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要說國產劇市場上,哪部劇最火?
那答案一定是《我是刑警》。
該劇自開播以來,憑借“大尺度鏡頭以及真實事件改編”的噱頭,吸引不少觀眾的注意,並連續多日霸榜全國收視第一。
此外,該劇幾乎每天更新都會有“相關詞條”登上熱搜,火爆程度堪比去年的熱播懸疑劇《漫長的季節》。
然而,隨著劇情的推進,該劇的口碑卻出現了下滑現象。
尤其是從第一個“礦場槍殺案”結束之後,越來越多的觀眾表示要棄劇。
那麽這部原本備受期待的劇集,為何會陷入如此境地?其背後原因讓人無法反駁。
一、劇情流水賬,主角光環過盛
《我是刑警》這部劇以刑警秦川(於和偉?飾)的成長曆程為主線,並講述了他從警生涯所破獲的大案要案。
然而,從第一個大案結束之後,整部劇節奏直接垮掉,莫名其妙的感情線(秦川和胡兵),莫名其妙的推進方式(一轉眼幾年後),案件枯燥乏味,給人一種看“流水賬”的感覺,沒有一點波瀾性。
除了劇情流水賬外,男主的“主角光環”也太過耀眼。
作為主角,秦川的破案能力確實出眾,這一點無可厚非。
但問題就在於,編劇似乎過於熱衷於刻畫主角秦川的高光時刻,以至於將其他配角都刻畫得如同“警校剛畢業的新瓜蛋子”一般(換句話說,為了烘托男主,配角是一群“小學生”,智商完全不一個層次)。
無論是同事還是上級,甚至是首席刑偵專家,在秦川麵前都顯得黯然失色。
就比如,秦川第一次參加案件研討會,便讓首席專家武老師吃癟了,而且還把武老師說的心服口服。
除了這個案子武老師身為首席刑偵專家提供了建設性意見,其它案件首席專家也淪為了“秦川”的陪襯,毫無存在感可言,首席刑偵專家每次開會就坐著聽,然後所有的突破口都是“秦川”發現的。
二、案件處理草率,細節經不起推敲
除了主角光環過盛之外,《我是刑警》在案件處理上也顯得草率,而缺乏細節,經不起推敲。
許多案件的偵破過程都過於“簡單和直接”,缺乏戲劇衝突性,仿佛那些積壓多年的案件,隻要一遇到秦川,所有線索就自己排隊送上門一樣。
例如,在14歲少女被殺案中,案子壓了5年,當地警方居然想不起來用DNA查案,而秦川一來,直接全村采血驗DNA,然後案子就破了。
咱就說地方幹警是吃幹飯的嗎?編這麽降智的劇情,編劇自己看了不會笑嗎?
而到了後續的“搶劫殺人案”中,亦是如此,隻要秦川不出現,警方就不會查案,全都像無頭蒼蠅一樣,一點線索也找不到。
而且小編發現全劇好像隻有秦川一個人執著於“抓凶手”,那幾個城區的公安局局長,被刻畫的個個都事不關己高高掛起的態度,甚至還給人一種“阻撓辦案的感覺”。
真的是離譜,編劇你寫這樣的劇情,確定不是在侮辱觀眾智商嗎?
三、角色設定不合理,情節缺乏合理性
除此之外,《我是刑警》的配角人設也極為降智。
例如,在第17集中,一個地方公安局的局長居然會傻到在確定嫌疑人落腳區域後,居然去派人在那個區域,到處張貼“別人的懸賞令”。
這不明擺著告訴犯罪嫌疑人,這裏有警察管控嗎?這真的是正常劇情嗎?這符合常理嗎?試問在即將進行抓捕的關鍵時刻,一個公安局局長會做出如此荒唐的決定嗎?
總的來說,《我是刑警》這部劇開頭有多精彩,後邊就有多降智,劇情流水賬,主角全程開掛,配角沒有存在感,怪不得該劇收視登頂,棄劇的觀眾卻越來越多。
對此你怎麽看?歡迎大家到評論區留言。