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代新詞語:“張某收留”女研究生
文章來源: 深涵說 於
-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指鼠為鴨、提燈定損、四孩非親,都是些時代新詞語,一如“張某收留”。】
1
“張某收留”這個時代新詞裏,主要匯集了三個主要人物:
精神異常、從家中走失的女研究生,卜某;
單身的農村老漢,收留卜某的“好心人”,張某;
窺伺所有機會的、新互聯網流量投機者,張某的侄女。
1979年出生的卜女士,從小品學兼優,一路考上高中、大學,並於2008年研究生畢業,獲得工學碩士學位。
然而,就在她報考博士時,卻出現了意外。
因未及時更換二代身份證,無法考博士。後來,卜某患上精神分裂症。
2011年5月從家中走失,卜某離家失蹤,從此杳無音訊。
2
走失後的精神病患者卜某,被張某好心收留。
走失13年,和張某共同生活了13年,並且生下兩個孩子,大的現在已經12歲了。
寫到這裏,插播一部電影,《牧馬人》。
“老許,你要老婆不要?你要的話,我馬上給你送來”。
前段時間,這段台詞曾經風靡抖音。
逃荒的秀芝,遇到了老許,老許細心照料,還給秀芝錢,讓她回家。
最後,秀芝愛上了老許,兩人結為連理。
看見沒,一個陌生女人,突然“走失”到了一個陌生男人家裏,這個男人第一反應,是讓她回家。
現在,卜某一個“精神異常”的女子,走失到了張某家,你不送她回家,卻好心收留了她,還讓對方生了兩個孩子。
“天上掉下一個傻媳婦?”
普個法,依照法律規定,卜某患有精神病,屬於“無民事責任能力人”。
如果張某明知道對方是精神病人而且不能辨認自己的行為,還與她發生性關係,生育兩個孩子,這很有可能涉嫌強奸。
不過,按照張某侄女現在的說法,“因有精神疾病,家人報了警,但嬸嬸(卜某)不和警察溝通,甚至還動手打人,無法尋找她的家人。”
如果這些屬實,那麽這個時候,警察、婦聯、殘聯、公益人士應該出麵,想辦法將卜某信息核實好,送她回家。
退一萬步講,即便是當時無法給卜某尋親及時送回家,也應該由專門的救助機構,來暫時看管照料卜某,而不是任由“張某收留”。
前腳收留,後腳就懷孕生了孩子,這是好心幫助人,還是有目的性的找老婆傳宗接代?
再補充一個信息點,卜某的家,是在山西省晉中市榆次區,是在城區;
而張某的家,則是在山西省晉中市和順縣青城鎮,是在下麵的鄉鎮;
從卜某家,到張某家,距離120多公裏,那麽,卜女士是如何到了和順縣的這個“家”呢?
張某怎麽“收留”的?
是從市裏麵把她“帶回來收留”,還是在家裏等著卜某走失親自上門誤闖進了他家,“好心收留”?
3
劇情的高潮,不僅僅是“張某收留”,這個官方通報裏的美化用詞。
整起事件裏,最讓我覺得迷幻操作的,是這起事件的“曝光”誘因。
卜某走失13年,張某的親屬,沒有“尋親找人”。
突然,今年11月25日,張某的侄女張女士向尋親誌願者求助,稱其嬸嬸十多年前開始跟其叔叔一起生活,但家裏不知道嬸嬸的任何信息,希望幫嬸嬸找到親人。
就這樣,在誌願者和警察的幫助下,11月26日,便找到並聯係上了卜某的家人。
走失13年,找不到家人;新聞爆出來熱搜掛一天,就找到了。
這是互聯網時代的“流量紅利”,還是種種手段之下的“心機巧合”?
更為經典的是,這邊剛替“走失13年的嫂嫂”,一天尋親計劃就找到了親屬的“好心人”張某侄女,立馬就著手準備直播計劃:
“我要掙錢,替叔叔嫂嫂養他們的孩子。”
補充一個冷知識,近一兩年來,各種熱門上的“尋親成功”感人故事劇本裏,當事人最後都走向了同一結局:
開直播,“感謝家人們送來的大火箭”。
大概是窺見了這些尋親成功後的流量密碼帶來的潑天富貴,張某的侄女,才選擇了向誌願者和警察尋求“尋親找人幫助”。
13年前,她走失的時候,你不幫她尋親,留下她,叔叔張某有了老婆,還有了兩個孩子,不用花錢、不用彩禮、不要房不要車、不用給嶽父嶽母送煙送酒送禮物,一分錢沒有花,天上掉下來一個老婆。
得益於老婆的“研究生學曆”基因,生的兩個孩子都很聰明,學習成績名列前茅。
現在孩子大了,將來要上大學、要結婚買房子,都得花錢。
於是乎,無行為能力的“精神病老婆”,又發揮了第二波“功效”:
拿她做噱頭,完成尋親計劃,然後登上熱搜吃盡流量,開啟直播全家人賺錢起飛。
無論是當年的“好心收留”,傻媳婦生孩子;還是現如今的“尋親成功”流量光環下開啟的直播計劃。
我並沒有看見“好心”,我看見的,全是“心機”。
4
天上掉個老婆,是《牧馬人》老許送你回家,還是現實裏張某帶回生子,全看收留是否“好心”;
互聯網上尋親計劃成功找到一個人,是耗時13年無果,還是一天就成功找到,全看“流量價值”。
執行力和觀測點,全憑幕後操盤者的“主觀能動性”。
好心收留,其實就是最好的台階,除了卜某家人、除了義憤的網友,剩下的人,都是“大歡喜結局”。
“黃老爺一來,錢就到了;黃老爺一笑,鵝城的天就亮了。”
其他的都是草芥,並不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