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別圍剿李小冉了,《一路繁花》節目組才是最糟糕的。
看了兩期,愣是沒看出節目組的重點在哪。
把一群真姐姐聚到一起,能升華的東西可太多了。
要麽像倪萍說的,宣傳當地景點,深入了解人文曆史,讓節目更有內容。
要麽像劉曉慶說的,把這些曆經千帆的名老女人挖掘一遍,總能找到亮點,而且還是其他節目沒有的。
姐姐們都這麽說了,肯定是想讓節目有個主線,總不能從頭到尾都是一群老太太在那嘰嘰喳喳,煩人的很。
結果呢,節目組壓根不接招,剪輯那叫一個稀碎。
兩期節目,每天都是起床、吃飯、出去玩一下、回去吃飯睡覺,就這樣一天過去了。
最有神秘感的摩梭人博物館,多好的題材,結果全程隻給剪出來三分鍾。
篝火晚會,當地人盛裝出席,多好的文化展示機會,結果唱幾首歌就完事了。
金沙江大橋多麽雄偉壯觀,結果剪下來還沒有幾位姐姐在船上閑聊的時間多。
全程就像在走過場,文化不深入了解,景點也不深入介紹,最有含金量且打動觀眾的鏡頭還是倪萍自己找的題材——采訪賣土豆的摩梭女人。
在摩梭族走婚風俗下,丈夫不養家,不參與家庭經濟,一個家全指望妻子靠賣土豆拉扯兩個孩子長大,這中間的心酸苦楚、背後的曆史文化太值得探究了。
那麽,能這麽跟摩梭女人共情的倪萍,何嚐不是在婚姻中吃足了苦頭?
正當紅時辭掉工作一個人帶孩子看病十年,飽受精神與肉體折磨,最後抹開雲霧見太陽,這個經曆是否也可以挖掘出更多的人生態度,然後傳遞給觀眾?
節目組沒有這麽去做,而是將更多的鏡頭放在姐姐之間的矛盾上。
從第一期“李小冉嫌劉曉慶吃得多”,到第二期“劉曉慶卸任李小冉氣到發抖”,占用大量鏡頭與時間。
好像一天的行程安排,最後都是為了那點矛盾。
當然,一群性格迥異的名女人湊一起肯定會有矛盾,這是很難避免的。
但是把嘉賓當槍使,用後期剪輯來放大矛盾,造成輿論傷害嘉賓名聲形象,也太有悖這個節目的初衷了。
兩期節目,爭議最大的就是李小冉與劉曉慶,李小冉性格直愛掛臉,劉曉慶咖位大性格好,這黑白形象就出來了。
節目播出後,李小冉就被貼上“尖酸刻薄”標簽,個人社交賬號評論區全是對她的吐槽。
網友吐槽的點主要有三個:
第一個,掛臉翻白眼,情商低。
第二個,就會說漂亮話,不幹實事。
第三個,帶頭孤立劉曉慶,人品差。
該說不說,李小冉的情商確實挺低的,尤其是相比臉上笑嘻嘻心裏煩的一批的向太,簡直災難。
但至於後麵兩條,還真是離不開節目組的剪輯。
李小冉嘴上一直說心疼賀峻霖牛在在,並為兩個弟弟打抱不平,惹得網友覺得她是假仗義,因為節目中很少能看到她幹活的身影。
這裏就是問題了,既然自己不幹活,怎麽還好意思說七十多歲的劉曉慶呢?豈不是又蠢又壞?
混圈這麽多年的李小冉,當然還沒蠢到主動把矛盾引到自己身上的這個地步。
她之所以這麽理直氣壯的打抱不平,是因為她真幹活了,隻是被剪得沒那麽明顯。
比如,預定瀘沽湖酒店與麗江酒店時,都是她在打電話。
在張薔不願意跟別人睡一屋時,是李小冉說服她,才解決了房間問題。
到酒店後,她就跟老板娘溝通搬行李的事,解決行李的問題。
一群人去吃魚,也是李小冉刷臉去要折扣。
包括劉曉慶不明原因的遲到,收拾好自己行李的李小冉也主動去搬行李,並幫弟弟想辦法收拾劉曉慶的行李。
當然這些是相對比較明顯的鏡頭,還有一些壓根沒剪進去的。
比如第一天行李被送錯地方了,給到的鏡頭是李小冉得到消息後不急不忙在化妝。
而從張薔跟賀峻霖去找行李的鏡頭中能看到,她早就到樓下跟兩個弟弟商量對策了,隻是沒剪到正片中。
所以當她說心疼弟弟時,會讓觀眾覺得,她隻會說漂亮話卻不幹事。
還有,出發前怕錢不夠,還主動提議自己去睡八十塊錢的沙發,讓別的姐姐們去睡貴的酒店,甚至提出去火鍋店過夜。
李小冉都48歲了,在這方麵卻不矯情一心想著預算,也是很難得的。
可惜,這些鏡頭都被放在花絮裏了,很多觀眾是不會注意的。
總的看下來,李小冉就如蔡明在發布會時說的一樣,愛憎太分明,但人不壞。
這也是為什麽她嘴上說著“不頂狗屎”,但還是安排第二天的行程。
刀子嘴豆腐心,還情商堪憂,自然是不討喜的。
但看完第二期,她忙前忙後照顧賀峻霖,就能斷定她這人沒啥壞心眼。
否則,也不會在吵架第二天把口紅借給劉曉慶用,還給擰好準備了小鏡子,問滿不滿意顏色,哪裏看得出有矛盾的樣子。
至於孤立劉曉慶,也不能這麽說,隻能說劉曉慶鈍感力太強了。
遲到四十分鍾,蔡明餓得發慌,倪萍寒風中等待,幾個小輩在忙前忙後,她卻在屋裏悠哉遊哉貼睫毛。
如果帶入一下,跟這樣的人去旅行,當甩手掌櫃不安排活動,安排好了不去,你忙前忙後她在那貼睫毛,遲到了也不解釋原因,確實很容易上火。
當然,劉曉慶有自己不得不遲到的原因,下期也講了為什麽遲到,李小冉還哭著給她道歉,這事也算翻篇了。
嘉賓性格迥異多麵立體,爭吵摩擦自然避免不掉,就是這個節目組真的握不住重點,總是用大篇幅來展現矛盾,再放大矛盾。
所以《一路繁花》的意義到底是什麽呢?想給大眾傳遞什麽內容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