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包"香蕉,偷食雞蛋,獼猴與人的"鄰裏糾紛"

文章來源: -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被閱讀次數



廣西崇左,獼猴進村偷食玉米。

猴子又進村了。近期,廣西崇左市大新縣多位村民發布猴子進村視頻。視頻中,十多隻猴子盜食村民晾在曬穀場上的玉米,它們順著屋外的水管、電線爬上屋頂,甚至將屋頂的瓦片揭掉往下扔。

2024年11月29日,崇左市林業局動植物保護科一名工作人員告訴南方周末記者,針對網傳猴子進村的情況,他們已接到反饋,並確定視頻中的猴子是獼猴。該工作人員稱,已讓大新縣林業局、相關鄉鎮林業工作站持續跟蹤,關注獼猴下山的次數、每次下山做什麽,以及有無傷害家禽家畜等情況,以此判斷獼猴下山是偶爾出現還是長期行為。

廣西師範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教授、珍稀瀕危動植物生態與環境保護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常務副主任周岐海在接受南方周末記者采訪時稱,在廣西西南部,尤其是崇左、南寧等地,人猴衝突的矛盾比較突出。因獼猴是國家二級保護動物,村民不能打它,不能抓它,僅能驅趕,當地莊稼破壞得較為嚴重。

“當場吃給你看”

黃文清是大新縣下雷鎮吉門村的村民,今年33歲。在他的記憶裏,見到獼猴是件再平常不過的事,就像城市裏的人每天見到高樓和汽車那樣簡單。

他告訴南方周末記者,在他的老家,一年種兩季玉米,分別在六七月份和九十月份收獲。每當玉米灌漿之後,獼猴就從山上成群結隊地下來吃玉米,多的時候,可達四五十隻。它們像人一樣把玉米棒從杆上掰下來,如果沒人驅趕,它們會站在地裏抓緊時間多吃幾個;如果有人驅趕,它們在摘下玉米棒後趕緊跳上樹或者遠處的石塊,等吃完了再下地去摘。

黃文清記得,因為驅趕不及時,靠近山腳的那片玉米地曾出現過幾近絕收的情況,收的寥寥幾個玉米棒,也是獼猴的“殘羹剩飯”。

村裏種的柑橘也未曾幸免,每年的十月末,到了柑橘成熟的時間,獼猴也趕來“收獲”。黃文清說,獼猴喜歡吃柑橘,它們摘下柑橘後,像人一樣剝開後再吃,有些膽大的獼猴遭遇驅趕也不怕,甚至“當場吃給你看”。現場吃還不夠,有村民告訴南方周末記者,獼猴吃完香蕉後,還會用塑料袋“打包”一些香蕉帶回去。

周岐海介紹,獼猴是雜食性動物,最喜歡吃成熟的果實,也會吃樹葉、花,還會吃昆蟲等用以補充蛋白質的小型動物。村民種植的玉米、香蕉、柑橘、甘蔗等食物,因含糖量較高,也都是它們所喜愛吃的東西。

不僅農作物遭殃,獼猴還會趁著屋裏沒人,從沒關緊的門窗溜進去,像“小偷”一樣翻找食物,崇左市扶綏縣昌平鄉隴茗村的一位村民對南方周末記者說,自家屋子裏剩的飯菜和桌上擺的水果曾被獼猴偷吃過。

黃文清記得,同村一位村民家裏養的母雞每天都會下蛋,但是雞蛋總是莫名消失,一開始村民以為雞蛋被蛇偷吃了,直到某次撞見正在偷食雞蛋的獼猴,才發現“真凶”另有其“人”——那時,獼猴已盜食了十幾個雞蛋。

發表於2009年的論文《廣西獼猴分布數量及其保護》提到,廣西目前共記錄野生獼猴約238群,種群大小約為1.7萬隻。其中猴群最集中的地區分別是南寧、崇左、百色和河池,占全省野生獼猴的90.2%。周岐海強調,1.7萬隻已是十多年前的數據,如今這一數據應該是明顯增長的。

周岐海稱,獼猴進村的現象已經存在比較長的時間了,雖然目前並無科學數據證明人猴衝突是什麽時候開始的,但他認為,隨著人類社會的快速發展,對耕地的擴張,導致獼猴棲息地減少,食物資源不足,被迫進入人類的莊稼地覓食,導致人猴衝突在逐漸加劇。不僅如此,獼猴到了人類生活的環境後發現,這裏的東西更好吃,而且更易獲得,且人類隻能驅趕它,慢慢地,獼猴就形成了在人類居住環境周圍增加活動頻率和範圍的習慣。

黃文清記得,以前開荒種地的多,獼猴也多。但十多年前,村裏人多出去打工,耕地撂荒嚴重,獼猴卻變少了,如今雖然也能見到,但隻有三四隻落單的獼猴。黃文清猜測,可能是不種地,獼猴沒得吃,就搬到別處去了。

2024年9月5日,廣西賀州,姑婆山旅遊區的野生獼猴在覓食嬉戲。

聰明的獼猴,為難的驅趕

為了驅趕獼猴,黃文清試過很多辦法。

他在田間地頭立起稻草人,時間長了獼猴不怕;他用不鏽鋼盆蓋住點燃的炮仗,砰一聲,炮仗的衝擊力將盆送上高空,但獼猴習慣後也不怕;他還在地頭敲過不鏽鋼盆,但隻要人一走,獼猴就下來了。

屢次敗下陣來,黃文清感歎獼猴的聰明。他告訴南方周末記者,獼猴甚至能分出趕它們的人是男是女,如果是女性來趕,它們不僅不跑,還在樹上衝人齜牙咧嘴地“嘲諷”,如果是男性來趕,它們會往山上跑。

大新縣桃城鎮寶賢村穠香屯村民趙玉政今年60歲了,他種了45畝沃柑,每到沃柑表皮開始變黃時,獼猴就出現了。為了驅趕獼猴,趙玉政的手腕更硬,他告訴南方周末記者,他在靠近山腳的地頭擺了鐵夾,沃柑樹上也掛了不少,總共約200個,讓獼猴“看見就怕,不敢下來偷”。他稱鐵夾並未夾到過獼猴,“它們比人還精”。

周岐海不認可放置鐵夾的驅趕方式,因為鐵夾可能會對獼猴造成傷害,一旦傷到獼猴,這一行為就屬於犯罪。

趙玉政介紹,他所在的村屯大約有二百多隻獼猴,但他並不過分擔心沃柑被獼猴盜食。他稱,村上約有一半的土地種植甘蔗,相較於始終是甜味的甘蔗,沒有完全成熟的沃柑會帶著酸味,獼猴並不喜歡。

與趙玉政同在一鎮的甘蔗種植場老板梁政民告訴南方周末記者,他的甘蔗種植場麵積達幾千畝,其中部分位於恩城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內,雖然有獼猴下來吃甘蔗,但是破壞性不大,去年被糟蹋的麵積僅有靠近山腳不到十畝的地塊。

梁政民稱,他種的甘蔗是用於榨糖的品種,表皮較厚較硬,獼猴並不愛吃,因此他並未派人驅趕獼猴或者拉起圍網阻擋,“盡它吃”。

上述論文稱,廣西獼猴與當地居民的衝突非常嚴重,種群數量超1000隻的自然保護區中,大新縣的獼猴對當地群眾農作物的破壞最嚴重,當地群眾對獼猴強烈不滿。因獼猴是受國家重點保護的野生動物,群眾不敢打,采用恐嚇法驅趕在短期內有效,但獼猴學習能力很強,被恐嚇幾次後就不怕了。

上述崇左市林業局工作人員強調,獼猴進村後,村民不要投喂它們,因為當它們知道這裏有人投喂後,可能會持續下來。除了不能投喂外,村民也不要靠近、恐嚇,或者對它們動手。因為獼猴的模仿能力很強,如果有人拿石頭砸它,它也會用石頭砸回來,“它一般是有仇當場就報了”。

周岐海也建議不要與獼猴近距離接觸,除了可能會被獼猴咬傷之外,還因為近距離接觸容易造成人類和獼猴間疾病的互相傳遞。周岐海認為,最好的辦法就是驅趕,但是什麽樣的驅趕可以達到一定的效果,還需深入嚐試和探討。

廣西崇左,弄崗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獼猴被投食香蕉

轉移猴群,是否可行

農民的農作物被破壞,由誰來埋單?

多位受訪村民說法不一。黃文清稱,在獼猴破壞莊稼較為嚴重的年份裏,曾有村民到當地鎮政府反映過問題,但沒有獲得賠償。

趙玉政從相鄰的那嶺鄉聽說,被獼猴盜食的玉米等農作物,大新縣林業局按照8元一畝的標準進行賠償,他認為賠償標準太低。趙玉政還聽說,同村種植甘蔗的農戶會購買保險,保費是每畝36元,若被獼猴盜食甘蔗,可根據保險條款進行理賠。

上述崇左市林業局工作人員記得,此前大新縣桃城鎮一位農戶到林業局報案,稱獼猴破壞了他很多甘蔗。幸運的是,該農戶購買了農業保險,林業局便引導該農戶申請保險賠償,最終獲得8萬多元的賠償金。如果農戶沒有購買保險,在損失較為明顯,且能證明是由獼猴造成破壞的情況下,可以向屬地政府提出申請,由他們統籌解決。

周岐海稱,廣西尚未出台相關賠償標準,且林業等部門也無相關經費去支付該筆賠償。

上述崇左市林業局工作人員稱,若調查結果顯示該區域已無法容納如此多的獼猴,他們也考慮將獼猴轉移到容量更大的保護區。該工作人員稱,他們曾問過上級部門轉移猴群的方法可不可行,最終得到肯定答案,但需要充分調查,確定該區域確實容納不了需要轉移,轉移多少,轉移到哪裏等。若實在沒地方可容納猴群,也會考慮進行種群調控。

周岐海並不認可轉移猴群的方法。他認為將獼猴轉移到其他地區,但獼猴的數量並未減少,仍要繁殖,因此會在轉移後的區域形成新的人猴衝突,實際上是把危害擴大了。獼猴的繁殖與其他靈長類動物類似,一年或一年半可以繁殖一胎,通常一胎隻生一個。但因獼猴在廣西的種群數量較大,增長也會較快。

此外,周岐海稱,獼猴的適應性強,不僅能在自然棲息地生存,在人造森林、村莊等都能生存,因此很難界定這一種群是否已經達到環境的承載力。

周岐海建議,如果當地林業局批準,且在法律允許的情況下,或可捕捉一批獼猴,賣給靈長類繁殖場,除了可以補充繁殖場的種源,還可用於科學研究,而且賣的錢能用作農戶損失的補償經費。不僅如此,捕捉獼猴威懾力更強,因為當其它獼猴知道這片區域捕食風險很高,可能會選擇離開。

查看評論(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