劇火了,還會有人嘲“贅婿”嗎?

文章來源: -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被閱讀次數

2025開年,劇集市場便迎來了兩部古偶對打。

1月7日,由白鹿主演的《白月梵星》和由楊紫主演的《國色芳華》同天開播。前者是修仙,後者是經商,盡管兩部劇的題材不完全相同,但仍有一些頗值得玩味的相似之處。

比如兩部劇的男主都被冠以“贅婿”之名,即擔任男一號,但番位排在女主之後。

從劇播前的預熱到劇播後的宣傳,《白月梵星》戲裏戲外走的都是“馴猴”路線。

既沒追劇也沒看線下物料的朋友可以簡單把這個詞理解為“姐狗”的變體,即女方處於馴服者、調教者的上位,男方則是那個被馴服和被調教的對象。

這類CP模式通常無損女主角的“大女主”形象,卻較為考驗男方的配合程度。《白月梵星》的男主演敖瑞鵬,便因配合程度高被讚“有贅德”。

(↑《白月梵星》線下追劇團)

《國色芳華》則早在官宣時,李現就被調侃為“二次入贅”(第二次做楊紫的二番),這也是男方粉絲最初不滿該資源的主要原因。

但不管戲外唯粉之間撕得如何腥風血雨,李現本人卻相當有“贅婿自覺”。

上周孤身勇闖星光大賞的他還隻能看著其他CP的熱鬧苦笑,微博之夜站在楊紫身側的他卻已經恢複了所有力氣和手段。牽手亮相、扶女方下台,眾星雲集的當晚,“楊紫李現 純元CP結婚”的詞條占據了熱搜第一。

網友:不好,讓李現在星光大賞學到真東西了。

正如“撕番”已經是娛樂圈老番一樣,內娛也從來不乏“贅婿”,何時爭番?何時“入贅”?這是屬於內娛小生的對立統一學。

01

古偶多贅婿,首先是由故事文本決定的。

追本溯源,古偶多誕生於女頻小說,這便決定了故事主視角和劇情主要由誰推動。

當然,中心角色並不意味著吸粉最多的角色。當觀眾代入女主視角時,也就很難不愛上深情的男主角,從而“移情”到男主演身上。因此,出演古偶也就成了男演員的吸粉捷徑,二番是暫時的,流量才是實實在在的。

以《白月梵星》為例,女主白鹿已經是95頭部花,男主敖瑞鵬雖然此前當過一番男主,也主演過《少年歌行》這樣的口碑黑馬劇集,但在飯圈的認知度依然十分有限。給白鹿這樣勢頭正猛的流量小花當二番,其實是一筆穩賺不賠的生意。

其次,古偶在自身的迭代更新中已經完成了與大女主類型的融合,女性主義也已經成為觀眾評判一部劇的重要標準,這些都決定了女主角的核心地位。

在旗幟鮮明的“大女主”麵前,番位是很難模糊的。這類劇集在挑選演員時也往往秉持著“定女選男”的原則。

以《國色芳華》為例,講述的是唐朝奇女子何惟芳的經商故事。從女主被迫嫁入劉家,到從代表著婚姻束縛和原生家庭的洛陽逃離,再到來到長安自立門戶,女主如何在危機之中成長和蛻變始終是故事最重要的抓手。

戲外,飾演何惟芳的楊紫也是那個扛劇宣大旗的人,劇播效果直接影響到外界對她作為“扛劇花”號召力的判斷。

這種情況下,即使男女主演咖位、人氣相近,女主也是絕對一番。

如果男主角強行爭番,局麵會如何呢?答案是很有可能落得個口碑熱度“雙輸”的局麵。

內娛並非沒有把大女主IP改成大男主的先例。2018年的《天盛長歌》在影視化的過程中把小說《凰權》從大女主改為了一個更側重於男性權謀的故事,結果是書粉無法接受這樣的改編,觀眾又詬病劇中的曆史觀太過言情化。

李現甘當“贅婿”,恰恰是尊重原著及劇本的體現之一。

在故事文本之外,如今內娛男演員的上桌方式也有所變化。

去年表現可圈可點的三部古偶:《墨雨雲間》《永夜星河》《九重紫》,其出圈都離不開真人CP的助力。而在RPS中,男方都是更貼合當下網友審美取向的“忠犬”人設。其中,丁禹兮更是因買了1218本女方雜誌“贅”上了熱搜。

這種做法的效果也很直觀,良好的CP體驗成為了觀眾的追劇動力之一,《永夜星河》高開高走、圓滿收官,每個主演都是受益者。

2023年的《長相思 第一季》,則打響了“雄競”第一槍,乍看一女多男,女主角是眾星捧月的存在,實則是女主一帶四,平等地給了每個“贅婿”一次上桌機會。

事實證明,這種模式同樣能造就頂流,甚至是更為高效的捧人模式。

既如此,“贅贅”又何妨?

02

盡管2024年被調侃為“古偶災年”,但如果盤點一圈流量生扛一番的其他作品,會發現古偶依然是造星乃至鞏固流量的不二之選。

待爆生中,陳哲遠去年上新了兩部一番作,分別是仙俠劇《仙劍四》(和鞠婧禕並列一番)和諜戰劇《暗夜與黎明》,前者好歹和流量花鬧出了撕番的熱鬧,後者卻是從開播到收官都悄無聲息。

侯明昊去年也有兩部一番作,《少年白馬醉春風》和《大夢歸離》,前者由熱門漫畫IP改編而成,後者則自帶郭敬明這樣的話題buff,但兩部劇播下來,給侯明昊帶來的討論度還不如“黑紅”的《花少6》。

曾舜晞扛一番的諜戰懸疑劇《孤舟》,拉來了張頌文、張豐毅、周一圍等一眾實力派做配,市場表現依然平平。

此前有過不錯實績的流量生們,也在去年戰績不佳,讓“扛劇生”變成了一個偽命題。

丁禹兮擔任一番的《大理寺少卿遊》、羅雲熙擔任一番的《顏心記》、檀健次擔任一番的《四方館》、成毅擔任一番的《深潛》,雲合集均皆落在了2000以下,其中《深潛》更是排到了百名開外。

小生通過偶像劇上桌,後續在其他賽道尋求轉型的做法並不難理解,但轉型者多之,轉型成功者卻寥寥無幾。

李現就是一個頗具代表性的例子。

2019年,李現通過《親愛的,熱愛的》成功躋身“三爆爆”,後續跟觀眾見麵的除了拍攝較早的《劍王朝》,其他的主演作品看得出都是經過精挑細選的。懸疑、主旋律、年代、都市的賽道嚐試了個遍,但結果卻是要麽口碑和熱度不成正比,要麽紅黑俱滅。

盡管再次給楊紫當二番會引起部分粉絲的不滿,但從劇播效果來看,李現這步棋走對了。

截至目前,《國色芳華》的集均播放量已超越播出平台的古裝曆史冠軍,楊紫代表作再加一,李現的個人數據也有大幅上升。

相比花粉的長情,生粉的愛來得快,去得也快,這便導致了流量生的“上桌易、升咖難”。

以85花為例,從85花集中走紅的2010年前後到現在,85花搭檔的男演員從早期以胡歌、霍建華為代表的同生代男演員,到後來以歸國四子等人為代表的“頂流”,再到現在龔俊、劉宇寧這樣的新晉流量。

小生們來來去去,除了胡歌這樣在不同代際都有爆款產出的幸運兒,難有長紅之人,而85花卻始終處於流量之巔,依然能輕易在輿論場上掀起腥風血雨。

這種情況下, 男演員走回給流量花當二番男主的老路上其實並不失為明智之選。

2017年《楚喬傳》熱播時,作為男主的林更新也曾炙手可熱過,但他在劇圈、影圈、真人秀輾轉了幾個來回後,實績並無大的提升,流量卻肉眼可見地走了下坡路。

直到去年,林更新“入贅”《與鳳行》與趙麗穎二搭,再加上《玫瑰的故事》“北京到底有誰在啊”的台詞梗出圈,事業這才明顯回春。這對他個人的商業價值和後續的資源接洽都有著不小的加成。

結語

複盤過去幾年的影視圈,最明顯的一大特征便是流量規則的改寫。

配角上桌、審美逆流、賽道細分......種種趨勢的合力下,流量輪轉的速度也越來越快,越來越多樣化。

《花間令》中,得到觀眾最多認可的是在前兩集中飾演女主的鄭合惠子;《邊水往事》裏,上桌的是出場時長共計不到一小時的蔣奇明。

演員的代表角色並非一定要是一番又或者主角,適合自己的才是最出彩、最能展現自身魅力的。

95生中,侯明昊從出道起就一路主角,主演作品數量在小生中屬於第一梯隊。但在路人層麵,認知度和好感度最高的反而是在《異人之下》中戲份不算多的王也。

王安宇在《神隱》中被嘲,但在《小巷人家》中演技卻收獲了諸多好評,破碎感哭戲成功出圈。

“贅婿”的說法,本身就源於飯圈對番位的執念,而當番位迷信打破後,“贅婿”這個嘲點自然也就不成立了。

而對於演員來說,不管是走流量路還是轉型路,與其糾結於番位,不如打磨自身,成為在市場浮沉中不貶值的“良幣”。

查看評論(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