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完美偶像,還得是劉德華。
能唱能跳能演,業務能力一流,讓現在的小鮮肉汗顏無比。
但完美的華仔,有一個實打實的黑點。
那就是隱婚。
劉德華的婚事,在圈內一直都是公開的事實。
成龍曾在采訪中提起過劉德華隱婚的原因,巔峰期他的女友粉太多了,一旦公開,真的會有人難以接受自殺。
成龍的話不是沒有來由的,當年楊麗娟事件轟動全國。
少女為見劉德華散盡家財,老父親為實現女兒夢想不惜賣房割腎,最後被逼得跳海自殺。
說著非劉德華不嫁的楊麗娟,如今怎樣了?
一、
1978年,楊麗娟出生在甘肅。
楊麗娟家境普通,父親是一名人民教師,母親在家照顧孩子和老人。
夫妻倆孩子生得晚,迎來女兒的時候,楊父已經四十歲了。
一個男人四十歲才得到第一個孩子,自然是寵到骨子裏去了。
楊父對女兒沒什麽要求,隻希望她安康順遂、健康成長。
當初《南方周末》報道這件荒唐事的時候,曾這麽形容楊父:隻要女兒高興,他做什麽都可以。
楊父對楊麗娟有求必應,有次女兒想喝飲料。楊父身上沒錢,就跑去超市竊取一瓶飲料。
楊麗娟喝完還想再喝第二瓶,楊父再去偷取第二瓶的時候,被人抓住好生說教了一番。
都說女大避父,可在楊麗娟二十多歲的時候,楊父還親自給她擦身體洗澡,一家子也沒覺得有什麽不妥。
外人眼裏不可理喻的事情,在楊家卻是尋常。
正是楊父對女兒的寵溺縱容,讓這個家庭滑向了不可挽回的深淵。
在1994年,楊麗娟的睡夢中出現了一副畫著帥哥的畫,旁邊還有一句話:“你特別走進我,你與我真情相遇。”
之後,楊麗娟經常夢到這個男人。
她和朋友在玩沙包,這個男人款款走來,看著自己的眼神滿是柔情。
有時候兩人在山頂相遇,他們拉著手玩鬧,說著熱烈的情話。
·······
有日她從同學那裏得知,才知道自己的夢中情人是劉德華。
楊麗娟沉迷在夢中,心裏全是這個男人。
也許是出於對女兒的疼愛想哄她高興,在楊麗娟提起自己夢境的時候,楊父竟說自己也夢到了。
這讓楊麗娟堅信,自己和劉德華之間有著特殊的感應,兩人之間已經被牽上了一根特別的紅線。
她收集劉德華所有的唱片、看他所有的電影,房間的牆上全是劉德華的海報。
楊麗娟的生活裏隻剩下劉德華。
她還不滿足,決定退學全力追星。
不念書不社交的楊麗娟整日窩在房間裏,做著和華仔在熱戀的美夢。
慢慢的,她想要見劉德華。
她覺得隻要兩人見了麵互訴衷腸,他們之間的紅線也就能牽上了。
見劉德華成了楊麗娟的執念,老倆口非常反對。
但楊麗娟說:“不見劉德華,我絕不嫁人。”
無奈之下,楊父點了點頭。
二、
1997年,楊父拿出家裏的積蓄9900元,一家人參加旅遊團遠赴香港。
在香港停留幾日,並未如楊麗娟希望的那樣,見到華仔一訴思念之情。
近萬元的積蓄所剩無幾,一家人隻能回家。
這次失敗沒有打擊楊麗娟的信心,反而讓她更加沉迷劉德華。
她關注著劉德華的一切動向,華仔來內地跑行程,她都會追隨。
追星產生的機票、酒店費,讓楊父無力承擔。
他們開始向親戚朋友借錢,甚至是到高利貸。
可再多的錢也填不了楊麗娟追星的窟窿。
於是在2003年,楊父賣掉了家裏的房子,一家三口搬到了月租400元的廉價出租房。
2004年,劉德華跑到甘肅拍戲。
楊麗娟不勝欣喜,沒法混進劇組,她就每日站在房頂,一看就是一整天。
她希望劉德華能夠穿越人群走向自己,就像夢裏麵那樣。
追星是用錢堆起來的愛好,沒多久賣房的錢就花得所剩無幾。
一直沒能與劉德華見麵,也沒有打消楊麗娟的激情,她到處打探劉德華的住所。
2005年,楊麗娟拿著好不容易打探回來的地址,帶著父親匆匆趕去劉德華香港的家。
跟之前一樣,他們依然沒能見到劉德華。
但這次遠赴香港的途中,發生了意外,
楊母在家因為忘記關煤氣導致煤氣中毒,之後腿意外被重物砸到導致殘疾。
一大筆治療費讓本就緊巴巴的家庭雪上加霜。
楊母身體的傷痛沒能喚回楊麗娟的理智,依舊不管不顧吵著鬧著要去見劉德華。
一邊是老婆要治病,一邊是女兒鬧著要追星。
兩個坑都要填,楊父急得團團轉,他想到了賣腎。
楊父雖已年邁,但覺得自己身體不錯。
他想著自己可以賣掉一個腎髒,生命不會出現危險,還能籌集到一大筆錢,足以讓楊麗娟去香港看劉德華。
這個時候的楊父覺得自己隻要能活著就可以了,殊不知自己將為女兒荒誕的美夢付出生命。
而楊麗娟聽到父親的決定,隻是說:“賣腎太危險了,你最好還是借錢吧。”
她的眼神沒有波瀾,似乎聽見的不是父親要賣腎,隻是丟個垃圾。
賣腎賣房隻為追星,鬧得傾家蕩產依然沒能見到劉德華。
這樣的荒唐事被媒體報道後,引起輿論熱議。
無數媒體蜂擁而上,似乎看到了流量密碼,把楊麗娟的心願當做博人眼球的笑話。
楊家人沒有拒絕媒體,反倒配合地接受采訪,把這事越鬧越大,搞得滿城風雨人盡皆知。
他們希望通過媒體的報道、輿論的力量,向劉德華施壓,達成楊麗娟見劉德華的夢想。
媒體爭相報道搶頭條,如楊麗娟所願,劉德華知道了她。
不過劉德華並未如楊麗娟想的那樣,對她情深義重,反倒通過工作室發出倡導,不鼓勵粉絲如此瘋狂的追星。
得到這樣的回答,楊家人怎麽甘心,要知道楊麗娟為了追一個夢付出了13年的青春。
她不肯放棄,希望能與劉德華見麵,總覺得兩人一旦相見,事情就會像夢中那樣發展。
2007年,一家媒體答應幫助楊麗娟見劉德華。
媒體想要博熱度,楊麗娟想要見偶像。
雙方一拍即合。
同年3月25日,楊麗娟第三次赴港,在媒體的幫助下見到了劉德華。
短短的10秒鍾,讓楊麗娟開心不已,眼裏滿滿都是華仔。
本以為楊麗娟達成心願,可以放下執念,安心回家過日子了。
哪知道次日就傳來了噩耗。
三、
3月26日,楊父跳海自盡。
臨終前,楊父在便利店留下了萬字遺書。
裏麵全是對劉德華的控訴。
“你有什麽了不起!”
“你太自私!”
“你辜負了我女兒13年的青春!”
至於楊父跳海的原因,他在遺書中寫明。
短短的10秒鍾接觸,不足以讓楊麗娟盡訴真情,華仔也沒有像她想象的那樣愛上自己。
她很失望,覺得如果兩人能有更多時間接觸,說說夢裏的事情,也許夢境就會成真。
於是歌友會散場的時候,楊父跑去攔劉德華的車駕,希望他能和女兒單獨聊一聊,遭到了拒絕。
離開歌友會現場,楊氏一家跑到便利店休息。
趁著妻子女兒睡著了,楊父留下遺書跳海了。
他想要用自己的死亡,換來劉德華與女兒相見的機會。
“我死了。你劉德華還是要見我的孩子,不然死不瞑目、天理難容!”
字字泣血!
港媒頭版全是楊父離世的消息,七頁遺書放在最顯眼的版麵。
劉德華成為了風口浪尖的人,他隻能通過經紀人回應:“感到十分愕然。”
當然愕然啊,這對於劉德華來說簡直是無妄之災。
但事情遠不到收場的地步。
楊父跳海之後,歌手楊臣剛捐了兩萬塊給楊麗娟,說是處理她父親身後事的費用。
說是歌手,但楊臣剛叫得出名字的的代表曲目也隻有《老鼠愛大米》了。
說難聽點,就是曾僥幸紅了一首口水歌的十八線藝人。
這次他願意幫助楊麗娟,不是因為心善,而是為了熱度。
楊臣剛直接舉辦了一場捐贈會,會上喊來了無數媒體,閃光燈亮個不停。
但不論楊成剛出發點如何,楊麗娟得到了切實的好處。
當所有人以為楊麗娟會拿著兩萬塊回家處理楊父的身後事,她的所作所為再次驚掉了眾人的眼球。
她接受媒體訪問的時候,依舊要求見劉德華。
楊麗娟說:“這是爸爸的遺願。”
楊母說:“丈夫不能白死!”
母女兩異口同聲,要求與劉德華再見一麵。
劉德華被推到了輿論的風口浪尖,有人要他拒絕楊麗娟的請求,不能助長這麽病態的追星風氣。
也有人說劉德華太過絕情,不把一條生命放在眼裏。
劉德華騎虎難下,演藝事業都受到了波及。
這個時候,他頂住了壓力拒絕被道德綁架,表示不見楊麗娟。
劉德華難得說重話,在采訪中表示:“她不需要幫助。”
他被公司停工,受到輿論抨擊,自律自省隱婚多年才得以維持的完美偶像,險些被毀於一旦。
很多年後提起這檔子荒唐事,他說因為這件事看過心理醫生。
可這件事中最冤枉的人,不就是劉德華嗎?
真是可笑。
四、
沒辦法讓劉德華出來見自己,楊麗娟便調轉槍頭狀告某報紙。
在2007年4月份的時候,某報紙曾以楊麗娟為主題發布一篇新聞報道,裏麵說楊麗娟十天不換衣服不洗澡等負麵言論。
楊麗娟稱這篇文章侵犯了她的隱私權和名譽權,刻意醜化她導致她受到精神創傷,要求報紙賠償三十萬。
不出意外,楊麗娟敗訴了。
沒見到劉德華也沒撈到錢,可能是心灰意冷,她跟母親回到了老家。
她回家後,燒毀了與劉德華有關的海報、唱片,燒掉了自己13年的青春。
放下劉德華是楊麗娟不得不做出的選擇。
父親離世後,不會再有人毫無怨言的供楊麗娟追星。
在輿論中,她成了不仁不義不孝的人。
劉德華的“絕情”打破了她的夢境。
於情於理,楊麗娟都無法再愛劉德華了。
她銷聲匿跡,不再高調的接受采訪。
直到2009年,外界才再次聽到與楊麗娟有關的消息。
有人在公交車上偶遇她和楊母,母女倆都曾在采訪中聲淚俱下的控訴劉德華,事情鬧得那樣大,旁人一眼就認出了她們。
偶遇的人稱,楊麗娟在公交車上不消停,一直跟身邊的人說媒體有多可憎,父親離世不能怪她。
她喋喋不休地說,不像是在傾訴,倒像是在說服自己。
似乎她這樣做,就能減輕一點負擔負罪感。
楊母一如當初那般寵愛女兒,點頭附和應著聲。
下車的時候,楊麗娟空著手輕鬆得走著,而鬢角爬上白發的楊母卻提著重物。
楊麗娟真的很幸運,她的父母把她視若掌上明珠。
隻是落在旁人眼裏,溺子如殺子。
直到楊父身死,才讓楊麗娟有一絲成長。
七年後,在楊麗娟已經淡出人們記憶的時候,她再次走到了閃光燈下。
那期節目的主題是“瘋狂粉絲”,楊麗娟的出現顯得那樣的諷刺。
她不再是當年狂喊著“劉德華”的楊麗娟了,她聲淚俱下勸誡大家不要追星。
她說一回家,就把劉德華的所有周邊都燒掉了。
她說根本不值得。
的確,楊麗娟在追星這條路上付出了巨大的代價。
金錢、時間、父親的生命。
難怪彼時的楊麗娟提及劉德華,語氣中全是怨恨。
隻是她不知道,當年為她還清高利貸的人,就是劉德華。
她總是這樣,讓別人來為自己的任性買單。
先是楊父,再是劉德華。
四、
不論楊家付出了什麽樣的代價,楊麗娟的生活終究是歸於平靜了。
從香港剛回來的時候,楊麗娟感覺一切就像一場噩夢,日子過得渾渾噩噩,和母親靠著幾百元的低保過日子。
可人要吃飯,幾百元怎麽夠生活?
楊家沒了頂梁柱,母親身體不好,楊麗娟隻能抗起賺錢的重任。
她嚐試去做義工、文員·······
可都做不長。
2016年,楊麗娟終於找到合心意的工作,在超市當促銷員。
工作很累,要站夠八小時,一直講話做推銷。
工資也不高,一個月隻有2000塊。
但楊麗娟已經滿足了,她知道自己學曆不高,很難找工作。
她很需要這2000塊,來養活自己和媽媽。
母女倆住在低廉的出租房裏,一年房租未破千元。
屋內陳設簡單,但也能住,比當初為了追星露宿街頭要好得多。
這些年,楊麗娟沒有談朋友結婚、沒有社交,在超市和家兩點一線的穿梭著。
日子簡單卻也充實。
在同事的眼中,楊麗娟是個和善好說話的人,跟采訪中歇斯底裏的她完全不一樣。
2019年,在魯豫的采訪節目中。
她說自己已經能夠麵對現實,實實在在的過日子,不像過往沉浸在夢境中。
她說如果能從來的話,不會再做那麽荒唐的事情。
她說每年清明都會去祭拜父親,希望他原諒無知的自己。
楊麗娟感到很愧疚,當初的自己太任性,讓家人承受了很多。
她的眼神、語氣都變得成熟,帶著滄桑。
如今17年過去,殘酷的現實磨光了她所有的棱角。
那個被父親捧在手心裏的姑娘終於長大了。
可是成長的代價,實在是太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