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從聯合國回來的“中國名媛” 紛紛嫁給“阿聯酋王子”

文章來源: -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被閱讀次數

聯合國名媛風波剛剛過去不久,沒想到一小部分“一生要強”的中國女人,早就更新了流量密碼。

在近期的互聯網上,中國、阿聯酋兩國之間,突然“提升了跨國婚姻的頻率”:一群又一群中國女性,紛紛曬出了自己的阿聯酋老公,不是分享身懷六甲的驚喜,就是阿聯酋老公有多愛自己。

就像這位脖子上掛著三隻金豬的中國女子(這可太不清真了),她不光分享了自己懷了阿聯酋王子的骨肉的喜訊,還一個勁誇讚阿聯酋老公有錢有顏,甚至讓自己後悔這場跨國婚姻沒有落實得更早一點。

有意思的是,對於拍視頻這件事,這些中國女子的“阿聯酋老公”都沒有抗拒。

那邊廂披掛三隻金豬的中國女子坐在奔馳V級一個勁分享喜訊,這邊廂也有“下嫁阿聯酋王室”的中國女子果斷入鄉隨俗,隻見她很是識趣地戴上了中東女子常見的頭紗,還坐在敞篷超跑上頭,表示自己很高興懷上了“阿聯酋王室”的骨肉。

然而不管身懷六甲多不容易,不管阿聯酋老公多愛自己,這些“嫁到阿聯酋”的“當代王昭君”,卻似乎一點都不在乎阿聯酋老公那邊能出多少彩禮,而是和當代互聯網常見的套路一樣,隻要稍微搞出了一些流量,就順勢做起直播帶貨。

譬如這位剛剛“出嫁阿聯酋王室”的女主播,脖子上掛著三條翡翠項鏈很是耀眼,左下角的留言區,擠滿了各路網友組合的消息,別看右上角顯示的場觀隻有區區438個,但六塊八毛八的長筒襪也能賣出251件。換言之,這些“阿聯酋太子妃”的直播間,真的要人氣有人氣,要轉化率也有轉化率。

不知道是不是擔心大部分圍觀的網友買不起GUCCI和LV,隨便打開一個“阿聯酋太子妃”直播間的商品櫥窗,都能看到她們帶的貨便宜到讓人破防。

無論法國香水抑或英國洗衣液,無論blingbling的吊墜抑或氨基酸沐浴液,但凡能上“太子妃”直播間的貨,幾乎每一樣售價超過50塊錢。

此情此景仿佛是在暗示,雖然人家賣的貨真心便宜,但要打上“阿聯酋王室甄選”的標簽,也值得成為廣大消費者首選。

總而言之,雖然不少集美都很羨慕她們能嫁給“富得流油的阿聯酋王子”,但在集美麵前,“太子妃們”仍會通過這些高性價比的好物拉近與集美們的心理距離。

可刷多了這些視頻,稍有一點網感的路人,自然也會懷疑視頻內容的真實性。畢竟互聯網打破了越來越多的信息差,眼尖的網友看了也會覺得,如果真有這麽多中國女子連夜出嫁阿聯酋王室,那自己也可以是秦始皇轉世。

這股“連夜出嫁阿聯酋”的風波,雖然是在最近些天才被各路自媒體爭相討論,但早在11月初甚至更早時候,也有一些別有用心的團隊發現了這樣的流量密碼。

如今風波正起,為避免樹大招風,大多數曬過“阿聯酋老公”的賬號及其內容,也早已在各大平台人間蒸發。如果不是熱心網友提前取證存檔,讓來遲了的網友也有機會一睹這樣一種互聯網怪現象。

然而,相關賬號、視頻的人間蒸發,並沒有熄滅網友們了解這一現象的熱情,隨著阿聯酋老公的話題在網絡上引起熱議,各路博主也從中嗅到了流量機會。

暫且不說一些營銷號連夜剪輯視頻深度總結,一如既往請來五星評論家麥克阿瑟發表評論,因為這樣的現象,也和去年“日本生可樂”事件一樣,引來了一眾充滿表演天賦的博主的隔空致(chao)敬(feng)。

當互聯網上都在討論如此怪現象的時候,照樣也有一些團隊有樣學樣。

譬如在電商行業一向發達的浙江,也有做手表電商的團隊開始蹭“阿聯酋老公”流量:黑黝黝的“迪拜王子”,確實讓人懷疑他們是不是請不起中東演員,為了避免被封號,他們也會老老實實在左下角提醒我們這是劇情表演。雖然流量數據不好看,但直播間排名也能位列鍾表賽道第7名。

既然“遠嫁阿聯酋王室”能夠成為流量密碼,也有團隊嚐試炒作“被假王子騙婚”的戲碼。

如果人家真是阿聯酋王子,或許離婚的那一刻也不會在乎這一丁點家產,畢竟對人家主播來說,這一丁點家產,可是她留給家人們的精選好物。

從十塊錢的四件套,到五塊的高定毛衣,再到十塊錢的限量單肩包,這位“受騙女主播”使勁呼喚家人們來直播間搶購,要不這個“假王子”要把它們統統帶走。

短視頻平台與互聯網直播的飛速發展,給了更多具有表演天賦的素人一個可以快速變現的大舞台。

然而太陽底下沒有新鮮事,舞台上表演的那些劇情,其實也和沒有短視頻沒有直播的時代尤其相似,從某種意義上來說,他們也是換了一種媒介,複刻當年早已爛大街的營銷招式。

如果屏幕前的你,完整經曆過21世紀以來國內廣告營銷行業的飛速發展,相信也能從有限的記憶裏,發現不少與阿聯酋老公類似的怪現象。

比如早些年的一些廣告,一定要請來白皮膚老外充當專家,為自家產品賣力宣傳,比如這位長相酷似喬布斯的老外,就被包裝成“來自法國的睡眠專家”,為某國產床墊品牌背書12年,直到2021年證監會向該品牌所屬的上市公司發函問詢,這場“假專家真演員”的鬧劇,才被推向廣大消費者麵前。

而在房地產行業飛速發展的那些年,也有不少自稱“洋猴子”的老外專門跑到各大樓盤的開業儀式圈錢。

隻要開發商給的錢足夠多,他們可以扮演外企高管,也可以扮演保安,哪怕五音不全,也能假裝自己會吹黑管。

△紀錄片《夢想帝國》劇照,該片以2010年至2014年西南房地產市場變遷為背景,講述Yana作為“白猴子”經紀人的故事

說起“白猴子”、“洋猴子”的有趣回憶,當年引來年輕人爭相二創、惡搞的金坷垃廣告也是不得不提。

如今打開B站,也能看到有年輕人三不五時前來品鑒回味,用一種抽象的方式致敬無憂無慮的童年時代。

從“金坷垃”到“阿聯酋老公”,房地產行業的下行與電視購物廣告的衰退,也沒有砸了“洋猴子”的飯碗,隻要還有那麽一小部分消費者還沒有對洋人“祛魅”,自然也有品牌與商家願意給“洋猴子”賺錢的機會。

所以,馬克·吐溫就說過——“曆史不會重演,但會押韻。”(History doesn't repeat itself, but it often rhymes.),不難發現,那些誕生於Web2.0早期的亞文化,也在移動互聯網的存量時代出現了輪回。

或許未來也會有類似的怪現象流行開來,有人從中贏得寶貴的流量,也有人通過對調侃此事打發碎片時光。因而這些怪現象存在的意義,莫過於讓我們發現:

查看評論(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