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1萬億元推平黃土高原,再造5億畝良田?多省回複
文章來源: 第一財經 於
-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近日,有關“陝西、甘肅等省要花一萬億元推平黃土高原,再造五億畝良田”的消息在網上流傳。第一財經記者從多個地方部門獲悉,這則消息並不屬實。
黃土高原是中國四大高原之一,所在地覆蓋山西全省、陝西的中部和北部,以及甘肅、寧夏等省區的部分地區。近期,網絡上出現大量文章稱,黃土高原要開展大規模推山造田“超級工程”,並配以大型機械在黃土上作業的視頻畫麵。對此,截至發稿時尚無官方部門予以確認。
12月24日,陝西省委宣傳部人士回複第一財經記者稱,“我們已經注意到了網上的一些視頻和文章,顯示有很多大型機械在高原上作業,經過我們排查以及與省農業廳的核實,類似的事情在陝西沒有出現,陝西沒有做大麵積推山造田的工作,省內有關政策與之前基本保持一致。”
同日,山西省委宣傳部人士對第一財經記者答複稱,“我們與省農業廳核實過了,目前山西省沒有采取過相關的行動和政策。”甘肅省委宣傳部人士也作出了類似回複,“我們與農業農村部門進行了溝通,甘肅沒有要推山造地這回事”。此外,寧夏回族自治區委宣傳部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我們查閱了網上流傳的相關視頻,其中沒有發生在寧夏的。”
從官方回複來看,目前涉及黃土高原的幾個主要省份均無類似“超級工程”或計劃。那麽,黃土高原“推山造田”是否存在一定的可行性和可能性?
中國社會科學院農村發展研究所研究員李國祥對第一財經記者分析,目前我國實行“藏糧於地”戰略,重點在於提高耕地的質量,而非盲目擴張耕地麵積。因此,將黃土高原推平改造為“五億畝良田”的做法,在實操中可能性很低。
“有人也曾經提出,既然我們現在有了在沙漠地裏種大豆的技術,為什麽不大麵積推廣呢?其中的道理是相通的,既有生態可持續發展的考量,也有經濟可行性的考慮。黃土高原是重要的生態環境修複區域,除了種植糧食和經濟作物以外,還發揮著重要的生態功能,不能簡單粗暴地理解為一切要為耕地讓路。”李國祥稱。
而從數據來看,即便“推平”黃土高原,是否就能“再造五億畝良田”,也有諸多疑點。
自然資源部昨日公布的2023年度全國國土變更調查結果顯示,全國耕地麵積19.29億畝。該麵積與第三次全國國土調查時相比,耕地總量增加1120.4萬畝。這意味著,“五億畝良田”相當於全國現有耕地麵積的約四分之一,增量遠超現有耕地增加速度。同時,“五億畝”可換算成約33萬平方公裏,但狹義上的黃土高原麵積僅約30萬平方公裏,主要分布在陝西和山西,扣除其中的山地山脈、開發較為成熟的河穀盆地和森林保護區等,能夠支撐開發“五億畝”規模難以成立。
針對網上流傳的高原上大型機械平整土地的視頻,一位從事土地整治工作的資深行業人士告訴第一財經記者,這類畫麵可能存在於兩種常見的情況:一是局部地區進行高標準農田建設,把碎片化的土地連成片方便機械化耕作;二是占補平衡作業,按照“占多少,補多少”的原則,平整土地以滿足補地要求。
2023年度全國國土變更調查結果顯示,目前我國耕地空間分布格局還需優化。北方地區相對缺水,過度耕種給水資源利用和生態保護帶來新的挑戰。目前,全國仍有4800餘萬畝25度以上坡耕地(不含梯田),還有相當一部分耕地位於河道、湖區、林區、牧區、自然保護區範圍內或受到沙化、荒漠化、石漠化嚴重影響,難以或不宜長期穩定利用,未來一個時期,位於上述區域的部分耕地還需逐步調整或退出。
李國祥提醒,目前國家對於後備土地開墾耕地遵循“有序開發”的原則,個人和集體需要留意國土規劃中的城鎮開發邊界、永久基本農田保護紅線和生態保護紅線的“三線”,不能輕易逾越。其中的總原則是協調堅持生態優先,在規劃衝突或模棱兩可的時候,優先劃定生態紅線和永久基本農田保護紅線,從而使得區域的自然資源始終處於安全的保護框架內。如果出現大麵積“跨線”開發,通過衛星監測等技術,有關部門將會及時發現並製止,情節嚴重者還需承擔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