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澤平年度演講:2025中國經濟十大預測

文章來源: -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被閱讀次數

12月20日23:00,任澤平年終秀“點燃希望·再出發——2025中國經濟十大預測”圓滿收官。

*以下為任澤平博士在12月20日點燃希望年終秀的演講精華整理:

尊敬的各位來賓,女士們,先生們,大家好!我是任澤平!

今天,我演講的題目是:點燃希望·再出發——2025中國經濟十大預測

為什麽再出發?因為時代變了,我們需要看到變化,順勢而為,重新出發。

為了今天的這場演講,我調研了上百家企業,看了幾十本書,希望對你看清時代的趨勢、把握未來的機遇有幫助。在這裏,我要感謝深圳人才集團、深圳廣播電影電視集團、洋河夢之藍·手工班等合作夥伴對本次活動的大力支持!

2024年即將過去,展望2025,未來將有哪些新趨勢?發生什麽大事件?誕生哪些新機遇?讓我們一起點燃希望,勇敢出發!

第一大預測

這是一個新周期、新時代,順應新趨勢,把握新機遇,勇敢再出發,一切發生皆有利於我

這兩年,我們組建了澤平宏觀實戰遊學,看了很多前沿科技和標杆企業,讀萬卷書,行萬裏路,很多同學說很有意思。我給我們的遊學寫了三句slogan:

第一句,正心正念,堅持做長期正確的事,最終就會開花結果。

第二句,悲觀者正確,樂觀者前行,世界終將屬於長期樂觀主義者

第三句,團隊比平台重要,同行的人和沿途的風景,比要去的遠方重要。

大家經常說,唯有長期主義才能穿越周期,在這裏,我要把這句話改成:“唯有長期樂觀主義才能穿越周期”,不僅要長期主義精神,更要有樂觀主義精神。為什麽要樂觀?因為,開心樂觀就是生命的意義,結果雖然重要,但是如果過程不開心,結果再好也毫無意義。

所以,我希望今天這場演講能達到兩個目的,一是講些幹貨,能幫大家解決現實問題,二是年底給大家打打氣,讓我們振奮精神迎接新的一年!

朋友們,我們這個時代,不僅是變化,堪稱巨變。百年未有之大變局,舊秩序開始瓦解,逆全球化、民粹主義、地緣衝突、國際秩序調整等現象湧現。

新秩序正在重建,站在新周期的起點上,全球經濟社會的低穀往往醞釀科技創新、商業模式、經濟製度和產業浪潮的新一輪革命。以人工智能和新能源為代表的第四次科技革命如火如荼,企業千帆競發出海全球,中國拉開大規模刺激經濟的序幕,新質生產力被寄予厚望。

在準備這次年度演講前,我跟幾十位企業家進行了交流,現在企業家的基本畫像是三點:

一是大家這兩年對當下內外部形勢認識已經比較清醒,這跟前幾年有很大不同。比如,前些年還有人幻想外部的貿易摩擦能夠很快結束,經濟還能重回高增長時代,房價還有可能大漲,這兩年企業家基本都清醒了。

二是大部分企業家其實並沒有躺平,大家還在努力的奮鬥,積極的折騰。

三是麵對新常態,大家都在求新求變。比如,尋找新市場,出海;尋找新賽道,新能源、低空經濟、銀發經濟;尋找新工具,大家都在關注人工智能。

這是很大的變化,大家對舊時代不再留戀,開始開啟新時代的大門,都在尋找新趨勢、新機遇。

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也是百年未有之大機遇。像馬斯克、張一鳴、雷軍、王傳福等這些新一代領軍企業家,順勢而為,抓住了時代的機遇。贏在大勢,才能贏在未來。

在這個巨變的時代,比勤奮更重要的是順勢而為。為什麽?打個比方,大家都是跑步,你在正確的方向上跑步,就好像在高鐵上跑步一樣,自帶300公裏時速。300公裏時速是什麽?就是時代給你的機會。要麽乘上時代的列車,要麽被時代的列車拋下。

當我們看看富豪榜、企業榜起起落落的時候,明顯感受到時代變遷,對億萬人命運的改變。這些改變,對個體是偶然,對群體是必然。變才是最大的不變。

今年3月,小米SU7發布,雷軍一場發布會,賣出近10萬輛車,震動車圈,成為現象級事件,引發各大車企掌門人紛紛投身新媒體。

如果你以為這是什麽創業爽文,那就錯了,事實上,雷軍是典型的大器晚成,甚至在互聯網大潮中起了個大早、趕了個晚集。

雷軍1992年大學一畢業就加入了金山軟件,結果呢,麵對“前有微軟,後有盜版”的困境,麵對習慣了免費軟件的中國市場,金山軟件一度生存都極其困難,為什麽?選錯了賽道。直到2007年金山上市,雷軍才算是給一起奮鬥的兄弟們一個交代,這16年的代價是什麽?是錯過了整個PC互聯網時代。同時代的創業者有騰訊的馬化騰、阿裏巴巴的馬雲,這些企業後來的發展十倍百倍於金山。

十多年前接受采訪,回望金山的艱苦奮鬥歲月,雷軍不服氣的說:我這個人很努力,很勤奮,帶著一幫和我一樣的人,打了這麽多年江山,整成這個樣子,我肯定不服氣。要是我沒努力也認了,但是我非常努力。

有了這樣的痛徹領悟以後,雷軍把自己的投資基金起名“順為資本”,顧名思義,就是順勢而為的資本。後來喊出了“站在風口上,豬都能飛起來”的名言。

再到後來,2010年,雷軍創立了小米,選擇了快速騰飛的智能手機賽道,用互聯網思維造手機,圈“米粉”無數。2024年,雷軍又用互聯網思維造車,用新媒體思維營銷,越玩越溜,妥妥的抓住了互聯網流量紅利和智能手機紅利這兩大時代紅利。

現在的雷軍,成就跟金山時代遠遠不可同日而語。以前我們強調勤奮,確實勤奮很重要,但是,試問哪個行業的創業者不勤奮,為什麽成就卻千差萬別?所以我們需要給成功重新定義,成功=勤奮+順勢

所有的新機遇都將經曆四個階段:看不見-看不起-看不懂-來不及。我們要始終保持對新事物的好奇心,對未來的不斷學習。

既要低頭走路,也要仰望星空。所以,在這個歲末年初,我邀請大家拿出一些時間,一起仰望星空,思考更長遠的事情,製定新一年的戰略。站得高,才能看得遠,看看哪些是大勢所趨。

人工智能是大勢所趨。我查了一下11月底英偉達的市值,3.5萬億美元,什麽概念?相當於24萬億人民幣,超過蘋果和微軟,成為全球市值第一的公司。大家知道同期A股的總市值是多少嗎?80萬億人民幣左右,一家英偉達的市值相當於整個A股市值的30%。為什麽?因為英偉達抓住了人工智能革命機遇。

國內抓住人工智能趨勢的是百度,十多年前百度就投入AI研發,建立深度學習實驗室,所以在2019年就推出了第一代文心大模型,今天,文心大模型有國內最大產業規模,近六成央企在用百度智能雲。近期,根據中國互聯網信息中心的報告,文心一言使用率位居第一。

AI正在像當年的互聯網一樣,改寫所有行業。未來可能很多人、很多行業,要麽被AI取代,要麽被用AI的人取代。我們要了解AI,擁抱 AI。

新能源是大勢所趨。2024年,馬斯克憑借4000億美元身家登頂全球首富,主要是因為特斯拉股價暴漲。馬斯克不僅創立了特斯拉——全球新能源汽車引領者,還創立了SpaceX——全球商業航空的引領者,甚至還發起創立了OpenAI——全球人工智能的引領者,現實版的鋼鐵俠。

中國會誕生馬斯克這樣的企業家嗎?怎麽為這樣的企業家提供土壤?我後麵會在製度經濟學的部分講。

出海是大勢所趨。如果你覺得國內14億人的市場太卷了,沒關係,讓我們放眼全球82億人的大市場,那裏有5-10倍廣闊空間。這幾年湧現出了‌“出海四小龍”,速賣通(AliExpress)、SHEIN、TikTok Shop和Temu這四大跨境電商平台。

‌“出海四小龍”依托中國強大的供應鏈,憑借獨特的商業模式創新,在最近幾年迅速崛起。希音憑借小單快反、柔性供應鏈、強大的設計能力,2014年創立至今,短短十年估值近千億美元。TikTok憑借魔性的舞蹈、音樂和娛樂,已經全球16億月活,快速成為全球內容電商的頭部。

銀發經濟是大勢所趨。陳東升是從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下海的佼佼者,92派的代表,他有句名言:“要站到一萬米的高空看這個世界,身處到一百年的時空觀察這個世界,才能看得更早、更遠。”不要用戰術上的勤奮,來掩蓋戰略上的懶惰。

2024年陳東升出版了一本新書,題目很直接,《戰略決定一切》。在這本書中提到,“戰略聚焦就是最大的效率,所有領域都要圍繞戰略,所有資源都要服從戰略。做正確的事,時間就是答案。”

陳東升先是創立了泰康保險,後來又進行了天才式的創新設計,買泰康保險,可以入住泰康之家,打通保險、養老和大健康產業,抓住了中國銀發經濟新機遇,連續七年躋身世界500強。

直播電商是大勢所趨。2022年6月,我和俞敏洪老師有一次連麥,當時我們倆都挺鬱悶,我是呼籲鼓勵生育被全網誤解,俞老師是遇到學科類教培行業突變。新東方做到了體麵退場,把學費給家長退了,把離職員工的N+1薪酬給發了,最後把桌椅捐給了農村中小學。

據說當時俞老師整夜整夜的睡不著覺,在辦公室跟兄弟們喝了幾十天酒,最後選擇直播帶貨做農產品,後來的事情大家都知道了,東方甄選抓住了直播電商的風口,迅速火爆。

俞老師後來在出版的《星河遼闊:老俞對談錄》中寫道,“寧戰而死,不躺而生。即使身處無邊的沙漠中,尋找方向,也比坐而等死讓生命更有尊嚴和希望”。2024年,字節跳動的張一鳴登頂中國首富,成就他的正是短視頻和直播電商。

興趣消費是大勢所趨。2020年葉國富首提“興趣消費”,如今,興趣消費風靡全球。名創優品將“中國極致供應鏈+全球超級IP”兩大資源優勢結合,首創“全球IP聯名集合店”模式,用IP普惠來滿足全球消費者的情緒價值。

2024年,興趣消費又有新發展,大家有沒有聽過“穀子經濟”,穀子就是動漫、遊戲周邊,是二次元文化的衍生,實現了年輕人的情感鏈接與文化認同。“吃穀”現在成為了年輕人興趣消費的新時尚。

“穀子經濟”正從曾經的亞文化圈走入主流視野。名創優品抓住並引領這波“吃穀”熱,投身穀子經濟,聯動頭部動漫、遊戲IP,打造門店專區,讓大家沉浸式體驗。三季度二次元類的銷售環比增長了50%,名創優品很懂年輕人。

《易經》講:“窮則變,變則通,通則久”。達爾文在《進化論》中說:“最終活下來的,不是最強大的,也不是最聰明的,而是最快適應環境的”。

投資界有句話,你永遠掙不到自己認知以外的錢。我們可以把它改寫一下,你永遠無法獲得認知以外的成功。張一鳴曾經說,你對事情的理解,就是你的競爭力,你的認知越深刻,你就越有競爭力。

2024年即將過去,展望2025,未來將有哪些新趨勢?發生什麽大事件?誕生哪些新機遇?

全球開啟降息周期,特朗普2.0,將會對我們產生什麽影響?

中國拉開了大規模刺激經濟的序幕,全力拚經濟,震動全球,明年經濟會複蘇嗎?

股市會牛市嗎?房地產能止跌回穩嗎?

以人工智能和新能源為代表的第四次科技革命如火如荼,新質生產力成為大國重器,我們如何乘上時代的快車?

智能駕駛、低空經濟、商業航天、生物製造等新經濟不斷湧現,我們如何抓住來自未來的新機遇?

中國企業出海元年到來,千帆競發,航行到全球的哪裏?機會是什麽?

新的一年,新的時代,新的周期,讓我們刷新認知,刷新自己,點燃希望,鼓起勇氣,重新出發,向著夢想奔跑,向著希望奔跑!不要為了昨天而惋惜,不要為了明天而焦慮,讓我們為了今天而奮鬥!

第二大預測

全球開啟降息周期,特朗普2.0攪動全球,世界經濟增長分化,製度經濟學為各國發展帶來希望。

過去的一年,全球變亂交織,俄烏衝突,中東戰火,脫鉤斷鏈,逆全球化愈演愈烈。如果要用四個關鍵詞形容2025年的世界經濟,我認為是:降息周期、特朗普2.0、增長分化、第四次科技革命

第一大關鍵詞,全球正迎來新一輪降息周期。9月19日,美聯儲宣布降息50個基點,這是美聯儲自2020年以來首次降息,正式開啟了新一輪降息周期。

不僅美國,下半年以來,加拿大、英國、歐元區等經濟體相繼宣布降息。中國也於9月宣布降息,甚至在12月把貨幣政策的基調從“穩健”調整為“適度寬鬆”,這是時隔14年再次提出“適度寬鬆的貨幣政策”,上一次這個提法是2009-2010年。

過去這幾年,美聯儲的貨幣政策操作水平有可借鑒之處。2020年該刺激經濟的時候,一步到位,無上限QE。2023年以來持續加息,但仍實現了美國經濟和就業的繁榮。當就業出現放緩苗頭時,今年9月立即宣布“政策調整的時機已經到來,將盡一切努力支持強勁的勞動力”。

所有的宏觀經濟政策並不複雜,就是為了當下老百姓的就業、吃飯服務,僅此而已。

美聯儲開啟降息周期對我們有何影響?美聯儲降息,中美利差收窄,緩解了人民幣匯率和資本流動的壓力,打開了國內貨幣政策的放鬆空間。

但是,2025年全球降息周期和中國經濟將麵臨一個不確定因素,特朗普2.0,他將帶來再通脹和關稅戰。

第二大關鍵詞,特朗普2.0。2025年1月20日,特朗普將重返白宮,對美國、中國和世界有何影響?

特朗普2.0的關鍵詞:製造業回流、對內減稅、對外加稅、反移民、放鬆管製、發展傳統能源、重視科技、美國優先、結束戰爭。經濟結果是再通脹和逆全球化,地緣結果是孤立主義。特朗普新政將給全球帶來很大的不確定性,我們需要準備好應對特朗普2.0的衝擊。

從特朗普新政對經濟和大類資產的影響看:

1、再通脹。利好美股,利空美債。

2、增加石油和天然氣供應。特朗普新政支持傳統能源,承諾盡快結束俄烏衝突等戰爭,原油供應增加,這可能會導致油價下跌。

3、再通脹政策會影響美聯儲降息節奏。

4、美元重回強勢,其他國家貨幣承壓。

5、對華增加關稅,我國出口麵臨壓力,這需要國內更大力度的擴大內需。出海和跨境電商是繞開關稅的重要手段。

6、進一步脫鉤斷鏈,國產替代和新質生產力將得到更大政策支持。

7、再通脹利好黃金,但俄烏戰爭可能緩和,黃金的避險價值削弱。

8、利好科技行業。新政對科技行業放鬆管製,人工智能、商業航空、腦機接口等將迎來更大的支持。

9、利好加密貨幣。特朗普和馬斯克都是加密貨幣的支持者。

外部越緊,內部要越鬆。麵對外部壓力,中國最好的應對就是做好自己的事情,打鐵還得自身硬,以更大決心和更大力度推動改革開放,全力拚經濟,降息降準,減輕稅費,支持民營經濟。

大國宏觀政策以我為主,為國內經濟和就業服務,隻要股市繁榮,房地產止跌回穩,經濟複蘇,就業改善,民眾收入增長,企業家積極投資,一片欣欣向榮,全球資金將會源源不斷流入中國,支持中國經濟發展。假以時日,結果自見分曉。

第三大關鍵詞,世界經濟增長分化。

2024年10月,諾貝爾委員會決定將今年的諾貝爾經濟學獎頒給三位經濟學家:麻省理工學院的阿西莫格魯(Daron Acemoglu)、約翰遜(Simon Johnson)和芝加哥大學的羅賓遜(James Robinson)。他們三人的主要貢獻:研究製度是如何形成的以及製度如何影響經濟發展。

諾貝爾獎委員會的頒獎詞說,“縮小國與國之間巨大的收入差距是我們這個時代最大的挑戰之一,這些獲獎者證明了社會製度對實現這一目標的重要性。”

世界各國經濟增長分化到什麽程度?全球最富裕的前20%國家比最貧窮後20%的國家富裕約30倍。

為什麽貧窮的國家長期貧窮,為什麽富裕的國家長期富裕?製度經濟學給出了答案:不是因為地理因素,也不是因為人種因素,主要是因為製度因素,包容性製度促進經濟繁榮,掠奪性製度導致經濟貧困。

經濟學思想史關於經濟增長理論的發展,分為五個階段:

馬爾薩斯增長模型。由英國經濟學家托馬斯·羅伯特·馬爾薩斯提出,他認為,人口按幾何級數增長,而生活資源隻能按算術級數增長,從而導致饑荒、戰爭和疾病的周期性爆發。馬爾薩斯人口論沒有看到技術進步和製度變遷帶來的經濟增長前景。

索洛增長模型。由經濟學家羅伯特·索洛提出,又稱外生經濟增長模型,主要強調勞動力、資本等要素投入對經濟增長的貢獻。

劉易斯增長模型。由1979年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威廉·阿瑟·劉易斯提出,也稱 “兩部門模型”,強調勞動力的轉移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發展中國家的經濟由低效率的傳統部門和高效率的現代部門組成,當剩餘勞動力從傳統部門向現代部門進行轉移時,經濟將會增長,直到劉易斯拐點出現,即傳統部門的剩餘勞動力被現代部門吸收完畢,這時經濟增長放緩。

內生增長模型。由20世紀90年代的一批經濟學家提出,包括羅默的知識溢出模型、盧卡斯的人力資本模型、巴羅模型等,強調技術進步、人力資本投資、引進外資等對經濟增長的貢獻。

製度經濟學增長模型。更強調製度重要性,包容性製度是經濟增長的源頭,國家成功的基石,主要特征是保護產權、公正司法、契約精神、法治精神、市場機製。

隨著經濟增長理論的發展,越來越接近真相。經濟學是一門偉大的學科,因為它試圖拯救世界。這是諾貝爾經濟學獎第八次頒給了製度經濟學領域,之前包括大名鼎鼎的科斯、諾斯等人。

1993年,美國經濟學家諾斯(Douglass North)獲得了諾貝爾經濟學獎。他的主要貢獻之一,就是通過研究荷蘭和英國在16-18世紀的興起,發現了一個重要的結論:有效率地保護產權的製度是促進經濟增長的關鍵因素。

基於製度經濟學,在這裏我提出經濟形勢的分析框架:經濟長期看製度、中期看技術、短期看政策。製度大於技術,國家發展需要技術創新,技術創新需要製度的土壤,企業家也需要製度的土壤。我將用這個分析框架在後麵分析中國未來經濟形勢。

用製度經濟學可以解釋中國過去40多年的經濟騰飛,改革開放是中國最大的製度紅利。市場經濟和法治精神是經濟增長的源泉,也是我們這個時代最大的財神爺。文明需要不斷啟蒙,常識需要不斷強調,這是這屆諾獎頒給製度經濟學帶給我們的最重要啟示,也是我們這代經濟學家的使命,也是這屆澤平宏觀年度演講的使命。

用製度經濟學可以解釋世界經濟增長分化,就是為什麽有的國家擁有豐富的自然資源、充沛的年輕勞動力,卻沒有增長的希望,落入低收入陷阱和中等收入陷阱,比如拉美、中東、非洲的很多地區。

用製度經濟學還可以解釋一個很有趣的現象:

部分國家的“降級陷阱”,即經濟發展到一定階段後,由於沒有建立國際化、市場化、法治化的現代製度,導致經濟不僅停滯,甚至出現嚴重倒退,經濟社會動蕩,時常爆發危機,比如阿根廷、委內瑞拉等。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西蒙·庫茲涅茨曾經說過,世界上隻有四種國家,發達國家、發展中國家、日本和阿根廷。

20世紀初,阿根廷是世界上最為富裕的國家之一。1880-1905年,阿根廷的GDP以年均8%的速度增長,甚至在1895年成為世界人均GDP最高的國家。由於自然資源豐富,被稱為“躺在穀倉和牛奶上的國家”。但是今天,它已經成為“中等收入陷阱”的典型代表,甚至從高收入國家降級為中等收入國家,落入“降級陷阱”。自20世紀50年代以來,阿根廷的主權債務違約就發生過7次。2024年,阿根廷國家統計局最新數據顯示,該國貧困率已激增至52.9%,創下20年來最高記錄。

阿根廷落入“降級陷阱”,完全符合製度經濟學理論,就是沒有建立一套國際化、法治化、市場化的現代製度,而且恰恰相反,違背經濟規律。

1、違背國際化,選擇封閉,拒絕開放,沒收外國資產、拒絕償還外債、對國內資本征收重稅、製造貿易壁壘、征收高額關稅。雖然轉移了矛盾,但是導致大量資本外逃,經濟長期衰退。

2、違背法治化,民粹主義盛行。以多數人的名義剝奪少數人的財產,通過行政手段實行收入再分配,政客試圖以此獲得底層民眾的選票。不先做大蛋糕,先想著怎麽分蛋糕,結果導致沒人做蛋糕,陷入共同貧窮。

3、違背市場化,實施大量管製措施,沒收外資和民營資本,損害了阿根廷經濟的活力和效率。

4、違背經濟規律,濫發貨幣。為了贏得選舉,競選者向老百姓開空頭支票,大幅提高工資、公費醫療、公費住房等,結果不得不濫發貨幣,導致嚴重的通貨膨脹。阿根廷新任總統米萊反思說:“如果印錢能消除貧困,那麽印文憑就能消除愚昧”

所以經濟增長的源泉是製度,而不是印錢。這是不少拉美國家的通病,管製過多、缺乏產權保護、逆全球化、民粹主義、高福利空頭支票、濫發貨幣、嚴重通脹,根本上是國際化、法治化、市場化的現代製度沒有建立起來。

日本是另一個例子高階版的“降級陷阱”案例。二戰後經過高速追趕,80年代日本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躋身OECD國家俱樂部,汽車、家電、半導體等出口十分強勁,國民信心爆棚, “日本第一”成為響徹一時的口號。

但是,隨著90年代股市樓市泡沫破裂,經濟長期零增長,物價通縮,人口老齡化,社會活力下降,企業大量外遷,國內產業空心化,陷入失去的“三十年”。

日本的經驗教訓,最近這些年國內討論的比較多,最著名的是辜朝明的“資產負債表衰退”理論。

“資產負債表衰退”理論認為,企業在資產價格膨脹或經濟繁榮時期舉債購買了很多資產,當資產價格泡沫破裂以後,負債端不變,但是資產端卻嚴重縮水,企業不得不持續償還負債,生產經營目標從“利潤最大化”轉為“負債最小化”,從而導致整個社會落入需求不足和經濟衰退的惡性循環。

怎麽辦?辜朝明認為,最有效的辦法是政府通過擴張性的財政政策來擴大總需求,推動經濟複蘇和企業居民資產負債表的修複。

但是很遺憾,日本過去三十年,在財政刺激方麵不僅力度不夠,而且經常猶猶豫豫,錯失良機。

很多經濟學家把日本失去三十年的“降級陷阱”主要歸結為宏觀政策不力,日本已經建立起了高度國際化、法治化、市場化的經濟製度,其實日本的老齡化少子化、勞動力市場僵化、終身雇傭製、年功序列製、中小企業活力不足、社會階層固化等也是重要的結構性製度原因。

對於中國而言,製度改革還未完成,城市化、戶籍製度改革、所有製改革等還需要推進,市場化和法治化還需要完善,中國還有大量的製度改革紅利有待釋放,因此當下中國需要經濟刺激+製度改革共同推進,中國經濟增長的潛力巨大。

如果這些製度改革紅利釋放,中國至少可以再實現10年以上的中速增長,跨越中等收入階段。這是製度經濟學給我們的啟示。

第四大關鍵詞,第四次科技革命。

第三大預測

第四次科技革命如火如荼,人工智能、新能源、商業航天、低空經濟、生物製造出現重大突破

截至2024年10月底,美股在全球資本市場總市值中的占比61%,其中,美股科技七巨頭英偉達、蘋果、微軟、穀歌、亞馬遜、Meta、特斯拉市值17萬億美元,在全球市場中占比18.9%。這表明科技創新達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美國華爾街和矽穀相互成就,活躍的資本市場為科技創新提供源源不斷的彈藥。

人類正迎來新一輪科技革命,這是繼蒸汽技術革命、電力技術革命、計算機及信息技術革命之後,人類的第四次科技革命,正在如火如荼展開。

我認為第四次科技革命有七大爆發領域:新能源、人工智能、低空經濟、商業航天、生物製造、可控核聚變、量子計算,這是新趨勢,也是新機遇。

大家有沒有想象過這些畫麵:以後在高樓層,打開窗戶就能取快遞、拿外賣;如果地麵塞車,地鐵擁堵,那就坐著飛行汽車出行。這些都是低空經濟的應用場景,這些原來在科幻電影裏的畫麵,正在變成現實。

今年3月,小鵬匯天的旅航者X2試飛,從廣州CBD的天德廣場垂直起飛,自動駕駛飛往廣州塔,全程往返6分鍾,比駕車快了20分鍾。低空經濟越來越受到重視,未來有望形成萬億級市場規模。

大家想象一下,在不遠的將來,我們會在低空構建起一套新的交通體係,和現在的公路、地鐵、高空飛機等互相補充。除了低空物流,低空交通,低空飛行器還能執行許多任務,比如目前低空飛行器用於農業已經相對成熟,播種、撒藥,實現智能、精細化農業。

以後低空經濟還能用於城市管理、應急救援。目前廣東省的布局很快,深圳、廣州、珠海都有像大疆、中信海直、億航智能、小鵬匯天等低空經濟的帶頭企業。

下麵我們聊聊商業航天。今年發生了一件大事:10月,馬斯克成功回收了星艦的推進火箭。星艦分為兩部分,火箭和飛船,火箭是用來助推的,飛船是用來載人或載貨。

馬斯克在火箭回收上實現重大突破。以往運送星艦的推進火箭都是一次性的,成本占到了一半,但是發射之後就報廢了。而馬斯克做到了連NASA都沒有實現的超重火箭回收,這將大大降低商業航天的成本。

而且,星艦的有效載荷達到150噸,上一個能回收的獵鷹9號是63噸,增加了一倍多。這意味著不僅能運送更多的人,也能搭載更多的物資,火星移民、月球旅行不再是夢想。

為什麽SpaceX作為一家商業機構能實現商業航天的技術革命?而美國官方的NASA卻沒能實現?NASA的管理和審批複雜,長期發展成為官僚機構,效率低下。怪不得馬斯克要成立“政府效率部”,聲稱將美國聯邦政府400多個部門減至99個,大幅削減浪費納稅人的財政預算。

SpaceX作為一家工程師文化的企業,以極致成本和極致效率著稱,研發火箭的經費隻有NASA的1/10,速度卻是後者的兩倍。2023年SpaceX發射了1984顆星鏈衛星、將1600噸有效載荷送上了既定軌道,占全球的80%。中國商業航天正在快速追趕,未來是星辰大海。

生物製造,可以製造萬物。可以解決傳統物質生產方式的痛點,以後物質生產方式更加清潔、高效,可再生。以往要獲得一種物質,要麽傳統化學製造,工廠、反應堆、高溫、高壓,環境汙染大,要麽動植物天然提取,量有限,而且破壞生態平衡。

生物製造則可以解決上述痛點。簡單來說,就是用生物體的機能進行物質加工與合成。舉個例子,人工合成澱粉。科研人員采用生物製造技術,將二氧化碳固定,合成澱粉。更厲害的是人工合成澱粉的速率是自然速率的8.5倍。

如果能把糧食生產從土地轉移到車間,就能解決單純靠天吃飯的不確定性,保障糧食安全。生物製造可能會改變未來的農業模式。生物製造,可生萬物。據預測,未來全球60%的物質生產可通過生物製造方式實現,在能源、化工、農業、醫藥、材料等領域大有可為,顛覆傳統的物質生產方式!

人類未來有沒有終極能源解決方案?有一種方案,“人造太陽”——可控核聚變。大家對風能、太陽能這些新能源熟悉,其實核聚變能也是新能源。核聚變能,是指氫的兩種同位素,氘和氚,結合形成氦,在這個核聚變過程中釋放出巨大能量。

什麽是可控核聚變?就是要實現可控的、能夠持續進行的核聚變反應,進而實現安全、持續、平穩的能量輸出。如果能在地球上實現可控核聚變,就如同掌握了“人造太陽”。核聚變的優勢很明顯:能量大、元素多、清潔、相對安全。

能量巨大,核聚變比核裂變強4倍,幾克氘氚就能提供一個人一生所需的能量。元素豐富,每升海水就有0.03克氘,經過核聚變後相當於300升汽油燃燒的能量。清潔,不產生溫室氣體。安全,核聚變與過去核電站的核裂變原理不同,失控風險低、放射性問題小。

科學界有一種看法,可控核聚變可能是人類的終極能源,一旦突破,人類將不再存在能源焦慮。因此,從2021年全球核聚變投資快速增長,不乏比爾蓋茨、索羅斯這樣的大鱷。

可控核聚變作為未來的先進能源,正處於從實驗堆邁入工程堆的階段,當前來看,技術上還需突破,比如要發展耐高溫材料、超導材料,讓反應可控、可持續。

這一領域的全球投資正在快速增長,有一種觀點認為,預計2030-2040年可以實現商業並網。如果夢想成真的話,全球能源格局將發生巨變。

當然,還有很多激動人心的前沿科技正在取得重大突破。比如,新計算理論——量子計算,未來量子計算有望讓全球算力再次飛躍,在解決複雜問題上提供指數級的加速。12月11日,穀歌發布新一代量子計算芯片Willow,在全球科技界引起巨大轟動。未來量子計算在AI大模型、藥物研發、可控核聚變、電池設計等諸多領域中應用潛力巨大。

腦機接口技術,未來如果大規模應用,將極大改善殘障人士的生活質量,治療抑鬱症、自閉症和失眠,甚至人類實現數字永生。

馬斯克的Neurolink,國內的BrainCo,都在這個領域積極進行科學探索。2024年6月,澤平宏觀商學的企業家遊學杭州強腦科技BrainCo,大受震撼。基因技術,破解人類自身基因密碼,以促進人類健康、預防疾病、延長壽命。

人類10萬個基因信息被破譯後,將成為醫學、生物製藥技術創新的源泉。2024年7月,澤平宏觀商學企業家遊學華大基因,CEO尹燁博士生動地給大家科普了基因技術與長壽科技。

同時,第四次科技革命也帶來了一些挑戰和問題。例如,新技術的應用可能導致一些傳統產業的消失和就業崗位的減少,從而加劇失業和貧富差距。科技的發展也帶來了一些新的社會問題,比如信息安全、隱私保護、倫理問題等,這些問題需要引起足夠的重視。

新能源、人工智能、低空經濟、商業航天、生物製造、可控核聚變、量子計算七大領域出現重大突破,我們正身處第四次科技革命的浪潮之中,新的機遇正在湧現。

第四大預測

中國拉開大規模刺激經濟的序幕,提振信心,全力拚經濟,大力發展新基建、新質生產力

經濟學研究,很重要的價值是發現規律,運用規律。2010年,我參與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的研究課題“如何跨越中等收入陷阱”,課題組研究了幾十個國家、幾百年的經濟發展曆史,我們得出一個重要結論:中國經濟正處於“增長階段轉換”的關鍵時間窗口。

2014年下海,除了預測“5000點不是夢”,還提出了“新5%比舊8%好”。十年前我判斷中國經濟新的增長平台是5%左右,增長曲線是“經濟L型”,經濟從要素驅動型向創新驅動型轉變。

2017年提出“新周期”:中國經濟步入增速換擋期“經濟L型”的一橫,正站在“新周期”的起點上,以房地產、重化工業為代表的傳統產業峰值已過,以高端製造、數字經濟為代表的新興產業崛起。

2019年提出“新基建”:與傳統的“鐵公基”老基建不同,未來拉動中國經濟的關鍵是新基建,新一代信息技術、新能源、人工智能、數字經濟等,打造中國經濟的新引擎。

前麵,我們基於製度經濟學,提出經濟形勢的分析框架:經濟長期看製度、中期看技術、短期看政策。下麵我們用這個框架分析2025年中國經濟。

經濟短期看政策。2024年9月下旬以來,國家發布增量政策,拉開了大規模經濟刺激計劃的序幕,力度為過去五年之最。

傳遞八大積極信號:一是加力推出增量政策;二是加大財政貨幣政策逆周期調節力度;三是促進房地產止跌回穩;四是努力提振資本市場;五是促進消費;六是推出促生育配套政策,完善養老產業;七是幫助民營企業渡過難關;八是兜底民生,就業優先。

近年來我國在新基建、新質生產力領域取得長足發展,同時在控房價、去杠杆方麵取得積極成效,為高質量發展打下堅實基礎。但是,在短期經濟運行、股市、房市、就業、居民收入、民間投資、地方財政等方麵也遇到不少挑戰。

隨著房地產泡沫明顯去化、美聯儲開啟降息周期,為財政貨幣政策的調整提供了有利條件,當前是推出大規模經濟刺激計劃、提振信心的關鍵時間窗口

9月下旬以來,我國推出了一係列提振經濟的增量措施:降息降準、降低存量房貸利率、創設新工具支持資本市場、降低首付比、放鬆樓市限購、10萬億化債、收儲商品房去庫存、注資銀行、增加民生支出等。10月以來,我們看到製造業PMI新訂單指數、商品房銷售等均出現了回暖,說明9月下旬以來的刺激政策初顯成效。

2025年我們還將麵臨世界經濟放緩、地緣動蕩、脫鉤斷鏈、加征關稅等全新的挑戰,未來還需要政策持續發力,提振民營經濟信心。出手要快,出手要重,信心比黃金重要。宏觀上是數據,微觀上是多少家庭的悲歡離合。

最近不少投資者和企業家反饋他們的擔心:這次刺激政策能否可持續?經濟能否起來?站在曆史的十字路口,相信我們一定能做出正確的選擇。

未來保護民營經濟,堪比十萬億刺激,今年的諾貝爾經濟學獎授予製度經濟學表明,市場化和法治化的製度是經濟增長的源泉,這也是當前經濟發展的關鍵。發展是最好的化債,經濟如果不發展,債務將永遠化不完,未來要把發展放在首要任務,全力拚經濟。

經濟中期看技術。科技是第一生產力,當前全球第四次科技革命如火如荼,帶來新機遇,開啟新周期。

什麽是拉動經濟的最好辦法?就是“新基建”,通過財政貨幣政策擴張支持新基建,短期有利於穩增長、穩就業,長期有利於打造中國經濟的新技術、新引擎。

什麽是“新基建”?如果說過去20年公路、鐵路、橋梁、機場等“老”基建支撐了中國經濟快速增長,並成為世界工廠,那麽未來20年支撐中國經濟創新發展的一定是新基建。

新基建包括新型能源體係、新能源汽車、充電樁、新一代信息技術、芯片半導體、數字經濟、人工智能、生物製造、商業航天等。新基建正在挑大梁,不是簡單重走老路,而是麵向未來,抓住第四次科技革命的重大機遇,進行技術升級和產業升級。

中國在全球號稱“基建狂魔”,這是我國的製度優勢。基礎設施具有很強的外部性、外溢性,以及對其他產業的重要基礎支撐作用。

經濟長期看製度。長期的經濟增長,製度更重要。國家的發展離不開創新,而創新離不開自由包容的土壤,隻有好的製度土壤才能生長出技術創新和企業家精神。

什麽是好的製度?現代製度經濟學認為,包容性製度是經濟增長的源泉,國家成功的基石,主要特征是保護產權、公正司法、契約精神、法治精神、市場機製。這不僅可以解釋世界經濟增長的分化,也可以解釋改革開放四十多年中國為何如此成功。未來我們需要為企業家營造良好的營商環境。

民營經濟是市場活力的源泉,貢獻了“56789”,即民營經濟貢獻了中國經濟50%以上的稅收、60%以上的GDP、70%以上的技術創新成果、80%以上的城鎮勞動就業、90%以上的企業數量。保護民營經濟,堪比十萬億刺激。

10月10日,司法部、國家發展改革委公布《民營經濟促進法(草案征求意見稿)》,提出改善營商環境,幫助企業渡過難關。民營經濟有活力、有信心、積極投資,則中國經濟就能觸底複蘇,就業、財政、創新等就能隨之改善,股市繁榮、房地產止跌回穩就能實現。

越是在經濟困難時期,越要休養生息,減輕稅負。稅不是查出來的,更不是罰出來的,是發展出來的,隻要全力拚經濟,經濟繁榮,稅自然就有了。

對於2025年經濟形勢,我有六大判斷:

一是全球開啟降息周期,打開國內貨幣政策寬鬆的空間;

二是特朗普2.0帶來再通脹和關稅上升風險,我們需要提前做好準備,打鐵還得自身硬;

三是國內拉開大規模經濟刺激計劃的序幕,力度空前;

四是出台一係列提振民營經濟信心的舉措,營商環境改善;

五是這一輪經濟刺激計劃不是重走老路,而是大力發展以新能源、人工智能、芯片半導體、商業航天、生物製造、數字經濟等為代表的新基建、新質生產力;

六是樓市政策不斷放鬆,一二線核心城市有望止跌回穩,三四線城市將繼續去庫存。

我認為,隻要推動新一輪市場化、法治化導向的改革開放,未來最好的投資機會就在中國。中國有14億人,全球最大的統一市場。城鎮化率66.2%,還有15個百分點以上的空間。人均GDP剛剛1.2萬美元,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還有很大潛力。產業鏈完善,人口紅利向人才紅利轉變。

人才是經濟活力的基礎。今年我們與智聯招聘聯合推出《中國城市95後人才吸引力排名》中,基於3.6億職場人數據,深圳連續兩年位居榜首。深圳為什麽對人才有這麽大的吸引力?這離不開深圳蓬勃發展的產業,高度市場化的營商環境,不斷開放的姿態,更離不開默默為這座城市奉獻的一群人。

我想以深圳為例,聊聊人才集團的故事。在各地發展新質生產力的實踐中,“人才”已成為越來越醒目的關鍵詞。深圳走在了時代的前列,2017年深圳人才集團亮相,成為國內最早以政府為主導的人才集團。

目前,共計服務各級單位超50萬次,服務各類人才超5千萬人次。在這個AI、科技成為主流的時代,勤勞的深圳人,從來就沒有停下過改革的腳步。在今年的高交會上,人才集團展示了“AI數字人24小時直播帶崗”、“深圳首個人才虛擬產業園平台”等多項創新成果。

同時,緊抓新媒體風口,與頭部MCN機構共創多個“人才爆款”作品,講述深圳人才故事。讓更多的人來到深圳,喜愛深圳,在深圳安居樂業,創新創業。人才集團通過科技創新的工具、務實有效的服務,為把深圳建設成為最具國際競爭力的人才高地做出了積極貢獻。

放眼全球,這是一片奮鬥的熱土。隻要把發展放在首要任務,宏觀政策加大刺激,微觀政策加大放活,提振民營經濟信心,中國經濟前景一定是光明的!

第五大預測

企業從出口到出海,從紅海到藍海,全球化本質上是本土化,踏上征程,走向世界

為什麽要出海?因為從出口到出海是大勢所趨。過去40年,中國快速成為“世界工廠”,出口貿易份額占全球比重從1978年0.7%提升至2023年14.2%,連續7年保持貨物貿易第一大國地位,中國製造業產值占全球1/3。而且出口產品不斷升級,從“老三樣”(服裝、家具、家電)向“新三樣”(電動車、儲能、光伏)升級,現在中國已經成為全球第一汽車出口大國。

與此同時,有些海外區域也出現了反彈,因為中國製造業太強大了,產品物美價廉,當地的產業和就業就會受到衝擊,越來越多的海外地區希望中國企業能夠到當地帶動就業,幫助當地發展,而不隻是當作銷售市場。

而且這些年,貿易保護主義盛行,各國都意識到供應鏈安全的重要性,開始出台各種措施鼓勵產業回流。

與此同時,美國搞起了脫鉤斷鏈、小院高牆、友岸外包,試圖推動“中國+1”,也就是在中國以外建立新的製造中心,減少對中國製造業的依賴。站在國內看,這些年,國內越來越卷,價格戰此起彼伏。

如果你覺得國內14億人的市場太卷了,沒關係,讓我們放眼全球82億人的大市場,那裏有5-10倍廣闊空間。很多行業在國內是紅海,出海就會變成藍海。

更何況,前麵已經有海爾、海信、聯想、美的、名創優品、蜜雪冰城、傳音、SHEIN 、TikTok這些成功的出海企業激勵著我們,當年美國、德國、日本、韓國企業的全球化之路啟發著我們。全球更大的市場在召喚著我們。

從生產組織能力,品牌能力,到技術實力,中國企業具備了出海條件。現在中國企業已經不是低端的代表,而是高技術、高品質和高質量的代表。

麵對這些新趨勢和外部環境,最好的辦法是出海,從出口到出海,從紅海到藍海。天時地利人和都具備,踏上征程,走向世界。出口,就是把海外當做目標市場,把產品和服務銷往外海;而出海,則要把工廠、供應鏈、物流、銷售整建製地搬向海外,很多能力要重建。從某種程度上這是這一代企業家的曆史使命。

既然出海是大勢所趨,那麽出海到哪裏去?怎麽出海?站在全球,發現到處是機會。

比如中國文化“走出去”就迎來了巨大的機會,世界對於中國文化的興趣不斷攀升。

白酒是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載體,中國酒企正在積極的“走出去”。前三季度,中國酒類出口量同比增長7%,出口額同比增長9%,量價齊升,出海成為中國白酒行業的第二增長曲線。

以洋河為例,作為傳統名酒,全球“朋友圈”持續擴大,產品遠銷六大洲、75個國家和地區。在眾多國際盛會上相繼亮相,如中法建交60周年慶祝活動、G20巴西峰會等。8月,洋河啟動了“夢之藍手工班·全球行”活動,將中國高端年份白酒打造成了連接世界、傳遞友誼的文化使者。

為什麽洋河能走向全球?因為它有龐大的產能和儲量。9月,吉尼斯世界紀錄認證洋河的7萬口窖池和2020口明清老窖為“最大規模的白酒窖池群”,這是洋河決勝高端年份老酒的底氣。

洋河創造了“固態酒產能、高品質原酒儲能、陶壇儲酒規模、綿柔年份老酒體量”均居世界第一的領先地位,讓洋河有能力去做“百裏挑一”的真實年份老酒,“用料不計成本、用工不計代價、用時不計歲月”、夢之藍手工班是首家獲得“中國酒業協會”授權、由第三方認證機構“方圓集團”權威認證的中國高端年份白酒,“品質之上,唯有真年份;年份之上,唯有洋河夢之藍手工班”。

如今,中國品牌正揚帆起航,進軍全球。道阻且長,行則將至,我相信,夢之藍手工班,作為中國高端白酒的代表,承載歲月的沉澱和匠人的執著,一定會帶領中國白酒走向世界!

全球價值鏈體係,存在國際三角分工:參與創新活動的經濟體主要分布在北美(美國、加拿大)、西歐(德國、荷蘭、法國、英國等)以及日本和韓國,中國也在加入創新活動行列;參與製造業的經濟體分布在中國、東盟和印度等;參與初級產品的經濟體分布在拉美、非洲、俄羅斯、中東等。

出海目的地,亞洲尤其東南亞是最主要的目的地,這裏有6.8億人的廣闊市場,有年輕的勞動力,有豐富的礦產資源,是中國的近鄰,對華整體比較友好。

中國人均GDP1.2萬美元,東南亞大部分國家人均GDP4000-8000美元,相當於中國的90年代-2000年初,生機勃勃,前景無限。

歐美國家適合在那裏建立研發中心和跨境電商中心。研發中心可以學習先進的技術,跨境電商中心可以繞開關稅壁壘。歐美市場是全球主要的消費需求市場和創新發源地,美國GDP占全球的26%,有3.35億人口。

共建“一帶一路”國家與中國非常友好,在基礎設施建設、投資設廠、資源能源等方麵有廣闊的合作空間。中東地區適合光伏、風電企業出海,那裏有豐富的風光電資源。中東有石油美元,也是風投資金的重要資金來源,有好項目可以找中東資金。拉美有非常豐富的鐵礦石、鋰礦、農產品等資源,有充沛的勞動力,非常適合中國製造業、農業和能源企業出海。

隨著全球產業鏈遷移,未來全球製造業不再中國一家獨大,但是也沒有誰能替代中國,未來將形成“中國+N”的格局:中國+越南、墨西哥、印度、印尼、土耳其、匈牙利等。

怎麽出海?全球化本質上是本土化。出海不是出口,也不是出差,關鍵是融入當地。

本土化就是全球化,順應他國文化習俗,注重ESG形象,真正帶動當地就業稅收經濟發展,融入當地。了解所在行業法律法規,與當地政府、供應商和合作夥伴建立良好的關係。

中國線下零售成功出海的案例是名創優品。過去,中國製造成功走向全球,但消費領域,往往是山姆、Costco這些海外零售大品牌來中國,而中國的線下零售,出海成功的案例較少。

名創優品,作為中國品牌,成功出海。它是首個入駐美國紐約時代廣場的中國品牌,也是首個入駐法國巴黎香街的中國品牌。名創優品在全球開店已經超過7400多家,海外開店約3000家海外營收占一半。在紐約、倫敦、巴黎這些全球大都市的核心商圈,名創優品和愛馬仕、LV、香奈兒當鄰居,正在把中國優質的產品,用品牌的方式向全球輸出。

其實出海從戰略到落地,需要很多實戰經驗。比如,像北美,東南亞,南美,歐洲這四大市場,中國品牌第一站應該去哪裏?作為先行者,名創優品已形成了一套經驗和方法論

比如最優出海地選擇、全球組織架構搭建、海外產品組合……現在有許多大企業正在向名創優品取“出海經”,葉國富說,中國品牌一定要大膽地、有勇氣地走出去,才能贏得一個新的藍天。未來10年,名創優品立誌將帶領100個中國IP走向世界,中國品牌一起走出去。

年輕企業成功出海的案例是歐定。有朋友會問,這些成功出海的企業要麽是成熟大企業、要麽是新賽道,傳統行業或年輕企業能不能獲得出海的門票呢?

今年我參加了一場歐定頭等艙高彈襯衫的全球戰略發布會,啟發很大。說起襯衫,很長一段時間大家都認為是紅海競爭,低附加值,“七億件襯衫換一架飛機”。那麽這樣的行業有沒有機會?隻要有用戶需求痛點的地方,就有機會!

經常穿襯衫的商務男士都有一個痛點,坐飛機高鐵,襯衫裹在身上緊繃不舒服,還容易皺,衣領穿久了容易塌。所以歐定找到了高彈襯衫這個品類賽道。我今天穿的正好也是歐定襯衫,彈性非常好,怎麽動都不緊繃,衣領穿久了也不塌。

而且之所以看起來非常合身,是因為他們應用了AI在線量身定製。歐定成立短短四年,不僅在中國高端襯衫全網銷量遙遙領先,且已經成功出海,暢銷全球56個國家,成為全球30萬高端男士的首選。

上個月歐定發布了冬季新品,針對商務人士冬天穿衣很難有型的痛點,他們又進行了技術革新,研發了輕盈保暖,“1件抵3件”的冬暖款。當然,這隻是眾多中國品牌的一個代表,相信隻要有好的產品,品質領先,立足中國,麵向全球,每個行業一定能實現從紅海到藍海的突圍。

成功輸出管理的案例是海爾。海爾是中國最早一批成功出海的企業,2024年8月我到海爾調研學習,跟董事局主席周雲傑及其高管進行了交流,並參觀了企業。2012年海爾海外營收占比29%,到了2023年海外營收占比超過52%。

海爾在國際並購中沒有派出自己的管理人員,用的還是原來的海外人員,但要輸出管理思想和模式:人單合一。比如,海爾2016年兼並美國通用家電GEA,人單合一引進之後,改變了GEA原來的薪酬製度,大幅擴大了享受到期權的人數,獲得超利分享,激發了每一個人的活力。

成功輸出品牌的案例是海信。海信電視不僅連續20年占據中國市場第一,從近3年來,海信電視全球出貨量市占率從9.9%提升到13.6%,穩居全球第二。海信三次讚助歐洲杯,兩次讚助世界杯。通過堅持體育營銷17年,海信連續8年成為海外民眾最熟悉的排名前十位的中國品牌。

中國企業的出海,要通過技術、品牌的持續投入,成為一個真正贏得全球口碑的世界一流企業。

成功出海的案例還有很多,比如,憑借“你愛我、我愛你,蜜雪冰城甜蜜蜜”火遍全球的蜜雪冰城,在全球開店三四萬家,成為全球前五的連鎖餐飲店,主打性價比奶茶和供應鏈。

再比如,TikTok作為字節跳動旗下的海外短視頻社交平台,憑借個性化的推薦算法、成功的內容營銷、火爆的網紅直播帶貨,火遍全球。截至2024年8月,TikTok全球月活躍用戶數達16億,美國月活躍用戶數達1.7億,成功躋身全球社交媒體平台的前五。全球人口超過20%都在使用TikTok。

從出口到出海,從紅海走向藍海,中國企業的大航海時代正在到來!

第六大預測

人工智能迎來寒武紀大爆炸,圖像識別、人形機器人、AI 助手、AI消費電子、AI科研超級應用呼之欲出

諸位,AI正在改變人類曆史進程。一些企業正在引領新趨勢,英偉達市值突破3萬億美元,最新的芯片一發布就被搶購一空。OpenAI發布了SearchGPT,要直接顛覆搜索引擎行業。特斯拉推出沒有方向盤的汽車,國內文心一言、抖音豆包們火遍全網。

誰會成為下一個英偉達?如何抓住AI浪潮的新機遇?讓我們先從深度學習革命講起。

大家知道今年的諾貝爾物理學獎頒給了什麽領域嗎?對,人工智能。兩位獲獎者,左邊的是約翰·霍普菲爾德,物理學家,1982年發明了霍普菲爾德神經網絡,讓機器擁有了記憶能力。

右邊是傑弗裏·辛頓,傳奇的計算機科學家,在前者的成果上發展出了深度學習,堅持研究神經網絡路線長達50年,用圖形處理GPU加速了AI時代到來。這兩位科學家為人工智能革命做出了傑出貢獻。

我們先來做個著名的小遊戲,“看圖識貓”,諾獎得主就是通過這個遊戲,突破了AI發展30年的瓶頸。這五張圖中,一共有幾隻貓。我相信,在座的各位100%都能拿答對。這五隻都是貓,有像老鼠的貓、也有像蛇的貓,還有液體貓。

各位在今天之前,有見過上麵幾隻貓的照片嗎?沒有。那為什麽大家能正確識別呢?因為見過其他的貓,大腦幫我們歸納了貓的特征。學習特征,就是我們人類智能的來源。人工智能也是如此,本質就是特征和學習。

12年前,穀歌參加了一場找貓的比賽,也是計算機視覺的比賽:將上百萬個含有貓的視頻作為學習樣本,交給機器去觀察學習貓的特征。世界上最早的AI之一——“穀歌貓”,用了16000塊CPU,準確率有74%。但是,當年的冠軍僅僅用了4塊英偉達的GPU,就達到了84%的準確率。

是的,當年的冠軍就是辛頓團隊,今年獲得了諾貝爾物理學獎,他對AI界做出了突破性的貢獻。辛頓最早意識到GPU在AI學習領域的潛力,並且進行了探索。

今天英偉達成為全球市值最大的公司,但12年前,英偉達芯片在科技大廠的眼裏隻是玩具,辛頓帶領兩個學生,用了四塊GPU,實現了更高效、更準確、成本更低的AI訓練,轟動了學術和產業界。

為什麽GPU比CPU更厲害?CPU是個通才,能夠串聯執行各種各樣的任務。GPU的通用性不如CPU,但是強項在於並行計算。一塊CPU就好比1位數學家,GPU好比1萬個小學生。

AI訓練就像剛才識別萬億張圖片,1個數學家的速度肯定不如上萬個小學生,數學家雖然擅長解決複雜的問題,但在大規模簡單任務上不如上萬個小學生同時進行。從那之後,AI界意識到了GPU作為算力工具,可以突破深度學習的瓶頸,全球科技大廠就開始了搶人才、買團隊、囤芯片。

快速發展的十年裏,AI先後在電子遊戲、棋類運動上擊敗人類。2016年,阿爾法狗大比分戰勝世界圍棋冠軍,震驚全球。Deep Mind團隊采用深度學習,在GPU算力支持下,僅僅用了兩年時間訓練。在短短幾年內,AI學習的速度超乎想象。

2025年將是AI超級應用元年。我把AI的超級應用歸為4大類:

第一類超級應用是智能體。比如AI智能體也可以像人一樣、擁有一個物理的軀體,能感知、能互動,成為具身智能體。

智能駕駛汽車就是典型代表,特斯拉最新的RoboCab已經進化到了不用方向盤,百度蘿卜快跑現在跑在多個城市的公開道路上。這是和以往最大的不同,從解放雙手雙腳,到解放大腦,已經成為現實。但智能駕駛還不是終點。

現在我們看到的智能駕駛,很大程度上是在為人形機器人鋪路。人形機器人和以往的機器人有什麽不同?以往的,比如工業機器人,掃地機器人,裝貨機器人,都是在特定領域完成特定任務。但人形機器人不一樣,可以像人一樣學習各種技能,勝任各種任務。比如,特斯拉在10月發布會展示的人形機器人,功能強大,可以在發布會現場當酒保,也可以在電池工廠打工。

還有一種門檻低的智能體,每個人都能做、都能用,比如由百度和朱有勇院士團隊共同打造的首個農業智能體,“農民院士智能體”,基於文心大模型,以對話的方式模擬朱院士與用戶之間進行問答。村民可以隨時提問旱地稻種植條件、培育技術等實際生產問題,促進科技助農惠農。

第二類AI超級應用是專業大模型。我做了一個矽基分身,請他來給大家講講專業大模型。

renzeping.ai:專業大模型將超能力帶給各行各業。大家還記得今年春節刷屏的 Sora 大模型嗎?一鍵生成視頻,讓人真假難辨,Sora 就是視頻領域的專業大模型,讓人人都能通過 AI 製作動畫和建模。

未來電影和廣告的製作成本將會大幅縮減,扔進一部小說,產出一部大片,或許在不遠的將來變成現實。一夜間改變一個行業,這樣的變革也在其他領域醞釀。

第三類超級應用是AI 消費電子。再請我的矽基分身講講 AI消費電子。

renzeping.ai: 比如蘋果的 Vision Pro,Meta 的智能眼鏡,都是用 AI構建虛擬世界與現實橋梁。還有聯想的 AI PC,手機領域各大廠商齊上大模型,AI 讓全球消費電子煥然一新,未來肯定也還將孕育出更多顛覆式產品與體驗。

這是矽基智能為我定製的矽基分身,不僅外形像我,還訓練了我的知識庫,能實時解答財經問題,還能理解感知對話的情緒,歡迎大家來renzeping.ai和我聊天!其實,矽基分身也是AI超級應用,讓每個人都能分身有術。比如家長可以定製自己的矽基分身,陪伴孩子一起學習,實時解答孩子的問題。未來矽基分身將重新定義知識分享和個人影響力的邊界。

第四類超級應用是AI科研,幫助人類突破科研的邊界,推動社會的進步。

中國是仿製藥大國,創新藥和世界有差距,主要是因為創新藥研發失敗率極高,一般需要花費10億元,周期10年,成功率僅10%。現在有研究證明,如果用AI發現靶點、篩選化合物可以大幅提高成功率,並且縮短研發周期40%到60%。

像老年癡呆、漸凍症甚至癌症這些困擾社會幾個世紀的疑難雜症,以後都可能靠AI來解決。有人說,再過十年,人類的壽命在科技助力下將大大延長,活到120歲都不再是夢想。

AI超級應用爆發還有個前提,就是消除大模型的幻覺。百度今年發布了一項新的圖片生成技術——iRAG,用檢索增強的方法,消除圖片的“機器味”,提高文生圖的準確性和實用性。有了準確性,AI的應用空間才能打開。

AI時代,不僅要超級應用,更要打造數百萬的“超級有用”,形成龐大豐富的AI應用生態,讓每個普通人都能參與到AI浪潮中。比如,百度今年還發布了一款無代碼工具“秒噠”,不用寫一行代碼,說話就能開發應用,大幅降低了AI應用的開發門檻。

前段時間,DeepMind 的聯合創始人穆斯塔法·蘇萊曼出版了《浪潮將至》,我讀後深受啟發。未來人工智能將帶來深刻變革,比如,智能駕駛、藥物研發、智能機器人、智能助手、智能搜索,人類生產生活的所有領域都將被人工智能改變。但是,也帶來智能病毒研發、智能網絡攻擊、智能機器人武器化、大規模失業等一係列重大挑戰。

未來會從人工智能,進化到通用人工智能,超級智能嗎?深度學習技術的快速進步會導致超越人類的智慧出現嗎?隨著人工智能的寒武紀大爆發,人類如何趨利避害在新技術革命浪潮中生存下來?這都是擺在人類麵前的問題。

穆斯塔法·蘇萊曼認為人工智能引領的這波技術浪潮有令人擔憂的4個特征:1)非對稱性——技術的高度非對稱影響,使得你不必力量相當、規模相當地進行對抗,新技術會使那些看似強大的勢力暴露出難以想象的弱點和破綻。

比如,配備了人工智能技術的廉價無人機,可以實現人臉識別、自動武器瞄準,而摧毀這樣幾百美元的無人機卻需要幾百萬美元的導彈,如果有幾千幾萬這樣的無人機群出現,這種戰爭將完全是非對稱的,現代戰爭的形態完全被改變。

2)超級進化性——這些技術以驚人的速度迭代改進。未來有沒有可能通過人工智能研發出一種可以自我進化的病毒,導致全球大流行病。有沒有可能通過人工智能研發出一種快速學習的網絡病毒,進行大規模網絡攻擊,或者高效運轉的量子計算機,導致全球的加密基礎設施形同虛設。

3)通用性——它們能夠服務於多種不同的目的。人工智能藥物研發,既可以用於攻克疾病,也可以用於製造大流行病的病毒。深度學習可以管理交通流量,模擬核聚變反應,開發清潔能源,優化航線,研發新材料,推進基因編碼,幫助智能製造。人工智能還能夠幫助管理零售庫存,提供PPT寫作建議,診斷疾病。我們在工廠、寫字樓、醫院、學校、家庭等等所有領域都會遇到人工智能。

4)自主性——與其他技術相比,這些技術越來越展現出一定程度的自主性。高階版的智能駕駛展現出了強大的自主性,能夠自主應對路況。戰勝了世界圍棋冠軍李世石的阿爾法狗也展現了強大的自主性,其中有名的第37步妙棋就不是來自人類指導,而是阿爾法狗自行發掘的策略。

人工智能的這種自主性將會催生很多新奇且難以預料的後果。正是這些特征相互交織,使得技術潛在的收益巨大,但也可能威脅到人類安全甚至全球秩序。比如虛假信息製造機器,人工智能製造的虛假視頻和圖片完全可以以假亂真,進行網絡詐騙或者抹黑他人。

比如在總統大選前,製造候選人種族歧視的虛假視頻在網上瘋傳,就有可能幹擾選舉。本來就“造謠一張嘴,辟謠跑斷腿”,如果再加上用人工智能造謠和傳播,以後網絡世界你很難保證你看到的哪些是真的,哪些是假的。

發展AI,安全第一。大家還記得10月特斯拉發布會的標題嗎?叫“We Robot”,20年前有一部經典科幻片,I Robot,講的是機器人產生自我意識,對抗人類,最後與人類和平相處的故事。

AI浪潮將至,什麽是決勝因素?算法、算力、數據,還是科學家和企業家精神?回到今年諾貝爾獎,辛頓當時選擇的AI路線叫“深度學習”,由於當時算力條件不夠,數據規模太小,AI界的權威全是深度學習反對者。

坐了30多年冷板凳的辛頓,在2012年時選擇用GPU證明深度學習價值,那時他已經65歲了,沒有人確切知道這條道路能否成功。同樣是全球的新股王——英偉達,也是在前些年業界普遍反對投資深度學習的時候,黃仁勳ALL IN 人工智能,ALL IN GPU,戰勝CPU時代的霸主英特爾,重塑英偉達,把一家小公司帶到了全球市值第一,成為新的王者,GPU點燃了人工智能的火花。

《英偉達之道》描述了黃仁勳的創業精神:以光速工作,扁平化組織,坦誠溝通,聚焦GPU,抓住人工智能機遇,第一性原理,以及喊出了“我更強!我更快!你們無法打敗我!”敢於麵對不確定性,對信念堅定不移,正是這種科學家和企業家精神推動了科技進步。

第七大預測

新能源革命加速前進,汽車出海、智能駕駛、固態電池、儲能、氫能醞釀新機遇

當前正處於第三次能源革命,從化石能源轉向可再生能源,風電、光伏、氫能等,中國有望在第三次能源革命中換道超車。今年我國新能源汽車銷量節節攀升,7月,新能源乘用車月滲透率超50%,首次超過燃油車。截至11月,新能源汽車銷量首次突破1000萬輛,預計全年銷量有望超過1300萬輛,同比增長30%以上。

我在2019年認為新能源是新基建的關鍵之一。2021年提出“當下不投新能源,就像20年前沒買房”。新能源革命的上半場是電動化,汽車和鋰電,下半場是智能化,智能駕駛、儲能和氫能。

未來新能源的第一大變化是汽車出海。新能源汽車出海為中國車企提供了換道超車的絕佳機會。2023年中國汽車出口491萬輛,新能源出口120萬輛,超越日本,首次登頂全球第一。2024年中國汽車出口預計同比增長30%,蟬聯世界第一。

中國車企剛剛開始全球化進程,日本車企的全球化之路值得我們學習。2023財年豐田汽車的全球銷量944萬輛,淨利潤超300億美元,是全球車企利潤第一,79%的銷量來自海外市場。反觀,中國車企80%以上營收來自國內,價格戰導致利潤率極低甚至虧損。

90年代日本車企為規避美國汽車出口限製開始在海外設廠,進行全球化經營。當前中國新能源車企麵臨的形勢跟當年日本類似,未來出海是大勢所趨。當前歐洲的新能源車滲透率是17%,東南亞是1.7%,這些地區的電動化空間巨大。相信在未來的5-10年,中國新能源汽車馳騁全球,為全球的電動化做出貢獻。

未來新能源的第二大變化是智能駕駛。諸位,我們想象一下,某一天當你預約出租車時,進入車內,你會發現沒有司機,甚至沒有方向盤,一切控製都交給了智能駕駛。

今年澤平宏觀商學的企業家同學,遊學了百度蘿卜快跑、蘑菇車聯代表的智能駕駛產業鏈,我們跟蘑菇車聯創始人朱磊學習了車路雲一體化,在北京亦莊體驗了百度蘿卜快跑,主駕無人的全自動駕駛,十分震撼。

智能駕駛有兩種技術路徑,一種是單車智能,比如特斯拉的FSD,第二種是車路協同,車路雲一體化策略。單車智能FSD的核心在於車輛自身的智能化。通過車輛上的傳感器和內置算法來實現自動駕駛,不依賴於外部的網絡和基礎設施。

而車路雲一體化則強調車輛、道路基礎設施和雲端數據處理平台的深度融合。通過路側和雲端的協同工作,提供更全麵的感知和數據處理能力,實現交通的全局優化,提高整體的智能駕駛效率和安全性。

今年,中國的智能駕駛在車路協同方麵取得了重大突破。7月北京、成都、武漢等20個城市成為“車路雲一體化”試點城市,智能網聯新項目正在快速推出,規模都在百億級以上,這是中國下一個萬億級的“新基建”。

今年是全球智能駕駛商業化快速落地的一年:10月特斯拉發布Robotaxi。到今年,百度蘿卜快跑已在全國11個城市示範應用。隨著車路雲一體化大規模建設,智能駕駛快速推進,商業模型跑通,萬億級新賽道正在出現。

新能源第三大變化是固態電池。技術有望突破性進展,未來真正解決我們的續航焦慮、安全焦慮。固態電池有三大優點:

固態電池的能量密度更高。固態電解質成分適配更多的正極材料,能大幅提升能量密度,理論上固態電池能量密度可以是磷酸鐵鋰5倍以上。固態電池更安全。因為用的是固態電解質,本身不是易燃物。固態電池壽命更長。固態電池可循環1萬次,至少用二三十年。而當前磷酸鐵鋰電池的循環壽命約3000次,固態電池是它的三倍。

固態電池是能源革命的又一奇點。去掉了電解液的空間,固態電池更輕,可用在飛行汽車、低空經濟,未來還能用在智能穿戴設備中,有了更多的想象空間。

當然,固態電池商業化還麵臨一些技術難題,比如界麵問題,液態電池因為有電解液,正極和負極都浸泡在電解液裏,鋰離子就可以順暢的流動,離子導電率高。這就是固-液界麵。而固態電池沒有電解液,正極和負極直接貼在一起,而正極和負極還不能做到100%的緊密貼合,這就導致鋰離子流動阻力加大,離子導電率不高。

業界正在努力攻克這個固-固界麵問題。未來隨著界麵問題的解決,固態電池大規模應用將帶來能量密度更高、續航裏程更長、安全性能更可靠的新電池技術。

新能源第四大變化是鈣鈦礦等風電光伏新技術突破。現在,鈣鈦礦正處於從0到1的突破時刻,未來將會打破現有光電轉換效率上限。今年,鈣鈦礦太陽能電池技術取得重大突破。比如,南京大學公布的全鈣鈦礦疊層光伏電池,轉化效率達到28.2%,刷新世界紀錄。鈣鈦礦電池作為第三代新型薄膜電池的代表,正在快速實現產業化,國內已有近幾十家企業宣布鈣鈦礦電池投資計劃。

風電正走向大兆瓦、深遠海時代。我國自主研製的風機葉片長度已達到143米,是全球已下線的直徑最大的風電葉片。我國深遠海風能資源可開發量是近海的3到4倍,未來深遠海、漂浮式風電都是藍海市場。

新能源的第五大變化是氫能發展提速。今年全球氫能領域取得了顯著進展。根據國際氫能委員會的報告,過去四年中,全球氫能項目投資額激增七倍。我國氫氣儲運技術在不斷進步,從高壓氣態長管拖車到天然氣摻氫管道、純氫管道。

中石化啟動了國內首條“西氫東送”管道項目,上半年輸氫管道總長度2058公裏。同時,固態、深冷高壓、有機液體等儲運方式也在探索中。中國加氫站建設迅猛,截至今年6月,已建成507座,同比增長超60%,加氫站數量居世界首位。

朋友們!每一次技術的飛躍,都是創造性破壞,告別舊世界,迎接新世界。讓我們迎接一個更加綠色的新能源時代!

第八大預測

消費回歸以人為本,線下零售重拾人間煙火,興趣消費打動年輕人,文化消費、國潮出海風頭正勁

當我們以為線下消費正在沒落的時候,今年胖東來、山姆會員店、名創優品卻火的一塌糊塗。河南的胖東來,隻有13家店,但盈利能力十分強勁,被譽為“中國商超天花板”。山姆會員店,在中國共有50家門店,年費會員卻超過500萬。

為什麽線下消費重新贏得火爆人氣?因為這些企業正在讓消費回歸本質——以品質為本、以人為本。

守住品質,人氣自然回歸。比如,胖東來會在牛肉區放一張“庖丁解牛”圖,細致到告訴顧客每個部位該怎麽做才好吃。會準備寵物寄存區、母嬰室、直飲水、免費充電,連購物車都搞了七種,適合不同人群。會把水果都標注上含糖量、產地,一切為用戶著想。細節功夫做到家,把消費者體驗感拉滿,線下消費就有了線上無法替代的溫暖,人間煙火。

於東來說,“我們不是把商品銷售給顧客,而是把幸福傳遞給顧客”。優秀的企業賺取利潤,偉大的企業贏得人心。

再比如山姆超市,這家從美國漂洋過海的會員製超市,在中國做得非常成功。為什麽?

山姆超市高度重視選品,連續做了很多更健康、高品質的好產品,今年打造了很多大爆款,比如瑞士卷、青檸汁、烤雞等,自有選品銷售額占比達到40%。山姆的選品能力很強,選品策略是從過去貨架商超“多而全”的模式向“少而精”的模式轉變。

過去商超陳列的冗餘單品太多,消費者來購物麵對“信息爆炸”,消費體驗差。而山姆改變了這一模式,同一個品類隻選擇1-3個最優品牌和產品,用大數據和複購率說話,SKU數量僅4000多個,相較於傳統大賣場2萬多個SKU數量明顯縮減,大大提升了客戶體驗。山姆用會員製+優質選品+大包裝定價策略,贏得了用戶信任。

前段時間,名創優品的葉國富和胖東來的於東來有一個交流,他們達成一個共識:打造品質零售,聚焦好產品、好環境、好服務。

什麽是品質零售?回歸零售本質,回歸消費者,卷品質、卷創新,不卷價格。在當下,打造品質零售,放棄低價血拚,反內卷,我認為是一個很好的行動,我們需要這樣健康的商業文明。名創優品和胖東來在線下的勇敢創新,改變了中國消費格局。

消費者需要好的產品,好的產品創造合理的利潤,這樣企業才能良性發展。質優價平,企業受益,社會受益。有人把名創優品的成功歸功於運氣,但我看到的是勇氣。就像葉國富說的:“如果我們沒有每一步大膽的嚐試和創新,何來今天的成果?沒有勇氣,何來運氣!”

在這裏,我願意送上祝福。正是這樣勇往直前的企業家精神,正是這些不息的火炬,推動了時代的滾滾向前。

為什麽“興趣消費”如此打動年輕人?這些年演唱會、Citywalk、娃圈等消費熱詞很火。年輕一代更願意“Pay for your passion”,靈魂自由、個性鮮明、追求新潮,願意為興趣買單。

消費重回以人為本,帶動品牌營銷方式的變革。中國66%的人口生活在城市,居民主要生活在社區,人在哪裏,廣告就應該投在哪裏。過去電視作為客廳的中心,一度是社區最重要的傳播媒介,但今天,人們的生活重心從客廳走向了更廣泛的社區場景,社區電梯廣告成為了全新的主流。

我的朋友張繼學——社區營銷專家,他10多年前創辦新潮傳媒,瞄準社區這片商業沃土,每天覆蓋1.8億用戶,再通過數字化創新,將電梯廣告升級為智能屏媒體,使得廣告不再是簡單投放,而是精準觸達社區用戶,拉近品牌與用戶之間的距離,成就了一批品牌。

2025年政策鼓勵“大力提振消費”,消費的機會就在身邊,社區是每一位企業家和品牌值得深挖的金礦。

11月我去了一趟小紅書,這個內容平台為什麽這麽獨特?因為小紅書上90%的曝光是UGC內容,也就是每個真實普通用戶生產的內容。相比較中心化內容平台,小紅書更像是一場去中心化的分享和互助,“勾畫人間煙火,最撫凡人心”。現在很多年輕人都會把小紅書當做一個搜索平台,“遇事不決小紅書”。

隻要用心做創新,老品牌一樣煥發新活力。戶外運動熱度持續走高,探路者專注於戶外服裝,從路跑到騎行,從攀岩到露營,今年實現逆勢增長,而且探路者還助力中國登山隊登頂珠穆朗瑪峰,連續16年為南極考察隊提供裝備。

買什麽不如買健康,“健康+體驗”引領消費新趨勢。在食品領域尤為明顯,前幾年健康消費興起,大家還隻是卷食材、卷原料。現在單憑這點已經不足以打動消費者了。“懶係健康”,既要健康,又要體驗,成為抓住消費者心智的關鍵。

比如這兩年我一直是北緯47°玉米的長期用戶,他們的鮮食玉米是非轉基因,主打低GI,低脂輕卡,開袋即食,健康好吃方便,很契合消費者心理。北緯47°在“健康+體驗”的賽道上不斷精進,最近新推出了一款非常棒的飲品,N47°植物酵素乳,每瓶含20g糙米酵素,早餐來一瓶,養腸胃。

文化消費可以跨越國界,本土的就是世界的。李子柒被稱為“全球華人第一網紅”,闊別四年全網火爆回歸,創下“最多訂閱量的海外中文頻道”吉尼斯世界紀錄,東方美食、田園牧歌、非遺文化在海外大受歡迎,印證了“國風出海”的超強想象力。今年3A遊戲《黑悟空》,把西遊記的故事用高品質遊戲出海帶向全球。

今年我受到《中國企業家》雜誌社邀請,參加了一場由善品堂舉辦的活動,“928全球華人國學盛典”,現場5000多人,大部分都是企業家。為什麽這麽多企業家喜愛國學?

善品堂的創始人何德益跟我交流說,企業家對國學理論如何在企業中實踐有很大需求。舉個例子,陽明心學大家都知道,心即理,知行合一,致良知,對於企業家而言,在經營企業、履行社會責任等方麵都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

東方的國學智慧不僅可以助力企業解決現實問題,還在修身、齊家的基礎之上,讓企業家具有更高的抱負和遠見。

何總還聊到國學複興,這幾年《道德經》《王陽明》《曾國藩》《了凡四訓》《論語》《孫子兵法》《黃帝內經》這些國學經典非常受歡迎。他的善品堂在北京東三環有一個4000平的典籍館,從國學圖書策劃出版延伸到國學教育培訓、國學活動、國學消費衍生品,善品堂把國學做得經世致用,接地氣,讓國學從書裏走到生活、生意和生命裏,讓國學讀得懂,學得會,用得上,有效果。

世界在變,但是有一件事沒變,品質為本,從用戶出發,隻要做到這一點,線下零售、興趣消費、國潮消費都有機會。

贏在大勢,贏在未來,我將在明後天舉辦《趨勢增長戰略》大課,聯合領軍企業家和專家,閉門給大家講解趨勢、戰略、品牌、流量、IP、打法,幫助大家在新的一年做增長。

第九大預測

邁向後房地產時代,促進市場止跌回穩,調整和分化是未來主要趨勢,人口向都市圈城市群集聚

過去幾十年,房地產高速增長,對中國經濟發展、基礎設施建設和住房改善做出了巨大貢獻,但是也帶來高房價、高債務等一係列問題。最近這四年,在長周期拐點和政策調控疊加下,房地產市場經曆了劇烈調整,調整幅度之大、持續時間之長,為過去20多年之最。

當前有觀點認為,中國房地產可能會重演日本“失去的三十年”。確實,我們現在麵臨20世紀90年代日本類似的挑戰,比如,人口老齡化少子化,美國貿易摩擦。

但是,當前中國有條件實現房地產軟著陸。日本20世紀90年代人均GDP超過三萬美元,2023年中國人均GDP剛剛邁過12000美元,未來中國經濟還有很大發展空間。從城鎮化發展空間看,日本在1990年城鎮化率超過77%,城鎮化已經基本結束了,沒有空間消化當時巨大的房地產泡沫。而中國2023年城鎮化率66.2%,還有十幾個百分點的城鎮化空間,完全有能力消化。而且過去三四年房價泡沫得到了一定消化。所以,未來如果政策得當,中國房地產有條件實現軟著陸。

2024年9月,國家首次提出“促進房地產市場止跌回穩”,預示著房地產政策的拐點出現,隨後一二線城市放鬆限購、降低首付比、降低利率、降低交易環節稅費,10月以來一二線樓市銷量回暖。

展望未來,作為國民經濟第一大支柱行業,房地產穩,則經濟穩。我在十年前提出,“房地產長期看人口、中期看土地、短期看金融”。下麵讓我們展望房地產的六大新趨勢。

第一大趨勢:房地產大開發時代落幕,步入後房地產時代。“房地產長期看人口”,中國20-50歲人口在2013年達到頂峰,主力購房人群的人口長周期拐點已經出現。1978-2023年,中國城鎮住房套數從3100萬套增加至3.7億套,套戶比從0.8增至1.07,中國住房供給已從短缺走向總體平衡。

需求峰值已過,高增長時代落幕。 2023年我國城鎮化率66.2%,未來城鎮化還有較大空間,但速度會放緩。這些都標誌著中國房地產市場正告別高增長階段,步入後房地產時代。

第二大趨勢:都市圈和城市群時代到來,東北、西北以及低能級城市將麵臨人口持續流出。根據國際經驗,在城市化中後期,人口明顯向都市圈和城市群集中。以美國為例,人口從鐵鏽地帶向三大海岸轉移。日本的情況類似,特別是在1973年以後,人口從東京、大阪、名古屋的“三極”向東京的“一極”集聚。

中國的都市圈城市群時代正在到來,近年人口向東部沿海地區集聚,東北和西部地區人口流失。未來超過80%的新增城鎮人口將分布在都市圈,人口集聚的趨勢將重塑中國經濟地理的新格局。

第三大趨勢:分化是未來房地產市場最大的特征。未來一二線城市隨著人口流入還有較大購房需求。但是,東北、西北及非都市圈城市群的低能級城市,住房供給相對過剩,而且隨著人口外遷,未來過剩程度將進一步加深。在城市內部,房地產市場也將進一步分化,未來好城市、好地段、好社區的好房子才是核心資產,硬通貨。

第四大趨勢:改善型需求將取代剛需主導房地產市場,從賣方市場轉向買方市場,好品質將成為核心競爭力。我們測算,2024-2030年剛性需求占29%,更新需求占30%,改善性需求占41%,改善性需求將上升為住房市場最大的需求支撐。

住房整體短缺的時代已經過去,消費者對住宅的追求從單純的“有房住”向“住好房”轉變。房子不愁賣的時代一去不返,開發商需要更注重品質、戶型、裝修、建築質量、物業服務。

第五個大趨勢:放鬆限購、限貸、限價等限製性措施是大勢所趨,住房銀行是善政。後房地產時代,供求關係發生重大變化,房地產政策的重點從防過熱轉向防過冷,未來將逐步放鬆限製性措施,釋放剛需和改善型需求,促進市場止跌回穩。

當前房地產市場有一個突出矛盾,一方麵大量庫存房子賣不掉,另一方麵大量城市低收入家庭、大學畢業生沒房子住。我提出住房銀行的構想,收儲庫存商品房用於廉租房。

這樣有助於為大學畢業生、農民工、城市低收入群體提供廉租房,改善民生;有助於為保交樓提供資金,防止爛尾樓;有助於打通開發商現金流,救助房企;有助於緩解地方財政壓力,幫助化債;還可以化解金融風險,降低銀行不良率。一舉多得。

今年9月,央行設立3000億保障性住房再貸款。財政部也允許地方專項債用於土地和商品房收儲。未來的關鍵是資金利率要低、期限要長、規模要大、分配要公平。

長期來看,房地產新模式的關鍵是城市群戰略、人地掛鉤、金融穩定、租購並舉,實現房地產市場供求平衡和健康發展。

第六大趨勢:土地財政難以為繼,向稅收財政和股權財政轉型是必由之路。過去幾十年,在房地產市場快速增長的時期,土地財政對於補充地方財力、推動經濟增長、完善城市基礎設施建設等發揮了積極作用。

但是,在後房地產時代,土地出讓收入下降是大勢所趨,2023年地方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收入5.8萬億,比2021年峰值下滑31.8%,土地財政亟需轉型。目前,已有部分地方政府展現出超前的意識,努力擺脫對房地產的依賴,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產業集群。例如,安徽合肥是有名的風投之城;江蘇常州大力推進“新能源之都”建設。

後房地產時代,行業發展模式從“高負債、高杠杆、高周轉”轉型“高質量、高科技、高能級”,抓住改善型需求、養老地產的新機遇。穿越周期,剩者為王。

第十大預測

應對老齡化少子化,抓住銀發經濟機遇,提振生育率,重視兒童早期發展。

中國人口的主要趨勢是:老齡化、少子化、不婚化,與之相對應的是銀發經濟、提振生育率、單身經濟。

我們先來看老齡化。中國的嬰兒潮是1962-1976年,這一大批嬰兒潮人口正在加快步入老齡化,中國老齡化規模大、速度快。2023年65歲及以上老年人口占比為15.4%,根據測算,2060年占比將達到35%。

這既是龐大的人口,也是龐大的市場,銀發經濟正迎來快速增長。

你印象中的老年人可能都是勤儉節約一輩子,不舍得花錢。這可能是很大的誤解。

中國40後、50後是站起來的一代,60後、70後是富起來的一代,80後、90後是強起來的一代。

60後、70後受益於改革開放,財富有積累,普遍受過教育,自我意識覺醒。他們會用智能手機,會網上支付,會自己定酒店,懂得享受生活。隨著大健康產業的發展,長壽時代來臨,他們可能會健康工作到70歲,也可能會瀟灑的周遊世界,充滿活力,你也可以叫他們“銀發青年”

其實,我在這裏想先問大家一個問題:“你想活出怎樣的人生?”為什麽問這個問題呢?

日本學者大前研一在兩本書《低欲望社會》和《銀發經濟》中反複提到一個問題,就是日本人的金錢觀儲蓄觀,日本老人基本都是帶著大筆財富離世,生前卻活得壓抑,無趣,孤獨,低欲望。而反觀美國人卻非常會享受生活,在溫暖地帶度假養老,全世界旅行,生活豐富多彩,儲蓄率很低。

其實,人生是一趟旅程,每個人都有權力讓自己的人生之旅豐富多彩。人生很短暫,多做有益的事。諸位,我們要想明白一件事,不留遺憾的享受美好人生,才是生命的意義。

大家想不想長命百歲?今年10月,澤平宏觀商學到廣西看了一家很有意思的企業——愛生生命。這裏匯聚了先進的長壽科技。在愛生生命,創始人鄺中博士跟我們分享了如何用科技手段解密長壽,讓長壽變得“可參考、可複製”。

迄今為止全國共有110個長壽之鄉,廣西占42個,這片土地蘊含著全球稀缺的長壽資源。愛生生命依托這些資源,建立了全球最大的長壽資源數據庫和長壽人源菌株庫,發表了關於百歲老人腸道菌群的創新性研究成果。

他們研發的長壽科技產品,例如幹預代謝障礙、改善氧化損傷的創新產品,正在幫助更多人實現健康長壽的夢想。目前,他們已經實現通過評估腸道菌群分布和標記物,為用戶提供疾病早篩和個性化健康服務。

還有他們的降尿酸、改善睡眠、解酒護肝等產品,為亞健康人群解決實際問題,為慢病管理提供有效的解決方案。在長壽科技領域,愛生生命實現了從理論基礎到產業轉化,從實驗室到生產基地的全產業鏈建設,搭建了一座通往生命健康長壽的橋梁。希望大家健康長壽,返老還童。

2023年,中國60歲以上人口近3億人,65歲以上人口2.2億,全球每4個老年人就有1個中國人。根據育媧人口研究智庫《中國人口預測報告》“中方案”,到2033年左右,我國60歲以上人口將突破4億,65歲以上人口2.9億。

未來銀發經濟的機會主要在六大領域:

1)“衣”養老服飾。舒適便捷和功能性是中老年服裝設計關鍵,中國風、絲綢錦緞、民族服裝更受中老年青睞。

2)“食”:老年食品、保健品。根據歐睿數據,2023年中國保健品行業市場規模3900億元,預計到2028年市場規模將達到5000億元。中老年人更偏好鈣片、奶粉、維生素和葉黃素等產品。

3)“住”:居家、社區、機構養老服務,養老地產。

4)“行”:銀發旅遊。中老年人群對曆史文化濃厚、自然景觀優美的景點興趣更高。

5)“醫”:醫療美容、醫療器械。可以保持青春的抗衰產品將大受歡迎,眼科、心血管、骨科、口腔,醫療器械迎來快速增長。

6)“金”:養老金融。老年人投資偏謹慎,保險類產品更受青睞。希望未來,“老有所養、老有所醫、老有所為、老有所學、老有所教、老有所樂”。

我們再來看少子化。2022年我國總和生育率跌破1.1,2023年隻有1左右。

中國生育率在全球主要國家中倒數第二,而且比歐美發達國家低50%以上。我們來看看其他國家的生育率,2023年法國1.7、美國1.6、巴西1.6、英國1.6、德國1.4、日本1.2、韓國0.7,中國隻有1左右。

為什麽中國生育率全球倒數?我和梁建章、黃文政、何亞福、呂俊幾位老師發起成立了育媧人口,致力於獨立的人口研究和建言。2024年育媧人口發布《中國生育成本報告》,根據測算,全國家庭0-17歲孩子的養育成本平均為53.8萬元。

我們將養育成本進行國際比較:把一個孩子撫養到剛年滿18歲所花的成本相對於人均GDP的倍數,澳大利亞是2.1倍,法國是2.2倍,瑞典是2.9倍,德國是3.6倍,美國是4.1倍,日本是4.3倍,中國是6.3倍,幾乎是全球最高的。

生育養育孩子,除了要付出直接的財務成本以外,還需要付出大量的時間成本和機會成本。時間成本包括休產假、看護孩子和接送孩子、輔導孩子做作業、增加的家務時間。機會成本包括生育養育孩子會影響女性的收入報酬、職業晉升、父母雙方的閑暇娛樂。

由於生育成本過高、女性難以兼顧家庭和工作,中國人的平均生育意願(理想子女數)也幾乎是世界最低的。生育養育成本過高是影響育齡家庭生育意願的最重要因素。

許多發達國家的政府一般會拿出GDP的1%-3%來提供現金補貼、稅收優惠等家庭福利,補貼力度大的國家,生育率一般也更高。比如根據OECD數據,北歐國家家庭福利支出占比2%以上,普遍高於南歐和東亞國家,生育率也相對較高,2021年生育率北歐1.58、南歐1.33、東亞1.17。

麵對少子化,全國層麵需要出台減輕育齡家庭生育成本的政策,包括現金和稅收補貼、購房補貼、增建托兒所、提供男女平等的育產假、保障女性的公平就業權利、允許輔助生育技術、高考和學製改革等。

在這裏,中國留守兒童問題值得引起特別重視。大家知道,兒童是國家的未來、民族的希望。兒童早期發展對人的一生都很重要。

目前,我國有近4成兒童不與父母雙方共同居住,“原生家庭”支持弱化、社會關注支持不足,農村“留守兒童”更易產生心理健康問題。2020年,63.6%的兒童與父母雙方一起居住,19.6%的兒童與父母中的一方一起居住,16.8%的兒童不與父母一起居住,合計有36.4%的兒童不能與父母雙方共同居住,其中超8成是受人口流動的影響。中國不僅麵臨老齡化少子化,而且麵臨大量留守兒童問題。聯合國兒童基金會數據顯示,中國有至少3000萬的17歲以下兒童麵臨情緒或行為問題。

所以,未來不僅需要提振生育水平,還需要重視兒童尤其留守兒童的早期發展,推動戶籍製度改革和公共服務均等化。

如果通過這次年度演講,能夠讓社會各界更加重視中國的人口問題。重視降低生育養育成本的重要性,關愛留守兒童,推動社會進步,那麽這次年度演講也會特別有意義!為不能發聲的人發聲,讓這個世界更溫暖!

女士們,先生們!今天我們一起展望了2025年的中國經濟。我希望今天的演講,對於你看清時代的趨勢、把握未來的機遇有幫助。跟當下有的悲觀觀點不同,我是一個長期樂觀主義者。

朋友們,相信我,悲觀毫無意義,當你凝視深淵的時候,深淵也在凝視你。不要因為時代變得混沌了,就把自己也變得愚昧了。多向內求,少向外求。

真正彪悍的人生,是你即使看清了生活的真相,依然選擇樂觀前行。

時代有時而向左,有時而向右,但最終向前。

最後,讓我們來總結一下2025中國經濟的十大預測:

第一大預測 這是一個新周期、新時代,順應新趨勢,把握新機遇,勇敢再出發,一切發生皆有利於我。

第二大預測 全球開啟降息周期,特朗普2.0攪動全球,世界經濟增長分化,製度經濟學為各國發展帶來希望。

第三大預測第四次科技革命如火如荼,人工智能、新能源、商業航天、低空經濟、生物製造出現重大突破。

第四大預測中國拉開大規模刺激經濟的序幕,提振信心,全力拚經濟,大力發展新基建、新質生產力。

第五大預測企業從出口到出海,從紅海到藍海,全球化本質上是本土化,踏上征程,走向世界。

第六大預測人工智能迎來寒武紀大爆炸,圖像識別、人形機器人、AI助手、AI消費電子、AI科研超級應用呼之欲出。

第七大預測 新能源革命加速前進,汽車出海、智能駕駛、固態電池、儲能、氫能醞釀新機遇。

第八大預測 消費回歸以人為本,線下零售重拾人間煙火,興趣消費打動年輕人,文化消費、國潮出海風頭正勁。

第九大預測 邁向後房地產時代,促進市場止跌回穩,調整和分化是未來主要趨勢,人口向都市圈城市群集聚。

第十大預測 應對老齡化少子化,抓住銀發經濟機遇,提振生育率,重視兒童早期發展。

女士們,先生們!我們今天的演講馬上就要結束了。我們經曆過無數次的戰爭、危機、瘟疫和蕭條,在人類社會的至暗時刻,總有人站出來建立願景,經營希望,點燃未來,激發勇氣。那些未能打敗你的,都將使你更強大。

是的,過去這些年,我們非常不容易。但是,無論遇到多大的困難,一定要勇敢前行,不要讓一時的迷茫,遮蓋你心中的夢想。唯有長期樂觀主義才能穿越周期。

你每天的努力,都將讓你走得更遠。人生沒有白走的路,每一步都算數。

展望未來,我們深信,正心正念,堅持做長期正確的事,最終就會開花結果。

我們深信,悲觀者正確,樂觀者前行,世界終將屬於長期樂觀主義者!

朋友們!新的一年即將到來,新周期,新時代,新趨勢,新機遇!

在這個關鍵時刻,讓我們一起點燃希望,照亮未來!讓我們一起為自己加油,為夢想而戰!

2025年,祝福我們每個人!

查看評論(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