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出意外,這劇應該是年末古偶「最後一槍」了

文章來源: -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被閱讀次數

近年來,短劇以其短小精悍、情節緊湊的特點,迅速吸引了大量觀眾的目光。

用短劇注意信息密度、情節反轉和觀眾共情的標準,結合長劇劇情複雜精彩、人物形象豐滿、核心立意堅實的特征,也許能夠打造出符合當下時代需求的、更加精品化的長劇。這就是短劇思維下的長劇創作方法。

正如導演馬詩歌所說,用短劇思維做長劇,需要信息更密集、反轉更多、劇情更精彩、和觀眾更共情。

《九重紫》在此基礎之上,疊加CP打造、挖掘新人演員、唯美鏡頭畫麵等,實現四輪驅動式的創新化表達,為當下古偶長劇創作提供了新思路和新方法。

當然,由於《九重紫》目前仍然在播,其未來走勢有待關注。

2024年12月6日,古偶大劇《九重紫》在騰訊視頻開播。

據雲合數據顯示,截至發稿前,其正片有效播放市場占有率為17.3%,位列連續劇熱播榜第二名。

就在幾天前,優酷《蜀錦人家》也恰好開播,兩者頗有互為掎角之勢的派頭。

今年以來,古偶劇普遍水位較低,《九重紫》能否重新濺起一點水花?

帶著這樣的疑問,以及原本不高的期望,我去看了幾集《九重紫》,意外地發現質量尚可,其實或可一看。

該劇融合了重生、宅鬥、經商、權謀、愛情等多種元素,力圖打造出一個層次多元立體的古裝世界。

值得一提的是,《九重紫》正在運用短劇思維拍攝長劇。

《九重紫》的導演曾慶傑,作品多以短劇為主,代表作有《虛顏》《念念無明》《招惹》等。

盡管有《墨雨雲間》的成功案例在先,觀眾也難免會擔心,短劇出身的導演,能執導好長劇嗎?

換句話來說,用短劇思維能拍好長劇嗎?

事實證明,正是因為導演的短劇創作功底,《九重紫》或許才值得我們探討一番。

從竇昭在家中與繼母鬥爭、保護家產,到她與宋墨相遇、結盟,再到共同麵對家族和朝堂的種種危機,情節發展迅速,事件接連不斷,幾乎每一集都有新的矛盾衝突和劇情轉折,幾乎很少有拖遝冗長的情節鋪陳,比較符合短劇快速抓住觀眾注意力的特征。

為了讓觀眾在有限時間內記住角色,短劇常常會強化主角的特質和能力,使其具有鮮明的主角光環。

《九重紫》中的竇昭聰明機智、果敢堅毅,在宅鬥、權謀等各種複雜的情境中都能遊刃有餘地應對,多次憑借自己的智慧化解危機。宋墨外表冷酷、內心熾熱,身負家族使命,能力出眾。

這種對主角光環的極端強化,使得主角形象鮮明突出,便於讓觀眾在短時間內接受和喜愛,與短劇的人物塑造方式有著相似之處。

值得一提的是,男女主角並非一開始就一見傾心,而是在互相猜忌中彼此防備。但兩人的關係在之後迅速升溫,很快結為夫妻,攜手麵對各種困難。

這種情感線的快速發展,能夠快速滿足觀眾對情感戲的期待,滿足情緒價值,也與短劇的情感表達節奏相符。

長久以來,內娛古偶劇被不少觀眾吐槽為“換乘戀愛”的代名詞,劇情套路化、人物臉譜化的問題屢見不鮮。更嚴重一點,往往第一集就深情款款,第二集就生死相依,女主苦戀後男主追妻火葬場,反派各種作妖推進劇情,黑化開掛。

相對來說,《九重紫》為內娛古偶劇帶來了新的變化與活力。

細看演員咖位,也許沒有那麽出圈,但也有可圈可點之處。

孟子義將竇家嫡女竇昭的聰慧、堅韌、獨立等特質演繹得淋漓盡致,她前期的隱忍,後期的果斷,都較為突出亮眼,形成了鮮明的人物弧光。

李昀銳飾演的宋墨,外表冷酷、內心熾熱,一半是堅毅,一半是深情,與孟子義之間的對手戲默契十足,為劇集增色不少。

小竇昭的扮演者劉佳璽演技也較為出色,將竇昭前世的成熟靈魂與此刻的少女身體完美融合,僅一個眼神就能傳遞出豐富的情感和內心世界。

近年來,趙露思、虞書欣、張婧儀、關曉彤、孟子義等新晉“95花”異軍突起,接過前輩“85花”手裏的接力棒,逐漸開始嚐試挑大梁。《九重紫》也默默開始挖掘起了10後的“小孩姐”,給中國影視熒屏增添新新力量。

從某種程度上來說,選角上的陌生化也與眾多微短劇的選角策略相符。

《九重紫》沿襲了短劇化的敘事,在畫麵表達上也有一定提升。

導演曾慶傑此前多部爆款短劇都以獨特的畫麵風格和濃厚的氛圍感著稱,《九重紫》也不例外。漂亮的分鏡、剪輯和長鏡頭交叉疊錯,精心設計的燈光和構圖猶如草蛇灰線。

無論是第一集一開場兩方對壘、短兵相接時的廝殺,還是第十集單打獨鬥的刀光劍影,亦或是鏡頭短促快切,場麵漫天大雪,士兵如狼似虎,冷兵器殘酷碰撞。

第二集還有一段偽長鏡頭也較為精妙,通過環搖鏡頭以及角色的巧妙站位來隱蔽剪輯,形成一個長鏡頭的效果,直觀呈現宋墨兩世為人與母親的情感牽絆。

類似的使用方法,在《漫長的季節》前半段展現出租車司機王響等待兒子回家、時間流逝飛快的橋段裏也有使用,略有異曲同工之妙。

當然,《九重紫》也有缺點。

盡管有著一定的創新,但也難以擺脫部分國產古偶劇的套路。

重生、宅鬥、複仇、愛情等元素雖融合在一起,但整體劇情框架和一些具體情節與其他同類題材作品有相似之處,對於常看古偶、熟悉此類題材的觀眾來說,可能缺乏一定新鮮感,如女主被親人背叛、重生後逆襲等情節,在其他眾多古偶劇中都較為常見。

細究起來,男女主角雖然擺脫“換乘戀愛”的魔咒,但部分情節的發展又過於依賴巧合和偶然,套路相對陳舊。

竇昭與宋墨的多次偶然相遇以及快速的情感升溫,缺乏足夠的鋪墊和合理的推動,感情線不夠自然流暢,顯得略微突兀和尷尬,難以讓觀眾產生強烈的情感共鳴 。

換句話說,想出新,又沒有那麽新,如此下去,就極有可能滑向不溫不火的平庸。

回到開頭的話題——

用短劇思維能拍好長劇嗎?

答案是肯定的。短劇長劇並非水火不容,而應該互相取長補短,共同促進發展。

近年來,短劇以其短小精悍、情節緊湊的特點,迅速吸引了大量觀眾的目光。

用短劇注意信息密度、情節反轉和觀眾共情的標準,結合長劇劇情複雜精彩、人物形象豐滿、核心立意堅實的特征,也許能夠打造出符合當下時代需求的、更加精品化的長劇。這就是短劇思維下的長劇創作方法。

正如有導演采訪時所說,用短劇思維做長劇,需要信息更密集、反轉更多、劇情更精彩、和觀眾更共情。

《九重紫》在此基礎之上,疊加CP打造、挖掘新人演員、唯美鏡頭畫麵等,實現四輪驅動式的創新化表達,為當下古偶長劇創作提供了新思路和新方法。

當然,由於《九重紫》目前仍然在播,其未來走勢有待關注。

查看評論(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