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BC:香港提倡穆斯林旅遊的五個難題
文章來源: BBC中文 於
-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調研機構推算,到2028年,全球穆斯林旅遊將產生2250億美元收益。
“因為房間沒地方,我的朋友們得在床墊上禱告。”27歲的馬來西亞人拉瓦達·派茲(Rawdhah
Paiz)在尖沙咀重慶大廈的賓館客房內一邊講,一邊忍不住笑。
在吉隆坡一家大學擔任英語導師的拉瓦達也是一位旅遊博主。她把影片發布到她的YouTube頻道上。她和好姊妹一行四人7月份到香港旅遊五天,是衝著迪士尼樂園而來。
她對BBC中文說:“要是10分滿分的話,我給這趟香港之旅8.5分。體驗是很好的,但還有值得改善的地方。”
另一邊廂,同樣來自馬來西亞的迪伊·阿利敏(Dee
Alimin)似乎被港式餐飲驚豔到了,也在YouTube上分享她的經曆。
“很好喝!這很好喝!”她喝上了一口冰港式奶茶,表現得很高興。“晚點再發IG(Instagram)。我不知道,但這很好喝!”。
26歲的迪伊是網紅和模特兒,在Instagram上有4.7萬人關注,也在韓國和東南亞一些電視和網台節目中演出。她在2023年6月赴港旅遊,那是一次半官方機構香港旅遊發展局與航空公司所讚助的體驗旅程。
她發布在各式社交媒體頻道上的影片、照片中,不乏對目的地的清真(Halal)食品或“穆斯林友善”餐飲的介紹。影片中,她到過香港其中兩座清真寺,到過迪士尼樂園,也到過海洋公園。
馬來西亞人迪伊·阿利敏(Dee Alimin;左)與拉瓦達·派茲(Rawdhah
Paiz;右)享受香港旅程之餘,也看到有待改善之處。
2024年的香港旅遊業出現了兩個政策熱詞:其一,2月份政府財政預算案與10月份行政長官施政報告先後提及開發“穆斯林旅遊”。其二,5月份中國國務院港澳事務辦公室主任夏寶龍對香港官員提出建立“香港無處不旅遊”的理念。
穆斯林旅遊的討論已有超過十年,新冠病毒病(COVID-19)疫情放緩後,旅遊業“百廢待興”之際,穆斯林旅遊市場增長被推廣起來。總部設在新加坡的企業新月評等(CrescentRating)在其“全球穆斯林旅遊指數(GMTI)”2024年度報告中預測,到2028年,全球穆斯林旅客將達2.3億人次,帶動2250億美元(7.33兆元新台幣;1.63萬億元人民幣;1.75萬億港元)開銷。
但在港府提出要推動穆斯林旅遊之後,就連立法會裏的議員們都在質問香港是否已有充足配套——4月份一次委員會會議上,一些議員追問旅發局有關酒店穆斯林配套設施,身兼特區政府行政會議召集人的葉劉淑儀議員則質問旅發局有否任何一位委員是穆斯林,而答案是沒有。
但穆斯林遊客所需要的遠不止於酒店,還有如何在旅途上應付每天五次禱告,和如何確保吃飯安全——清真餐飲對食材和烹調方法都受到了教條規範。
香港理工大學酒店及旅遊業管理學院副院長張玉豔博士對BBC中文記者說:“最大的問題是,我們未曾掌握究竟穆斯林旅客他們的需要都在哪裏,不理解他們的需要,便很難去提供他們所需的體驗。”
香港慣稱伊斯蘭教為回教,全港第一座清真寺——些利街清真寺——建於1849年,意味著香港與穆斯林已有175年的接觸。但現在香港想加入穆斯林旅遊行列,還有缺些甚麽?
清真食品之難
楊興本教長主持的灣仔清真寺內設有香港唯一的清真廣東茶樓。
午飯時份,在灣仔愛群清真寺裏,教長楊興本一邊展示著這裏的食堂與廣東點心攤,一邊回應絡繹不絕的饕客們對他問好——這座清真寺的食堂是香港目前唯一的清真茶樓,馬來西亞網紅迪伊也曾到這裏來飲茶。影片中她的餐桌擺滿了蝦餃、燒賣、山竹牛肉、雞飽仔等典型港式廣東點心。
楊興本說:“穆斯林來到,他們還是會想嚐試一下本地風味。他沒理由在家裏吃這些菜,出門在外還是吃得跟家裏頭一樣。”
拉瓦達對楊教長的這句話很有共鳴:“我們很想嚐試,但我們也得吃得安全。”她在網上找到了不少馬來西亞或新加坡餐廳,但整趟旅程隻品嚐到九龍城一家有70年曆史的穆斯林中餐館,吃上了沒用豬油的雞蛋仔,還有趁著中秋節前買上了清真月餅。
她們下榻的賓館位處重慶大廈,是知名背包客旅社與咖哩餐館集中地,周遭有不少清真食店,店員迎麵就是一句“道色蘭”(Assalamu
Alaikum)——穆斯林最基本的問候語,意譯“求真主賜你平安”。
香港持有清真認證的餐館食店中,供應中菜的並不多。
香港穆民在中文裏說的教長,就是清真寺之首伊瑪目(Imam)。楊教長的這座清真寺屬香港伊斯蘭聯會所管理,聯會也是香港回教信托基金總會成員。基金總會是香港清真食品認證機構,楊教長也有參與認證工作。
據旅發局與基金總會數字,香港1.8萬餘家持牌食肆當中,目前有132間取得清真認證的餐館食店,特首李家超談論發展穆斯林旅遊後,總會對本地傳媒表示,希望在2025年底前增至500家。據旅發局確認,九龍深水埗有目前唯一一家獲得清真認證的港式茶餐廳。
與此同時,香港尚有至少10家沒有申領清真認證,但由穆斯林擁有的餐廳,這其中就包括了拉瓦達在九龍城光顧的那家老字號。
迪伊形容在她的香港旅程中,清真食品“不好找”,但一些非清真餐廳的服務態度也給她留下了良好印象。
迪伊對BBC中文記者憶述:“我到一家咖啡店吃早餐,下單的時候,他們(店員)就說:‘這道菜有煙肉的,而另一道是素食的。’我覺得他們有‘穆斯林不能吃豬肉’這基本認知,已經讓我很感恩。”
迪伊·阿利敏認為香港清真食品“不好找”,但欣賞一些店家主動告知菜品會否有豬肉在內。
“本地風味”要成為清真食店卻有其“技術困難”——迪伊認為,她所接觸到的酒店餐廳似乎在分隔清真與非清真餐具方麵不夠嚴謹,有“交叉汙染”風險。
何謂清真飲食?簡單而言是依據《可蘭經》的教導,不吃豬肉,不煙不酒。更嚴謹的說,是隻能吃被認為是健康、“合法”的肉食——自己死去的動物不能吃,必須是穆斯林依照教條程序,快速宰殺,且把血放幹淨的牲口。
因此,要成為清真餐館,就必須采用清真肉食,且確保不被豬肉等“非法”(Haram)食物汙染。主廚的也應該是穆斯林。
但楊興本對BBC中文承認,礙於現實,香港的清真飲食認證已作出讓步——基金總會目前所簽發的認證,實際上分成“清真餐廳”、“清真廚房餐廳”和“清真友善餐廳”三種。132家認證餐館中,中菜館有七家,其中四家為完全的“清真餐廳”。
楊教長也曾被來自中國大陸的穆斯林質問。“他問:‘這家店真的是清真的嗎?裏麵可沒有穆斯林(掌廚)啊!’我給他解釋說,香港這個環境,我們也沒辦法,做不到。”
業界人士稱,廚房空間局限下,餐館要改裝以獲取清真認證並不容易。
11月底,旅發局在中環國際金融中心商場(ifc
mall)一家中菜廳會見媒體,介紹其穆斯林旅遊推廣工作,同時宣傳這家餐廳成為了第一家取得“清真友善餐廳”認證的高級中菜館。餐館所在之地是香港金融管理局與多家國際投行的辦公地,也是港鐵機場快線的市區始發站,可謂香港的另一重門麵。
旅發局副總幹事葉貞德說:“因為總不可能整家餐館都隻有穆斯林客人,有些是非穆斯林的,怎樣在大家各有所需的情況之下,都可以享受到我們香港的美食呢?”
她說,同時供應普通餐飲與清真餐飲的“清真友善餐廳”是香港較有條件做到的辦法。
香港餐飲聯業協會會長黃家和指出,“有生意當然是想做的”,但飲食業界憂慮來自中東等地的旅客未必有很多,而對於2000間中式酒樓而言,為了獲取認證而改裝餐廳的成本也難以估算,“目前來說並未很熱衷”。
黃家和對BBC中文記者說:“茶餐廳這樣你要它改造清真的食物,或者穆斯林友善的餐廳,其實也不是那麽實際的,因為始終廚房就這麽大。”
黃家和說,同樣考慮到避免“交叉汙染”,新開一家清真餐廳,遠比改裝現有餐廳容易。他估算,開辦一家麵積1000平方英尺(93平方米)的茶餐廳大概需要300萬港元(38.54萬美元;1254.44萬元新台幣;279.21萬元人民幣)。
要在香港獲取清真認證,餐館至少須阻止清真與非清真食材與烹調工具等“交叉汙染”。
旅發局介紹的這家餐館便采購了專門用於清真菜肴的烹調鍋具、餐具盤碗和食材冰箱。餐館的營運及中菜廚藝總監周世韜不願明言這些額外投資的具體金額,但稱希望透過經營清真中菜來做“文化交流”。
餐館推介的清真版經典粵菜有炸子雞和叉燒。其中,原本是豬肉,且用玫瑰露酒醃製的叉燒改用了牛柳,在不加酒的同時加入黃豆醬和改良調配的醬油;炸子雞去掉料酒和五香粉,改用桂花和烏龍茶煙燻。
周世韜說:“我們希望所有不能吃豬肉的朋友都能享受到,‘啊!我這輩子都沒吃過叉燒的啊!’他們可以嚐到了。”
“清真改版”的叉燒以牛肉取代豬肉,且去掉料酒。
餐館采用煙燻法,以求在符合清真烹飪要求下展現粵菜炸子雞的風味。
祈禱難
賓館房間狹小,拉瓦達·派茲的兩位旅伴隻能在床上做禱告。
穆斯林吃得講究,祈禱更是日常大事。
馬來西亞遊客拉瓦達跟旅伴們訂了尖沙咀重慶大廈內一家賓館的客房。“那裏便宜,去吧!”她說這趟旅程她們每人花費了3000多馬來西亞令吉(林吉特;675美元;2.2萬元新台幣;4893元人民幣;5254港元)。
結果等她們入住之後,“我們能在哪做禱告呢?結果我們決定在床墊上做禮拜好了。不過那還好,不是甚麽很糟糕的事情。”
當時她們沒注意的是,從賓館步行到九龍清真寺隻需約兩分鍾。
香港有六所清真寺,但其中一座位於赤柱監獄範圍內。另一所設在九龍油麻地一段行車天橋底下,但香港伊斯蘭聯會的楊興本教長說那隻算臨時性質。
旅發局副總幹事葉貞德在記者會上回答BBC中文提問時說,局方在其備有阿拉伯文、印尼文和馬來文的穆斯林旅遊網站上搜羅了清真寺與祈禱設施的信息。旅發局此前告知BBC中文,清真寺以外的祈禱設施有近40處。
葉貞德說:“這也能方便有關旅客,讓他們來香港更安心,方便他們的宗教需要。”
俗稱些利街清真寺的回教清真禮拜總堂是香港第一座“摩羅廟”,現存第二代建築建於1915年。
那麽,香港的伊斯蘭教祈禱設施足夠嗎?
據回教信托基金總會估算,香港有穆斯林人口約30萬,扣除數量龐大的印尼外籍家庭傭工,得出本地穆斯林居民數目為約17萬人。
穆斯林按規定一天要做晨、晌、晡、昏、宵五禮——約即清晨日出前、上午、下午、傍晚日落後和夜間——而其中星期五午間的主麻日禮拜尤其重要。楊興本說,光是他主持的愛群清真寺,“逢星期五主麻,都是從地下擠到樓道上去”。九龍清真寺位處遊客區中心,同時要接待居民和遊客,同樣任務繁重。
在新界元朗,一所位於居民樓地麵的祈禱室似乎顯得更加擁擠。屏山伊斯蘭中心教長沙基爾·艾哈邁德(Imam Shakeel
Ahmed)告訴BBC中文,平常這裏能容納約60人,主麻日禮拜需要分三場舉行,第一場的參與信眾還多得要在祈禱室外與輕鐵站月台之間狹窄的人行道上鋪設地毯來參加。
元朗屏山伊斯蘭中心設在一座普通住宅樓地麵的商店內,每逢星期五禮拜均擠滿居住在周邊的穆斯林。
空間不足下,教長隻能安排三場星期五禱告,但仍有信眾隻能在門外人行道上鋪設祈禱地毯參加禮拜。
距離這所祈禱室不到1公裏處,有一條屏山文物徑,串聯數座法定古跡,包括曆史超逾600年的香港僅存中式古塔聚星樓。北京提出要香港“無處不旅遊”,艾哈邁德教長對這小村莊也有些期盼。
“要是我們能辦個像樣的祈禱室,還有清真餐飲設備,這對旅客有好處之餘,也會給本地穆斯林社群帶來好處。”
拉瓦達說,隻要地方幹淨,穆斯林能在任何地方做禮拜。她曾見過約旦安曼機場客運大樓外有好些人就地禱告,而她身處的馬來西亞,基本上每一座購物中心都有祈禱室。
楊興本與艾哈邁德均提到了覓地擴充伊斯蘭宗教設施的困難。對此,特區政府負責宗教事務的民政及青年事務局書麵答複BBC中文提問稱:“特區政府一直與宗教團體,包括伊斯蘭教團體,保持緊密溝通,並出席包括伊斯蘭教團體等不同宗教團體的活動,以促進交流及了解他們的需要。”
“就著宗教設施方麵,若宗教團體希望使用政府土地作宗教用途,例如興建清真寺,可向地政總署申請。”
清真寺空間有限,印尼駐香港總領事館在伊斯蘭教開齋節時,須安排在維多利亞公園舉行戶外禮拜,以滿足印尼家庭傭工的需求。
酒店難
拉瓦達和她的旅伴們不是唯一在香港遇到在酒店內祈禱困難的穆斯林旅客,BBC中文記者在遊客必乘的天星小輪中環碼頭旁遇到了來自印尼的安吉(Anggi)與她的丈夫穆克提(Mukti)。穆克提說:“這裏清真餐廳不多,清真寺也不多。”
他們能在酒店裏找到《可蘭經》與祈禱空間訊息嗎?安吉說:“沒有,沒有資訊。”
隻能在床上做禮拜的拉瓦達對曾經去過的一家日本酒店印象深刻:房間抬頭可見“基卜拉”(Qibla)——指向沙特阿拉伯聖城麥加(Mecca)象征性建築天房(Kaaba;又譯克爾白)的方向牌。那是穆斯林做禮拜必須朝向的方向。
在重慶大廈那家賓館裏,她們得依靠自己手機上的基卜拉應用程序來定位。
據旅發局數字,香港有酒店330家,當中57家申請了新月評等認證,其中39家已取得第三至第五級“穆斯林友好”認證。這些酒店的特點舉例有設立清真早餐專區、配備清真廚房、靠近清真寺、在酒店房間擺放《可蘭經》和配置基卜拉等。評級從第一級到第七級,以第七級為最高。
酒店房間內配備“基卜拉”座標牌能便利穆斯林朝著聖城麥加做禮拜。
香港旅發局稱一些酒店房間內的浴室已配備便後衝洗器,方便穆斯林在禱告前潔淨。
香港伊斯蘭聯會楊興本教長還指出,讓信徒做禮拜前“小淨”清洗臉龐、手腳,和“大淨”清洗下身的設施同樣重要,這就牽涉到能否在酒店廁所內裝設便後衝洗器(bidet
shower)。香港旅發局指出,獲認證等級較高的酒店已配置便後衝洗器,或裝設日式座廁——它們一般都具備自動衝洗下身功能。
但穆斯林的酒店需求不僅限於飲食和禮拜需要:一些穆斯林國家實行“沙裏亞法”,即伊斯蘭教法,並禁止男女尤其是未婚男女混雜,稱為“Ikhtilat”。香港理大酒店學院張玉豔副院長談到,對於較保守的女性穆斯林旅客來說,男女分隔能提升她們的體驗。
張玉豔告訴BBC中文:“有些女性穆斯林希望能住進僅限女性樓層,這能讓她們感覺安全和舒適。就是說:‘哦,這層住的全都是女士,我不用恐慌。’”
馬來西亞網紅迪伊說,她去過好些無法做到酒店男女分隔的地方,然而,“會的,要是我能找到這樣的地方,我會毫不猶豫去預訂”。
穆斯林女性需要——還有更多
迪士尼樂園是拉瓦達·派茲(右二)與旅伴到香港旅遊的“頭號目標”。
根據新月評等的“全球穆斯林旅遊指數(GMTI)”2024年度報告,在“非伊斯蘭合作組織(OIC)目的地穆斯林女性友好”排名中,香港僅次於新加坡,排名第二。
看起來已經很好了,那還要做些甚麽?
張玉豔博士指出,一些穆斯林女性的家庭責任心重。她與博士生法裏莎·尼莎(Farisha
Nisha)共同撰寫的論文談到,一些這樣的穆斯林女性希望能在旅行的過程中,讓酒店暫代她們照顧家人。
論文引述一位南太平洋島國斐濟的中年穆斯林女士法蒂瑪(Fatima)說:“我情願待在酒店⋯⋯給人服侍的感覺很好,不用去煩怎樣照顧別人。這樣的環境很放鬆,壓力全消。”
張玉豔與尼莎的論文於2024年9月在國際酒店餐飲教育學會《酒店及旅遊研究期刊》(International CHRIE
Journal of Hospitality & Tourism Research)上發表。
學者認為由女性店員主動提供服務能提升穆斯林女性旅客的購物體驗。
另一方麵,張博士指出,即使像馬來西亞和印尼這些較開放自由的伊斯蘭國家,他們的女性穆斯林也會希望在逛街購物時,獲得女性店員主動接待。
馬來西亞旅遊博主兼大學導師拉瓦達認為,隻要對方服務專業且尊重她們,她本人並不介意由男性店員服務,但在購買衣服與化妝品等場合,由女性售貨員來服務能提升穆斯林女性遊客但整體體驗,“因為這說明你對她們的需要與偏好有更深切的認知”。
新月評等GMTI報告提及“Z世代”(或稱“95後”)女性穆斯林的影響力與需求。報告的民調結果顯示,70%以上“Z世代”女穆斯林會深度參與家庭旅遊計劃編排;80%以上要求所到之處能提供僅限女性的祈禱室;將近60%堅持隻光顧隻限女賓的水療中心(SPA),超過40%希望使用女性專用海灘。
“伊斯蘭恐懼”
馬來西亞網紅迪伊稱她在香港感到安全。
非穆斯林國家和地區對穆斯林的接納程度各有不同,但在以色列—巴勒斯坦哈馬斯武裝戰爭的背景下,“伊斯蘭恐懼”(Islamophobia)再次成為備受關注的課題。聯合國在2023年設立了“打擊伊斯蘭恐懼症國際日”。
“我會說香港蠻安全的,我個人沒遇到甚麽敵視,沒有遇到種族歧視。”馬來西亞網紅迪伊如此回顧她的遊覽經曆。理大張玉豔博士也認為香港並無嚴重的“伊斯蘭恐懼”,但民間對穆斯林的理解有待提升。
香港時政評論人,前民主派教師工會“教協”理事田方澤則提出了不同看法。他近日在《明報》撰文說:“不幸地,公眾談到穆斯林群體,時常與恐怖主義掛鈎;或總有‘口痕(嘴巴癢)’網友形容穆斯林為‘炸彈人’、凡有色人種就是‘假難民’、以粗口(髒話)代稱巴基斯坦等,常有歧視。”
“施政報告中提及要做好旅遊業人員培訓,但更重要的,其實是提高整個社會對多元族群的認識⋯⋯特別在近年國家強調發展與東盟、‘一帶一路’等國家的關係時,教育如何讓我們更了解我們的亞非拉兄弟,及以穆斯林為主的新疆同胞?”
10月21日,香港特區政製及內地事務局局長曾國衛在立法會政製事務委員會上就《施政報告》相關政策發言時說,港府將繼續支持加強透過宣傳推廣及公眾教育,正麵傳播相互尊重、多元共融的信息。
推動穆斯林旅遊尚要麵對哪些課題?
香港在新月評級的數類非伊斯蘭合作組織目的地排名中靠前,但旅遊業界也認識到有改善空間。
“香港很不錯,人都很友善,找清真食品沒問題,祈禱也沒問題。”在九龍尖沙咀海傍,一位自稱來自印度孟買的穆斯林中年男士對BBC中文記者如此說。他不願透露真實姓名。
然而,要做穆斯林旅遊,並非隻需解決吃飯跟禮拜問題。特首李家超在《施政報告》中說:“我們會積極推動社會各界提升相關旅遊配套,締造對旅客友善的環境,包括在機場提供阿拉伯語資訊和鼓勵的士車隊以阿拉伯語提供車隊服務資訊。”
但此言很快就在的士(計程車/出租車)行業引起反彈。本地媒體街頭采訪的士司機,得到了“嘥鬼氣(粵語徒勞之意)”、“多餘”、“1000個(乘客)沒有一個阿拉伯人”等回答。
香港大學專業進修學院(HKU
SPACE)近日則向香港媒體透露,自中國推動“一帶一路”倡議以來,報讀該學院阿拉伯語課程的人數,在過去七年增加了三倍。
另一方麵,香港入境團旅行社協會創會會長謝淦廷對BBC中文稱,香港連接中東航點的航班數目並不足夠。旅發局副總幹事葉貞德也稱,目前整體往返香港航班隻恢複至疫情前約75%,難以推算來年能有多少伊斯蘭地區旅客訪問香港。
不過國泰航空10月底重啟了往返沙特阿拉伯首都利雅得的航線,每周運行三對航班;阿聯酋航空(Emirates)7月份也在香港開設遠東地區首間“概念店”,又與香港旅發局簽署合作備忘錄。在新冠疫情導致全球航班大減之前,香港外遊旅客對所謂的“中東三寶”——阿聯酋航空、阿提哈德航空(Etihad
Airways)和卡塔爾航空(Qatar Airways)——實際上已相當熟悉。
葉貞德回答BBC中文提問時說:“我們希望明年(2025年),尤其是機場第三跑道開了,能夠有更多航班,帶動那些地區的旅客來香港。”
有了交通也要有準入許可:據香港特區入境事務處資料,57個OIC成員國當中,30個國家能免簽證入境香港,其中包括了沙特阿拉伯、阿拉伯聯合酋長國(阿聯酋)和卡塔爾。
旅發局葉貞德稱香港聯外航班目前隻恢複至新冠疫情前的四分之三。
即使仍有諸多問題,香港在新月評級2024年GMTI榜單中,在非伊斯蘭合作組織目的地之中排名第四,首三位依次為新加坡、英國和台灣。報告對香港推動清真食品認證等工作予以肯定。
謝淦廷稱,香港對穆斯林遊客市場並不陌生,像馬來西亞與印尼,無論是20來人的旅行團,八到十人的小型家庭團隊,還是商務旅客,香港導遊已接待了20多30年。他們都會到訪一些“大眾化”景點,例如太平山頂、海洋公園、迪士尼樂園、尖沙咀、旺角“女人街”購物區等。住宿一般是四星、五星級酒店。
“我們招呼他們非常的有經驗,對香港來說絕對不是難事。”
穆斯林旅遊為何此時登陸香港?
2022年9月底,香港開始鬆綁因新冠疫情而緊閉的邊境,入境旅客很快就回到以中國大陸旅客壓倒性主導的局麵。旅發局統計顯示,2023年,香港全年入境旅客3400萬人次,大陸旅客占78.7%,南亞及東南亞旅客占7.1%;中東旅客占0.17%。
然而,中國經濟下行,大陸旅客旅遊模式改變,使香港旅遊業與關聯行業麵對著“旺丁不旺財”的局麵。旅發局數字顯示,香港2023年“與入境旅遊相關的消費”為1780億港元,隻相當於2019年的69.5%。
謝淦廷認為,“多一個客源始終是好事”。
“我們根據需要再行策劃行程表,但他們都需要些甚麽?我們都要先了解,知道了,才可以提供。”
香港理大張玉豔博士不認為是因為香港旅遊業在走下坡,才需要打2250億美元穆斯林旅遊市場的主意。但這始終是個新興市場,招徠穆斯林遊客也是個全球趨勢。
按照新月評級的報告,全球穆斯林人口預計將從2024年的21.2億人,增至2034年的24.7億人,占全球人口比例28.1%。到2034年,全球穆斯林人口的67%將是40歲或以下。他們將能帶來的旅遊收益,世界均在拭目以待。
迪伊形容香港的計劃是個“好開始”,但長路漫漫,香港仍須在配套設施上加把勁。
“平心而論,許多地方的旅遊當局都應該去發掘穆斯林這市場。因為許多穆斯林,尤其是年輕的一代,如今都喜歡旅遊。”
拉瓦達說:“我很可能會回來,尤其因為這裏還有很多地方可以探索。我肯定會給穆斯林朋友們推薦香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