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是中國最自由的影後:從不社交,專心生活

文章來源: -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被閱讀次數
作者:洪冰蟾

正在上映的《風流一代》,講述山西女人巧巧的起伏一生,被戲稱是,賈樟柯為妻子趙濤拍了22年的“情書”。

她是中國最自由的影後:從不社交,專心生活

20歲出頭的模特巧巧。(圖/《任逍遙》,2002)



老年的巧巧獨自生活。(圖/《風流一代》,2024)

趙濤在雪中、迪廳和大橋下起舞,背雙肩包、拿礦泉水瓶,走下三峽長江客輪,走過正被拆除的工廠和樓房,從臉盆裏盛一杯五湖四海酒,眼神堅毅,朝天一槍。從世紀初到現在,她演了22年的巧巧,她的麵孔,也是一代人的麵孔,叛逆、苦悶、無限可能、情義無雙、被浪潮席卷,沉默的時間,在他們身上留下痕跡。

趙濤被《紐約時報》評為21世紀最偉大演員第8位,多次入圍戛納和威尼斯電影節,是真正擁有國際影響力的中國女性麵孔,有影迷提到她的演技長期被低估,光芒隱沒在導演的盛名之下。今年47歲的她,近30年保持相似的體型,避免社交飯局,每天走路7公裏,正在感受自己“中女時代的美”。趙濤說自己是個普通人,演的都是普通的山西人,她講述了一個普通女人自己的江湖。

往事可追



《風流一代》的影像素材橫跨22年,趙濤的麵孔出現在不同年代和城市的普通人中。(圖/《風流一代》)

有一天,我們休息在家,我在打掃衛生,放著《名偵探柯南》做背景音,賈導突然說我想把之前的素材剪成一部電影。

知道賈導會用22年以來的素材,其實我挺擔心的,怕之前怎麽演的全忘了。到了戛納首映,我第一次完整看到《風流一代》,看到我22年銀幕形象的變化,我心裏回顧變革的時代當中,人和人的牽絆,感情的撕扯,持續發生在電影當中的那些人身上,也發生在我身上。

看完就哭了,挺激動的,不光為自己,也為我們在這20多年當中記錄的那些陌生人,他們那麽鮮活,生動,有力量。那些出現在賈導的攝影機麵前的普通人,我們給予他們極大的尊重。整個城市、整個世界,所有的一切既陌生又熟悉,所有的記憶都回來了。

我是工人的孩子,出生在太原,我父母都是工人。80年代,十裏鋼城,太鋼是非常好的單位,還在繁榮的狀態,我家所有人,我所有的朋友的家長,都在太鋼工作,我們都住在工廠的宿舍區,寧浩還是我的鄰居。社區裏有幼兒園、小學、初中、食堂,什麽都有,水和暖氣都不用花錢。

一到過節,這個姨那個舅發的福利全部匯集到姥姥家。我記得姥姥家的廚房裏有一盞沒有燈罩的燈,家長們就在黃色的燈泡下洗帶魚,帶魚多得怎麽洗都洗不完。一到夏天有成箱成箱的太鋼汽水,那是童年美好的記憶,後來我再也沒喝過那麽好的汽水。



趙濤飾汾陽文工團演員尹瑞娟,改革開放的浪潮下,年輕人在追尋自己的精神世界。(圖/《站台》,2000)

小學六年級的時候,暑假沒事幹,我爸就帶我去少年宮上舞蹈班,那是我第一次接觸舞蹈。生活裏麵我不太愛說話,有點憂鬱,但那一天,老師一放音樂,我跳著跳著,突然在那一刻找到情感的釋放點。我可以把平時不願意說的話通過舞蹈表達出來,那是最初想學舞蹈的原因。

臨到中考的時候,我還是想繼續學跳舞,我爸不希望我去搞這個專業。為此我跟他生過一次氣,不吃不喝的這種反抗。我爸其實不理解,他妥協的方式是給我報了山西省戲曲學校,舞蹈專業要學六年。他拿出一遝錢付學費,最大的麵值是10塊,那時候我爸媽工資也就幾十塊錢,就是湊了一大筆錢支持我。



(圖/《站台》,2000)

畢業之後我考上了北京舞蹈學院。舞蹈學院的生活,好像天就沒晴過,永遠在一個非常壓抑的狀態。

我發現自身的條件有局限,比如說軟開度、技巧,好多同班同學天生的素質比我好很多,那時候身體已經成型,再怎麽練也不可能練到先天的狀態,我就自己跟自己較勁。

麵臨畢業的時候,我特別向往總政歌舞團,我沒考進去,首鋼藝術團給的條件非常好,給北京戶口,但是我拒絕了,我爸媽說不如回太原做大學舞蹈老師。

回太原第二年的秋天,有一天我走在校園裏,沿路是黃色葉子的樹,前麵有一排男人把這條路全占滿了,我擠不過去,就跟著他們一路走,走到了我的教室。

他們是一個什麽導演帶著一群人來選角。舞蹈學院其實經常遇到這個事情,沒什麽好大驚小怪的,那時候張藝謀導演也來選演員,也看過我們的課。在校園裏走著走著,會突然冒出一個人,說我是什麽導演,你能給我拍個電影嗎?

我上完課,那群人裏的副導演過來跟我說:“我們賈導想跟你合作。”副導演把賈樟柯導演所有的經曆給我說了一通,我一個也沒記住。

我說行。我隻是想去嚐試,沒有想別的。如果當初沒有遇到這群擋住我路的人,我的人生會完全不一樣。40多歲的我,現在應該還在師範學校裏教書,家住太原,每天帶著一批孩子讓他們好好練。

巧巧

拍第一部戲《站台》,賈導不讓我跳出實際的水平,因為我演的尹瑞娟是汾陽文工團的演員,她其實沒有接受過太專業的訓練。拍完短片《公共場所》之後,賈導說他還要繼續在大同拍,那時候大同有很多煤礦,每個煤礦裏有一些時代久遠的工人俱樂部,已經落魄不用了,導演就讓我在裏麵,走一圈,轉個圈,發個呆,其實我也不知道在幹什麽,隻是不停地在拍攝。



趙濤飾演大同礦區的野模巧巧,陷入和無所事事的青年之間的複雜關係。(圖/《任逍遙》,2002)

第二部長片《任逍遙》拍了19天,假期還沒結束就拍完了。那是我第一次成為巧巧,也是第一次真正塑造一個人物。

劇組沒有專業的服裝道具化妝師,我是裸妝,抹點油,弄個假頭發跑來跑去。當時我和導演去批發市場找巧巧穿的衣服,導演挑的衣服,天呐,顏色特別飽和,大綠大紅。我說這衣服怎麽穿,我不穿。導演說不行,不是給你穿的,是給人物穿的,那個時候我才意識到我在塑造巧巧,這個人物跟現實的趙濤不是一個人。



不斷站起來、推倒、再起來,女性想要掙脫的決心和無奈。(圖/《任逍遙》,2002)

巧巧是大同的一個小模特,混跡在小混混中,喜歡去迪廳跳舞。而我在大學做老師,早晨一節課下午一節課,周末休息,從來沒去過舞廳,我和巧巧的生活是完全不一樣的。我慢慢打開自己,接受一切我之前不能接受的,熟悉一個和我的人生經驗沒有關係的人。



趙濤飾演山西女人巧巧/沈紅,去四川找失去聯係的男友斌斌。(圖/《三峽好人》,2006)

拍《三峽好人》的時候,賈導對我的要求非常嚴格,我不知道怎麽樣才能夠完成他分配的任務,然後全劇組都停下來等我,那個壓力受不了。

我記得以前看電視劇,演員推門之前左看右看,眼神動作很多,所謂渾身是戲的戲,我也試著演過,被賈導罵得簡直不能活,罵到我想跳河。沒辦法,賈導對我的要求就是你站在人群當中,不能讓我看到你是個演員,但是你又必須在演戲。



賈樟柯來到建設中的三峽,臨時決定拍攝一部電影,鏡頭跟隨趙濤記錄下正被推倒的村落和工廠。(圖/《三峽好人》,2006)

導演不告我怎麽演,就說你不過,這個戲你永遠不過,拍了上百條都不過。我崩潰了,快瘋掉了,撇下劇組,我就自己走一圈,調整心態回來繼續拍,但怎麽拍依然不知道,我已經把能想到的全都使用出來。怎麽樣去釋放?收多少演多少?那時候真的搞不定,都猶豫要不要做演員。沒辦法,我隻能去尋找自己的表演方法。

後來琢磨出一點,巧巧在尋找斌斌的過程中,她會遇到很多人,她跟這些人沒有交織,隻是一閃而過。沒有戲劇衝突的時候,我就是路人,我在他們之中,就和他們一樣,我正常喝水,正常開門,正常上下電梯,正常看書,不需要表演,就是個普通人。但是如果劇本中確定了有戲劇衝突,我就做戲劇化表達,呈現對表演的理解。

那時候特別慌亂和分裂,前一天在戛納或者威尼斯電影節,後一天轉到學校給學生補課,好像走紅毯沒發生過一樣。別人在趕什麽拍攝,我說不行,我得回去上課去了。我發現我落學生的課落太多了,有點兒對不起學生。我一共拍了三年,其中有兩年的時間裏都不得不陸陸續續請假。所以《三峽好人》拿了威尼斯金獅獎以後,我做了一個決定,我要離開學校,不再做舞蹈老師,我要做演員。

我沒有野心,我有理想。

接下來我去拍了一部不是賈樟柯導演的意大利電影《我是麗》。我一個人去意大利的一個小城市,跟外國演員在一起溝通,我才慢慢找到屬於我自己的方法,跟我搭戲的一個獨角戲演員,他告訴我一個工作方法,把每一場戲明確分出時間點,比如第一天早上八點,第二天晚上七點,在不同時間段,人的狀態是不一樣的。我回去立馬把劇本分出來,這場戲的梗概、重點、人物關係。當我拿到意大利電影節最佳女演員獎的時候,我更加有信心,我感受到了在各種框架之下的一種自由感,屬於我自己的自由。

最早接觸風流這個詞,是在《站台》裏麵,有一場戲我在台上朗誦一首詩,“風流呦風流”。到了《風流一代》,貫穿這些我飾演的人物的時候,我想風流就是渴望變革的一代,風華正茂的一代。



(圖/《任逍遙》,2002)



(圖/《江湖兒女》,2018)

我們年輕時候,20多歲的巧巧,用各種行為彰顯自己的個性,抽煙、穿透明裝、找黑社會老大的男朋友,無限的可能性都會發生。

中年的巧巧,有了具體的困境,她遇到了情感問題,她沒有退縮,沒有說斌斌想怎麽樣我就怎麽樣,她從山西到四川,走了這麽遠,經曆這麽多,就是想跟斌斌說,我要跟你分手。



(圖/《風流一代》,2024)

到了《風流一代》最後這一段落,巧巧老了,已經離開斌哥很多年。她沒有像人們預設中的那樣,結婚生子過所謂“正常女人”的生活,女人不都這樣被架構的嗎?她不像20多歲或者30多歲的自己,一定要依靠男人,需要一個情感來生活。她選擇獨自麵對這個社會,麵對疫情。

對我來說,這是一個女性的獨立精神,是她女性意識的崛起,她就是一個風流一代的人物。

是否這一次我將一去不回頭



趙濤在蘇芮的《是否》中獨舞。(圖/《站台》,2000)

回到2000年,我剛進入這個團隊。進組之前我對電影行業沒有認知,在報紙的小豆腐塊上看到一則故事,說演員在片場被欺負,我就買了一個防身的,拿著一個手電筒式的電擊棒去拍戲。我就想著如果有人對我怎麽樣的話,我一定不會手下留情。

現場跟我想象中完全不一樣。我們一幫年輕人就在電影的熱情之下,走哪兒拍哪兒,沒有劇本,連燈光和化妝都沒有。每一場戲都是實拍,天氣那麽冷,凍到我要上廁所,手解不開褲子,又沒有人幫你,各個部門在忙自己的事情。原來拍戲是這樣子的,演員們的風光可能隻有一瞬間,背後是這幫年輕人的奮鬥。

當年因為窮,沒有太多置裝費,買不了太多衣服,巧巧永遠穿那幾件衣服,還有因為現場沒有劇本,就是大量不停地拍,這場戲接哪場戲也不知道,衣服一樣比較容易剪輯,不會出錯。沒想到22年後會讓《風流一代》的素材顯得順理成章。

20多年來,我們這個團隊基本沒變過。大部分的人都沒離開。從年輕時候到有了孫輩,好像我們從來沒有分開過,中間那麽多的時間,像消失了一樣。我們的錄音小哥變成了爺爺,前段時間有人不得不辭職,理由是退休回去照顧孫子孫女。這個氛圍我在其他地方很少能見到,像大家庭,回到劇組工作,每一個人你都熟悉。

我現在的生活很簡單。我從來不會晚上去飯局,去維持某種社交關係,我覺得浪費自己的時間,我要保持健康作息,早睡早起、讀書運動、看電影,照顧家裏的老人。

我每天要去公園走路,一天最少七公裏,不論怎麽樣一定要走完。起初是為了減肥,後來發現運動帶給我愉悅。剛開始還需要戴耳機聽音樂,現在完全不需要了,就感受一路聽到的鳥鳴,不同時間開放的花兒,來來往往的人。

和過去相比,人到中年的生活沒有太多不同。唯一丟失的是我父親。像我這個年紀,父母已經接近生老病死的階段,我必須麵對這個事情。

那年《江湖兒女》首映,我剛從戛納回到北京,我媽說你爸得病了,肺癌。我對這個病沒有任何概念,沒有經驗。我依然每天去公園,一邊走,一邊想日後的每一步。但是手術的結果並不是很好,記得有好幾次,已經知道沒有辦法改變結果的時候,想到失去父親那種心痛之感,走著走著就蹲在地上哭,哭完了站起來繼續走。?

到了年三十,我媽做一桌子飯,叫我爸來吃飯,以後都不會再有了。原來失去是這種感覺,我童年的幸福感在慢慢消失,要花上我整個後半生去療愈。



從年輕一直跳到衰老。(圖/《山河故人》,2015)

我是一個普通人,職業是一個演員,我職業的內容就是在不同的歲數,塑造不同的人物。盡管我想回到有爸爸的時候,但不可能讓時間倒流,不可能讓自己回到20歲。

20歲有20歲的美,現在40多歲,我知道有另一種美,愛自己就好了。

查看評論(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