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已經到來。
回望過去一年的國產影視作品,我們可以發現一些新的變化。
第一個變化是:“破圈”成為常態。
這種“破圈”主要體現在創作思維和敘事手法上。
比如大家都在拍懸疑劇,有的劇將背景設置在不知名的金三角地區,每一段故事還加上一個主題,一下子就改頭換麵。
比如明明是枯燥乏味的主旋律,有的則在塑造人物的基礎上,加入真實的事跡,描摹真實的人性,一下子就變得生動了起來。
第二個變化,就是“空降”。
這兩年院線下行,不少電影咖,開始下場邁入電視劇圈。
今年這種“電影咖”,不僅變得更多了,就連電影導演,也開始紛紛執導電視劇。
這種“空降”,在拉升劇集品質,提升觀眾審美水準之餘,也拔高了電視劇演員和導演的準入門檻。
兩種變化一疊加,國產電視劇被引爆了,整個市場,也完成了迭代升級。
也正因為這種“降維打擊”,從電視劇到電影,各類演技“名場麵”也如雨後春筍般,湧現出來。
今天,皮哥就帶著大家一起回顧過去一年裏,國產影視作品中的十佳表演“名場麵”。
給一個好獵手,配上好一把好弓,我們一起看看,他們如何驚天動地。
我們從第10名開始講起。
第10名:《玫瑰的故事》:劉亦菲生育戲
劉亦菲有沒有演技,皮哥覺得,2024年之後,應該有了定論。
這兩年,劉亦菲拍了不少好劇。
從《夢華錄》到《去有風的地方》,再到今年這部《玫瑰的故事》。
從市場規律來看,顏值並不能撐起一部劇的口碑,劉亦菲能連著遇到三部劇,說明她的演技,本身就經得起考驗。
而今年,在《玫瑰的故事》中,很少飾演母親的劉亦菲,演了一出母親產子的戲碼。
不僅真實而且動人,看得不少母親感同身受,劉亦菲的演技,也就此得到證明。
很多演員在表現生產場景時,往往過分強調痛苦和折磨,用近乎崩潰的表現方式,反而讓觀眾對生育產生了不必要的恐慌。
而劉亦菲卻用極其克製而真實的表演,展現了一個女性在分娩時的複雜狀態和情感。
通過她的麵部微表情,我們能感受到真切的產痛,額頭滲出的汗珠,微微發抖的雙手,都恰到好處地傳遞出生孩子時的痛苦。
但在這份痛楚中,她的眼神卻閃爍著期待和溫柔。因為陣痛皺起的眉頭,和即將成為母親而流露的喜悅交織,讓人感動。
雖然劉亦菲還沒有當媽,但她對這個角色的理解和揣摩顯然下了極大功夫。
這不僅體現在她對細節的把握上,更印證了她作為演員的專業素養和天賦。
不得不說,“神仙姐姐”一直在進化,以後會變得越來越好。
第9名:《邊水往事》:蔣奇明破防
從《宇宙探索編輯部》到《漫長的季節》,蔣奇明幾乎是2023年的“年度演員”。
到了2024年,蔣奇明的含金量還在上升。
他在《邊水往事》中的表演,不輸吳鎮宇,將一個混跡三邊坡的信息掮客,演得活靈活現。
一頭黃毛,一嘴廣譜,奇怪的眼神,若有若無的信譽,配上兩個耳釘,打眼一看,蔣奇明就是活生生的“條狗”王安全。
片中有一場戲,蔣奇明隻用一個眼神,就讓我們看到了一個苦苦維持尊嚴的疊碼仔的破防,也讓我們看到,一個底層人物生存的困境。
劇情後半段,王安全傍上了榮姐這個女富婆,他幾乎出賣了所有尊嚴,低三下四,甚至不惜被性虐待,以換取生存的機會。
而這一切,卻被郭立民看透。
幾個人在街邊吃燒烤,王安全摟著兩個女伴,一臉自信。
但被問及疊碼仔出賣尊嚴的問題時,他明顯破防。
雖然沒有台詞,但眼神上翻,輕蔑裏帶著無奈,掙紮裏又有悲傷,一方麵是對郭立民戳破自己的憤怒,另一方麵,也有處境被戳穿的敏感。
那種自然,隨意,而又真實的狀態,讓人難忘。
很多觀眾沒注意到這場戲,其實正是這場戲,讓他下定決心跟了榮姐,這是他真正轉變的契機。
也是蔣奇明在《邊水往事》裏的點睛之筆。
無論是條狗還是疊碼仔,蔣奇明都是在三邊坡,被吃幹抹淨的底層靈魂。
他的渺小,給了《邊水往事》,更為攝人心魄的力量。
第8名:《周處除三害》:阮經天幹飯
一部《周處除三害》,讓已經沉寂的阮經天一炮而紅,開始到處接通告,上綜藝,演電影。
從皮哥的角度來看,阮經天值得,因為他在電影中表現出來的演技,實在太好了。
《周處除三害》中,阮經天貢獻的經典場麵有很多,大家大都耳熟能詳。
有開頭殺人時的癲狂,有理發店的對峙,有被邪教洗腦時的崩潰,有拿槍數數的淡然,也有最後被執行死刑時的那一抹笑容。
要選出一個瞬間,這些似乎都可以入選。
但,越明顯表現演技的,越容易引起大家的重視,而塑造人物的基底,卻往往在不經意的瞬間。
舉個例子,開頭幹飯。
好的吃飯戲很多,周星馳的經典瞬間,大都在幹飯,阮經天這次也不例外。
初出茅廬的陳桂林,還是桂林仔,在黑老大葬禮上等待殺人,順便幹飯。
你看他吃飯,是一種什麽狀態?
狼吞虎咽、嘴唇油亮,沒有細嚼慢咽,有的隻是打工人填飽肚子的自覺。
他嘴貼在飯盒上,使勁兒往裏扒拉,然後夾起肉排,一整個塞進嘴裏,吃的時候還不忘觀察周圍的環境。
看他吃一份快餐,是享受。
但也恰恰,是當時桂林仔,最真實的狀態,最本真的性格基底。
皮哥有預感,這個幹飯的瞬間,以後會和周星馳,和一幹大佬相提並論。
再看他死刑之前的吃飯,是不是判若兩人?
能演好生活裏的小細節,演出真實感,這是演員基本功的底線。
真正的演技,往往不是歇斯底裏,不是大哭大鬧,而是吃喝,是說笑,是不經意的回眸,是無聲的言語。
阮經天,值得。
第7名:《第二十條》:趙麗穎跳樓戲
去年春節檔最讓皮哥驚豔的女演員,不是減肥成功的賈玲,而是趙麗穎。
記得上次總結“十大表演時刻”的時候,趙麗穎的插兜就入選了。
今年,《第二十條》中,趙麗穎飾演的聾啞媽媽,再次讓觀眾看到,85霸王花的實力。
郝秀萍,其實是整部電影中,最複雜,感情最濃烈,也最不好演的角色。
一來,因為她沒有台詞,演戲全靠手語。
二來,她遭遇悲慘,又是個母親,往往處在各種情緒的交織裏。
但趙麗穎演的十分生動,尤其是那場跳樓戲。
當她站在樓頂,用近乎絕望的手語,跟呂玲玲交流的時候,那種深深的無力感,直擊心靈。
當她反應過來,自己隻有一死,才能保女兒安全的時候,趙麗穎幾乎用盡了畢生力氣,比劃出了那幾個決絕的手語。
你能看到一個母親,對女兒絕對的愛。
也能感受一個女性,走投無路的絕望。
更能體會一個底層人,對整個世界,整個社會的失望和決絕。
這一刻的趙麗穎,有無與倫比的感染力。
也怪不得,一句台詞沒有的郝秀萍,會被央視點名稱讚。
第6名:《我是刑警》:於和偉摔瓶
年末刑偵劇《我是刑警》,於和偉表現太過亮眼。
雖然有觀眾說,於和偉“扮嫩”,但在皮哥看來,當時那個環境中,於和偉把秦川,塑造得剛剛好。
想要挑出一兩個於和偉的表演瞬間,太難了,因為經典瞬間實在太多。
比如案發後,於和偉一行三人,是第一個進入案發現場的,因為不確定歹徒走沒走,三個年輕警察,在案發現場愣了好幾秒。
進門的時候,明顯感覺到於和偉眼神裏的恐懼,慌亂,無助。
因為配樂的緣故,這一段靜得出奇,隻有於和偉粗重的呼吸聲,緊張感拉滿。
全程,於和偉都瞪大眼睛,明顯就是個愣頭青來的。
因為看到案發現場,剛出去就扶著牆吐了……
你要說年齡,可能是大點。
但這表演,絕對全劇頂梁柱。
不過,最讓皮哥印象深刻的,還不是這一段。
後麵追捕張克寒,秦川集合了全省的精幹,在體育館裏查監控。
沒想到,卻被張克寒挑釁,發現他買了進口的麵包和果汁,還對著監控故意盯了好久,秦川瞬間暴怒。
臨走還順了一瓶水,當著眾人的麵怒砸在地上。
丁勇岱說,這段劇本裏沒有,完全是於和偉自己發揮,把自己都嚇了一跳。
從播出效果看,這段反響很好。
既演出了秦川的性格和職業操守,又體現了秦川這些年的成長和變化,尤其是突出了警察的血性和氣性。
雖然《我是刑警》中好演員很多,但於和偉的這幾個瞬間,值得被以後的刑偵劇借鑒。
第5名:《草木人間》:蔣勤勤罵街瘋癲戲
有人說,蔣勤勤發了回瘋,拿到了影後。
哪有那麽簡單。
如果發瘋能拿影後,人人都能拿了,說的就是《草木人間》。
電影的質量暫且不提。
蔣勤勤在片中,對吳苔花這個農村女性的演出,卻是成功的。
最讓人印象深刻的,當然是那場,她在西湖傳銷聚會,被兒子舉報,從派出所出來後,母子反目的戲碼。
其實走在路上的時候,她就已經陷入了半癲狂狀態。
很好理解,一個農村婦女,隻知道種茶采茶,突然找到了人生致富的方法,卻不被身邊的人理解,精神很容易崩潰。
加上,導演給蔣勤勤一個雨水衝刷後的煙熏妝,氣氛一下就到位了。
她在雨夜裏,對兒子,對老錢的控訴,與其說是在說服他們,不如說是在說服自己。
打了兒子一巴掌後,吳苔花徹底進入癲狂狀態。
她那段“我高興,我開心,我願意”的自白,更像是一次,與這個操蛋世界決裂的宣言。
雖然代價是被騙,是失去財產,甚至失去親人。
但吳苔花似乎就想,賭一次,用這一次,贏取翻身的機會。
誇大的肢體動作,扭曲的表情,濕漉漉的頭發,幾乎從嘴裏噴湧而出的台詞……
蔣勤勤對此刻吳苔花的情感理解十分到位,說的話,幾乎都是嘶吼出來的,以至於那個神似跳舞的動作,與小醜如出一轍。
如果看完整部電影,走進吳苔花的內心,就能明白,為什麽此時,蔣勤勤這段看似用力過猛的表演,實際上,是對角色真實心理的把控。
所謂不瘋魔,不成活,與其說這是吳苔花的申辯,不如說是她情緒的釋放,是單純的“發瘋”,是給自己,給家人,一個繼續下去的理由。
表演或許有虛的,但“六提四中”的影後,可沒有。
第4名:《我的阿勒泰》:馬伊琍嗑瓜子
一部《我的阿勒泰》,刷新了少數民族題材劇的新標準。
這一切,都要歸功於主演,馬伊琍。
之前從未想過,馬伊琍能把一個草原母親演得這麽出神入化,看到劇後,皮哥也不得不服了。
因為她身上,有那種牧區母親少有的鬆弛感與豁達感,是個外表粗放,性格粗獷,卻感情細膩的人。
開場一頓嗑瓜子,就立住了張鳳俠這個人設,看得皮哥哭笑不得。
女兒拎著大包小包,捧著馬頭骷髏,在她麵前摔了個狗吃屎。
她不僅一口一個瓜子當吃瓜群眾,
自己姑娘都走到臉上了,還沒認出來。
鏡頭拉近,發現她皮膚黝黑,頭發淩亂,不修邊幅,嗑瓜子還端個盆。
如果在農村長大,會發現這個細節,才是最傳神的。
後麵的劇情裏,馬伊琍這樣的隨性表現還有很多,也讓張鳳俠這個母親的立體感,一次次變得真實豐富。
尤其是誤以為女兒要賬得罪對方,被攔下的時候,先將女兒護在身後,
先是搖頭晃腦地試探,然後小聲蛐蛐,又用普通話跟對方交流。
直到看到人家拉著駱駝來抵債,才一副笑嘻嘻的樣子。
三個表情的變化十分自然,相比於對戲的女兒周依然,馬伊琍在這段戲裏的表演,可以說十分生動了。
類似的表演還有很多,也足見為了演好張鳳俠這個角色,馬伊琍下了多少功夫。
大家都說“毀容式”演技,但“毀容”從頭到尾都是形容詞,核心,永遠都是“演技”。
不得不說《我的阿勒泰》裏的馬伊琍,讓人眼前一亮。
尤其是與《繁花》中她的玲子相對比,判若兩人,塑造能力堪稱一絕,是去年所有女演員裏,少見的多麵手。
第3名:《小小的我》:易烊千璽吃牛軋糖
《小小的我》還在上映,但皮哥不得不把易烊千璽飾演的劉春和,排在這份榜單的第三名。
這裏我們不談這部電影的爭議,純從技術層麵,看四字弟弟,對這個腦癱患者的塑造。
皮哥的評價是:頂級表演。
為什麽?
飾演特殊人群不像扮醜,是整個生理結構,生活方式的顛覆性改變。
電影裏,能感受到易烊千璽每分每秒,都在跟正常的自己做著鬥爭,無論是不斷抽搐的四肢,麵相扭曲的五官,甚至改變的聲線。
光這些,難度就很大。
不服,我們可以自己試試,模仿他走兩步,說幾句話,就知道整部電影裏,保持這種狀態的含金量。
更難的是,在這種焦灼的,非普通人的,非日常的狀態下,還需要表現各種複雜的情感,情緒,肢體語言,表情動作。
這是十分困難的,不誇張地說,內娛大多數演員,給他,都不一定演得來。
但易烊千璽的劉春和,完成度很高,代入感很好,沒有任何尷尬的場景和用力過猛的場麵。
看完《小小的我》,大家或許會有跟我一樣的體會。
片中最讓皮哥揪心的,是易烊千璽吃糖的片段。
有了妹妹後,劉春和很喜歡妹妹,他選擇用做糖果的方式,給母親表達善意。
可沒想到,這份善意,也不被母親理解,母親還用十分嫌棄的態度表示,自己控糖,不能吃。
此時的劉春和心理防線徹底崩潰,他狼吞虎咽地想用這些糖,噎死自己。
劉春和這類患者,咀嚼異常,吃這種糖十分危險,一不小心就會窒息。
而劉春和,大口大口吃糖,顯然沒準備活。
易烊千璽演得十分生動,以至於身體本能不斷對抗,肌肉在不聽話地緊繃,掙紮,坍縮。
但他依舊不住地吃糖,讓觀眾產生從生理到心理的全麵不適感,為劉春和難過。
路透中,易烊千璽的臉,真的因窒息憋得通紅,工作人員都嚇一跳。
片中效果卓群,這段成了整部電影的高光。
或許在其他事情上,易烊千璽會有些爭議。
但在新生代男演員裏,他的演技,是拉開一檔的頂級。
拿個影帝,也實至名歸。
第2名:《山花爛漫時》宋佳宣誓戲
作為去年最好的電視劇,《山花爛漫時》中的宋佳,創造了不少“名場麵”。
從開頭的騎摩托,到後麵的罵街,從對教育局長的逼宮,到對老師的“花言巧語”……
宋佳演張桂梅,樸實無華,沒有刻意煽情,沒有表演技巧的堆砌,就像一部紀實作品一樣。
她深諳張桂梅這個角色的本質,所以選擇用最自然的方式去還原一個真實的人物,而不是塑造一個完美的英雄形象。
越是貼近生活的表現,反而越顯示出人物的不凡。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宋佳毫不避諱地展現了張桂梅性格中的“爭議性”。
她為了學校四處化緣,遇到誰都是軟磨硬泡,隻要能對學校發展有幫助。
對學生既有嚴厲的一麵,也有慈母般的關懷。
為了留住老師,既曉之以理又動之以情,有時甚至不得不用些“非常手段”。
宋佳的表演重點放在了這些看似平凡卻最能體現人物真實性的細節上。
從日常說話的語氣、走路的姿勢,到教室裏批評學生時的表情,甚至是握筆的力度、整理衣服的習慣,都經過精心琢磨和還原。
她不僅僅是在模仿一個人物,而是讓角色從內而外地活了過來。
將這些表演與真實紀錄片對比,能發現驚人的相似。
最讓皮哥佩服的,不是我們慣常看到的那些場景,而是一般在國劇中,很少出現的戲份:宣誓。
我們說起宣誓的時候,似乎都有點避諱,一來這種場景太過“偉光正”,容易讓影視劇陷入主旋律的窠臼。
二來,“宣誓”放在影視作品裏,本身就有種難以塑造的儀式感,顯得尷尬。
但《山花爛漫時》中,這段宣誓,卻是高光。
因為老師們覺得環境艱苦,都想離開,而張桂梅沒有更好的辦法。
這段表演,宋佳表演全情投入,尤其對老師們說話的時候,沒有居高臨下,更沒有道德綁架。
而是以一種平等的同誌身份,再跟大家分享體會。
這種平實中蘊含力量的表演,十分不容易,在宋佳的帶領下,這段戲不但不尷尬,反而讓皮哥回味無窮,感動萬千。
好的演員,有改變戲劇氣氛的能力,宋佳就是這樣。
這也是《山花爛漫時》拿到國劇第一的原因所在。
第1名:《繁花》中遊本昌回頭
思來想去,2024十大表演第一,隻能,也必須給他。
《繁花》裏飾演爺叔的遊本昌。
90歲的高齡,能將一個角色演得如此生動,複雜,又有感染力,遊本昌是頭一個。
其實,看過《繁花》的人都知道,遊本昌的演技,不靠台詞,也不靠技法,基本上就靠入戲後的眼神,動作以及氣質。
劇中,爺叔最出名的有兩個眼神戲。
皮哥隻能選其中一個,但另一個,也足以封神。
當爺叔看到寶總西裝革履,隔空給自己敬酒的時候,遊本昌那個眼神,被觀眾評價為“看透了100年”。
後來,有讀者扒出,胡歌彼時的樣子,跟遊本昌年輕時候一模一樣。
而在劇中,爺叔的設定是剛從提籃橋監獄出來的。
這座監獄,是專門關押押經濟犯的地方。
也就是說,此刻在劇中,爺叔也曾有過寶總這般西裝筆挺的過往。
一來一回,遊本昌和胡歌,爺叔和寶總,在現實和劇中,都完成了共振。
怪不得遊本昌這個眼神,如此意味深長,怪不得他演戲的時候,出戲很慢,平複情緒更慢。
這是演到了真實的人生裏。
另一個眼神,是爺叔告別時候的回眸。
其實這個眼神,都不用多說。
整部劇中,爺叔對寶總這個“徒弟”所有複雜的情感,在這一刻宣泄而出。
有信任,有喜愛,有擔憂,有疑慮,更有一種,父親和長輩般的關懷。
遊本昌一眼萬年,卻成了多少人,對《繁花》的意難平。
老爺子一個轉身,一個回眸,一句話,一個背影,都是戲。
妥妥的老戲骨,無與倫比。
這裏麵是技巧,也是歲月,是經驗,更是人生。
綜上:
過去這一年,飆戲和演技的名場麵還有很多很多。
比如《錯位》中佟大為的威脅,《邊水往事》中但拓的死亡,《解密》中劉昊然的發癲,《默殺》中王傳君的複仇……
但經過比較,皮哥還是覺得以上十個,符合國產影視作品的調性,也是這一整年圈內演員演技大爆發的代表場麵。
期待新一年裏,這種能夠觸動觀眾的好表演能夠越來越多。
除了這些,大家心裏還有哪些經典名場麵,歡迎留言跟皮哥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