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明珠與雷軍的小米空調,最近又一起上了次熱搜。
起因是在一檔網絡財經節目中,當主持人問及小米空調時,董明珠表示“好不好讓他自己去說吧……我可以說我(格力)是世界上最好的空調,我們有十幾萬項專利。小米最近還賠了我50萬”。
圖/微博@新浪科技 視頻截圖
幾句話頓時激起輿論熱浪,“董明珠爆小米空調專利侵權賠了50萬”“小米否認侵權格力”等話題相繼登上熱搜榜。
關鍵在於,距離兩家上一次因為專利權問題“吵”上熱搜還不到半年,這次熱搜話題還是發生在格力最得意的空調上,直接點名小米空調,小米究竟有沒有“碰”格力的專利?
更何況,靠著下半年國補政策才再度“熱”起來的空調行業,真的還值得空調“大佬”格力和家電“新貴”小米這麽吵嗎?
小米到底有沒有侵權?
12月16日,小米集團公關部總經理王化轉發“小米公司發言人”微博,並回應:“今日相關新聞,經過再次核查,信息不實。第一:小米空調沒有專利侵權行為;第二:小米空調更沒有因為專利侵權賠償的情況。”
而他轉發的這條微博,正是今年7月10日小米針對當時熱搜話題的回應:“經查,我司並未收到任何環境電器相關訴訟。”
言下之意,上一次沒有,這一次也沒有。
今年7月,“格力訴小米米家電風扇侵權一案勝訴”曾登上微博熱搜榜。
注冊於今年6月的微信公眾號“格力文傳”在7月9日發布“格力電器維權進展通報”,稱已收到相關法律文書,米家小米電風扇涉及侵權。
次日,認證主體為格力電器文化傳媒中心的格力文傳再次更新通報,表示“小米通訊技術有限公司”委托製造商“浙江星月電器有限公司”製造的“米家小米電風扇BPTS01DM”侵犯格力相關專利,已更名為“造夢者(浙江)科技有限公司”的該製造商已經向格力賠償了185萬元。
格力方麵也特意注明,“小米科技有限責任公司”100%控股的“天津金星創業投資有限公司”持有該製造商8.0439%的股權。
查詢天眼查App可知,造夢者確實存在對格力的侵害實用新型專利權記錄。
也就是說,作為小米生態鏈企業的造夢者確實因為專利侵權賠錢給了格力。
在雷軍的表述裏,“小米與生態鏈公司之間本質上是兄弟關係”,“占股不控股”,既有米家產品的合作,也有與其自有品牌的競爭。按照這次小米公司發言人與王化的表述,小米本身並沒有相關訴訟或侵權行為,大量的生態鏈企業顯然並不包括在澄清範圍內。
“但對公眾而言,如果小米生態鏈企業造的米家產品有事,這筆賬肯定要算在小米頭上。”資深公關專家、“在公關”主筆姚素馨強調。
而王化的回應也頗“就事論事”,強調的是小米空調並無侵權及賠償問題,並不涉及前述生態鏈企業的相關問題。
姚素馨表示,在空調製造業這個一定程度上以技術立身的行業裏,“偷”專利無異於以一種“不要臉”的方式承認自身技術不夠好,甚至也反襯了對方更強,“所以必須以明確的態度做出相對準確的回應”。
何況這番言論還是來自空調行業頭部企業格力的掌舵人董明珠。
事情至此似乎已經清楚了,除了已成舊聞的生態鏈企業侵權被罰,小米暫時安全,而格力方麵也沒有就此發布新的消息。
反正雙方的流量都有了。特別是曾經不起眼的小米空調,格外顯眼了起來。
就在熱搜當日下午,小米集團總裁盧偉冰在微博發文,稱上午“剛剛”開大家電業務例會,而他重點看的空調業務在第三方統計裏,2024年1—11月銷量同比增長了53%。
小米,深入格力腹地
小米與格力遠不是第一次被聯係在一起。早在2013年,董明珠與雷軍在央視財經頻道同台時就因兩人的“10億賭約”為人津津樂道。
而當時董明珠就當眾質疑雷軍稱,哪怕小米像雷軍所說的用最好的工廠,“也不是你的”,與格力的“中國製造”不同。
這麽多年過去了,圍繞小米沒有工廠、沒有技術、全靠代工的言論幾乎未曾止息。
就在不久前的12月初,“雷軍回應小米被指貼牌”話題也曾登上微博熱搜。
當時雷軍發布視頻解釋道,小米一直以來希望用“互聯網的方式”幫助製造業“轉型升級”,也一直高度重視製造,今年已落成手機工廠和汽車工廠,大家電工廠也開始建設。
“明年我們就能自研自產小米空調了。”王化在轉發上文中盧偉冰微博時說道。
圖/微博@王化
十多年前董明珠與雷軍打賭時或許還能說一句,你我本無緣,全靠賭約牽。但如今,小米已經在格力經營多年的深宅大院旁,蓋起了自己的現代大別墅。
格力並不理想的多元化業務裏也曾做過手機的夢,做手機的小米卻真的把空調做起來了。
早在2015年,小米就與美的合作推出“i青春”係列智能雲空調,號稱“年輕人的第一台空調”。
2017年,小米生態鏈企業智米科技推出“智米全直流變頻空調”,由老牌廠商長虹代工。但這款售價4399元的空調由於不符合小米的“性價比”定位,口碑和銷量都沒有太大起色。
但從第二年的“米家互聯網空調”開始,小米空調慢慢走向了正軌。
如今,包括空調在內的大家電業務已經是小米的戰略級大品類,過去很少進入公眾視野的小米空調今年也越來越引人注目。
今年年中,有消息稱小米超越格力甚至是中國第一,引得董明珠在格力電器2023年年度股東大會上質問“小米的技術是什麽”。雷軍則“投桃報李”,在7月19日的年度發布會上回應,米家空調是“中國第四”,“董大姐一批評我們,我們的空調知名度還提高不少”。
10月小米發布售價3499元的“米家空調上出風Pro”,跟額角帶一個內衣洗烘小筒的新款雙區洗衣機一樣,具體效果尚不好說,但一波“民意”是徹底吃到了。
圖/微博@小米空調
這款直接從本身出發避免直吹,徹底斷了“空調神器”擋風板後路的空調,也跟洗衣機一樣讓不少人再次感慨,傳統家電行業需要小米“攪局”。
“(我)以為家電賽道很卷,沒想到路這麽寬。”雷軍的金句也就此出圈。
小米第三季度財報顯示,IoT業務營收261億元,空調出貨量同比增長55%至170萬台。而據小米發布的最新消息,2024年小米科技家電銷量同比均有大幅增長,其中空調領先其他品類,增長66%。
奧維雲網數據顯示,雖然線下市場仍是美的與格力的天下,但就線上市場而言,2024年小米空調銷售額與銷售量所占市場份額都排到了第三位,僅次於美的與格力。
家電行業專家張彥斌表示,擁有高度可控的自建工廠是小米能夠在空調領域長久耕耘的重要條件,而敢於投資建廠也說明小米在空調等大家電領域已經形成了一定的競爭力,有了長遠發展的底氣。
不過他也提醒道,就當前來看,空調市場仍以傳統製造業企業為主,技術也相對成熟且固化,小米能夠帶來的“跨界”思維越發有限。
空調,還是難卷
一定程度上可以說,小米打破了美的、格力的雙壟斷格局,哪怕是在小紅書常見的“格力和美的買哪一個好”的谘詢筆記裏,也常有這樣的評論冒出來:我買的小米。
但要說小米可能成為那條改變整個行業的“鯰魚”,或許還是誇張了。
畢竟空調的底層技術,自空調發明以來就沒有太大的變化。哪怕是和小米合作的智米科技創始人蘇峻也不得不坦然表示,空調行業已經多年沒有技術創新了。
特別是從使用感上來說,差別也許有,但真的不大。
在空調銷售終端幹了20來年的謝林表示,空調整體的技術差異不大,賣點多年來還是離不開“省電”,而各大廠商的渠道策略也在彼此借鑒。
就他的經驗來看,格力空調主要勝在不偷工減料、製冷強勁,質量和做工靠得住;而美的的優勢是噪聲小、舒適感更強,贏在性價比。
至於小米,“主要還是一些年輕人喜歡”。
對於空調這個成熟行業,就連內卷似乎都更加保守。
GfK中國家電事業部分析師劉龍指出,空調是典型的功能滿足型產品,且相比其他家電產品,空調與消費者的日常交互並不頻繁,很多地區的家庭全年可能隻使用十幾二十天,“空調的創新空間確實不夠大”。
但他同時強調,空調產品性能上的迭代其實從未停止,將時間線拉長,仍能發現空調已經從過去的單調控溫度向著空氣管理管家過渡。
當然,節能省電還是第一位的。
去年“出租房裏裝的是五級能效空調”話題還曾登上熱搜,引發“電費刺客”的討論;今年,“一級能效空調”甚至入圍了“2024淘寶年度十大商品”評選。打開淘寶空調熱銷榜,前幾位的產品名稱裏幾乎少不了“一級能效”“省電”等字眼。
此外,新風、除菌淨化、溫濕雙控、智能語音操控等功能也是當下主流的創新與優化方向。劉龍補充道,空調功能集成化也順應消費者需求不斷發展,集合空氣淨化、濕度控製等多功能的空調產品市場占比也在增加。
因此他表示,如果有一定話語權的品牌能夠開發出爆款產品,仍有機會享受到一定的產品紅利,提升市場份額。但整體而言,把握住換新需求帶來的品質升級才是關鍵。
今年以來的國補政策成為一個極好的契機。
要知道在經曆了幾年的深度調整後,2023年空調市場增長明顯,全年市場銷售額與銷售量均呈現同比增長。在這樣的高基數基礎上,疊加房地產不景氣、華東華南地區持續多雨等外部因素,2024年的空調市場一度不被看好,奧維雲網數據顯示,上半年國內空調零售額同比下降達到兩位數。
但很快,國補這一變數就扭轉了局麵。
劉龍表示,今年家用空調市場呈現V形反轉現象,下半年受國補政策影響呈大幅提升。據GfK中怡康預測數據,2024年中國家用空調市場零售量和零售額規模分別為6658萬台和2143億元,分別同比增長9.6%和9.1%。
空調頭部企業的三季度財報也好看了不少,美的集團的三季度淨利潤110.10億元,同比增長達到12.82%;格力電器第三季度淨利潤78.25億元,同比增長5.47%。
不過,今年的變數也相應成為明年的最大變數。張彥斌指出,今年已經透支了大量潛在需求,如果明年沒有延續更強力度的國補,那麽市場的萎縮將成為必然。
即使是實現自研自產的小米,也不得不服從這個“靠天吃飯”行業的現有規則,接受市場飽和、產能過剩的客觀現實。
那個時候,或許才要真正考驗各家的綜合實力。空調的架,還有得吵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