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險難求,有多少網約車正在“裸奔”?

文章來源: -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被閱讀次數

2024年11月24日,中國網約出行產業峰會在福州舉辦,全國七百多家企業與會。會場還來了兩家保險公司,它們這次推介的不是車險,而是合作銀行的車險分期付款業務。

2024年以來,營運險大幅上漲,為車險分期付款創造了市場。一家擁有上萬輛網約車的租賃公司總經理對南方周末記者說,今年各個城市營運險保費都在漲,“每月租金才三千元出頭,保險就要一千多元”。

更要命的是,如今部分城市網約車營運險變得“一險難求”。

中國城市公共交通協會網約車分會會長顧大鬆向南方周末記者確認,鄭州、西安、濟南、長春、南京等地均有會員單位反饋車險難買,有的是價格太貴,有的是保險公司控製總量,甚至在有的城市,保險公司對部分車型拒絕辦理。

添慧保創始人、中國保險學會智庫專家張勝也向南方周末記者表示,無論網約車還是出租車的營運險,都麵臨大麵積漲價壓力,特別是新能源車,“個別地區從120%上調到135%、160%”。由於保險供應不足,市場還出現了不少違法保險統籌機構。

造成當前局麵的主要原因是,“保險公司賠付率在130%左右,大部分保險公司在這一領域出現虧損”。

過去是網約車比巡遊出租車出險率低,如今很多地方網約車出險率已經高過巡遊出租車。一家南京出租車公司負責人向南方周末記者表示,“三年前,保險公司不願意保巡遊出租車,但還搶著保網約車,當時網約車很多是兼職,上班期間打個零工,總體出險率還是劃算的。”

隨著網約車司機工作時長不斷增加,“以今年南京數據為例,有保險公司的巡遊出租車出險率是110%,但網約車已經達到了120%。”上述負責人表示。

如今部分城市網約車營運險變得“一險難求”。視覺中國 圖

“賠付率太高了”

2024年10月底,遼寧一家網約車租賃公司老板孟凡瑞終於交上了交強險,他名下有兩台車的交強險三個月前已經到期。接到投保電話時,他歡呼起來,“這錢花得痛快!”

按照法律規定,保險公司不能拒絕承保交強險。但孟凡瑞的經曆並非個例,2024年11月25日,澎湃新聞就報道了遼寧鞍山市台安縣出租車買不到交強險的新聞。

孟凡瑞嚐試過投訴。他亮出通話記錄,“幾十個電話,沒一個通的”。他這次是找了一家保險代理,付了額外費用才解決,“一台車多付三四百元”。

營運險是商業險,比交強險更難買。

一位業內專家透露,2024年有的地方完全停止了出租車營運險,政府不得不通過保險協會幹預,要求多少要出一點。

一位沈陽當地保險公司的經理告訴南方周末記者,有大公司已經明確不收車輛登記性質為網絡預約的營運險,理由是“賠付率太高了”。

2024年12月初,中國政府網還核實了一起營運險拒保的案例。甘肅省廣河縣群眾馬先生通過國務院“互聯網+督查”平台反映,人保財險廣河縣支公司和平安財險廣河縣營銷部對其公司新能源出租車隻承保交強險,不承保商業險,導致公司部分車輛無法購買商業保險。

劉淙淙退休前曾在江蘇一家保險公司擔任過地區負責人,現在他創辦的租賃公司也擁有三百輛出租車。他每天夜裏最怕的就是電話鈴響,“半夜來電話,都是大事”。他擔心沒了保險,司機們承擔不起賠付。

有的公司即便能買到營運險,卻發現漲價幅度難以承受。劉淙淙了解到,與他同城的一家出租車公司,2023年保費是1700萬元,2024年增加到2000萬元,一年增加了300萬元成本,“可能利潤都沒有300萬元,明年要怎麽生存?”

按照國家相關規定,車險價格不能無限上漲,隻能在一定範圍內浮動。可為了覆蓋成本,保險公司會通過提高保額變相增加收費,“本來100萬元保額夠了,讓你買300萬元,每月保費增加了一千多元”。

沒了大鍋飯

多位業內人士向南方周末記者分析,這是二次費改倒逼保險公司,對這些賠付率高的險種作出改變。

2022年12月30日,銀保監會發布《關於進一步擴大商業車險自主定價係數浮動範圍等有關事項的通知》,執行時間原則上不得晚於2023年6月1日。

這次費改通過擴大商業車險自主定價係數浮動範圍,進一步擴大財險公司定價自主權,商業車險自主定價係數的浮動範圍由“0.65-1.35”擴大到“0.5-1.5”。

“過去新能源網約車一直是吃大鍋飯。”劉淙淙認為保險“費改”砸了這口大鍋,迫使保險公司必須要精細化管理了,“好車主”保費更低,“高風險車主”保費壓力上升。

他告訴南方周末記者,過去賠付率100%或105%,保險公司也可以保,原因是其他社會車險可以補一點利潤。“這樣利潤也有了,營收規模也大了”。可是費改之後,其他險種的折扣降了下來,整體利潤空間減少了。這種情況下,賠付率必須是低於80%甚至70%的業務,才被認為是可保業務。

在他看來,過去車企和網約車公司都在“薅羊毛”。網約車租賃公司對高風險司機沒有限製,一個司機哪怕發生10起事故,換一家公司還能繼續幹,沒有任何監測機製。

另一個原因是,保險公司失去了對維修成本的控製權,新能源汽車不像油車有副廠替代品,“許多新能源汽車承諾6年60萬公裏,或者8年80萬公裏的質保,但前提是必須到指定4S店維修。衝著質保,車主也必須讓車企薅這個羊毛,新能源汽車賣車不賺錢,但是修車賺錢。”劉淙淙說。

開源還是節流?

針對當下投保難的局麵,自救已經成為網約車行業的共識。

過去一年裏,顧大鬆在行業協會內部組織了幾次討論,得出的結論是,“行業從業者特別是司機收入降低,勞動強度加大,導致車輛營運安全風險增大,同時行業保險產品沒有精細化分類,不同安全水平的駕駛員沒有區別對待。”

他認為可行的解決方案是加大行業風險減量的管控,如通過安全培訓、技術監測與幹預等工作實現風險減量。另外,和保險公司合作,運用科技手段區分不同駕駛員,開發精細化的商業性保險,實現獎優罰劣。最後,還要發揮行業力量,在共同推動行業風險減量工作同時,創新推動行業企業之間的互助保險建設。

中國城市公共交通協會網約車分會秘書長殷浩告訴南方周末記者,這次網約車產業峰會上,幾家具備規模的網約車租賃公司已經和第三方公司達成了合作意向,通過接入網約車公司運營數據,為租賃公司提供方案減少事故率。

第三方公司、網約車租賃公司和保險公司簽訂對賭協議。比如一輛新車保費一萬五,如果出險率降到了 85%以下,那麽保費可以降低到九千。每輛車剩下六千保費,由合作三方進行再分配。如果出險率沒有降到85%以內,那麽減量投入的成本由第三方公司自己承擔。

添慧保創始人張勝則期待更進一步,從保險製度上進行創新。他對美國網約車保險進行研究時發現,美國有針對網約車行業營運特點進行細分的保險。

張勝說,司機在打開Uber軟件前如果出險,使用的是自己購買的保險來賠償;正式接單後出險走的是Uber平台提供的保險;而在打開平台軟件到正式接單前的保險是需要購買一個類似國內的附加險,即可承保這一階段的風險。

國內的保險是一刀切,如果車輛跑過網約車,隻要購買的是非營運險,不管是否處於營業狀態,出險後保險公司均不予賠付。可實際情況是,很多網約車也會被當成私家車使用,但是保險公司沒有對這一個細分行業進行產品創新。

他正在嚐試進行創業,計劃未來向監管部門申請中國網約車相互保險公司,能針對性地緩解網約車行業保險問題。

過去買保險容易,網約車租賃公司對這個話題並不感興趣。可是這次張勝在網約車產業峰會演講之後,有幾個租賃公司老板主動找到他談合作,通過像他這樣的第三方介入網約車公司日常經營,幫助他們減少事故,從而向保險公司爭取更優惠的保費。

張勝認為,保費上漲給了網約車租賃公司減少車禍的動力,“現在環境下,降本增效就是競爭力,一千台車一年省兩百萬元,就能決定一家企業的生死”。

平安產險總部團體客戶產品部總監寧豔莉對南方周末記者表示,應該聯合起來做行業內的數據共享和交換,重新根據風險的情況去擬定保費標準,解決風險對價的問題。

但風險減量不是一個能快速實現的事情。比如收集駕駛信息,首先得有網約車平台或者租賃公司願意和保險公司深度捆綁。相關的法律風險、公民個人信息安全問題也不容忽視。

利益分配也難以達成一致。保險機構、網約車平台或者租賃公司有各自的利益和成本,需要雙方尋找一個平衡,才能形成合力共同推動風險減量。

風險減量是節流,通過降低對網約車車險的服務成本,再把價格打下來,開源則是重新提供新的定價,“開源會快一點,節流可能會慢一點,但是長期解決之道。”寧豔莉說。

查看評論(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