電網過載,若不采取措施“美國將輸給中國”。他提出加速石油和天然氣開采,減少對可再生能源的投資,批準恢複Keystone XL和Dakota Access輸油管道,並取消聯邦政府對可再生能源的補貼,進一步推動美國傳統能源產業發展。

在公共衛生方麵,特朗普簽署行政令,廢除拜登時期新冠防疫措施,終止疫苗強製令及相關政策。他宣布縮減《平價醫療法案》(ACA)及醫療補助計劃(Medicaid)的覆蓋範圍,並以“世衛組織(WHO)未能改革、對中國過度依賴”為由,簽署美國退出WHO的行政令。

3

象征和實質:重塑權力話語和格局

從政治象征意義層麵來看,特朗普簽署行政令的方式極具政治動員效應。他不僅在白宮橢圓形辦公室進行簽署儀式,還在首都第一體育館舉行公開活動,麵對數萬名支持者簽署關鍵行政令,塑造了一種“戰鬥狀態”的政治氛圍。他以

“清除激進政策”“恢複常識治理”為口號,強調拜登時期的政策導致美國衰落,因此必須迅速通過行政命令扭轉局勢。正如特朗普提名的分管國防政策的副防長科爾比(Elbridge Colby)所分析的,所謂“基於規則的國際秩序”“聯盟是神聖的”等理念使美國被“過度拉伸”,而挽救美國國際方針的方法是“常識”。

這種話語不僅迎合了選民對民主黨執政的不滿情緒,也向黨內展示其治理能力和執行力,為接下來的立法攻防戰奠定基礎。此外,大規模廢除拜登政府行政令的舉動象征著特朗普對“深層政府”(Deep State)的挑戰,暗示其政府將擺脫行政體係中“過度自由派化”的影響,塑造新的行政權力格局。

Vox 社論認為,

特朗普的 “震撼式行政令治國” 方式將進一步測試美國總統的權力邊界,並可能加劇三權分立的緊張關係。盡管特朗普在第一任期內的行政令麵臨諸多法律挑戰,但隨著其在法院體係中的影響力增強,第二任期內行政令可能比上次更難被推翻。然而,民主黨和法律團體的抵製也可能導致美國陷入長期法律戰,進一步加劇政治分裂和政府治理的不確定性。盡管這些行政令可能麵臨法律挑戰或政策阻力,但它們無疑成為特朗普第二任期政策風格和治理邏輯的核心體現,展現了行政命令作為總統權力工具的強大作用。

特朗普的第二任期伊始,展現出更強硬、更具執行力的治理風格,其政策方向不僅涉及美國國內治理的根本性調整,也可能在全球層麵引發重大變局。MAGA2.0的核心目標不僅是重新定義美國政治、經濟與社會結構,更是通過行政權力的高度運用,在最短時間內重塑美國的治理模式。然而,這種高度行政化的施政方式是否能夠真正實現特朗普所承諾的“黃金時代”,抑或是在國內外掀起更大的政治與社會動蕩,仍有待未來觀察。

前言

當地時間2025年1月20日,唐納德·特朗普(Donald Trump)在華盛頓特區正式宣誓就職第47任美國總統,成為美國曆史上第二位非連續兩次當選的總統。盡管就職典禮的主體是一係列儀式性、慶典式的活動,但特朗普宣誓演講的文本內容、首日行政令簽署、就職日當天的政治行動等等都是觀察特朗普第二任期國內外政策走向的重要窗口。

在特朗普就職演講中所宣稱的“美國的黃金時代即將開啟”背後,如何從本次就職典禮中觀察特朗普“MAGA2.0”的議程?

01

宣誓儀式的政治信號

因宣誓日當天華盛頓特區天氣嚴寒,特朗普的宣誓儀式移至國會大廈圓形大廳(Rotunda),這是自1985年裏根總統連任以來首次在室內舉行的總統就職典禮。盡管這一調整是出於現實條件考量,但亦有政治象征意義:行政與立法權力的對接。國會大廈象征美國立法權力之核心,在共和黨成為國會兩院多數黨的背景下,在此地舉行典禮儀式強化了特朗普政府與國會的聯結。

就職典禮的主題是“我們持久的民主:憲法承諾”(Our Enduring Democracy: A Constitutional Promise)。前美國總統及政要、特朗普內閣提名、國會核心人物等等。其中,特朗普就職典禮破例邀請外國國家領導人,到場的國家元首包括阿根廷總統哈維爾·米萊(Javier Milei)、意大利總理喬治亞·梅洛尼(Giorgia Meloni)等。

特朗普本人高度重視”個人外交“,即繞過傳統建製派外交框架,直接與意識形態相近的右翼領導人建立聯係。米萊與梅洛尼的出現既是對可能的“全球極右翼政治聯盟”的強化,也象征著特朗普希望推動保守主義、民族主義與反全球化思潮在國際舞台上的合流。此外,這也意味著特朗普有意通過右翼領導人網絡塑造一種“平行外交體係”,推動雙邊關係超越現有多邊機製,並衝破傳統盟友體係的製約。



阿根廷總統米萊與意大利總理梅洛尼在特朗普的就職典禮上(來源:AXIOS)

除了米萊與梅洛尼,出席現場的各國政要還包括厄瓜多爾總統丹尼爾·諾博亞(Daniel Noboa)、巴拉圭總統聖地亞哥·佩納(Santiago Peña)、格魯吉亞總統薩洛梅·祖拉比亞奇維利(Salome Zourabichvili)、“四方聯盟”的其餘三國外長等等。現場也包括一些前政要或國家元首,例如波蘭前總理馬特烏什·莫拉維茨基(Mateusz Morawiecki)和英國前首相鮑裏斯·約翰遜(Boris Johnson)。

到場的科技巨頭包括埃隆·馬斯克(Elon Musk)、穀歌CEO桑達爾·皮查伊(Sundar Pichai)、Facebook CEO馬克·紮克伯格(Mark Zuckerberg)、亞馬遜老板傑夫·貝索斯(Jeff Bezos)等等,代表特朗普新政府將呈現出新的“政治-科技”複合關係。其中還包括TikTok CEO周受資——特朗普宣稱將阻止TikTok禁令生效,並提出了“美方在新的合資公司中占50%股權”的替代方案,目前TikTok已經恢複在美國應用程序市場的運營。

英國廣播公司(BBC)的社論指出,反精英與民粹主義一直是十年來特朗普的口頭禪。但2025年特朗普發表演說時,他身後是全球最富有、最有影響力的一批科技精英。

這些科技巨頭的座位緊挨著特朗普家人和萬斯,顯示出他們有多麽接近總統權力核心。英國《金融時報》則直指特朗普就是“資本權力”本身。拜登也在總統卸任講話中警告說,美國正在成為科技億萬富翁的寡頭政治,對國家擁有“危險的權力和影響力”。



特朗普就職典禮台上的科技精英(來源:BBC)

作為特朗普新政府當中最為矚目的科技巨頭,馬斯克在就職典禮期間連續施行類似納粹的敬禮手勢引起爭議。反對“反猶主義”的反誹謗聯盟(ADL)將“納粹敬禮”定義為“舉起伸出的右臂,掌心向下”,這與馬斯克在場上做出的手勢相似。對此,馬斯克並未回避這一爭議性指控:他在社交媒體上轉發了自己演講的視頻,並試圖將其動作消解為娛樂性的模因(memes)。

《衛報》分析稱,

這不僅是一個爭議性的手勢問題,更是馬斯克近年逐步向全球極右翼靠攏的延續。例如近期馬斯克與德國極右翼政黨“德國另類選擇黨”(AfD)領導人魏德爾(Alice Weidel)進行對話。事件背後或許涉及更深層的政治信號和社會動員策略,即馬斯克正在積極向全球右翼靠攏,並試圖通過象征性手勢和社交媒體操控影響政治議程,也是全球右翼政治和科技結合的一個新趨勢。在特朗普“MAGA 2.0”時代,馬斯克將如何繼續發揮政治影響力,其個人行為是否會引發更大的社會爭議乃至動蕩,仍有待觀察。

02

特朗普就職演講:

比8年前更“自信”的MAGA2.0

1

透視特朗普“黃金時代”宣誓背後的特征

這場長達30分鍾的演講以

“美國的黃金時代即將開始”為開場白,宣稱政府的首要任務是創建一個

“自豪、繁榮和自由的國家”,不僅標誌著特朗普的MAGA政治議程回歸,也預示著美國政策方向的重大轉變。從政治改革、經濟政策、國家安全、外交戰略到社會文化,特朗普的演講勾勒出一個更加激進MAGA願景,強調“恢複美國主權”、強化“行政權威”,並通過“革命性改革”推翻拜登政府的政治遺產。



德國總理奧拉夫·朔爾茨,圖片來源:POLITICO

一是在政治體係上強化行政權,重塑治理結構。特朗普的演講首先聚焦於政府體係改革,認為政府正麵臨“信任危機”。他承諾徹底消除“深層政府”(Deep State)對行政權力的製約,指責聯邦官僚體係“腐敗、無能”,強調自己將在新任期中推動“革命性的治理變革”。此外,他提出成立“政府效率部”(Department of Government Efficiency,DOGE),精簡政府機構、減少官僚幹預,以便更快速推動總統行政議程。值得注意的是,當天白宮消息稱維韋克·拉馬斯瓦米(Vivek Ramaswamy)將不會在政府效率部中任職。

特朗普的政治改革理念本質上是行政權力的高度集中化。他希望通過削弱公務員體係來提升政策執行力,但這也可能帶來治理穩定性的下降。大規模裁撤官員和削弱工會權力可能導致行政效率下降,並激化政府與公務員群體的矛盾。此外,他對司法體係的批判暗示著未來可能推動對FBI、司法部等機構的進一步整頓,使執法體係趨於“政治化”甚至可能引發憲政危機。

二是在經濟與能源政策上,強調貿易保護主義和能源民族主義。在演講中特朗普承諾推進“美國製造回歸”,強調通過高額關稅保護本土產業(尤其是傳統能源產業),並設立“外部收入服務機構”專門征收外國關稅。在演講中,特朗普宣布“國家能源緊急狀態”,大幅增加石油與天然氣開采,終止新能源補貼。他還強調“美國的財富就在腳下”,暗示未來可能推動“資源開采型”經濟的擴張。這種經濟主張不僅顯示出強烈的能源本土化思路,更強化了其執政思路——通過行政手段直接幹預市場,以確保短期內美國經濟的增長與製造業回流,可能加劇全球能源市場波動。



特朗普就職演說高度強調傳統能源的複興,直接衝擊“拜登-哈裏斯”任內的“綠色新政”(來源:AXIOS)

三是在國家安全與外交政策上,特朗普使用了更激進的安全話語。在演講中他將移民問題定性為“國家入侵”,並承諾立即讓南部邊境進入緊急狀態、恢複“留在墨西哥”政策,甚至動用軍隊進行移民執法。他宣布將販毒集團列為“外國恐怖組織”,以賦予政府更大執法權力,並援引《外國敵人法案》(Alien Enemies Act of 1798),承諾全麵清除境內“非法外國勢力”。

同時,特朗普還提出重新定義地緣政治版圖的主張,例如將“墨西哥灣改名為‘美洲灣’”、美國必須“擴大疆界”、“收回”巴拿馬運河使其“不被中國控製”,並指責“巴拿馬對我們的承諾已經被打破”,體現出更具擴張主義意味的外交敘事。此外,特朗普在就職演說中鮮有提及中國,被Axios等政論網站解讀為對華表態出現變化甚至軟化。

這種高度現實主義且強硬的立場凸顯特朗普對“國家主權”的強調,也可能會引發外交關係的緊張。但也有觀點認為“特朗普2.0”背景下美國傳統雙邊關係依舊穩固,例如美日關係——《日經亞洲》社論稱特朗普就職典禮“高度現實主義的語言”依舊給美日同盟帶來新機遇,因為日本既可以“表達自由國際秩序的語言,也可以從現實主義角度來審視”。新加坡“亞洲新聞台”(CNA)認為特朗普的單邊主義外交傾向有利於“中等強國”在國際政治中發揮更大作用。

四是在社會文化與意識形態方麵,特朗普展現出徹底逆轉拜登政府進步主義政策的決心。特朗普強調恢複“傳統價值”,回歸言論自由,宣布終止政府推行的“多元化、公平與包容”(DEI)政策,並正式確立政府僅承認男女兩種性別。他批評拜登政府在教育體係中“灌輸自我仇恨”,承諾改革公立教育和恢複“愛國主義課程”。此外,他宣布廢除軍隊內部的“政治正確”規範,強調軍隊應專注於戰鬥力建設。這些政策進一步鞏固了保守主義文化政策,強化其在“文化戰爭”上的話語權,並試圖通過行政手段重新塑造美國社會價值觀,可能會進一步加劇社會極化。



特朗普就職典禮期間,聚集在華盛頓特區的反對特朗普的示威人群(來源:NPR)

整體而言,特朗普的2025年就職演講展現出比第一任期更果斷的行政幹預意圖、更強烈的經濟民族主義、更具擴張性的國家觀。他不再僅僅是共和黨的“反建製改革者”,而是以“國家重塑者”的姿態,強調通過行政令的快速執行、政府權力的強化,來推動他所定義的“國家複興”。這種執政理念意味著,未來美國政治將更加聚焦於總統權力的擴大化、國家經濟的自主化、社會文化的保守化、國家安全的極端化,預示著四年的美國政治變局奠定基礎。

特朗普兩次就職演說的對比分析

特朗普2025年就職演講展現出比2017年更強烈的個人英雄主義、對抗性與政策執行力。他將自己塑造成“拯救美國的領袖”,通過“黃金時代”與“衰落時代”的對比並借助自身刺殺未遂的經曆,進一步強化“救世主”敘事。這種個人化政治不僅鞏固了其支持者對他的忠誠,也標誌著他已從2017年的“反建製改革者”轉變為誓要清算政敵、重塑政治秩序的掌權者。正如CNN的即時快評所言,特朗普的講話塑造出“一位急於行使巨大權力的總統”形象。



2017年1月20日,特朗普在國會大廈西側發表就職演說(來源:NBC News)

相比2017年聚焦於經濟複興與全民利益,2025年的演講對抗性更強,鬥爭目標更具體。他不再僅批評華盛頓的建製派,而是將整個聯邦政府體係、司法係統及拜登的政策視為“腐敗無能”的根源。特朗普在演說中高調批評拜登政府,用“黃金時代”的開始與“衰落時代”的終結對比來開篇,認為拜登政府使“世界各國對美國失去了尊重”,多次強調未來四年政策的“變革”。此外,特朗普還抨擊整個官僚體係,反映出他對行政權力集中化的偏好,也預示著未來特朗普將更加依賴行政手段而非國會與協商機製。

特朗普在演講中大幅增加了個人敘事,強調自己的選舉勝利、法律困境和遭遇暗殺的經曆。這種個人化敘事不僅是為了塑造他作為“民粹主義鬥士”的形象,也旨在將自己的遭遇與國家的命運綁定,暗示自己是美國複興的關鍵力量。他明確表示,“國家權力將不再被用來迫害政治對手”,並以此暗示自己在第一任期後所遭遇的法律訴訟是一種政治迫害。此外,他還提到自己在賓夕法尼亞州巴特勒遭遇的暗殺未遂事件,甚至將其解釋為“神的拯救”,以證明自己肩負曆史使命,要“讓美國再次偉大”。滑鐵盧大學教授丹尼施(Robert Danisch)指出,特朗普在演講中使用了福音派語言,暗示自己被“神拯救”,這是一種威權主義領導人常用的修辭策略。



特朗普在本次就職演講中共用了第一人稱“我”33次,這與他的第一次就職演說形成鮮明對比(來源:Politico)

最顯著的區別在於行動主義與執行意誌的提升。2017年的演講更強調宏大且模糊的願景,而2025年演說在“複興敘事”下直接宣告一係列具體的行政令,包括移民封鎖、能源獨立、軍事改革等,展現出對政策立刻落地的迫切性。Politico的社論分析稱,大量行政令內容出現在演講中,顯示特朗普第二任期將更有決心將其支持者的願景轉化為實際政策。這也意味著,特朗普將在第二任期采取更強硬、更個人、更快速的執政風格。整體而言,此次就職演說標誌著特朗普“執政哲學”的改變:從挑戰建製的改革者轉變為徹底重塑國家政治格局的執行者。

03

特朗普就職首日行政令簽署:

“顛覆”與“重塑”的實質

自富蘭克林·羅斯福(FDR)執政以來,美國總統的首個100天一直被視為評估新政府執政效率的關鍵階段。在此期間,行政令(Executive Orders)成為總統調整聯邦政策、確立優先事項並重塑政府運作方式的最直接工具之一。行政令可用於執行總統已有的法定權力,但不能創造新的權力。

卸任總統通常會在任期結束前密集發布行政令,以鞏固其政策遺產,而新總統則往往在上任伊始迅速簽署行政令,以撤銷前任政策並推動自身議程。總統候選人及其過渡團隊通常會在競選期間起草行政令,以便在上任“第一天”立即采取行動,加速政策轉型。

對於特朗普而言,由於共和黨在參眾兩院的優勢微弱,他難以依靠常規立法程序迅速推進核心政策。另一方麵,特朗普的政策團隊在右翼智庫的支持下製定了更加係統化的行政令計劃,相較2017年更具針對性和執行力。傳統基金會(Heritage Foundation)的“2025 計劃”(Project 2025)為其提供了詳細的政策藍圖,其中多位核心作者已進入特朗普政府。行政令成為特朗普繞過國會、迅速推行“MAGA 2.0”議程的關鍵手段,旨在快速清除拜登政府的政策遺產,並重塑聯邦政府的運作方式。

政策兌現和政治決心:首日行政令來臨

就職當日,特朗普在華盛頓市中心的首都第一體育館(Capital One Arena)舉行大規模行政令簽署儀式,數萬名支持者現場見證。他以高調、迅速的方式推進一係列核心政策,涵蓋赦免、移民管控、政府治理、經濟貿易、能源政策及國家安全等多個關鍵領域,展現出其政府的政策優先級和施政風格,同時營造出“撥亂反正、重塑美國”的政治氛圍。



美國總統特朗普周一(1月20日)在華盛頓市中心的首都第一體育館簽署行政令,在場數萬名觀眾觀看(來源:《紐約時報》)

特朗普簽署的首批行政令之一,即是大規模赦免2021年1月6日國會騷亂事件中被指控的1600餘人,其中包括因煽動叛亂罪名成立的極右翼組織成員。這一舉措不僅是對美國司法體係的直接挑戰,更標誌著特朗普試圖重塑國會騷亂的敘述,將其定義為“政治迫害”,以此鞏固自身政治基礎。這一決定迅速引發民主黨及法律界的強烈反對,並可能促使國會對總統赦免權的行使展開新一輪調查和司法挑戰。除此之外,另一頗具象征性的舉措是將墨西哥灣更名為“美洲灣”,以強調美國主權,並恢複北美最高峰“德納裏山”(原住民用法)的舊稱“麥金利山”(以美國前總統命名),撤銷奧巴馬政府的改名決定。

特朗普隨後簽署行政令,全麵撤銷拜登政府時期的78項行政命令,涵蓋社會多元化、公平與包容(DEI)、移民寬鬆政策、氣候變化應對等核心進步主義議程。他認為,拜登政府的相關政策導致社會分裂、經濟通脹加劇,並削弱國家安全,因此提出恢複“常識治理”(Common-Sense Governance),廢除“激進自由主義政策”,並承諾推動政府機構改革和經濟複興。

2

具體政策調整:保守主義大回潮

在具體調整上,特朗普廢除了種族公平計劃、DEI聯邦雇員計劃及LGBTQ+保護措施,強調以“功績和競爭”取代身份政治。DEI是拜登政府、企業和學術機構近年來推行的一項重要社會政策,旨在促進職場和社會環境的多元性,減少係統性歧視,提升少數民族、女性、性少數群體的公平機會。DEI政策廣泛應用於企業招聘、教育錄取、政府項目等領域,但近年來也引發爭議,部分保守派認為其可能導致“逆向歧視”或影響績效導向的決策。對此,特朗普宣布撤銷白宮性別政策委員會,終止推動投票便利化的行政令,這可能影響少數族裔和低收入選民的投票權。此外,他下令終止高校與企業推行的DEI培訓要求,明確政府“不得幹預社會意識形態,而應專注經濟增長和國家安全”。



特朗普上任當日廢除的主要行政令一覽 來源:作者自行整理



特朗普上任當日推出的主要行政令一覽 來源:作者自行整理



移民政策上,特朗普在就職首日宣布美墨邊境進入“國家緊急狀態”,終止拜登政府設立的特殊移民保護計劃,並啟動大規模驅逐行動,涉及古巴、委內瑞拉、海地和尼加拉瓜的移民群體,預計影響超過50萬人。他計劃調派軍隊支持邊境執法,並恢複“留在墨西哥”政策,要求尋求庇護者在墨西哥等待裁決。他還將墨西哥販毒集團列為外國恐怖組織,宣稱將強化打擊跨境犯罪。

與此同時,他簽署行政令終止非美國公民子女的出生公民權(Birthright Citizenship)。然而,由於該權利受美國憲法第十四修正案保護,這一行政令勢必在法庭上遭遇挑戰,最終生效的可能性較低。此外,他指示對全球移民安全風險展開為期60天的審查,以決定是否恢複第一任期實施的針對穆斯林國家的旅行禁令。特朗普的強硬移民政策不僅彰顯了其對“美國優先”立場的堅持,也迎合共和黨選民對邊境安全的長期關切。



當地時間1月20日,美國總統特朗普在華盛頓特區白宮橢圓形辦公室簽署行政令(來源:法新社)

在政府管理層麵,特朗普宣布成立“政府效率部”——該機構由埃隆·馬斯克等商界領袖提供建議,旨在削減聯邦機構的行政負擔,限製DEI相關政府職能,並強調績效優先的公務員管理體係。他還宣布凍結聯邦政府招聘,要求所有聯邦雇員恢複全職到崗辦公,終止遠程工作政策。

此外,特朗普廢除禁止私營監獄的政策,恢複私營監獄的使用;撤銷警務改革措施,削弱對警察的問責製,恢複對執法部門的權力支持;取消聯邦合同中的工資透明度和公平性要求,減少政府對企業的監管。

這些調整不僅體現了特朗普精簡政府、去官僚化的政策傾向,也顯示出他試圖通過強化行政控製提升政策執行力,並削弱進步派政策的內部影響力。

在特朗普視為“芒刺在背”的

情報和司法機構方麵,他迅速批準新政府官員的最高級別安全許可,並撤銷51名曾簽署拜登之子亨特·拜登“筆記本門”相關聲明的前情報官員的安全許可。此外,他簽署行政令,要求司法部、證券交易委員會和聯邦貿易委員會調查拜登政府時期是否存在政治化執法,並命令國家情報總監重新評估美國情報機構,調查其是否涉及政治操縱,試圖削弱這些機構的獨立性,並加強共和黨對行政機構的控製。



經貿政策方麵,特朗普宣布對墨西哥和加拿大實施25%關稅,理由是這兩個國家未能有效阻止非法移民和芬太尼走私。這一舉措表明特朗普仍堅持強硬的貿易保護主義,並試圖通過經濟壓力迫使鄰國在移民管控和貿易談判中做出讓步。同時,他簽署行政令暫緩執行TikTok禁令,設定75天的評估期。特朗普宣稱自己正在斡旋、爭取達成美國“獲得50%股權分成”的交易,同時暗示對中國商品征收關稅可能取決於“中方是否批準未來潛在的交易”。這意味著特朗普將以關稅為杠杆,進一步撬動TikTok的商業利益並對華施壓。

與此同時,特朗普也頒布了保護“言論自由”的行政令,禁止政府對社交媒體平台進行“政治性審查”。在人工智能監管方麵,他撤銷了拜登在2023年簽署的人工智能行政令——該行政令要求企業向政府披露可能影響國家安全的AI技術。特朗普強調“政府不會再審查科技公司”,宣布新政以恢複“美國的言論自由”。



能源政策方麵,特朗普宣布再次退出《巴黎氣候協定》,並進入“國家能源緊急狀態”,強調AI數據中心的能源需求正在導致電網過載,若不采取措施“美國將輸給中國”。他提出加速石油和天然氣開采,減少對可再生能源的投資,批準恢複Keystone XL和Dakota Access輸油管道,並取消聯邦政府對可再生能源的補貼,進一步推動美國傳統能源產業發展。

在公共衛生方麵,特朗普簽署行政令,廢除拜登時期新冠防疫措施,終止疫苗強製令及相關政策。他宣布縮減《平價醫療法案》(ACA)及醫療補助計劃(Medicaid)的覆蓋範圍,並以“世衛組織(WHO)未能改革、對中國過度依賴”為由,簽署美國退出WHO的行政令。

3

象征和實質:重塑權力話語和格局

從政治象征意義層麵來看,特朗普簽署行政令的方式極具政治動員效應。他不僅在白宮橢圓形辦公室進行簽署儀式,還在首都第一體育館舉行公開活動,麵對數萬名支持者簽署關鍵行政令,塑造了一種“戰鬥狀態”的政治氛圍。他以

“清除激進政策”“恢複常識治理”為口號,強調拜登時期的政策導致美國衰落,因此必須迅速通過行政命令扭轉局勢。正如特朗普提名的分管國防政策的副防長科爾比(Elbridge Colby)所分析的,所謂“基於規則的國際秩序”“聯盟是神聖的”等理念使美國被“過度拉伸”,而挽救美國國際方針的方法是“常識”。

這種話語不僅迎合了選民對民主黨執政的不滿情緒,也向黨內展示其治理能力和執行力,為接下來的立法攻防戰奠定基礎。此外,大規模廢除拜登政府行政令的舉動象征著特朗普對“深層政府”(Deep State)的挑戰,暗示其政府將擺脫行政體係中“過度自由派化”的影響,塑造新的行政權力格局。

Vox 社論認為,

特朗普的 “震撼式行政令治國” 方式將進一步測試美國總統的權力邊界,並可能加劇三權分立的緊張關係。盡管特朗普在第一任期內的行政令麵臨諸多法律挑戰,但隨著其在法院體係中的影響力增強,第二任期內行政令可能比上次更難被推翻。然而,民主黨和法律團體的抵製也可能導致美國陷入長期法律戰,進一步加劇政治分裂和政府治理的不確定性。盡管這些行政令可能麵臨法律挑戰或政策阻力,但它們無疑成為特朗普第二任期政策風格和治理邏輯的核心體現,展現了行政命令作為總統權力工具的強大作用。

特朗普的第二任期伊始,展現出更強硬、更具執行力的治理風格,其政策方向不僅涉及美國國內治理的根本性調整,也可能在全球層麵引發重大變局。MAGA2.0的核心目標不僅是重新定義美國政治、經濟與社會結構,更是通過行政權力的高度運用,在最短時間內重塑美國的治理模式。然而,這種高度行政化的施政方式是否能夠真正實現特朗普所承諾的“黃金時代”,抑或是在國內外掀起更大的政治與社會動蕩,仍有待未來觀察。

查看評論(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