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代人的生活日記,藏在他們的“線上評價”裏

文章來源: -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被閱讀次數



“對不起,我是來看評論的。”

自古評論區出人才。互聯網接入中國30年,表達早已不是障礙,全民創作也成了當下新的趨勢。作為第一批UGC平台,大眾點評早已被評價作者們攻占。

在@烏龍國 寫給武漢楚河漢街的評價裏,“2011年5月,我和我第250個相親搭子結婚了”,記錄著她和先生人生最重要一天的記憶;

在@棠梨煎雪花兒 寫給南京大排檔的評論裏,“好幸運,今天聽到了南京小調,美啊美啊”,記錄著這個土生土長的安徽姑娘和金陵的結緣之旅;

在@貓大人Tracy 寫給執著咖啡的評論裏,“油罐下,小河邊,很放空”,記錄著

一群始終馳騁在夢想路上的機車青年難得的“刹車”時刻;…

當越來越多的人在這個匯聚人間煙火的廣闊天地裏留下記憶,他們不隻是為了記錄某一次消費的悲喜體驗,更是對生活的足跡存檔。

本期顯微故事,將“掃描”大眾點評,解鎖那些藏在商戶評論區的電子日記:

“父親去世五年了,我常常會想起他。”

@烏龍國 已經不記得,自己是從什麽時候開始習慣用文字記錄生活的。

她努力回憶,也許是受喜劇綜藝節目中胖達人《父親的葬禮》的啟發,也猜測過自己的父親是否也曾有個像“土星”、“半人馬”這樣的離奇夥伴。

可現實往往是遺憾的。父親當時沒有留下任何文字就離開了,這也讓她沒有機會從另一個維度認識他,“一次遺憾便成了終生的遺憾”。

從那天開始,這位曾經的某雜誌編輯就將大眾點評當作了電子日記本,把評價寫成了滿是生活意味的散文小品。

“生活是由一個一個線下的地點串聯起來的,在點評上,恰好可以以地點為線索,用文字串聯起生活。”她記錄下自己和家人一起吃過的餐廳、真實發生過的故事,也記下這家店的優缺點。

例如,在武漢楚河漢街的評價區,就藏著她跟“相親搭子”領證那天的故事。

在烏龍國看來,雖然她和評論區的網友們素不相識,但大家卻都在某年某月某日來過同一個餐廳,共享過一個空間甚至是一道菜品,“這種感覺還蠻奇妙的”。

“這些評價的文字,是每個人生活拚圖中必不可少的一塊”,如果說照片和視頻可以給大家留下回憶,那麽文字更能留下溫度和氣味,使回憶更立體。

翻到之前自己在“鵝社書店”留下的一篇評價記錄,烏龍國的目光變得更加溫柔。

“那天下午孩子爸爸帶著她去奈爾堡玩,我就被一個‘被寄存的媽媽’,在隔壁書店消磨時光。那個偷閑的下午,我收獲了意外的平靜”。

生活總是平凡又繁瑣,也許過不了多久,她關於“鵝社書店”的回憶細節就會日常所覆蓋。但隻要翻看評價,她又會想起那天下午的放鬆、店裏淡淡的咖啡香和書香, 還有那一份忙裏偷閑的鬆弛。

如今,烏龍國在賬號下記錄的評價,早已攢成了一本厚厚的散文集,裝滿他們家庭共度的生活碎片。在這本“電子生活散文集”裏,會經常出現女兒航航的身影。

例如,在武漢群星城的西貝蓧麵村的評價區,就能看到每周六的中午十一點半,小女孩航航和吃不膩的雞翅兒童套餐的故事。

這些平凡的、細碎的字眼,看上去她是在表達無奈,但每一個人都懂,她每一個字寫的都是女兒的可憐、可愛。

“寫評價的時候,我總幻想,如果我女兒長大看到了這些,她一定會知道我有多愛她。”

在中國,“吃”是人生的頭等大事。食物承載著過往的記憶喝遠去的時光,當我們討論吃時,我們討論的不隻是美食,更是愛。

古有文人為此寫詩寄托情思,今有食客寫詩做評,一觴一詠之間,分享自己的生活體驗,

年過半百的@文股八 就在堅持寫著生活的詩。如今,這本生活詩集,以電子存檔的方式,被他留在了點評評價區。

例如,在上海大壺春城隍廟店的評價區,就記錄著他想念父親的生活片段。如果要說起他最想念的味道,那一定是童年城隍廟的生煎包,因為當年陪在身邊的是他尚在人世的老父親。

一頁頁翻看文股八的評論區,忽感他好像把從童年乃至半生的回憶融進了“西江月”的詞牌裏,寫詞,寫詩,也寫自己,食物成了那些難以言明的代名詞,店家成了久久陪伴的老朋友。

“忽憶廿年之前,覓餐動如脫兔。

魯肉飯香駐足觀,美味慰勞大肚。”

他寫台灣風味小吃長樂店的評價,“很多店能活過兔子就不錯了,比狗活得長的店更少”。

20年時間裏,很多店早已物是人非或人去樓空,這家台灣風味小吃店倒是風土依舊,仍著記憶中的味道。

“這家店,所有的家常味菜品我都喜歡,有一種品嚐父母燒的菜的感覺”。

他寫“沈家黃魚麵”的評價,則是記錄與另一種人生狀態的偶遇。

“我半輩子卻活得像‘油鍋裏的螞蟻’,老板這種狀態我很欣賞和向往。”

“現熬濃湯大啖,黃魚鮮美十足。

店在創享塔中,轉角見長安路。”

這些詩句取象用詞處處透露生活的縮影,我們可以說,它或許不是合格的“藝術”作品,但誰也無法否認生活最深的藝術可能就在此處。

四方食事,鄉土風味,是祖祖輩輩傳下來的人情密碼。說來很奇妙,飲食仿佛天然就有鏈接人的能力。

在文股八走進“沈家黃魚麵”之前,他絕對沒想過自己會和老板相談甚歡。而吃完麵,聊完天,離開這裏,留下評價記錄,但美食人生的際遇將在人來人往的詩文中久久綿延。

當那些橫跨歲月的故事慢慢展開,店家的形象也得以更立體地呈現出來,站在新的路口,迎接下一位來客。

“草木會發芽,

孩子會長大,

歲月的列車不為誰停下”

每個人都有關於美食的獨家記憶,大眾點評的評論區成為了一個個存放記憶的匣子,每一個時間節點背後都是一個大型的情感儲蓄池。

美國作家斯貝克在《憤怒的葡萄》中說到,“一個人最大的恐懼不是死亡,而是被忽視。被看見,被正視,意味著我們存在。”

“孤獨是人生的常態”這句話@春季一匙 很早就意識到了。她一路從湖南走去上海,從影視行業跨到快銷品牌,然後在27歲的這一年決定放下這一切,搬到了廣東。

新城市帶給她的文化衝擊是巨大的,散步、探店成了她快速熟悉新環境、建立歸屬感的方式。

原因其實很簡單——散步可以了解地形,探店吃喝則可以快速和城市建立“信任”。畢竟“老廣講飲、講食、不講穿”,社區店要是能開得有聲有色,味道好跟老板好,起碼得占一個條件。

走街串巷找美食成了她的日常,大眾點評不僅她手中最稱心的“探店攻略”,在腳步所到之處的點評評價區留下隻言片語,更是她記錄這段時光的方式。

“在大眾點評,我不需要預設別人的生活背景,我隻是看到他在這個地方的評論,如果有興趣,我就會路過來看看。”

春季一匙記得很清楚自己第一次在大眾點評留下評價的時刻,“那次在潮汕旅遊,有家店我排了很久的隊,最後吃到了覺得很幸福,也很不容易。當時我就覺得一定要寫下來,因為我是一個人去的,如果不寫下來就沒人會記得。

從那之後,她就試著在評論區記錄那些看起來不那麽重要,但對她來說卻值得記錄的時刻。去年,大眾點評評論區幾乎成了她的電子生活存檔,遇到什麽就寫在上麵。

例如,在讚記龍鳳禮餅店評論區她寫到,“餓得要死的時候病急亂投醫,闖進離我最近得餅店,買了剛出爐不久的椰汁包,結果就是驚豔。吃這個就像精神快充。”記錄下了這個聖誕,饑餓的她與一個剛出爐的椰汁包的“奇遇”。

除了記錄自己的線上“編年史”,廣東特有的“幫襯”文化,也讓她有著強烈的表達欲望。

廣州保留了很多橫街窄巷,街巷裏麵有很多小店同時也是老店。解放後的老人家住在這裏,開一家小店,子女長大婚嫁都在這一片街區,慢慢形成了摩登廣州城裏的“舊社區”。

她就愛去這些地方。“我很樂意去成為裏麵的NPC,去體驗一下,感受街裏街坊的感情。”

“我在線上給這些小店老店寫評價,也是幫襯的一種。”在春季一匙看來,線上寫評不僅詩記錄生活,也可以“幫襯”到這些從阿公阿婆手上傳下來的老店。

例如在金牛星食雜店的評價區,就記錄著她走進食雜店幫襯店家的發心。

“現在其實很少見到年輕人用平時的語言描繪社區。大眾點評評價區給了我們年輕一代一個空間,寫社區飲食的文字,用文字幫襯他們。”

“很迷人的是,我用自己的表達,在幫助別人的前提下,記錄下了隻屬於我自己的生活時刻。”

素材來源於生活,生活裏的好與壞,就變成了點評裏的好評和差評。“我寫差評很直接,不內耗。但是也不是隨便拍腦袋寫,專門為了泄憤那種。我基本都會寫清楚理由,讓人心服口服,為大家避雷。”

“大家在廣州都很敢講,如果你說的沒道理,有人會在評論區跟你吵。所以差評一定要有理有據”。

這些喜憂參半的生活小品,隻言片語匯聚的都是你、我、每個普通人的生活點滴。

大眾點評的評論區搭建了一個人們走進彼此敘事,深度連接的人與人的場域,讓人們彼此“看見”、相互“幫襯”,體味生命的美好。

就像阿裏.考裏斯馬基在芬蘭三部曲中表達的那樣,“上帝隻恩賜上天堂的人,但是在地球上我們要互相幫助”。

表達是每個人的權利。“誰要看普通人的流水賬啊”這句話在大眾點評是不成立的。

大眾點評網友90後舒先生就把評論區當作了手賬本,認認真真地記錄自己和女友的戀愛二三事。

剛進社會的時候,兩個人沒什麽錢,他就經常在大眾點評“團券”,周末和女朋友一起去吃頓好的,兩個人笑笑鬧鬧。

“我記得那年我剛買了輛電動車,每個月有那麽一兩天,專門跟女朋友去探美食。有的店雖然距離比較遠,我女朋友還是會陪在我身邊,跟我一起去吃。”

算算時間,兩個人已經攜手走過了7年,他的這場“戀愛紀事”也記了7年。

如今愛人依舊在側,回看那些樸實的文字,腦海中浮現的都是那些陽光燦爛的日子裏簡單幸福的畫麵。

“我的文字沒有高級的詞藻,每個人都能寫,但我覺得有價值的是生活記錄,還有對別人有價值的信息。”

在這點上@ Mr.K和他有著同樣的觀點。

和舒先生所處的人生階段不同,Mr.K儼然已經步入中年,家裏兩個可愛的孩子,愛跑馬拉鬆,偶爾出差,除了工作就是和家人在一起。

“留痕”成了對他而言更為重要的事情。

“寫評價已經變成我生活中的小習慣,上班路上寫一些,午休的時候再寫一寫。以此為載體,通過記錄自己去過的地方,把生活串聯起來。“

在薑胖胖首爾自助烤肉的評論區有他給孩子過生日的記憶,在高魁刀削麵的評論區有他們全家出動一起去大西北旅遊的路線,在耳語江南的評論區有他解鎖的新奇體驗…

“也許等孩子們以後可以獨立去的時候,看到我的評價記錄,這些都是可以回憶的東西。”

在Mr.K看來,自己的評價正是因為“記錄生活”的初衷,所以“保真實”。恰恰是這一點,也能真正為他人提供決策參考。

他舉了個例子,每年參加馬拉鬆比賽,都是更新的高頻時間。這是因為為了幫助更多和他一樣的馬拉鬆愛好者排雷。“我一般會從多個維度提供入住酒店的測評,例如酒店的地理位置、交通便利度、入住體驗等等。”

除了馬拉鬆和日常出遊,Mr.K的流水賬,還記了各種“實惠的小事”,讓大家都實惠。

他前兩年買了台新能源汽車,為此買了個充電樁的團購券,得到了實惠,他就覺得很有必要記錄下來。

在通州九棵樹東路站的小桔充電的評價區,他就寫到:“這次在九棵樹東路上,其他地方都滿員了,意外發現這裏還有位置,而且價格還便宜。在大眾點評上團購優惠券,還能再便宜點兒。”

“其實有關充電樁,停車場點評上的信息比較少,我寫的話開新能源車的人就可以知道,這個充電站可以買團購,充電體驗也不錯。”

“之前我還寫過自行車選購,那天其實是帶我小朋友去買車,三篇點評對應三家店都是挨著的,給其他用戶一個對比測評,為其他家庭提供幫助。”

散落在城市角落的各個據點,連同隱匿在點評評價區的隻言片語,道出了大大小小的事情與情緒,就這樣構成了生活的全貌。

值得注意的是,大眾點評評價區的意義,遠不止當代人的“電子生活存檔”。

日常記錄所賦予評價內容的“真實性”,使得這些電子日記更是廣大用戶吃喝玩樂的消費決策參考。過程中,評價作者不僅在記錄中找到了生活的價值,也收獲了幫助他人的“成就感”。

作為聚焦本地生活的UGC平台,大眾點評也多舉並措鼓勵用戶分享真實評價、保護用戶分享真實評價的權利,同時通過建立大眾評審機製等,與作者們一起,為廣大用戶提供真實有幫助評價內容。

在信息繁雜的時代,期待點評評價區,依然是另評價作者們和廣大用戶們純粹分享和獲得幫助的據點......

查看評論(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